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 「脱贫」“小桑蚕”织就肥西农民致富路

↑ 点击上方“微美肥西”关注我们

田野里,桑树绕村庄;

蚕房里,蚕宝宝安静地吐着丝,

结成一个个白色的茧子……

凭着这一垄垄郁郁葱葱的桑田,

如今咱肥西的桑农们不仅端起“金饭碗”,

更串起了一条日渐完善的种桑养蚕生态产业链。

◆◆

致富好项目

村民忙养蚕

◆◆

“40年,改革开放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说起自己的养蚕经历,安徽肥西县金牛蚕桑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启华言语中透着几分自豪。

「脱贫」“小桑蚕”织就肥西农民致富路

有蚕有茧,有桑有果,时值金秋,赵启华的蚕桑合作社里一派收获的景象,蚕农们忙着养蚕、摘茧,一台大型自热风循环烘干机正24小时不停工地烘烤着刚摘下的鲜茧。

“我们今年第六批蚕刚刚收上来,第七批蚕正在养殖中,采桑接近尾声,要赶在霜降前把桑叶都采摘完毕。”正忙着收拾蚕室的赵启华说。

「脱贫」“小桑蚕”织就肥西农民致富路

今年56岁的赵启华是肥西县山南镇人。1978年,安徽遭遇百年大旱,山南镇小井庄在当年9月发起包产到户。刚刚高中毕业的赵启华分到了四亩半地。他没有墨守成规种稻种麦,而是拿出两亩地种桑树养蚕。

“当时很多人都反对我这种做法。”赵启华却认为,山南镇地处江淮分水岭,缺水易旱,种稻收成并不好,这样的土地反而适合栽种桑树。

「脱贫」“小桑蚕”织就肥西农民致富路

但养蚕是门技术活,第一年因不懂蚕的习性和疾病防治技巧,他的蚕大量死亡。在农技站的推荐下,赵启华到当地蚕厂学习养蚕

“养蚕最怕蚕得病,传播特别快。”系统学习了养蚕技术后,第二年秋天,赵启华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蚕茧大丰收,一斤蚕茧卖1.9元,收入是种稻的3倍

「脱贫」“小桑蚕”织就肥西农民致富路

这让山南镇的老百姓打消了疑虑,看到了奔头,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取经。

赵启华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养蚕专家。每当品种迭代和技术更新,他都会第一时间在自己的蚕桑园中尝试改进,再向农户推广

。在他的带动下,山南镇桑园逐步发展至万亩

◆◆

合作社带动产业

村民“很青睐”

◆◆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来袭,蚕茧滞销,丝厂倒闭,赵启华亏损了30多万元。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他亏损了60多万元。

「脱贫」“小桑蚕”织就肥西农民致富路

几经起落,赵启华得到启示:

以合作社的形式抱团发展,才能增加蚕农们抵御风险的能力。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他投入300多万元建设蚕桑产业园,如今已发展成为集蚕桑生产、技术指导、收烘加工、销售服务、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专业园区

“一人富不为富,有能力帮助更多人,何乐而不为。”这是赵启华常说的话。在合作社的办公楼前,“做给蚕农看,带着大户干”几个大字尤为显眼。

现今,赵启华的蚕桑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安徽省规模最大的蚕桑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吸纳358户社员,拥有桑田3000多亩,户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

近年来,内地蚕桑产业发展稳健,在“一带一路”的带动下,丝绸出口也有了更广阔的市场。赵启华坚信,蚕桑产业利润可观且环境友好,未来大有可为。

「脱贫」“小桑蚕”织就肥西农民致富路

“从一年只养一季春蚕,现在已经发展到一年七批蚕,市场供不应求,截至目前,今年累计销售收入近2000万元。”赵启华介绍。

丰收在即,赵启华又流转了400亩土地,计划拓展蚕桑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明年争取带领大伙实现一年养十批蚕、收入更快增长的目标!”

「脱贫」“小桑蚕”织就肥西农民致富路

他们还关注这些:

「脱贫」“小桑蚕”织就肥西农民致富路

主办单位:中共肥西县委宣传部

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肥西县网宣办

转载或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