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個小時150元的內訓師,沒人願意幹?

最近看到網上一個求助,說企業內訓師,每小時能給150元,卻沒人願意做。這並不是偶然出現的案例。我曾經工作過的公司,也有內訓師培養計劃,一般現在的大公司都會有類似的培養計劃,畢竟外部培訓太貴了,內部有很多寶貴的經驗得不到傳承。這也是內訓師興起的原因。

但是,很多公司都發現了一個問題,大家對內訓師培養計劃的積極性都不高,這是為什麼呢?

1.靈魂的錯位

作為一名合格的職場人,這幾年大家都聽說過斜槓青年和副業,這兩個詞吧?人們在主業之外,追求能開拓一下經濟收入來源,那麼內訓師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投入點。而且是名正言順地“賺外快”!

可是現實中,很多人都不去參加培訓,不想成為內訓師。因為大家都有一個主業工作,副業之所以是副業,就是不需要投入太多時間精力,並且能收穫金錢。雖然大家有一個從事副業賺外快的靈魂,卻不能在主業公司裡去做一份“副業”。這是硬將一個靈魂分裂為兩個嘛?

為什麼一個小時150元的內訓師,沒人願意幹?


有人覺得主業都沒時間做好,還整天挨領導罵,怎麼有時間去做課件,去培訓別人?這也不是沒有道理的。我們辦公室的培訓專員就會經常遇到,前期報名參加內訓師培訓的人,中途退出培訓,因為時間不合適等原因。其實,我們瞭解了,背後可能是他們的上級覺得搞培訓,做課件,講課耽誤了工作時間,給本職工作帶來了阻力。畢竟培訓的效果和自己班組的勞動成果並不直接有關係。

很多人也不想當著領導、同事的面大搞“副業”,成為組織業績不好的眾矢之的。人們很奇怪的心理,總是會給失敗找藉口,而某些人經常出去講課,自然是逃不過眾人的“口舌之快的”。

2.成本與收入不成正比

人力資源的同事,可能覺得150元/小時,挺高的收入。但是背後的付出呢?且不說寶貴的經驗是多少年的知識積累,要變成簡單易懂的課件,還有現場控制能力、演講與表達能力、幽默的能力,這些值多少錢?150元,真心便宜了。

為什麼一個小時150元的內訓師,沒人願意幹?


為了150元/小時,背後得至少30天,每天一個小時的付出,才能講出半天的課程。

最實惠的激勵就是金錢,雖然是比較俗套,但是給大家最想要的沒有什麼不好。就像是給一個農民一包種子,比給一本書要強。你去和一個60歲的人談人生理想,不如談養生保健。

如果公司能把請外來培訓講師的錢挪一下給內訓師,效果可能會好很多。

3.缺乏學習的氛圍和動力

在一群只關心下一頓飯吃什麼的群體中,談哲學,估計沒有人會感興趣。學習氛圍也是內訓師火不起來的原因之一。

有的人願意講,但大家想的是,聽課的時間,能給多少錢呢?錯過了多少計件工資?大家沒有嚐到學習的甜頭,沒有愛聽課的職員,講師在臺上會很尷尬,沒有互動,講課會變得枯燥乏味,對雙方是一場煎熬。

為什麼一個小時150元的內訓師,沒人願意幹?


人力資源想象的大家積極踴躍學習並回答問題的場面,被睡倒一片,講師不得不叫人起來回答問題的尷尬場面,哪一個更接近真實的內訓師授課現場呢?

內訓師開發的課程是自己擅長的,還是受眾真正需要的,這和企業的學習氛圍關係也很大。如果大家發現講了很多虛無的課程,就不會有興趣參與到這一場作秀中去了。

大家覺得還有哪些原因導致大家不願意參與到內訓師隊伍中去呢?歡迎大家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