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詩歌的創作者如何把握好現代詩的敘事性?

皇城根下聽蟲鳴


初學詩歌的創作者如何把握現代詩的敘事性。這個問題,因人而議。首先要知道現代詩是由抒情詩、敘事詩、哲理詩、散文詩等組成。既有單一,又有混搭。敘事中帶哲理,抒情中也夾敘事性。如海子的詩,我不關心什麼,以後只關心糧食和蔬菜……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先敘事,後臆象,意境昇華,耐人尋味,百姓從生活中產生詩和遠方。其次,詩要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脫離生活中的意想天開,無論多麼華麗的詞藻堆積而成,那也只是冰冷的城市建築,沒有溫度。要有陽光,車水馬龍,人頭湧動,河水,花草,飛鳥,燈紅酒綠…等等元素,構成城市有血有肉,靈動而有活力。敘事詩在現代詩中暫比例較大。汪國真、顧城等那個時代流行抒情詩,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加快,敘事詩歌是時代主流發展的必然產物。最後怎樣在現代詩中寫好敘事性。深入生活,感知生活,多親近自然,遊祖國萬裡河山,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沉澱下來,耐得住寂寞,要像湖南長沙鵝毛詩人陳某某學習,呆在不足十平方的出租房,沒有空調,條件及簡,一寫就是幾年,我很欣賞這種年輕人的專注度和韌勁,不成名都不行。我不是為他打廣告,解釋一下。只是膚淺認識,個人觀點。











毛靈旺東


詩歌的敘述主要以表達情感為重,一首詩歌的完整性,不在敘事上,而是詩人的靈光閃現。所以達到實力詩人的文學造諧,對初學者而言,是無法企及的,但可以多閱讀鑑賞,去看去感受詩歌生命中的美好,可以讓我們擁有一顆更加細膩敏銳的心。

在詩意的世界,我們跟隨詩人的意識,可以上天入地,漂洋過海,甚至穿越時空。所以,我作為初學者,沒事就多讀,希望在閱讀中瞭解詩人的構思、情緒、意象、語境、語感等詩歌元素的精華,以及表現手法的精緻,深得深刻。每一次閱讀都盡力汲水詩歌中生命的精華,也許我們一生都無法企及那個高度,但詩歌可以讓我們開懷,這就夠了。

因為朦朧詩派的現狀令人擔憂,有人說他們是一群瘋子,人格和意識完全分離,行為和思想才和,是天才的另一個極端,例如海子、顧城、食指這些朦朧詩的領軍人物全部都追尋天國而去了。所以,現代流行的率性而為,遵從孔子說的;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近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叢林一棵樹


這個問題不好說。現代詩就一定有敘事性的嗎?我看未必。任何時代的詩歌都有抒情性強一點或敘事性強一點的。怎樣把握?這是一個沒辦法回答的問題。只有作者自己在具體情況下而且是已經作好了,噢,這麼把握好。甚至於做好了寫的很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作好的也很多。

作詩靠靈性而不是匠氣,規矩越多越不成詩。


老羅說畫


我沒有那麼多規矩,就是突然一個感覺來了就寫了,至於寫的怎麼樣?可能真跟自己水平有點關係。但也無所謂,沒想過成師,只是找個平臺存放一點自己的東西。別噴,實話。


子予虛實


1、情境

2、題材

3、靈感


哎呀呀豆子


現代詩重點是要抓住內在豐富的情感表現和流暢的表達,真情實感,切忌嬌柔造作、脫離生活體驗。


關老師


有感而發


D冬天不冷2018


現代詩種類繁多,風格各異,從大眾審美趨向看,詩歌的敘事性方興未艾,尤其是散文化的探尋,詩壇湧現出梨花體、烏青體、羊糕體等相對口語的敘事風格。相比一些詩歌深奧的哲學玄思和生存追問,這種藝術手法更親民,也更能激發讀者共鳴。但敘事性把握不好,也會失去詩味和美感,不少讀者仿作、戲作各種流行詩體就是明證。我有幾點認識,可供初學詩歌寫作者參考。

一、詩歌的敘事性,不是一種新體裁,而是一種藝術表現方法

詩歌的敘事性,主要是指詩人以講述者的萬能視角,寫特定人物的特殊故事,語言的突出特點是詩化的敘述性。與其他類型的文學作品相比,詩歌的敘事性有相同點又有特殊性。

(1)從敘事重心上看,它不等同於敘事詩。詩歌的敘事性,是介入抒情詩和敘事詩之間的一種形式。它和敘事詩最大的區別是,看是否把內容集中在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上。詩歌的敘事性不追求故事完整,敘事詩則力求完整、人物典型,比如《孔雀東南飛》《木蘭詩》《琵琶行》《嘎達梅林》《王貴與李香香》等。

(2)從敘事結構上看,它不等同於小說。小說是講故事,但小說的結構更復雜,需要按照塑造形象和表現主題的要求,合理安排情節、人物關係、環境安排、整體佈置等。詩歌的敘事性之敘事,不能如同小說描寫人物纖毫畢現,敘述情節曲折離奇。

(3)從敘事方式上看,它不等同於戲劇。戲劇也敘事,語言也有音樂的韻律,但戲劇主要是舞臺形象的直觀表演,詩歌的敘事性則是詩化的語言表達。

(4)從思維活動上看,它不等同於散文。詩歌的敘事性與散文也有很大的區別,最大的是詩歌的思維是跳躍性的,語言敘事的斷層和落差,需要讀者參與理解才能彌合。散文的思維則是穩定的娓娓道來。

二、詩歌敘事性是一種白描式的簡練筆意

詩歌的敘事性,如同國畫的白描手法,不必工筆重彩,只需勾勒大致結構和框架。從創作實踐來看,初學者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

(1)寫一個故事的梗概,按照情節發展的初線條,把重要節點突顯出來。感人的故事不是處處感動,總有若干個淚點,把各個淚點串起來,對故事的情節進行大致描繪,就能給人一個事實模糊、感覺清晰的印象。如《花兒與少年》就把少年男女的青澀愛情故事相對完整講述了一遍,詩味很濃。

秋雨細細/阿姐呀,馬耳朵溼溫的/我抱著馬頭/馬耳朵溼溼的/柳葉如黃金針/灑落一地/一灣野水望著天/天撲進水裡/你那珊瑚手串/燒穿我手心/還是還給你/阿姐呀,馬頭被我抱熱/馬耳朵溼溼的……

(2)選一個生活的片斷,放置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把最能擊中人心的鼓點敲響。生活中讓人觸景生情的事很多,精選一個具有畫感的場景,緩緩道來,激發人的共鳴,鄭愁予的《錯誤》,就是擷取生活的一個片斷,寫出了戰爭年月閨中思婦等盼歸人的情懷,未尾一句“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是全篇詩眼,既揭開了懸念,又寓意戰爭的殘酷。

(3)抓住一個細節,捕捉人物身上的某一個特徵作為意象,以此鋪陳開去。情節是故事的生動性,細節是真實性,細節越逼真,真實感也越強,故事也越打動人。比如程文勝的《一個老兵的軍功章》就是從老兵身上掛滿軍功章而聯想,表現了兩代人的不同又相同的價值趨向。“一枚,兩枚,三枚/從胸前集合列隊/一排一排,直到腰際/這是節日盛典上的一位老兵/頭髮稀疏,瘦如細竹/臉上佈滿平靜的溝整/一件寬大的粗布上衣/像旗幟披掛身上/如今溫情的風/掀不開這一襲發黃的衣領……”

詩歌的敘事性表現技法很多,只要初學者肯琢磨,一定能得其要而勝之。

三、詩歌敘事性不能因為敘事而拋棄詩性

詩歌的敘事性重視詩的現實描繪,但絕不能因此而捨棄詩的詩性。現在,有的詩者不重視詩的隱喻、象徵、韻律、張力,把詩寫成了口水化的分行文字,這就走到了事物的反面了。

總之,詩歌的敘事性是為揭示詩歌主題內涵服務的,詩歌有故事,但不是講故事,更不是用身體器官講荒唐故事。如果詩歌沒有了詩味,恰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皇城根下聽蟲鳴


▂ ▄ ▅ ▆ ▇ █ 精彩回答 █ ▇ ▆ ▅ ▄ ▂

高興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就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希望以下為大家分享一這個問題對大家有所幫助,我希望我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能夠幫助到大家,也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押韻的一般規則

  古體詩押韻較為寬鬆,可以換韻,可以押鄰韻。近體詩押韻相對較為嚴格。押韻一般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偶句押韻

  律詩是二四六八句押韻,絕句是二四句押韻,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首句均可以押韻或不押韻。例如:

  寄揚州韓綽判官 (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第一二四句押韻。又如:

  登樂遊原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首句並不入韻,二四句押韻。一般來說,五言詩首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詩首句入韻為常見。關於首句押韻與否的平仄規律請參照【平仄簡表】

  (二)、押平聲韻

  近體詩為了聲韻和諧,一般押平聲韻,大多數近體詩(即唐及以後的詩,唐以前的叫古體詩)也遵守這個要求。但仍有押仄聲韻的典範之作,比如柳宗元的五言絕句《江雪》,全文押入聲(短促音):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首詩無論以古入聲韻尾還是以今普通話ie、ue韻朗讀,均沒有拗口之嫌。

  (三)、一韻到底

  原則上,近體詩中間不能換韻,尤其是在科考考場上的試帖詩、應制詩和限韻詩。但由於科考使用的《切韻》體系已經不完全符合唐代口語聲韻,部分韻母已經合併或分離,更可能有詩人鄉音難改,使用方音作詩,因而仍有在詩中更換為鄰韻的作品,如杜甫的《吾宗》:

  吾宗老孫子,質樸古人風。

  耕鑿安時論,衣冠與世同。

  在家常早起,憂國願年豐。

  語及君臣際,經書滿腹中。

  注:二、四、八句的“風”“同”“中”是平聲“東”韻,第六句的“豐”是平聲“冬”韻,“東”與“冬”通押。

日常作詩與應試不同,不應用應試的要求苛刻地對待作者,尤其是後世使用古韻書作詩的作者。

  (四)、首韻借韻

  古體詩的押韻,可以把鄰近韻部的韻,比如一東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稱為通韻。但是近體詩的押韻,原則上必須嚴格地只用同一韻部的字,即使這個韻部的字數很少(稱為窄韻),也不應參雜其他韻部的字,否則叫做出韻。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韻,可以借用鄰韻。因為首句本來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軍中醉飲寄沈八劉叟》:

  酒渴愛江清,餘甘漱晚汀。

  軟沙倚坐穩,冷石醉眠醒。

  野膳隨行帳,華音發從伶。

  數杯君不見,都已遣沈冥。

  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屬下平聲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

  這叫做借鄰韻發端,在晚唐開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種風氣。

詩歌四要素之平仄

 學習古詩中的平仄知識前,我們先要了解古今漢語發音中的四聲問題。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最後在這裡,祝大家在新的一年有一個美好的開始,美好的生活,每天開開心心的生活,快快樂樂成長,謝謝!

▂ ▄ ▅ ▆ ▇ █ 謝謝關注█ ▇ ▆ ▅ ▄ ▂


一隻肥肉串兒



要想寫好一首現代詩,首先得知道什麼是詩。

假如有人問我,什麼是詩?我還真不好說,雖然我知道什麼樣的文字是詩,什麼樣的文字不是詩。

廣泛的來說,詩是沒有定義的。但若一定要給詩下一個總結的話,簡單的來說:凡凝練,有情而美的文字就是詩,即文象【高度凝練】+心象【動之以情】+物象【繪之以筆】=詩。詩歌語言不一定要寫的很美,有時也需要一定程度的鋪張,但一定要有情,即在心為志,發言為詩。

那麼,什麼又是現代詩呢?

現代詩又稱白話詩,發端於清末,盛行於五四以後,像中國現代社會一樣,受外來文化影響頗深,推崇象徵,意識流,超現實主義思潮。其與古典詩歌相比較,雖都為有感而作,但一般不拘泥於格式和韻律。形式更加奔放自由,意涵也更加豐富跳躍,意象的經營往往重於對修辭的運用,完全突破了古詩"溫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點,更加強調自由開放和直率陳述以及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中國現代詩又分為兩個相對獨立的階段,新中國成立之前為中國現代詩歌,新中國成立之後為中國當代詩歌。


現代詩的分類

現代詩的分類有多種表述方式。按形式分,可分為自由詩和格律詩,目前前者佔主位,但筆者更看好後者;按體裁分,可分為童話詩,寓言詩,散文詩和韻腳詩等;按表達方式分,可分為敘事詩,說理詩和抒情詩,目前後者佔主位;若按篇幅長短劃分,則又可分為,微詩,小詩,短詩,長詩幾大類。至於這幾類,評論家們幾無疑義,但筆者認為這種分類太過籠統,還應該再細些,即加上中詩和巨詩。

首先我們來說說小詩,現在一般認為十行以內,一百字左右即為小詩。其產生在五四運動以後,大致在1921——1925年之間,受印度詩人泰戈爾《飛鳥集》影響而做的新嘗試,代表人物是冰心和宗白華,代表詩集是《繁星》《春水》和《流雲》等。

當代微型詩由中國小詩派生出來,普遍認為三行以內,字數以三十為限,其特點為短小精悍,往往以富含哲理的一句話取勝。從宏觀的角度上來講,微詩從屬於小詩,而二者又都從屬於短詩。

短詩的標準則不盡相同,各詩刊和網站都有自己的標準,一般傾向於二十行或三十行以內為短詩。但無論哪種觀點,對短詩的界定都以不超過三十行為限。

過去,長詩的設定一般以四十行為標準——即等於或超過四十行均為長詩。但在現代漢語語境下,意象豐富,詞彙發達,詩人們的情思猶如波濤洶湧,這樣的標準太過寬泛,使得長詩很容易氾濫,影響到長詩作為一種詩體的魅力和發展。我們都知道,小說的篇幅動輒以萬字為限,短篇在一萬字以內,中篇十萬以內,長篇最低標準也需十萬字以上。雖然詩歌不是小說,但長詩的過於氾濫顯然對於詩歌的創作不是什麼好事情。有鑑於此,筆者需要在這裡引入中詩的概念,以在短篇詩歌和長篇詩歌之間搭座橋樑,使它們能夠較明確地區分開來。

筆者認為,中詩是介於短詩和長詩之間的一種自然界定,起到銜接和過渡效應,它的篇幅理想區間應在三十行以上,百行以內。而百行以上的我們才能稱之為長詩,給長詩以應有的地位和創作難度。這就像軍隊授銜,為了限制將軍的數量,我們契入了大校或准將的軍銜。

超過千行的史詩般鉅著我們可以稱之為巨詩【基本上是敘事詩,抒情詩百行以上已少見】這類巨詩在人類歷史上並不少見,古代如希臘的荷馬史詩,印度的《摩柯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另外還有中國藏族史詩《格薩爾王》近現代有歌德的《浮士德》拜倫的《唐璜》普希金的《葉普蓋尼▪奧涅金》等。


現代詩的三個最基本要素

說完了現代詩的分類,我們再來談談現代詩的寫作基礎。現代詩有三個最基本的要素,即語言,意境與韻律。我們先來說說語言。

語言來源於生活,而藝術高於生活,詩歌作為一門語言藝術,所以一定要高於生活。詩貴凝練,言簡意賅是詩的一種品德,高度凝練的詞彙,生動形象的表達能使你的詩篇更加精粹,更加傳神。

意境是詩歌的靈魂,是一種人【情】與物【景】的交融狀態,是詩中諸多意象的昇華與歸納,嚴格來說,它既屬於藝術範疇,又屬於哲學範疇,是詩中最難掌握的。只有你通過多讀多看,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才能寫出意境優美,境界高遠的優秀詩篇。

最後再來說說韻律。筆者認為,詩歌是有韻的文字,古來如此。沒有韻律的所謂自由體曾讓筆者嗤之以鼻,認作偽詩。但在現代白話語境下,我們不必過分拘泥於格律的平仄,也不必過於強調壓嚴格的韻腳,今日的平仄與古語境已有很大的不同,再加上地方語氣的作用,平仄在現代詩歌中已然消失,但韻我們還是要壓的,一般偶句韻末句韻較常用,我們可以下載十三轍或十六轍瀏覽學習。只要細心體會,孜孜以求,其實韻並不難壓。單一的韻不好壓時,我們可以適時轉韻,再不行了就押寬韻【即兩個相近似的韻混用,比如一七轍和姑蘇轍,人辰轍和中東轍,再比如言前轍和江陽轍】

詩歌的結構應用

當然,除了以上最基本的,要想寫好現代詩,我們還需掌握如下技巧:

一 斷行和跨行的應用

斷行是在一行意思連貫的詩句中為突出某些部分而人為斷開,比如“我愛你”,可斷為“我, 愛你”,再比如,“冷漠悽清又惆悵”,可斷為“冷漠 悽清 又惆悵”;跨行又叫提行,是將一行意思連貫的詩句依照韻腳或節奏的需要分解成兩行或以上,比如“我愛冬日的暖陽”可跨為“我愛/冬日的暖陽”再比如,“蒼穹下月兒昏黃像一個大圓麵包”,可跨為“蒼穹下/月兒昏黃/像一個大圓麵包”。無論斷行或跨行,都使那些較長的句子分裂鑲嵌在每節詩中,隨著韻律的波動而起伏,配合詩的情感節奏,以時斷時續,或連綿不絕的氣勢,應和詩人飄忽不定,或奔騰不息的文思,呈現出現代詩歌的散文美。

二 脫節和空行的應用

關於脫節,最著名的作品當屬美國詩人龐德的《地鐵車站》一詩“人群中幽然浮現的張張面孔/溼漉漉,黑黝黝樹枝上的片片花瓣”。在兩個孤立的意象中,詩人抽掉了聯想,造成了二者事實上的脫節,而正是這種脫節,釋放了欣賞者的想象力,使他們擁有了更廣闊的思考空間。空行一般多用於微詩,用在前的,常是一些啟示性的語句,比如王耀東的《冬天》“一位嚴厲的法官/在冰冷的訴訟之中/他臉上綻出春天”。在這裡“一位嚴厲的法官”和“在冰冷的訴訟之中/他臉上綻出春天”之間就出現了空行,因為是微型詩,這三行是連貫的,但讀者不難把它分成兩節來讀;用在後的,常是一些總結性的語句,比如微石的《摸相盲人與少女》“皺裂畸形的手握柔嫩的青春/水靈靈大眼望著魚眼翻白/又一次黑暗戰勝光明”。在這首詩中,“皺裂畸形的手”和“柔嫩的青春”,“ 水靈靈大眼”和“魚眼翻白”本已造成強烈反差,但作者顯然認為還不夠,在“又一次黑暗戰勝光明”前加入了空行,使人們有感於“摸相盲人”的心機和“青春少女”的愚昧之餘,“又一次黑暗戰勝光明”一語更加振聾發聵。

詩歌的表現手法

除了以上結構上的應用,現代詩歌還有諸多表現手法,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意於象】動靜結合,動靜互襯【以動襯靜,或以靜襯動】託物言志,借古諷今,烘托渲染,虛實結合【以虛寫實,或以實託虛】抑揚【先抑後揚,或先揚後抑】對比,層遞,聯想,想象,首尾呼應,情景交融,樂景寫哀,以景結情,卒章顯志,畫龍點睛,跳躍等等。由於篇幅有限,我們摘要說明。

一 情景交融:即詩中環境描寫,氣氛渲染與人物思想感情緊密結合,做到“忘我”“忘物”天人合一境界的一種狀態。

二 樂景寫哀:屬反襯手法的一種。即用表面上歡樂的場景,來渲染一種低調,悲涼的氣氛。

三 以景結情:詩歌在抒情或議論中戛然而止,轉為寫景,以景代情作結,使詩歌有一種“此時無情勝有情”的未盡之意。

四 卒章顯志:又稱篇末點題,即用篇末一兩句話點名詩歌中心,主旨。“志”指詩歌主題,“卒”為完畢。

五 畫龍點睛:指在詩歌行文關鍵處的加彩之語。一首詩之所以被人記住並津津樂道,往往是因為其中一兩句點睛之筆。

六 跳躍:古代詩中,由於受嚴謹韻律和古漢語的限制,往往省略詞與詞,句與句之間的聯結詞,造成敘述上的“跳動”現象,如今這種應用也漸漸普及到現代詩

詩歌的修辭

另外,詩歌的修辭也很重要。主要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比擬【擬人擬物】借代,對偶,排比,誇張,雙關,倒裝,設問,反問,反語,用典,化用,雙聲,疊詞疊韻,頂真,迴文,襯托,通感,象徵,互文,復沓,移就,列錦,呼告等。在這裡我們也簡要說明幾個。

一 襯托:也叫映襯,指為突出某一事物而做的對比,分正襯和反襯兩種。正襯,用類似的事物襯托所要突出者:比如“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王倫送我情”即為正襯;反襯,用相反或相異的事物襯托所要突出者:比如“轟隆隆的雷聲把海鴨嚇到懸崖底下,而高傲的海燕卻更加勇猛在飛翔”即為反襯。

二 通感:把人們日常生活中各種感覺交錯互通的一種修辭手法,以造成新奇,精警的藝術效果。如“落絮無聲春墜淚”;如“他的聲音像是隨風斜飄的雨絲,零亂而悲涼”;如“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三 象徵:指用具體事物表現某些抽象含義【特定的人物或事理】比如用論語表現倫理道德,用菊花表現節操,用十字架表現殉道和神聖。

四 互文:即互文見義。指意思相近或相對的前後詞語在文句中交錯呼應,互為補充,使句子更加和諧齊整,彼此輝映。單句互文:杜牧的《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對句互文:《木蘭辭》的“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五 復沓:又叫復唱,指句子與句子之間更換少數詞語,反覆出現,以達到突出思想,加重感情,加強節奏和提醒讀者的目的。如《江南》詩“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即為復沓;朱自清散文詩《匆匆》“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也是復沓。

六 移就:指有意識的把描寫甲事物的詞語移用來描寫乙事物。分移人於物,移物於人,移物於物三類。移人於物,如“空虛的天井院,寂寞的梧桐樹”;移物於人,如“一種鐵青色的苦悶,從醬紫色的臉皮泛出來”; 移物於物,如“遼闊的呼倫貝爾,甜蜜的湖光山色”。

七 列錦:又稱列詞,指全部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經過特定選擇組合,羅列在一起,以創造意境,增強畫面感和氣勢。最著名的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又如“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再如“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等等。

八 呼告:指感情達到最高潮的時候,對想象中的人或物的直接呼喚和傾訴。呼人,如“雷鋒啊,雷鋒啊,你真是我們的好榜樣!”呼物,如“土地,原野,我的家鄉,你必須被解放!”

詩歌的主要表達方式

接下來我們再說說詩歌的主要表達方式,大致有抒情【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描寫【正面描寫,側面描寫,虛實結合,動靜結合】議論,敘述幾種。

理解了以上這些,下面我們就來具體談談怎樣構建一首現代詩歌。

首先,你得有靈感。【靈感是成為一個詩人的潛質,但並非每個人都有】比如一段感悟,一段幻想,一段夢境。

其次,你得有詩題,詩題是一首詩的基調,彙總。它可以是一個字,也可以是一個詞,還可以是一句簡短的話。詩題可以先定,也可以最後定。【當然,若實在無題也可以,你可以單摘詩歌頭一句作為詩題,但須注意別把詩句弄散了,圍繞的中心和主旨必須清晰明確】

若這二者都有了,你就要立意。即這首詩大致是寫什麼的,奔向什麼方向。立意和詩題都須跟著靈感走。若寫作的是愛情詩,你就要把類似的靈感片段收集起來,該裁的裁,該用的用,然後再根據自己情感的宣洩和詩意的延展把它們串聯起來,這就構成了一首詩的藍圖。

接下來,你所要做的,就是將它們補充完整,然後再根據節奏和韻律的需要,豐滿的地方要瘦身,乾枯的地方要潤色。押韻當然是好事,但切記不可強壓,以免沖淡了節奏,破壞了詩句的和諧。因為在現代詩中,節奏更重要,是一首詩的血脈和神經。這樣,一首詩的初樣就做出來了。

最後,再根據以上我所說的要領,把它們打磨,修飾,美化,太過含蓄的稍稍外露,太過鋒芒的稍稍內斂,主旨不清的點明中心。這樣,一首不錯的詩即可大功告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