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进行时】从贫困户到脱贫示范户的“蜕变”

在红寺堡区脱贫攻坚战场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勇敢面对个人和家庭的困境,在艰辛中自强,在逆境中奋斗,他们是不畏生活困苦、自强励志的脱贫先锋,是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励志典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脱贫致富奋斗历程。

【脱贫攻坚进行时】从贫困户到脱贫示范户的“蜕变”


日前,记者来到大河乡开元村村民拜志宏家时,夫妻俩正在牛棚里忙活着。拜志宏家一直以来家庭经济来源较为单一,缺乏劳动力、没有致富产业成了制约拜志宏脱贫致富的主要因素。2014年,拜志宏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贫困的现状,通过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多年来,在党的惠民政策的鼓励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他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起了养殖业,从刚开始的1头牛发展到现在的6头牛,收入逐年增加,一家人的小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如今已经稳定脱贫了。回忆起曾经贫困的日子,拜志宏历历在目。

【脱贫攻坚进行时】从贫困户到脱贫示范户的“蜕变”

我从2014年建档以来

村上帮我贷了5万元的妇女创业贷款

从1头牛发展到6头牛

加上政府的各项补贴

一年下来能收入两万五千元左右

再加上公益性岗位

一年下来三万块钱

再就是我的儿子现在也找了一份工作

也有收入 这样一来

我们的生活各方面越来越好

【脱贫攻坚进行时】从贫困户到脱贫示范户的“蜕变”


海龙,是大河乡开元村脱贫致富的典型。自1998年从原州区搬迁至该村定居,由于缺乏资金和劳动技能,一直未能脱贫。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以来,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帮助下,他选择了发展养殖产业,念起了“养牛经”。靠着养牛的收入和政府的贷款,2018年他又购买了价值35万元的大型机械,发展起了农业机械耕作经营服务产业,如今他家的日子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搬迁之初每年的1万元左右收入,到现在靠着家里的耕地、小商店、养殖业,每年收入近10万元。从白手起家发展成现在拥有农业机械耕作经营服务等多项致富产业,他依靠的就是自强不息的勇气和敢打敢拼的韧劲。海龙的“脱贫致富经”不仅为身边群众树立了榜样,也为乡风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脱贫攻坚进行时】从贫困户到脱贫示范户的“蜕变”

我们现在这一家子的主要收入

靠养殖业 养牛

再一个就是拖拉机 搞农机

每年的收入大概在十万块钱左右

对我们这五口人来说算是脱贫了

下一步就是扩大养殖业

把农机再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一下

在自己能力范围内 带动周围群众共同致富

【脱贫攻坚进行时】从贫困户到脱贫示范户的“蜕变”


因地制宜的产业扶贫,是贫困群众永久脱贫的基础。从以往给钱给物的简单“输血”,到产业扶贫“造血”,打造可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产业,是我区实施的既见效快、又利长远的精准扶贫举措之一。养殖户拜志宏、农业机械耕作服务产业经营者海龙从生计艰难的贫困农户,变身脱贫示范户,是我区产业扶贫道路上的致富典型,也是脱贫攻坚的结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