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心理諮詢:所有的命運使然,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


這次的疫情來得突然,來得兇猛,超長的假期讓人無所適從。唯有八卦能消磨時間。


“我今天出門囤菜的時候看見曉曉了!你們猜她怎麼了?”

“班花曉曉?”

“怎麼了?你快說快說。”

“她臉上有明顯的傷……我一問才知道……”

“又被她男朋友家暴了吧?我勸過她,可她還是離不開,活該!

……


沉寂許久的八卦群瞬間就炸了,我默默地關掉了手機。為什麼要讓美麗善良的女生遇到這種渣男啊。


在為她惋惜的同時,想到了她的童年:在重男輕女的家庭裡,她顯得那麼渺小。父母關注的只有弟弟。她努力學習、乖巧懂事卻還是換不來父母的關心……


與其說她的選擇是她活該,我想更多是因為她內心缺愛吧,習慣性的順從、討好讓她沒辦法遠離那個男人吧。


她的童年,她的遭遇,讓我想到了松子。


成長心理諮詢:所有的命運使然,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


她是《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裡的女主,美麗善良,卻悲慘一生,“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在對她感到憐憫的時候,彈幕裡出現了不一樣的聲音“我是不會心疼她的,這都是她自己作出來的。”


我細細思索了一番,的確,松子這看似不幸的一生,其實都是她自己選擇的結果啊。


童年裡,父親所有的關注都給了她長期臥病的妹妹,松子扮鬼臉才能討得父親一笑。成年之後的松子,成為了一名高中的音樂教師。


但原本穩定的生活被她自己弄砸了:在一次修學旅行中,她的學生偷錢卻不承認,善良的她想幫學生還錢,但自己的錢不夠。這時可能我們會想著問其他老師借錢或想其他的辦法,而松子選擇偷拿同宿舍老師的錢。


“偷東西”這個行為是不可以的,但松子的內心此時完全沒有這樣的觀念,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覺得“偷東西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之一”。這個處理方式,反映出松子內心缺乏比較穩定的是非判斷的能力。


接著,為了快點結束這件事,她自己頂了罪,並讓教務主任隱瞞其他老師。然而,在事情敗露之後,教務主任並沒有說出實情,她又去求偷錢的學生。


一個老師去求學生,這是不合時宜的,也是不成熟的做法,已經破壞了師生之間的相處之道,但松子的內心顯然沒有這樣的判斷。


這位學生假意答應卻在校長面前戲耍了她。最後松子被迫從學校離職。


此後,她便遠走他鄉開啟了追愛不得的悲慘之路,遇到各類奇葩:

憤世嫉俗、有家暴傾向的作家;

有家室、一心想超過作家的對手;老實本分的理髮男;

曾經汙衊她的混混學生……

沒一位能算上好男人。


成長心理諮詢:所有的命運使然,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


可是,只要男人說愛她,松子就義無反顧地一頭栽進去,愛得真切。每一段戀情結束時,總會問“為什麼”。


是啊,為什麼?為什麼在被家暴時你不走,為什麼在當情婦時你還去挑釁原配,為什麼面對曾經戲謔你的學生還能在一起……


回顧松子的一生:父親童年時的忽視讓松子的內心極度缺愛,導致她內心難以確定“我是可愛的,是值得被尊重、被愛的”。


成年後的松子所做出的很多選擇,其實都是內心的一個反映:她的內心是混亂的、缺愛的。


當男人愛她時,其他一切(原則、尊嚴等)都變得不重要了,生活充滿希望;失去男人的愛,生活就變得絕望、暗淡無光。


在希望與絕望間,她最後放棄了自我。


成長心理諮詢:所有的命運使然,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


我又想到了《珍愛人生》的女主角珍愛。


珍愛,是個又胖又醜的黑人女孩,早年真的很慘:被母親凌虐,被父親強姦,年僅16歲就生下了父親的兩個孩子,走在路上還被流氓欺負。


在這樣的深淵裡,珍愛用自己的方式拒絕認同這個扭曲的世界,拒絕重複母親的人生:

無論是為維護數學老師,還是回擊同學的嘲弄,她強烈地反擊著;

當處於弱勢時,比如被父親虐待時,她則依靠著自己的幻想慰藉著她苦難的靈魂。

成長心理諮詢:所有的命運使然,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


後來,珍愛遇到了瑞恩老師,逐漸學會了閱讀、寫作,學會了思考、辨別。


“媽媽說同性戀沒有好人。可是媽媽,同性戀可沒有強姦我;而你呢?同性戀沒有在課堂裡因為我沒有學過什麼而取笑我……瑞恩小姐是那個將粉筆放入我手中讓我感到學習樂趣的人。”


成長心理諮詢:所有的命運使然,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


她意識到自己的過去是個噩夢。她開始努力學習,不再重複錯誤的生活方式了,去積極尋求自己的人生意義,心中的方向越來越明朗,最後還獲得的市長的獎勵,並開始學著用幽默的方式與別人相處。這相對於以前那個要麼沉默要麼惡語相向的珍愛實在是個了不起的進步。


兩位主人翁的童年都是不幸的,我無法評論究竟誰更慘。但她們結局更讓人唏噓:松子最終死於一群混混棍下,而珍愛則是開啟了新的人生。


有時,我也很困惑,為何松子能把自己的一生過得那麼悲慘,一步一步越來越糟糕,而珍妮遭遇了那麼多傷害,卻還可以向著光明與愛前行。


不可忽視的是珍愛有自己的內在力量。


前期,她的沉默和惡語看似是在與外界隔斷,但其實是在變相地保護內在的自我。反觀松子,她為了得到愛,很容易去認同別人,討好別人,失去自我。


珍愛質疑過、覺醒了:她意識到自己的過去是個噩夢,那個世界是不正常的,因此,她開始去探索外面美好的世界,知道自己要做一個怎樣的人,學會去感受愛與溫暖,堅定自己:在珍愛發現瑞恩是同性戀時,她並沒有因為媽媽的話而停住前進的腳步,而是選擇繼續向前。


成長心理諮詢:所有的命運使然,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


松子未曾清晰地反思與質疑:我的世界到底怎麼了?只會問“為什麼(他不要我)”,


可是沒有人給她答案。她曾有益友,卻因內心力量的缺失親手將她推離自己的生活。缺乏正確引導和對自我的思辨,自暴自棄的她一步步把自己的人生毀掉了,然後,將這一切歸於“命運”。


所以,我對松子,是嘆息;對珍愛,是尊敬。


“自助者,天助之”,成長是一個自我覺醒並自我修復的過程。


有些童年經歷,我們無法選擇,但只要內心還有光,不迷失自己,也許可以抓住一些機會、一些好的客體,超越曾經的創傷帶來的影響,選擇走出一條別樣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