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指標工具做不好期貨的原因分析

經常有朋友反應自己用的交易指標在交易的時候不準,開倉、平倉總是慢市場一個節奏;網上也有很多有關指標應用課程,把期貨交易的各種指標講的出神出化,無所不能,可一到實際交易中就不知所措,

希望一直用不好指標的朋友通過這篇文章對常用指標的不足、及原理有更多的認識。

用指標工具做不好期貨的原因分析

指標多式多樣,每種指標的應用都不一樣

特別要提醒的在學習交易技術之前一定要讓自己對市場分析有一個基本學習、認識,這樣可以讓自己對各種技術分析優略有個基本的分辨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自學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不要總是一成不變做拿來主義,找跟自己的交易習慣,性格偏向最匹配的工具。

在期貨交易中最常用的交易指標工具:均線組合、MACD、布林帶,下面從各指標的形成原理上來了解一下它們在價格圖中怎麼出現的。

用指標工具做不好期貨的原因分析

5日、10日、20日、40日均線組合

均線組合

  • 什麼是均線?也叫移動平均線,簡稱MA,將一定時期內的價格(指數)加以平均,並把不同時間的平均值連接起來,形成一根MA線,是在證券、期貨市場應用最普遍的技術指標之一,主要是就來判斷現在及未來的趨勢的變化。

在實際應該中主要是以均線組合的方式出現,比如5日,10日,20日、40日等,時間週期越長趨勢越平穩,而週期越短越動盪,很多人喜歡把均線以短,長週期的均線相組合在一起使用。

這裡要提醒一下:因為每個品種波動屬性不一樣,或者是某一段時期波動有異於以往,這時候如果一直在用一個組合會出現的誤差比較大,所以均線的指標都要在根據K線的波動情況來做參數上的調整,比如5日與20日均線,調換參數後可以是任意週期數,這些參數在軟件上只要右鍵鼠標的技術指標管理中都可以看到。


用指標工具做不好期貨的原因分析

均線參數的調換窗口

  • 均線的計算原理

MA1:MA(CLOSE,N),MA1是一個變量名稱,主要看CLOSE代表收盤價,N是一個變量。比如:5日均線,MA1:MA(CLOSE,5);10日均線MA2:MA(CLOSE,10)。

在這裡要解釋一下公式中的收盤價:當K線沒有收盤前,CLOSE以最新價取值的。

這樣就很明白 了,CLOSE收盤價,也就是均線是取的每根K線的收盤價的值計算出來的,如果是看小時圖,圖上均線是按每小時的收盤價計算,分鐘圖都一樣取的是K線的收盤價,在橫盤的時候K線穿越均線會頻繁出現,這時候很容易給交易帶來損失。

用指標工具做不好期貨的原因分析

均線的原理,你明白了嗎?

MACD全稱異同移動平均線。

MACD的詳細又來介紹在這裡就不過多解釋,看一下他編程代碼:

DIFF : EMA(CLOSE,SHORT) - EMA(CLOSE,LONG);

DEA : EMA(DIFF,M);

2*(DIFF-DEA),COLORSTICK;

這些代碼中可以看到MAC 取值也是收盤價,應該MACD更多的是背離、金叉、銀叉。很多人喜歡MACD看背離,但又不每次出現行情都會背離。其實在K線圖上理解背離很簡單,行情經過跌後會出現長時間橫盤,如果後市向上突破,在MACD上就會現背離,這些會看K線圖就可以。

布林通道

MID:MA(CLOSE,N);

TMP2:=STD(CLOSE,M);

TOP:MID+P*TMP2;

BOTTOM:MID-P*TMP2;

布林通道同樣也是以CLOSE收盤價來計算的。

用指標工具做不好期貨的原因分析

主圖布林線,副圖MACD

通過上面對均線、MACD、布林通的分析發現:這些指標都是採取的收盤價(盤中為最新價)來計算出來的,所以當我們看過去已經走完的指標時,會發現在K線圖趨勢的漲跌趨勢很明顯,但是不要忘了沒有收盤前採取的是新最價,所以實際交易中會發現信號頻繁出現,這也是很多用均線回測時效果很好,實際交易中並沒有測試效果好的原因 ,因為測試是歷史數據,收盤價已經確定 ,無法回測盤中的信息。


用指標工具做不好期貨的原因分析

用什麼指標工具交易,就要先明白其中原理

滯後性,信號頻繁不代表不可取,其實這些指標自身不起作用,而是很多人都在用的時候會在同時看到點,線的位置開平倉,這時自然也會形成支撐位、壓力位。魯迅先生有句名言:“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變成了路“,在指標的應用上也是如此。技術指標更適合作分析工具而不是交易工具,可以用它們來解釋市場的原因,預測未來可能的方向,及很多培訓戰法的參考基礎,但在實際交易中,尤其是短線交易作用並不大,對趨勢交易者參考意義會更大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