“大唐,你的墳,我已經挖好了!”


“大唐,你的墳,我已經挖好了!”


1

黃巢是個作秀大師。

公元880年,他率農民軍攻入長安,舉行盛大的入城儀式。

數不清的士兵,披頭散髮,身穿錦袍,腰束紅綾。

所有人,不管是什麼來路,只要穿上土豪金,都會得到善待。

沿途鋪滿菊花,因為黃巢喜歡。

真像一場萬聖節的大派對。

時稱,“滿城盡帶黃金甲”。

入城式的主角在哪兒呢?

八名健美先生(未穿上衣)抬著鑲金包銅的肩輿,上面端坐的人,身披龍鱗金甲,正是山東荷澤人黃巢。

他的神情明顯是經過控制的,嚴肅又自得。

這是他一輩子的顛峰時刻。

甚至他產生了一種錯覺。

整個大唐,包括李世民、武則天和唐玄宗們,只不過是在為他的大齊王朝作準備。

你說荒唐不荒唐,可笑不可笑?

2

有些古人,是人生下半場才發力的。

如果只算上半場,至少以下這些人,都不會出現在史冊上。

司馬懿、高適、哥舒翰、蘇轍……

當然,還有黃巢。

安祿山和黃巢,是李唐統治階級最痛恨的兩個人。

一個要了大唐半條命,另一個直接把大唐,送進了火葬場。

黃巢,男,生於820年,死於884年。

印象中的黃巢,與明末清初的張獻忠一樣,是個殺人魔頭。

在正史裡,凡是造反的人,都是大魔頭。

成功者,滿臉是血汙,沒有一寸腸子是好的,卻成了明君和英雄。

這是歷史記錄最不公平的地方。

……

黃巢的個性裡,滿是衝動和血腥。

這也是他為什麼自稱“沖天大將軍”的原因。

經他一鼓搗,唐朝國力極大消耗,曾經的帝國,名存實亡。

歷史上,也只有黃巢有資格說,

“唐唐,你的墳,我已經挖好了”。

“大唐,你的墳,我已經挖好了!”


3

黃巢一家,祖上都是賣鹽的,家裡經濟條件不錯。

這是一個成天樂呵呵的小少爺,只想過好小日子,從來沒想過國家、民族、公平、自由那樣的宏大主題。

但在學習方面,他抓得很緊,尤其喜歡騎馬射箭。

他的口才不是太好,但他後來找到了一個更順暢的交流方式:寫詩。

寫詩是唐朝的國粹,估計是個人都能來兩句。

不管他是販夫走卒,還是青樓女子。

在詩人有些氾濫的大唐,雖然黃巢並不專業,但也有三首作品入選《全唐詩》。

也就是說,他的詩,從專業角度看,寫得不賴。

俗話說,詩言志。

小時候的志向,從他的作品裡,可以一窺端倪。

簡而言之,那不是一般的志向,大人聽了都要哆嗦。

據說,小黃只有5歲的時候,看到大人現場比賽飆詩。

比賽間隙,他隨口吟了一句,

“堪於百花為總首,自然天賜赫黃衣”。

黃巢的爸爸嚇壞了,當場就捂住兒子的嘴巴,順手打了他屁股一巴掌。

黃爸爸實在是害怕,怕別人抓小辮子、打小報告。

一個老頭打圓場說,“這孩子寫詩有基礎,但用詞不當,給他個機會,讓他再寫一首吧!”

小黃又即興創作,

《題菊花》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所有大人面面相覷,呆若木雞,黃爸爸更是嚇得渾身發抖。

這小子,出口就是反詩啊!

兩首詩的大意,都是說黃巢要做群龍之首,也就是當皇帝。

後來宋代的張端義評述這段歷史,“飛揚拔扈之態,現於孩提時,加以數年,豈不為神器之大資耶?”

古代有誅心之罪,也就是思想罪。

雖然黃巢在玩文字遊戲,但如果這事讓官府知道了,也就沒有後面的黃巢了。

多麼兇險的人生啊。

4

多金,有才,似乎黃巢的前途很好。

長大後,他卻活不下去了。

首先,雖然他繼承了家族的販鹽生意,但國家搞宏觀調控,嚴厲打擊私鹽販賣。

青年黃巢失業了。

家道中落,他的生活很艱苦,只得繼續寫詩,抒發內心的鬱悶。

其中一首是這樣的。

《自題像》

“記得當年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

天津橋上無人識,獨倚欄干看落暉。”

有沒有讀出他的落寞,和憤懣?

他不甘平庸,像大多數年輕人一樣,走上了科舉之路。

他學習特別認真。

可是很遺憾,他與考試無緣。

考了好幾次,復讀好幾年,紅榜上總沒有他的名字。

於是繼續寫詩。

那一年,不知道是第幾次落榜了,他滿腔悲憤,寫了下面這首詩,

《不第後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這是歷史上寫菊的最佳篇章,也是黃巢一輩子最出名的七言詩,讀起來殺氣騰騰。

就像一封人生的宣言書。

可惜,長安不會記得一個無名的落榜生。

這個失意者的內心,狂喊著,“總有一天,我要秒殺你們,成為你們的主宰!”

“大唐,你的墳,我已經挖好了!”


5

機會不久就來了。

只是這個機會的成本太高,隨時可能被殺頭。

這個機會就是造反。

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有兩個必要條件。

一是人禍——皇帝高官們不管百姓死活,無所作為,殘酷剝削百姓。

二是天災——公元874年,大唐各地發生嚴重旱災,最慘的是河南,糧食產量銳減,遍地是災民。

但在這種情況下,執政的唐懿宗"用兵不息,賦斂愈急" ,基層幹部拼命瞞報。

終於逼出了歷史上最狠的事件,農民起義。

既然活不下去、忍不下去,那就反了吧!

第一個揭竿而起、後來成為農民起義領袖的,是王仙芝。

王老師是河南濮陽人,也是鹽販子。

賣鹽是很賺錢的。

當時天下之賦,鹽利過半。

可是,朝廷要收回經營權,大搞壟斷。

王仙芝和朋友尚君長密謀後,覺得時機成熟,果斷行動。

當時群起響應的農民,達到幾千人。

他們用最土的戰鬥武器——鋤頭鐮刀,毫不費力地攻下了附近幾個縣。

這裡要告別交待一下,大唐帝國自安史之亂後,已經虛有其表,一年不如一年。

各地軍閥擁兵自重的現象始終無法解決,朝廷收不到稅。

收不到稅就沒錢足額髮放工資,也沒有年終獎,各級官員基本上都在醉生夢死,“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當兵的都是為了一份工資,誰也不想拿命來拼,所以軍隊戰鬥力急劇下降。

一般戰鬥剛打響,就有一半人當了逃兵。

另一半人,只是在戰場上意思意思。

所以,不是農民軍能打,實在是官兵太惜命。

6

王仙芝找了幾個讀書人,創作了幾篇討伐檄文,大罵唐朝統治者太腐敗,治災不力,不得民心。

看了王仙芝發佈的文章,55歲的黃巢像個小夥子一樣,熱血沸騰,激動難耐。

他跟幾個兒子一商量,立馬響應。

彼時離他創作第一首反詩,已經過去整整50年。

亂世造反,很容易一呼百應。

知道黃巢起事的消息後,前來投奔的人絡繹不絕,短時間竟然有幾千人。

他大概沒想到,自己會成為這次大起義中,最出色的領導者。

王仙芝和黃巢,一個在河南,一個在山東,為了集中優勢力量,兩軍開始合併作戰。

特別強調一下,雖然這次大型起義很猛,但領導人身上的猶豫和遲疑,一直如影隨形。

我的意思是,王仙芝一直想被朝廷招安,追著政府軍的屁股後頭,想投降。

農民軍,只是他手上的籌碼。

大家是不是想到一個人,北宋時期的宋江?

是的,兩個人實在太像。

一把手奉行投降主義,這是非常恐怖、後果極其嚴重的一件事。

對王仙芝的做法,黃巢非常生氣,兩人的矛盾全面爆發。

起義軍重新分裂為兩支。

“大唐,你的墳,我已經挖好了!”


7

因為分裂,農民軍的戰鬥力急劇下降。

起義的第三年,投降分子王仙芝戰死(被亂刀砍死)。

黃巢成了當時天下起義軍的唯一領導人,手下士兵數萬。

黃巢也許根本沒想到,自己能一直打到首都長安,甚至當上皇帝。

他一邊作戰,一邊卻特別憂慮。

他深刻體會到了王仙芝的難處,上馬容易下馬難。

造反,什麼時候是個頭呢?

戰鬥無休無止,處境時好時壞,黃巢為時勢所逼,走上了王仙芝的老路。

不就是投降嗎?

我也會。

據統計,黃巢一生中4次投降朝廷,但每次時間不長,就重新造反。

其中一次,他想朝廷封自己做廣州節度使,被拒絕。

這哪裡是造反?

簡直是小孩過家家。

……

在艱苦的作戰中,黃巢在業務上有很大收穫。

如果說中國戰爭史上有流派,那黃巢就是游擊戰的,先驅。

短短几年間,黃巢率領起義軍轉戰十二省,往返15000餘里。

著名歷史學家黃仁宇總結說,“……黃巢渡過長江四次,黃河兩次。”

“這位歷史上空前絕後的流寇,發現唐帝國中有無數的罅隙可供他自由來去。各處地方官員只顧本區的安全,從未構成一種有效的戰略將他網羅。”

看來黃巢是個聰明人,特別瞭解帝國的弱點。

他愛玩鑽空子的遊戲。

只有遊戲贏了,才能活下來。

8

公元880年冬天,60歲的黃巢率領起義軍攻入長安,第二天便宣佈登上皇帝位。

國號沒有什麼創意,"大齊"。

當時,大唐的皇帝是僖宗,才18歲。

黃巢成了摧毀帝國的走私犯。

在執政上,他並非草包一個,心中自有丘壑。

比如,他確立的官僚制度有一定創新。

在他的要求下,朝廷實行四丞相制度,讓核心權力更分散,且互相制衡。

他還殺光了唐朝三品以上的官員,以起義軍裡有能力者代替,三品以下唐朝官員一律留任。

此後的28個月時間裡,他一直呆在長安的深宮裡,沉溺酒色,絲毫沒有覺察到身邊的危險。

這種搞法,大家是不是想起了另一個起義軍領袖李自成?

有人說,他急於稱帝,使天下軍閥有了一個攻擊目標。

當皇帝,理所當然是眾矢之的。

還有人說,他高估計了自己的控制力,所以沒有趁勝追擊唐的殘餘勢力。

畢竟自唐朝大將張璘被殺後,朝廷已無抵抗之力。

黃巢打破了一箇舊世界,卻無法建設一個新世界。

他放過了鞏固政權的大好機會。

起義軍最高指揮機構宣佈,大軍刀槍入庫,馬放南山。

絞索已經悄悄套在黃巢的脖子上。

“大唐,你的墳,我已經挖好了!”


9

公元882年,在過了兩年多皇帝癮後,黃巢和他的小夥伴們,被捲土重來的政府軍趕出長安。

撤退前,黃巢命令火燒長安,並大肆屠城。

很漂亮的一個長安城,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城市,由此沒落。

歷史學家王夫之說,“亡漢者黃巾,而黃巾不能有漢;亡隋者群盜,而群盜不能有隋;亡唐者黃巢,而黃巢不能有唐。”

這是一種學者的嘆息,引人深思。

如果黃巢繼續打擊政府軍,可能他的結果就會好得多。

現在要說說他最後的歸宿。

有人說,他兵敗後當了和尚,這都是後人的幻想。

他人生的最後一幕,與項羽神似。

項羽的衛兵韓信叛變了,黃巢的首席大將朱溫反水了。

項羽割下自己的頭顱讓部下領賞;黃巢自刎,讓他的族侄林言去向唐政府獻媚。

他是在被政府軍和沙陀兵擊敗(而且是慘敗)後,自殺的。

10

他本想一洗這世界的汙穢,可是沒想到,自己創造了新的骯髒。

在《新唐書》《舊唐書》等“正史”中,他被描述成著名的“殺人魔”。

史料記載,公元879年,黃巢攻佔廣州,屠殺回教徒、基督教徒、猶太人及平民,計12萬人;

有人繪聲繪聲地詆譭,說他特製幾百口巨舂,將百姓“煮而食之”,被吃人數達到30萬。

甚至有史料黑他,說他殺了800萬人。

從當時整個帝國的人口而言,這並不可信。

文人寫史,真是挺狠的。

誰造反,就踩得他永世不得翻身!

一個年少時即有理想的詩人,成了窮苦百姓的代言人,並最終如願當了皇帝,卻難逃歷史的宿命。

像項羽一樣的宿命。

唯餘一聲嘆息。

……

我總在想一個問題。

如果當初大唐考試院錄取了鹽商之子黃巢,還會有後來的殺戮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