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诗歌?它对文学和人类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凌梁


毫无疑问,诗歌是人类最早表达思想情感的产物。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古代诗歌都有名篇巨著产生,那时的人们对于诗人的崇敬,犹如现在的流行歌天皇巨星,写的好就有很多人吟诵传唱,就是到了今天,很多人都可以脱口而出背上几首古诗。

我们能从诗歌里看到诗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犹如一幅幅画面,慢慢展开在你面前,我们可以看古人斗酒吟诗,击鼓唱和,时而婉约,时而豪放,有边塞金戈铁马,有闺中妇人哀怨情思,分别时的依依不舍,被贬时的怀才不遇,等等,都被表达的淋漓尽致。

那时候,诗歌是人类不多的表达发泄情感的方式之一,而现在,尤其是现代进入新世纪以来,诗歌已经沦落到成了文学花园角落里无人问津的小花。

究其原因,我认为有几个点,

一是人类表达和发泄情感的方式多样化,比如电影,电视,流行歌,摇滚,微信,视频等,都可以表达人们的思想行为,没必要全用文字。

二是精力有限,现代人类压力太大,生活节奏太快。很多人现在都是喜欢快餐文化,因为快啊,包括视频抖音,表达更直观易懂,没必要大家去慢慢琢磨这首诗的每个字的意思,当然也是没有时间。

三是现代诗歌的误入歧途。为什么很多人还是钟情古体诗歌,而对新世纪的诗歌冷眼相看,以至于诗人有时候都成了某种特定语境下的贬义词,是值得大家去深思的,反正我读某些自诩为诗人的诗,感觉味同嚼蜡,不知所云。

四是诗人地位的严重下降,很多诗人在现代人眼里,就是贫穷,落魄,或者有点xx 的象征,我也曾是文青一枚,少年时梦想就是成为诗人,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个梦想慢慢就消失了,我发现光做诗人是不能让自己吃饱饭的,或许很多和我有相同想法的人,未来可能成为优秀诗人的人,就此离现代诗歌远去。

诗歌,人类社会的精神情感财富,在现代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已经渐渐远去,但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永远存在。

只是现在,不是一个好时机。


夏阳花椒


怎么看诗歌?回答这类问题已经很多次了,总是千篇一律,百述雷同,感觉缺少新意。在此就换一下思路,从另一种角度谈谈对诗歌的理解。

依我看,诗歌,就是以浓缩的美的语言文字赞美自然、抒发情感、表现生活。

诗歌可以是哀怨的低唱,也可以是愉悦的高歌;可以是平和的诉说,也可以是热烈的表述;可以是理想的放飞,也可以是美好的想往……。但无论怎样,诗歌所表达的,是一种美,是一种或浪漫洒脱,或凄楚婉约,或壮丽宏伟、气势磅礴、热情洋溢、深沉内敛、激越奔放的美……,令人有所感悟、有所共鸣,给人以愉悦、遐想、启迪和深思……。即便是离愁别绪、寸断柔肠、怅然怨叹、愤世嫉俗的诗歌,也会蕴涵着一种别样味道的美。

诗歌对文学和人类社会能怎生怎样的影响呢?

诗歌是文学百花园中绽放的花朵,绚烂多姿、明媚动人;

诗歌是艺术殿堂上璀璨的明珠 ,耀眼夺目、光芒四射;

诗歌是人类社会的智慧结晶,

构筑文明、推动进步;

诗歌是人民大众的精神食粮,

丰富生活、享受快乐 ;

诗歌是人们对幸福美好的企盼,

充满希望、催人奋进!

愿中国的诗歌创新发展,代代相传,明天更绚烂,未来更辉煌。


东方白542


我觉得诗歌是人类语言韵律化的艺术表达,尤其是中国,从诗经到汉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文学史就是诗歌的进化史和发展史,到今天诗歌依然独立存在,是文学的奠基石。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大概可以形容诗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吧。


南柯非太守


个人认为:诗歌对文学和社会的影响并不大,你看现在真正的诗人越来越少,好的作品也越来越少,就算李白杜甫的时代,诗人也并不怎么吃香,似乎没有坎坷的遭遇,浪迹天涯的经历不足以为诗人,这也就注定了诗人的存在是一个悲剧,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诗人选择自杀。

其实诗人本无错,他只是想用悲天怜人的心灵劝慰世人,奈何知音难寻,对牛弹琴。

志向远大的诗人大多脆弱而又幼稚,试想:如果几首诗就可以扭转乾坤,那治理天下也太简单了!



杨小德


人类自有语言以来,有的语言动听动人,有的语言粗鄙难听,有的语言空洞乏味,有的语言真实可信,有的语言闪烁其辞、遮遮掩掩,有的语言善良可感,有的语言恶毒骇人……

随着人类进化,人有闲功夫了,语言也进化了,人们把记录下来的语言归类整理,统称为文学。其中最美的文学语言叫歌诗。她感染人,打动人,滋润人,警醒人,有音乐之美……于是,她成为语言文学的皇冠,让人景仰至今。虽然她的形式不断变化,诗经——楚辞——乐府——赋——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但风韵幻化,迷倒众生。

这便是诗歌的历程。

其实诗歌,便是从前过往的快餐文学。但她的身价不因快餐而打折,反而修养自身,把中华文字文学的要素和特质集合于一身。她声韵流美,篇幅玲珑,意境出奇,言有尽而意无穷……于是,她千年不老,令人迷恋。

至今,诗歌仍是孩童甚至是胎教的首选教材,是文人的最爱。她的营养,与乳汁同样重要。因为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精神。

汉人因汉诗而骄傲。她的美已溶入血液。

农夫感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哲人自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学生提醒自己,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血性男儿表达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烈,长者不服气地长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闲暇在小园香径独徘徊……各色角色,尽可以以诗歌表达情怀。所以诗歌,曾经是最普及的语言形式。

这便是诗歌的魅力与作用的具体体现。她是汉语言至上至高的文明。

我文字里的诗歌,也称诗词。她不包括自由诗。自由诗是盗取了诗歌名义的一只老鼠。这一观点与本主题无关。只稍带说明一句。

当下,虽然诗歌已经失去了社会功能,但诗歌文明会在个体中传播下去。诗歌文学也许会再度兴起,让汉文学再度发光。


当代诗词精品


你好,我是曹镜明

笔者以为,凡知所以然才能知其然;如若想要对“诗歌”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首先需要弄清的就是“诗歌”是什么?与“文学”有什么关系?如此对“人类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诗是什么?朱光潜在《诗论》中谈到:“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

笔者深以为然,并作出如下分析:

从历史和考古学来分析:诗是最早以文字为形式的艺术种类,尤其是在初民时代,诗更像是一种形式,将人类遇到值得留传的人物事迹或是学问经验,以诗的形式写下来,其中带有艺术性质的文字,如原始歌谣,随着人类文明的演变,最终发展成诗歌;

上述观点是,目前全世界学界共同认可的基本理念;

然而在诗的具体演变、创作上,由于地域文化的影响,产生了一定分歧;

首先是以我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

《诗丶大序》(亦称《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其中,朱熹在《诗序》中也有进行补充:人生来就有情感,有情感便需要表达,有表达就有诗歌,最恰当的语言节奏和内在节奏,是最自然的下意识行为;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

简而言之,诗是人情感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

其次是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化:

古希腊人将诗定义为“模仿的艺术”,其中“模仿”的对象可以是心理活动,也可以是自然现象,类似于“雕塑”“绘画”类的“再现”艺术,最主要的功用也是“再现”外界事物的印象;后经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以“心理学”的角度进行重新分析:

事物本身纵然也许看起来令人产生不快,用最写实的方法将它们再现于艺术,确实是我们高兴的看到……

简而言之,诗的起源主要在于人类模仿的本能和求知所生的快乐;

综述,在上述内容中解决了您的两个问题:

一是怎么看待诗歌?

诗歌无非就是“表现”内在的情感,或是“再现”外来的印象的一种以“文字”为艺术的表现形式;

二是诗歌与文学的关系?

最早的文学形式就是“诗歌”,也就是说任何以“文字”为形式的艺术作品都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从“诗歌”衍生出去的;

最后一个问题:诗歌对人类文明产生什么影响?

与其说“诗歌”对“人类文明”产生什么影响,倒不如说是“文学”对“人类文明”产生什么影响;因为“诗歌”本身就是“文学”的源头,现今任何由“文学”对“人类文明”所产生的影响,都可以归列为“诗歌”对“人类文明”所产生的影响;

由于文学作品以及人类文明的复杂性,笔者再次就不在展开对于人类文明的影响了,仅作为“形上”意味上的探讨:

1)诗歌(文学)是人类文明的载体;

顾名思义,任何一种人类文明都是建立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上的,不管是以地域为划分的华夏文明、古印度文明、希腊文明、埃及文明;还是以文化划分的佛教文明、儒家文明、道家文明等等,这些文明的建立都是在丛林法则和弱肉强食的动物法则程度对立面,标志着人类彻底摆脱了野蛮生活;

——是人类发展的跟要!

可是这些文明最直接的载体就是人类,人类的生命受限于时间,再加上古代与自然博弈的能力较差,导致再大的自然灾害之下,文明很容易失传;譬如说: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我们国家的传承未曾中断过,其他国家的古文明只能在断层中学习,而不是在继承中发展,这便是诗歌“文化”对于人类文明最大的补充作用;

2)人类文明的发展依托诗歌(文学);

既然上述内容以提到,诗歌(文学)是人类文明最大的补充、载体;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我们国家可以在继承中发展,而其余三大文明古国却只能在断层中汲取知识;

这就标志着,“人类文明”若想安稳高效的传承下去,必然依托于诗歌(文学)作品之中,这也正是高尔基所说的:“文学就是人学”的道理之所在;任何一个独立的文明载体,也就是个人,若想将自己的想法以口述、人传人的方式传递给更多人,一方面是不现实,效率太低,另一方面就是很容易在口述的过程中产生误解,效率慢还好,一旦产生误解就很容易导致文明的倒退,尤其是部分伟人、思想家的口述话语出现问题;

譬如说现在的人,乃至未来的人一样都研究不透类似于“散步学派,述而不作”的先贤的想法,如苏格拉底、孔子、释迦牟尼,他们的思想主张都是有弟子记述成书,本身是不是本人所说的原话还不得而知呢,更何况是本身的具体想法;

以上仅是笔者的浅见,欢迎大家留评探讨;


曹镜明


从目前保留最早的《诗经》里的那些篇目来看,最早的诗歌应该发生在民间的社会性生产或生活过程中。其最早出现时间应该远远早于文字的出现时间,她应该是在口头语言发展相当成熟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发生的。

诗歌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语言的应用步上一个新的台阶,她反映了人们对于语言的应用不仅仅停留在传达信息的层面上,同时还上升到艺术的层面上。

诗歌的产生是人类天然具有审美需求的一个必然发展结果,人能感觉到节奏的美,这是一种天性,因此当语言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与这种天性结合而产生诗歌。

诗歌一旦产生以后,下一步必然是发展繁荣,同时对其她体裁的文学提出了更高的艺术要求,从而使文学整体的艺术水平得到提升,进而促进了整体文学的繁荣。那些广受喜爱、流传不衰的文学作品都以诗来润色就证实了这一点。

美包括艺术,是人类无止境的追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诗歌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孜士


人类在最原始时就是诗性的,不管中外均如此,如《诗经》,《荷马史诗》等,它们是最初始文学形态,决定着中华文学甚至文化的性格走向。

在上古时期诗乐舞基本是一体的,属于杂文学,而到魏晋南北时期创作大爆发,人们才开始将文学独立出来。

“诗”萌发于原始宗教活动中的,《诗经》中很多都是巫祭祷告之词,不过后来者用理性对它们进行了创造性的误读,祭祀的意义就隐而不显,告别了原始迷狂,奠定了现实主义的基石。

《尚书·尧典》中说:“诗言志,歌咏言”诗是人们述说报负,抒发志向的;陆机《文赋》又道:“诗缘情而绮靡”,是寄托情感的;古人通过写诗词,构建了一个我们文化的精神寄托之所。

我们虽然隔着时空,但是诗歌,文字,是这些让我们可以跨越时空来进行交流,产生情感的共鸣。

当然,说了这么多,你任然会疑惑,好像还是没有用,是的,因为我们没有在那个境况遭遇之中,鲁迅先生言: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当你不能感同深受时,真的会觉得很多都是无病呻吟,娇柔造作。

但是呐,当我们慢慢成长,一次次身边的朋友在更迭,我们才会明白什么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如今我们很多人都会旅游,当你到了一处水天相连,晚霞满天之地,你终究会明白什么叫做“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当你远在国外留学或者工作,真正体会到孤独之时,看见天上的月亮,仿佛也不会有今晚这般明亮,你会明白什么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当你经历不能忍受的悲伤时,你也才会明白什么是“哀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当你春风正得意,人生如顺境时,你也就能体会“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当你爱上了一个女孩时也就会知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女孩子是那么好看“桃之夭夭,灼灼其花”就是最衬她脸色的句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就是你最想对她说的承诺。

人生无常,你被生活压着,你被命运抛出了轨道,你会感悟什么是“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这些诗词在我们小时候被我们的教育强塞入我们脑海,当时可能只会觉得厌烦,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类似的经验阅历,我们不能懂得,但它们却化入了我们的血液,滋养了我们的精神,在我们不知不觉间。

虽然很多时候我们会显摆地吟一首诗,但那些都不过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

而当我们真的遇到了诗中之场景,它们会突然跳入你脑海,那种感动,千百年前的悸动便是透过了时空与你产生了共鸣,你,不孤独。

现在人们拥有着更快的生活节奏,仿佛有什么在不停的追赶,你需要用命向前奔,被资本裹挟着,资本想要我们需要什么,我们便需要什么。

感性生活的架空,我们无法思考更多,只能述嘱一种无缘由的暴力,我们不能真正了解我们的内心根本需求。

我们功利地觉得有用的才会是我们需要的,但很多时候都并非如此,诗歌如今由于种种的变革,似乎在我们认为它失去了活力,它的没落不可挽回,但我相信绝非如此,感性生活与精神上的满足才是我们摆脱物欲的真正途径。

答到了最后我好像也没能给出个有力的证明,说出学诗歌有什么好处。

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些不管是为民请命还是自得其乐还是忠心卫国,这些都是人类最本来的情感,它们会像锚一样地牢牢拴着我们,不让我们迷失在这滔滔欲念滚滚红尘之中。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题主带来一点帮助,当然我要反对下面杨小德诗歌无用的理论,但各有各的看法,这只是我的一家言。


法海的独角兽


我认为诗歌是一种高尚的存在,它即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也代表着一种地位的表现

一、诗歌是人类的传统文化,象征着人类文明,不可磨灭。诗歌所表达的是人由内心感触而来,以简单的文字表达出诗人的内心的澎湃。同时品诗更能品出一个人的内在素养和修为。所以往往几个字便能读透一个人的内心,而人们也愿意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内心。在古代乃至现今更有以诗会友的习俗,所以诗歌是人类历史文化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二、在古代科举制,即凭诗歌的好坏来参加考试,入朝为官!所以诗歌也是地位的一种表现,可见诗歌是多么的重要!

三、至今我们的课本上扔在学习前辈们的诗集,一首好的诗歌是不分时间的界限的,它会一直传下去,让后人门所瞻仰、学习。它蕴含着无价的遗传文化!


滴眼液化气


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诗歌也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文学艺术的各种形式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是文艺史上带有规律性的现象。而在各种文艺形式中,诗歌是最活泼、最有亲和力的一种。它和散文结合,成为散文诗;和戏剧结合,成为歌剧。它和绘画所使用的工具虽然不同,但是互相渗透和影响的关系却显而易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