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风景名胜甲天下。武汉风景

名胜古迹联,是指为某一名胜古迹撰写、镌刻的楹联。名胜联,多用于亭台楼榭、殿阁寺庙、名山大川等古迹处。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风景名胜甲天下。古今名人来到这些名山大川、古迹胜地,往往触景生情,兴致大发,欣然命笔,题写楹联。楹联是中国名胜古迹里最直观的文化现象。名胜古迹楹联,或镌刻于亭台楼阁,或分贴于寺庙祠墓……以抒发兴致和情怀,他们留下的那些立意深远的楹联佳作,不但为山水增色,美化了环境,又是游人吊古凭史的场所,既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又得到了大自然的享受,所以历来所称道传颂。名胜联就创作手法而言,可分为写景、咏史、叙事、抒情、议论等。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风景名胜甲天下。武汉风景


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是湖北省省会 。武汉地方建制始于西汉,为江夏郡沙羡县地。隋置江夏县和汉阳县,分别以武昌、汉阳为治所。此后经宋以迄明、清,均为历代州府治所。清朝顺治年间开始设置湖广总督署,总督署驻武昌。1889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后,兴洋务、办学堂。以武汉为中心,先后筹建了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设置湖北织布局、缫丝局、纺纱局、制麻局四局,修筑环绕汉口的堤防(张公堤

)督办兴建京汉铁路、粤汉铁路,创办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湖北武备学堂、湖北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前身)、湖北工艺学堂(今武汉科技大学的前身)等。张之洞广开新学、改革军政、兴办实业,为武汉近代工业和近代教育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使处治中别驾之任;书以河渠水利名篇。

清代周彦升题武昌同知署(兼水利厅)

山色连城,定有诗人四杖履;

江声满耳,坐看小吏卷文书。

清代周彦升题武昌同知署

方域为城,汉水为池,大好河山资坐啸;

东望武昌,西望夏口,平分风月付闲曹。

清代周彦升题武昌同知署

水道佐宣防,江汉东流,微臣不尽朝宗意

天威瞻咫尺,长安西望,远道时怀捧日心

清代周彦升题武昌同知署

随绞州蓼,邻柝相闻,何须更献江防策

沔汉沱潜,安澜侍庆,只合勤修水利书

清代周彦升题武昌同知署

千里舳舻联,农隙岁修江夏猎;

三军裘带莅,府僚近接岘山游。

佚名题湖北总督署。湖广总督,正式简称为两湖总督,是清朝九大总督之一,驻节武昌,总管湖北湖南军民政务,源于元朝起所设的湖广行省。清朝顺治年间开始设置湖广总督署

蚡冒勤民,筚路山林三代化;

陶公讲武,营门官柳四时春。

佚名题湖北总督署

六曲栏杆春昼永;

万家台笠雨声甘。

佚名题湖北总督署

北起荆山,南包衡岳,中更九江合流,形胜称雄,楚尾吴头一都会;

内修吏治,外肆戎兵,旁兼四交河会,师资不远,林前胡后两文忠。

清代张之洞湖北总督署

经纶天下;

衣被苍生。

清代张之洞题武昌织布局

布衣兴国;

蓝筚开山。

清代张之洞题武昌制麻局

青霜武库;

紫洞云台。

清代张之洞题武昌枪炮局

中流击楫;

大雅扶轮。

清代张之洞题汉口轮船公司

财力雄富;

士马精妍。

清代张之洞题湖北筹防局

楚国以为宝;

天用莫如龙。

清代张之洞题湖北银元局

岷山导江,嶓冢导汉;

阴阳为炭,天地为炉。

清代张之洞题江汉铜元局

高文大册者鸿烈;

冰壶玉衡悬清秋。

清代张之洞题两湖书院

昔贤整顿乾坤,缔造先从江汉起;

今日交通文轨,登临不觉亚欧遥。

清代张之洞题抱冰堂,抱冰堂位于武汉市武昌蛇山首义公园内,是纪念清末两湖总督张之洞的生祠

痛恨绿林,假称白日青天,黑夜沉沉埋赤子;

光复黄安,试看碧云紫气,苍生济济拥红军。

吴兰阶题黄麻起义,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一楼展厅馆藏。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位于武汉市汉口鄱阳街135--139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汉震天声,不朽丰功昭日月;

先贤捐碧血,长留浩气壮河山。

佚名题武汉蛇山烈士祠大厅祭台

襟抱谁开,登楼纵眺;江山如此,有酒盈樽。

清代朱国桢题汉口襟江酒楼

同德即同心,从教救病嘘枯,体天意好生而布惠;

善终如善始,愿得提纲挈领,遵圣言思永以图功。

清代朱珔题汉口同善堂

春鲢夏鲤,秋鲫冬鳊,武昌鱼名驰全国;

东苔西菱,南蔬北藕,鄂郡菜御用皇宫。

佚名题武汉水陆街清代御用菜园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风景名胜甲天下。武汉风景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风景名胜甲天下。武汉风景


黄鹤楼原址在武汉市武昌蛇山黄鹤矶头,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东吴黄武二年(223年)。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孙权始筑夏口故城,“城西临大江,江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而据《极恩录》载: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

历史上黄鹤楼屡建屡毁,其最后的一次被毁是1884年。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1981年,在距旧址约1000米的蛇山峰岭上重建黄鹤楼,1985年6月落成。

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自古就是游览胜地。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对,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楹联。其中

楹联“对江楼阁参天立,全楚山河缩地来”较好地写出了黄鹤楼的气势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风景名胜甲天下。武汉风景


楼前芳草;

江上烟波。

萧娴题黄鹤楼。萧娴(1902~1997),贵州贵阳人,当代著名女书法家

楼峰江带;

舟蚁人潮。

佚名题黄鹤楼太白堂

人间仙境;

江上大观。

徐寿铭题黄鹤楼涌月台。徐寿铭,生卒不详,清代文人、画家

月色无玷;

江流有声。

佚名题黄鹤楼涌月台

鹤舞关河动;

云飞楚塞长。

顾景星题黄鹤楼。顾景星(1621~1687),湖北蕲州(今蕲春)人。明末贡生,清初文学家

大江流日夜;

西北有高楼。

金安清题黄鹤楼。金安清(1817~1880),浙江嘉善魏塘镇人,晚清诗人

吹笛闻梅落;

登楼待鹤归。

黄亮题黄鹤楼黄亮(1903~1987),江西安义县龙津镇人,当代书法家

素云拥黄鹤;

碧落跨青鸾。

李新翔题黄鹤楼。李新翔,江苏南京人,当代书画家书法

鹤去楼仍建;

人来笛不吹。

李鼎题黄鹤楼

大江流日夜;

明月照高楼。

佚名题黄鹤楼

江遥问黄鹤;

岭上多白云。

佚名题黄鹤楼

清江浮暖日;

黄鹤弄晴烟。

佚名题黄鹤楼

云开天可语;

诗伴鹤来归。

佚名题黄鹤楼

白云在天外;

明月满楼中。

佚名题黄鹤楼

清江浮暖日;

黄鹤弄晴烟。

佚名题黄鹤楼

此间可谈风月;

斯世岂有神仙。

朱士彦题黄鹤楼仙枣亭。朱士彦,(1771-1838),江苏宝应人,嘉庆七年进士,曾任湖北学政

登楼有客依刘表;

使粤何人说赵佗。

秦松龄题黄鹤楼。秦松龄(1637~1714),江苏无锡人,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清初诗人、文学家

到来径欲凌风去;

吟罢还思借笛吹。

鲁之裕题黄鹤楼鲁之裕,安徽太湖县人,康熙年间举人,清初诗人、书法家

千古题诗到崔李;

本朝制义在熊刘。

翁方纲题黄鹤楼。翁方纲(1733~1818),直隶大兴(今北京)人,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清代书法家、金石学家

黄鹤飞去且飞去;

白云可留不可留。

胡林翼题黄鹤楼。胡林翼(1812~1861),湖南益阳县人,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晚清中兴名臣之一,湘军重要首领

对江楼阁参天立;

全楚湖山缩地来。

张之洞题黄鹤楼。张之洞(1837~1909),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同治二年(1863)进士,清朝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另据《武汉地方志》载:此联或为明末方维新题

恨我来迟鹤已去;

怪人早到诗先题。

李联芳题黄鹤楼。李联芳,生卒不详,湖北麻城人,同治十年(1871)进士,清末诗人、书法家

修道何须必骑鹤;

有缘仍许再登楼。

彭久余题黄鹤楼。彭久余,湖北江夏人,同治年间任江夏知县、江苏学政,礼部侍郎

携鹤未能绳祖德;

倚楼先已望君山。

赵光祖题黄鹤楼。赵光祖,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上头有客题诗句;

隔岸何人共酒杯。

黄虎文题黄鹤楼。黄虎文,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江城如画宜初霁;

风月无边似昔时。

汤炳玑题黄鹤楼。汤炳玑,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楼可停云休跨鹤;

才能搁笔亦称仙。

周斌题黄鹤楼。周斌,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羽觞三醉重湖晓;

铁笛与声万户秋。

周延俊题黄鹤楼。周延俊,湖南新化人,清末诗人,湖广一带题联颇多

黄鹄去来无定所;

白云今古拥高楼。

刘思复题黄鹤楼。刘思复(1884~1915),广东香山人,第一批同盟会会员,近代民主革命家

百代题诗至崔李;

一楼抗势压江湖。

黄焯题黄鹤楼。黄焯(1902~1984),湖北省蕲春县人,当代语言文字学家

万里白烟生袖底;

几时黄鹤飞樽前。

唐棣华题黄鹤楼。唐棣华(1922~1990),湖南冷水滩市人,当代书法家

无边大地铺三镇;

寥廓江天耸一楼。

秦兆阳题黄鹤楼。秦兆阳(1916~1994),湖北黄冈人,当代作家

三镇风光来眼底;

千年云鹤在心头。

晏炎吾题黄鹤楼。晏炎吾(1925~2000),湖北随州人,汉语史学家

楼月共随江浪白;

山枫长映画廊红。

洪源题黄鹤楼。洪源,安徽铜陵县人,当代作家

胸中江汉千层浪;

眼外龟蛇一道虹。

洪源题黄鹤楼

碧云朝卷四山景;

流水夜传三峡声。

杨公亮题黄鹤楼。杨公亮,河南郑州人,当代书法家,人称“中原草圣”

东南野色分吴楚;

江汉涛声自古今。

卢德龙题黄鹤楼。卢德龙,重庆人,当代书画家

驾回黄鹤临芳渚;

星聚雄才运玉筹。

郭扶正题黄鹤楼。郭扶正,甘肃兰州人,当代书法家

景对两楼三鼎立;

气连二水一廊红。

白雉山题黄鹤楼。白雉山,湖北省鄂州市人,当代诗人、联家

楼名黄鹤传千古;

水号长江震五洲。

白雉山题黄鹤楼

一楼胜境招嘉客;

三楚奇观入画廊。

白雉山题黄鹤楼

莫嫌我辈题诗晚;

又见仙人驾鹤来。

罗亭馨题黄鹤楼

气吞三峡行云雨;

襟带五湖富稻粱。

伍文题黄鹤楼

劫来径欲凌风去;

吟罢还思借笛吹。

鲁学钟题黄鹤楼

三楚雄风惊日月;

一楼兴替寓春秋。

邱百俊题黄鹤楼

神仙亦自经尘劫;

江汉依然极大观。

晏承烈题黄鹤楼

万里长江流日夜;

千年黄鹤返楼台。

李静题黄鹤楼

问黄鹤已成千古;

唱大江更上一层。

杨寿春题黄鹤楼

一笛清风寻鹤梦;

千秋皓月问梅花。

胡翰泽题黄鹤楼

与谁重访辛家酒

到此难忘崔子诗

马松瀛题黄鹤楼

登楼看月胸襟阔;

把酒临风感慨多。

佚名题黄鹤楼

鹤去斯楼成胜景;

仙遗古阁振名区。

佚名题黄鹤楼

追寻黄鹤千年杳;

不让元龙百尺高。

佚名题黄鹤楼

祢衡洲上千年恨;

崔颢楼头一首诗。

佚名题黄鹤楼

黄鹤偶乘沧海月;

白云常带楚江秋。

佚名题黄鹤楼

楼外眼空天地窄;

杯中胆大古今雄。

佚名题黄鹤楼

三楚风云传盛事;

千古江山独此楼。

佚名题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大江无尽古今流。

佚名题黄鹤楼

眼底江汉空色相;

楼头云鹤复归来。

佚名题黄鹤楼

玉笛吹融两江雪;

梅花撒满一城春。

佚名题黄鹤楼

大江东去千峰翠;

爽气西来两袖青。

佚名题黄鹤楼

辛氏有楼谁贳酒;

谪仙搁笔我题诗。

佚名题黄鹤楼搁笔亭。辛氏:据《极恩录》载:传说有一姓辛的人在黄鹄山上开酒店,一穷道士常讨酒喝,辛氏总热情接待。一年后道士临别对辛氏说:“无以为酬,幸有一鹤可借。”遂用地上橘皮在酒店壁上画了一只黄鹤,说只要客人拍掌,就会下地跳舞。此后酒店生意兴隆。十年后道士归来,辛氏已成富翁。道士便取随身所带铁笛吹了一曲,将鹤招下骑着飞走。后辛氏将所积的钱在山上修了黄鹤楼

谁唤祢生同问月;

敢邀杜老共题诗。

方秀卿题黄鹤楼搁笔亭

楼未起时原有鹤;

笔经搁后便无诗。

曾衍东题黄鹤楼太白堂,曾衍东,(1750年~?),山东嘉祥人,嘉庆年间江夏县令,清代画家、小说家、杂剧家

此地饶千秋风月;

偶来作半日神仙。

余本敦题黄鹤楼仙枣亭。余本敦,浙江衢州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清代诗人

千年仙枣不留核;

五月落梅犹有花。

何绍基题黄鹤楼仙枣亭。何绍基(1799-1873),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六年进士,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

一月二十九日醉;

百年三万六千场。

佚名题黄鹤楼三醉亭

大江东去千峰翠;

爽气西来两袖青。

佚名题黄鹤楼一览亭

又建重楼新鄂渚;

何须三醉记岳阳。

邱安洲题黄鹤楼睡仙亭。邱安洲,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黄鹤楼头留胜迹;

三清殿内留丹砂。

佚名题黄鹤楼吕祖阁

曾是当年觞月地;

而今又作上台人。

刘廷禧题黄鹤楼涌月台。刘廷禧生卒不详,江夏人,明末文人

到此沉吟,英雄安在;

登高兴感,今古同情。

鲁荡平题黄鹤楼。鲁荡平(1895~1975),湖南宁乡道林人,近代书法家、教育家

楼又成矣,诗凭谁续;

鹤若返乎,笛定有声。

纪以凤题黄鹤楼

楼阁参天,白云飞绕;

江城胜地,黄鹤归来。

佚名题黄鹤楼

搁笔题诗,两人千古;

临江吞汉,三楚一楼。

林以钺题黄鹤楼搁笔亭

楼已重修,喜停鹤驾;

笛应再弄,欢度梅腔。

全承恩题黄鹤楼三面亭。全承恩,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揽风月登楼,何曾跨鹤;

对仙人搁笔,不敢题诗。

左颂周题黄鹤楼。左颂周,安徽桐城人,号铁樵铁道人,清末书画家

叹浮世何求,仙人宛在;

恨知音绝少,玉笛无声。

蒋玉峰题黄鹤楼。蒋玉峰,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太白无诗,竟成千古恨;

长安不见,更上一层楼。

陈曾望题黄鹤楼搁笔亭。陈曾望,黄冈浠水人,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鹤又飞来,顿觉扬州梦醒;

楼今再眺,依然江汉朝宗。

吴霭如题黄鹤楼。吴霭如,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近仙人居,且慢吟风弄月;

此高会地,何分清圣浊贤。

绍诚题黄鹤楼太白堂。绍诚,生卒不详,满洲人,清代画家

公倘重来,定补诗篇题上界;

堂仍旧贯,更添砥柱镇中流。

雷以诚题黄鹤楼太白堂。雷以诚,湖北咸宁人,道光三年(1823年)进士,曾任汉口江汉书院山长,清代文人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张之洞题黄鹤楼,张之洞(1837~1909),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同治二年(1863)进士,清朝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

抱郭江流,触耳似闻仙笛弄;

凌霄楼起,举头仍是白云飞。

袁太华题黄鹤楼,袁太华,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长笛一声,此曲只应天上有;

大江千古,今朝都到眼前来。

周锦澜题黄鹤楼,周锦澜,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城郭依然,只趁扁舟盘鹤影;

江山如此,试携短笛落梅花。

吴省钦题黄鹤楼吴省钦(1729-1803),江苏南汇人,乾隆二十八年进士,工诗文,清代文人

崔唱李酬,双绝二诗传江上;

云空鹤去,一楼千载峙江边。

陈大伦题黄鹤楼,陈大伦(1298—1367 ),浙江省诸暨人, 元代文人

风月常新,似当日我曾搁笔;

江城如画,快今生到此重游。

鲁杰题黄鹤楼。鲁杰,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鹤影欲飞,吹笛神仙今尚在;

鸿泥可印,落梅时节我重来。

邹昆泮题黄鹤楼。邹昆泮,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楼榭依然,不共白云前载去;

仙灵如在,问骑黄鹤几时来。

李鑫题黄鹤楼。李鑫

,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密秘元关,仙踪俗样真仍幻;

弥纶大道,天上人间归去来。

赵培桂题黄鹤楼。赵培桂,陕西城固人,生卒不详,清代文人、医生

王粲登楼,犹往昔依然城郭;

令威化鹤,又归来如此江山。

白让卿题黄鹤楼。白让卿,顺天(今北京通县)人,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令威化鹤又归来,依然城郭;

王粲登楼犹往昔,如此江山。

白让卿题黄鹤楼

胜迹重新,不见云中来鹤影;

江城如旧,还从笛里听梅花。

黄昌辅题黄鹤楼。黄昌辅,浙江金华人。同治七年(1868)曾任武昌府知府,并主持重建黄鹤楼

骑鹤翔空,一瞬元黄新甲子;

神龙混迹,旁求忠孝作神仙。

任天宝题黄鹤楼。任天宝,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放眼楼头,百舸千帆浮九派;

凝神龟顶,一针高指绣长天。

闻楚卿题黄鹤楼。闻楚卿,湖北省英山人,当代诗联作家

芳草萋萋,文继祢衡谁作赋;

江流滚滚,笔惊崔颢我题诗。

刘剑萍题黄鹤楼

江汉汇流,千橹摇来巫峡月;

龟蛇合抱,一桥渡过武昌春。

万立丰题黄鹤楼

景物全非,沧桑有恨楼频换;

江山依旧,黄鹤无踪笛空横。

袁兰徵题黄鹤楼

邀鹤谈心,云出常怀油沛志;

登楼纵目,江流不尽古今情。

喻邦贵题黄鹤楼

游客重来,举手欲招云外鹤;

仙人几度,临风催放笛中梅。

查培初题黄鹤楼

笛里春回,已藉丹功成九转;

楼头日近,全凭风力到三山。

佚名题黄鹤楼睡仙亭

城郭几前游,楼高应来黄鹤;

江山一长啸,笔搁何止青莲。

贺良桢题黄鹤楼。

贺良桢,湖南临湘人,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记当年银汉同游,落梅有句;

叹今夕白云初度,玉笛无声。

孙嘉猷题黄鹤楼。孙嘉猷,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忆曩时黄鹤飞来,曾闻玉笛;

看此日白云霭去,难识金丹。

韩殿荣题黄鹤楼。韩殿荣,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老子兴来,除开辛氏岂无酒;

高人辈出,压倒崔李便是诗。

王菊人题黄鹤楼。王菊人(1906~1975),陕西蒲城人,曾任杨虎城秘书

龟伏蛇盘,对唱大江东去也;

天高地阔,且看黄鹤再来兮。

关山月题黄鹤楼。关山月(1912~2000),广东阳江市人,当代画家

鹤舞帆飞,两水浪开东海日;

楼成景换,五洲客酬楚天春。

黄苗子题黄鹤楼。黄苗子,广东省中山人,当代漫画家、书法家、作家

拄地撑天,千古江山千古画;

脱胎换骨,一楼风雨一楼诗。

陈东成题黄鹤楼。陈东成,湖北黄州人,当代诗人、书法家

鹤舞翩跹,两岸白芦秋水渡;

涛声激荡,一楼红叶夕阳桥。

阚文彬题黄鹤楼

遇有缘人,不枉我望穿眼孔;

得无上道,只要汝立定脚跟。

黄文炳题黄鹤楼吕祖阁

笛里春回;已藉丹功成九转;

楼头日近,全凭风力到三山。

佚名题黄鹤楼

访鹤来游,草绿芳洲鹦鹉色;

听泉求友,山青故国凤凰声。

佚名题黄鹤楼

黄鹤矶头,山色万重当栏出;

白云深处,水光千重抱城来。

佚名题黄鹤楼

黄鹤四游,大别武当双阁耸;

白云缭绕,洞庭彭蠡一窗含。

佚名题黄鹤楼

杰观飞甍,槛外蜀吴横万里;

风帆沙鸟,天边江汉涌双流。

佚名题黄鹤楼

云淡千秋,崔子留诗曾太息;

楼高百尺,费公骑鹤定归来。

佚名题黄鹤楼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恨;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佚名题黄鹤楼

遥看兔影滚中流,非同承露;

恍听鹤声来上界,岂是歌风。

佚名题黄鹤楼涌月台

浮世总如鸥,胸中曾无云梦芥;

登高犹跨鹤,眼底一为洞庭青。

贺良桢题黄鹤楼

人乘黄鹤去,白云依旧观物换;

凫逐烟波来,青山不改感星移。

舒卓元黄鹤楼。安徽省怀宁人(今安庆市四方城),清末诗人

把酒向云天,试邀黄鹤千秋上;

凭楼问江汉,曾历红羊几劫来。

杨毓秀题黄鹤楼。杨毓秀,宜昌东湖人,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何事觅长生,且对江山闲酌酒;

是谁同小谪,只谈风月怕题诗。

从无事客题黄鹤楼。从无事客,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景物未全非,独恨难招天上鹤;

乡关何处是,几回欲问楼头仙。

黄兆槐题黄鹤楼。黄兆槐,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我辈复登临,昔人已乘黄鹤去;

大江流日夜,此心吾与白鸥盟。

端方集古诗题黄鹤楼,端方(1861年-1911年),满洲正白旗人,清末金石学家,中国新式教育的创始人之一

向江汉凭栏,作颂愿为尹吉甫;

让英豪下笔,爱才谁似李青莲。

林之望题黄鹤楼。林之望(1811年-1884年),安徽省怀远县人,清末诗人

楼耸已千秋,玉笛梅花追已往;

琴弹才一曲,白云黄鹤喜重来。

叶济川题黄鹤楼。叶济川,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我去太匆匆,骑鹤仙人还送客;

兹游良眷眷,落梅时节且登楼。

钱楷题黄鹤楼。钱楷(1760—1812),浙江嘉兴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清朝大臣、书画家

星斗摘寒芒,古今谁具摩天手;

乾坤留浩气,霄汉常悬捧日心。

彭玉麟题黄鹤楼。彭玉麟(1816年-1890年),安徽安庆人,清末军事家、书画家、诗人

醉月几飞觞,何须搁笔题诗后;

吟风还弄笛,且喜人归在鹤先。

傅某题黄鹤楼。傅某,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揽胜我长吟,碧落此时吹玉笛;

学仙人渐老,白头何处觅金丹。

毕沅题黄鹤楼仙枣亭。毕沅(1730年--1797年) ,江苏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清代诗人,金石学家、地理学家、收藏家

善果种灵台,人间几见安期枣;

仙踪余断碣,客到重寻鄂渚亭。

厉云官题黄鹤楼仙枣亭。厉云官(1808-1876),江苏仪征人,道光时曾湖北布政使,清代文人

四顾更无人,昔也譁然今也哭;

两朝曾论相,释之长者束之才。

张之洞题黄鹤楼奥略楼。张之洞(1837-1909),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 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

放眼看江山,无限白云都过去;

题诗为鹦鹉,何年黄鹤复归来。

段芝贵题黄鹤楼奥略楼。段芝贵(1869年-1925年),安徽合肥人,1914年曾任湖北都督

人笑我长眠,世上那堪睁眼看;

我叹人尽梦,道旁曾借枕头来。

林以钺题黄鹤楼睡仙亭

明月正当楼,窥公醒眼非贪睡;

闲云偶出岫,笑我痴心欲学仙。

马铭谦题黄鹤楼睡仙亭。马铭谦,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黄鹤喜重来,万里长江流不尽;

青莲何处去,一楼风月乐无边。

闻楚卿题黄鹤楼

往事溯红楼,千秋阅尽人间世;

飞声听玉笛,今日重为天下观。

苏局仙题黄鹤楼。苏局仙(1882~1991),江苏南汇人(今属上海市),当代书法家

鹤去恋游踪,剩有名篇垂百世;

楼成添锦秀,好将伟业铸千秋。

佚名题黄鹤楼

天上有神仙,偏我不乘黄鹤去;

楚中多豪杰,更谁肯逐大江流。

佚名题黄鹤楼

玉笛谁吹腥,天下名人不少梦;

梅花含蕊笑,世间利客许多愁。

佚名题黄鹤楼

昔贤整顿乾坤,缔造多从江汉起;

今日交通文轨,登临不觉亚欧遥。

张之洞题黄鹤楼奥略楼

偶然一枕游仙,蝶梦是庄庄梦蝶;

莫以半生嗜酒,醒人常醉醉人醒。

官文题黄鹤楼睡仙亭。官文(1798-1871年),满洲正白旗人,曾任湖广总督,晚清文人

黄鹤喜归来,千载烟霞,倦心蓬岛;

大江流日夜,万邦人士,翘首青云。

李格非题黄鹤楼。李格非(1916~2003),湖北武汉人,当代语言文字学家、辞书学家

太白不须愁,鹤去鹤来,终随物化;

昔人今尚在,云生云灭,常与天游。

汤宕仙题黄鹤楼

旧地重新,记劫冷江城,烬余赤壁;

登高一览,成今古变局,中外奇观。

张曜题黄鹤楼。张曜,张曜(1832年-1891年),浙江上虞(今绍兴)人,晚清大臣

占得绝好湖山,且向高楼来吹玉笛;

有此无边风月,何须骑鹤再上扬州。

孙钟芳题黄鹤楼。孙钟芳,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

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

萨迎阿题黄鹤楼。萨迎阿(?-1857),满洲镶黄旗人,清朝将领

倒影压中流一万年,到底鲸鲵吞下去;

参霄撼全楚三百仞,隔江鹦鹉欲飞来。

朱泽澜题黄鹤楼。朱泽澜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楼峙蛇山,借三楚雄风,锁一江烟雨;

云横汉水,托五湖明月,照万顷波涛。

徐文灿题黄鹤楼

三千里再印鸿泥,太白才华输绝调;

二十年重寻鹤梦,江城风物记前缘。

丁守存题黄鹤楼。丁守存(1812~1883),山东日照人,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清代科学家

我比青莲来更迟;仍许登楼眺江汉;

谁知黄鹤去太早,空听吹笛落梅花。

袁尚寅题黄鹤楼。袁尚寅,湖南石门人,擅诗联,清代文人

劫换红羊赖诸公,半壁江山再经造;

楼名黄鹤快我辈,一时诗酒咏千秋。

杨筌题黄鹤楼

楼招鹤归未曾归,令游客俯视长喟;

仙驾云去果真去,惹世人遥望悠思。

储本善题黄鹤楼

谁能解听曲中梅,毕竟有人吹玉笛;

我是重来江畔鹤,可堪无地起层楼。

佚名题黄鹤楼

公昔登临,想诗境满怀,酒杯在手;

我来依旧,见青山对面。明月当头。

佚名题黄鹤楼

一代风流,喜杰阁初成,群仙毕至;

几番烟雨,惊危楼再现,万象更新。

佚名题黄鹤楼

楼宇入云霄,可揽风乘月,摘星换斗;

人文会楚郢,任开怀畅饮,作画题诗。

佚名题黄鹤楼

各领风骚,说甚崔颢题诗,青莲搁笔;

同凭江景,看那潇湘雨歇,云梦霞飞。

魏寅题黄鹤楼。魏寅(1922~2003),湖南隆回县人,当代诗人

楼峙蛇山,借三楚雄风,锁一江烟雨;

云横汉水,托五湖明月,照万顷波涛。

徐文灿题黄鹤楼

身在九霄,看月印长江,千斛明珠涌出;

眼空万里,望浮云孤岳,半天玉尺平来。

刘显赓题黄鹤楼。刘显赓,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红羊劫去,古迹重新,楼阁摩天今胜昔;

黄鹤归来,大江依旧,波涛撼地后催先。

关玉成题黄鹤楼

袅袅白云,不尽帆飞,三峡浪开东海日;

翩翩黄鹤,无边霞涌,五洲客醉楚天春。

涂光雍题黄鹤楼。涂光雍,武汉人,当代诗人、书法家

洗尽腥膻,江汉同歌,九省通衢今胜昔;

贯穿南北,龟蛇对舞,长虹飞架慨而慷。

缪英题黄鹤楼。缪英,湖北新洲人,当代诗人、书画家

百川二水流,衢通南北东西,要津雄踞;

三楚一楼萃,襟带巴湘赣越,胜地高居。

伍文题黄鹤楼

使名楼再起矶头,负险临江,气吞云梦;

招黄鹤重来楚地,凭虚睹渚,雾镇潇湘。

李铎题黄鹤楼。李铎,湖南醴陵人,当代书法家

倒影压中流一万年,到底鲸鲵吞下去;

参霄撼全楚三百仞,隔江鹦鹉欲飞来。

朱泽澜题黄鹤楼。朱泽澜,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身在九霄,看月印长江,千斛明珠涌出;

眼空万里,望浮云孤岳,半天玉尺平来。

刘显赓题黄鹤楼。刘显赓,

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鹤楼喜重新,偶尔登临,也堪吟风弄月;

江山仍是旧,对兹感慨,何妨把酒凭栏。

罗廷玉题黄鹤楼。罗廷玉,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仙去几千年,今试闻讯白云,时来黄鹤;

我归二万里,也曾醉吹玉笛,飞过洞庭。

贺州林题黄鹤楼。贺州林,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此间风景无殊,问仙客离宫,谁吹玉笛;

何日海天飞渡,借汉江流水,重煮黄粱。

粟国良题黄鹤楼睡仙亭。粟国良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天下哪有神仙,要不过词客骚人添作料;

今夕只谈风月,且莫对江光山色吊兴衰。

邓钟岳题黄鹤楼。邓钟岳(1674~1748),山东东昌府人(今聊城市东昌府区人),康熙六十年状元, 清代官员,工书,能诗文,康熙称其"字甲天下"

回头兵燹喧嚣时,竟教古迹同白云散去;

放眼楼中眺望处,依旧江城送黄鹤归来。

陈相清题黄鹤楼。陈相清,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仙家自昔好楼居,吾料乘黄鹤去而必返;

诗客生前多羽化,焉知赋白云非即其人。

李渔题黄鹤楼。李渔(1611-1680),浙江兰溪县人, 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千载此楼,芳草晴川,曾见仙人骑鹤去;

卅年作客,黄沙远塞,又吟乡曲落梅中。

左宗棠题黄鹤楼黄鹤楼。左宗棠(1812年-1885年),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

杰阁试登临,想见跨鹤仙人,当年竟去;

雄才少匹敌,安得题诗崔颢,此地重来。

黄翼升题黄鹤楼。黄翼升(1818-1894),湖南长沙人,清末武将

楼外白云亭,殊觉天际真人,至今未远;

江边黄鹤返,纵有卷中佳句,到此皆空。

陈宏谋题黄鹤楼,陈宏谋(1696年-1771年),桂林临桂县人,雍正元年(1723)进士,清中期思想家、理学名臣

春驻一楼中,不弄玉笛,雅负此江城风景;

程追千仞外,欲招黄鹤,且看他天上神仙。

周锦澜题黄鹤楼。周锦澜,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曾为蜀汉侍郎,力可回天,继相君之事业;

不让壶公仙叟,方传缩地,纳芥子于须弥。

官文题黄鹤楼三面亭。官文(1798-1871年),满洲正白旗人,曾湖广总督

世事皆茫茫,海阔天空,惟见白云长往复;

仙人已渺渺,迹留境幻,谁招黄鹤又归来。

梅汉卿题黄鹤楼。梅汉卿,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把酒问青天,溯玉宇琼楼,竟是何年宫阙;

举头望明月,叹梅花芳草,曾经人世苍茫。

康炳麟题黄鹤楼。康炳麟,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浩劫定三千,最难忘树绕晴川,草萋芳渚;

壮观吞八九,看不尽大江东去,爽气西来。

汤世镛题黄鹤楼。汤世镛,武进(今江苏常州)人生卒不详,清代画家,同治七年参与修复黄鹤楼

占尽好江山,休徒夸崔颢一诗,费祎一笛;

拓开新气象,更远胜晴川在北,岳阳在南。

黄肇敏题黄鹤楼。黄肇敏,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千秋庙貌重新,乘鹤归来,知是有些感应;

万古江天一色,推窗望去,见他几个兴怀。

穆克阿登题黄鹤楼三面亭。穆克阿登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蜀道遥通,当葛坝成时,壁影截残巫峡雨;

鹤楼重建,指梅花落处,笛声吹裂楚天云。

李景芳题黄鹤楼。李景芳,福建清流县人,当代诗人

登楼话史事,最难忘二七罢工,武昌首义;

纵目倚危栏,好领略晴川风物,江汉涛声。

佚名题黄鹤楼

黄鹤几时回,百丈楼高,旧貌重新光楚岫;

青山长不老,一桥飞架,宏图大展振中华。

曾玉衡题黄鹤楼

千载此楼台,芳草晴川,曾见仙人骑鹤去;

一邦兴两制,昆仑阿里,共期骨肉泛舟来。

张揽清题黄鹤楼

胜地起龙蛇,战血纵横,最怕登临黄鹤顶;

大江流日夜,尘襟洗涤,好来倾倒洞庭湖。

罗正纬题黄鹤楼。罗正纬(1848~1951),湖南株洲市人,当代作家

玉笛谱新腔,覆地翻天,好约谪仙同祝酒;

琼楼恢旧制,凌云概日,不容崔颢独题诗。

张虚谷题黄鹤楼。张虚谷,湖北黄梅人,当代诗人、书法家

楼舞黄鹤,识荆楚英豪,继往开来创新业;

江流碧水,看中华儿女,经天纬地展宏图。

佚名题黄鹤楼

黄鹤喜归来,看滚滚长江,入海涛声三万里;

白云舒卷去,问萋萋芳草,连天秀色几千年。

田翠竹题黄鹤楼。田翠竹(1913~1994),湖南湘潭人,当代诗人

一上高楼,缅当年江汉风流,多少千秋人物;

双持使节,喜此日荆衡形胜,纵横万里金汤。

史贻直题黄鹤楼。史贻直(1682-1763年),江苏溧阳县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清朝大臣

浪逐古今流,尽江海滔滔,楼影不随黄鹤去;

笛吹天地外,看利名攘攘,浏光巧化白云飞。

孙青彦题黄鹤楼。孙青彦,生卒不详,清代画家

奇势欲凌云,览帆影波光,三楚江山争入座;

仙居迎晓日,寻笛声鹤梦,几人杖履话重游。

叶仲庸题黄鹤楼。叶仲庸,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亭畔驻仙车,忆黄鹤归来,铁笛一声醒世梦;

矶头留胜迹,看白云深处,梅花数点引清风。

濮文彬题黄鹤楼。濮文彬,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搁笔笑诗仙,到凤凰台写首七律,全摹崔李;

借刀杀才子,使鹦鹉洲流芳千古,多谢曹瞒。

黄兆枚题黄鹤楼。湖南长沙人,生卒不详,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进士,清代诗人

崔颢以武臣赋诗,不经李白平章,焉能独步;

费袆本仙人贳酒,定扫辛家劫火,再造层楼。

吴凤桂题黄鹤楼。吴凤桂,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一声玉笛吹残,黄鹤难招,堂构重新弥感旧;

十年铜符来绾,白云在望,江山如画待题诗。

王庭桢题黄鹤楼。王庭桢,江苏无锡人生卒不详,清咸丰时,曾任武昌知府,清代书画家

俯江汉,踞龟蛇,飞阁千寻,重返白云黄鹤;

抱铜琶,横玉笛,春风万里,高歌楚水吴山。

张祖良题黄鹤楼

嘉种是谁留,经浩劫几番,似曾啖枣味复至;

仙踪何处觅,对高楼五夜,此间听笛韵弥清。

官文题黄鹤楼仙枣亭。官文(1798-1871年),满洲正白旗人,曾任湖广总督,晚清文人

宛然海上三山,藐矣安期,先我亭前探枣实;

犹是江城五月,似乎太白,与君笛里听梅花。

佚名题黄鹤楼仙枣亭

入是门由是路,翠柏苍松,莫问蓬莱在何处;

登斯楼览斯景,青山绿水,别有天地非人间。

佚名题黄鹤楼

由是路入是门,奇树穿云,诗外蓬瀛来眼底;

登斯楼览斯景,怒江劈峡,画中天地壮人间。

刘海粟题黄鹤楼。刘海粟(1896-1994),江苏常州人,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

大江流日夜,阅古楼踵事增华,历沧桑而弥显;

双鹤唳晨昏,唤故国自强不息,凌云汉以高骞。

冯友兰题黄鹤楼。冯友兰(1895~1990),河南南阳唐河人,当代哲学家、教育家

地当黄鹤矶头,看金碧凌空,凭堞莫忘乘障去;

我住青莲祠畔,感沧桑变幻,登楼同是望家人。

唐莹题黄鹤楼。唐莹,字斐青,成都人,生卒不详,清代诗人、书法家

教孝教忠,何殊十七世士夫,显示化身扶正道;

为溪为谷,直把五千年文字,参同妙契指迷津。

百文敏题黄鹤楼。百文敏,生卒不详,清代大臣、文人

大江东去,看滚滚洪涛,淘洗尽千古风流人物;

秋色西来,问翩翩黄鹤,招邀过几个放浪神仙。

陈钟祥题黄鹤楼。陈钟祥,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同榜贵人多,任他稳坐青牛,也向尘中谈道德;

相交知己少,笑我重游黄鹤,枉抛家累学神仙。

舒卓元题黄鹤楼。舒卓元,安徽怀宁人,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仙去何迟,问几时黄鹤飞回,重谱落梅吹玉笛;

我来已晚,幸千载白云依旧,醉邀明月倒金樽。

刘济川题黄鹤楼。刘济川(1907-1976),湖北黄陂人,当代中医

招鹤乘仙来,暂辞瀛海三山,且倒金樽邀皓魄;

飞楼横汉起,又是江城五月,好携玉笛弄梅花。

刘廷禧题黄鹤楼。湖北荆门人,生卒不详,清初志士、诗人

我从千里而来,看江上梅花,已开到红羊劫后;

谁云一去不返,听楼中玉笛,又吹起黄鹤高飞。

何绍基题黄鹤楼,何绍基(1799~1873),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清代诗人、学者、书法家

何时黄鹤重来,且自把金樽,看洲渚十年芳草;

今日白云尚在,问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宋荦题黄鹤楼,宋荦(1634年~1714年),归德府(今河南商丘)人,清代诗人、画家、政治家

黄鹤从何处归来,江汉双流,玉笛梅花吹不落;

仙人是那年睡起,春婆一梦,晨钟暮鼓唤难醒。

袁尚寅题黄鹤楼睡仙亭。袁尚寅,湖南石门人,生卒不详,清代诗人

教孝教忠,何殊十七世士夫,显示化身扶正道;

为溪为谷,直把五千年文字,参同妙契指迷津。

百龄题黄鹤楼吕祖阁。百龄(1748-1816),清汉军正黄旗人,乾隆三十七年进士,曾任湖广总督,清朝大学士

跨鹤想高踪,谁知玉笛吹残,更有仙人飞剑过;

探骊推杰句,漫道青莲搁后,试看才子拍肩来。

袁景竞题黄鹤楼三面亭。袁景竞,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飞阁出重霄,环顾三楚风云,无限诗情收眼底;

名城传胜事,相迎五洲宾客,不妨友谊话楼头。

朱祖廷题黄鹤楼。朱祖廷,湖北大学教授

华榭蔚重霄,应知鼎盛功隆,还信地灵钟武汉;

彩虹飞两岸,共喜南通北达,漫言天限隔吴江。

黄叔裔题黄鹤楼

同榜贵人多,任他稳坐青牛,也向尘中谈道德;

相交知己少,笑我重游黄鹤,枉抛家累学神仙。

舒卓元题黄鹤楼。舒卓元,安徽省怀宁人(今安庆),生卒不详,清代诗人

招鹤乘仙来,暂辞瀛海三山,且倒金樽邀皓魄;

飞楼横汉起,又是江城五月,好携玉笛弄梅花。

刘廷禧题黄鹤楼。湖北荆门人,生卒不详,清初志士、诗人

三镇立樽前,四围梅柳婆娑,拟伴笛声舞黄鹤;

一江横槛外,万里波涛汹涌,疑携帆影入白云。

佚名题黄鹤楼

千年故事,屡听人言,站今日楼前,看费仙安在;

四面风光,好凭君道,问先生笔下,比崔颢何如。

曹光炎题黄鹤楼

心远天地宽,把酒凭栏,听玉笛梅花;此时落否;

我辞江汉去,推窗寄慨,问仙人黄鹤,何日归来。

彭玉麟题黄鹤楼。彭玉麟(1816年-1890年),安徽安庆人,清末军事家、书画家、诗人

问黄鹤归乎,仙梦白云,任江去千年,无分昼夜;

见梅花落否,清樽玉笛,正我游万里,重看湖山。

丁克柔题黄鹤楼,丁克柔(一八四零 -- ?),江苏泰州人,清代诗人

袒腹养天机,想当年笛韵梅花,唤醒红尘多少梦;

仙踪留鄂渚,喜今日波恬江汉,重兴黄鹤几层楼。

刘则傅、王升福题黄鹤楼睡仙亭。刘则傅、王升福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风月古今同,问当年酒意诗情,可能借笛声吹出;

楼台高下映,喜今日江清水秀,尽教从茶味寻来。

王应昌题黄鹤楼

江汉美中兴,愿诸君努力匡时,莫但赏楼头风月;

輏轩访文献,记早岁方怀纵目,曾饱看春暮烟花。

张之洞题黄鹤楼。张之洞(1837~1909),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同治二年(1863)进士,清朝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

风月古今同,问当年酒意诗情,可能借笛声吹出;

楼台高下映,喜今日江清水秀,尽教从茶味寻来。

王应昌题黄鹤楼。王应昌,生卒不详,清代诗人

一笑大江横,看依然无恙烟波,更使臣心于水鉴;

十年尘劫过,有多少兴怀俯仰,非关仙子好楼居。

车元春题黄鹤楼。车元春,生卒不详,清代诗人

不识此楼曾几度新,人往问仙,鹤渺只传惊李句;

也知斯世同一梦幻,我来怀古,笛沉又怅落梅吟。

王绅题黄鹤楼。王绅,湖南常宁人,生卒不详,清代诗人

请神仙把黄鹤催归,再看那苍狗白云,如何变化;

待贱子将青莲唤起,莫负了晴川芳草,此第吟来。

曾月川题黄鹤楼。曾月川(1862~1949),湖南新化人,生卒不详,近代诗人

仙人又有楼居,不知十三年跨鹤行踪,来栖何地;

翰林虽将笔搁,仍冀三千界钓鳌巨手,到此题诗。

沈用增题黄鹤楼。沈用增,湖北孝感人,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楚俗饶词客,青莲调与崔颢诗,此日落梅尤动听;

江城似图画,黄鹤楼与晴川阁,今朝复道已行空。

柏兴亨题黄鹤楼

三镇抱江流,倚栏看万火齐明,入夜星槎天际合;

两山通堑险,隔水望一桥飞架,行空云辇镜中浮。

李梦庚题黄鹤楼

底事费吟哦,真才人别有会心,李谪仙不矜独步;

纵情凭眺望,是豪杰岂徒悦目,岳武穆高赋壮怀。

谢显文题黄鹤楼

登临诵先哲遗诗,云树荫晴川,芳草应怜人去远;

览胜践名楼盛约,江城闻玉笛,梅花休笑我来迟。

蒋茂华题黄鹤楼

迎黄鹤一楼高耸,望日暮乡关,惆怅烟波成往事;

架彩虹三镇相连,数风流人物,辉煌业绩看今朝。

缪英题黄鹤楼。湖北新洲人,当代诗人、书法家

大江从三峡而来,有拔地楼台,俯视东南一都会;

载酒约诸公同醉,看兼天波浪,问淘今古几英雄。

佚名题黄鹤楼

栏杆外滚滚波涛,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东去;

窗户间堂堂日月,积四时凭眺,几曾见黄鹤西来。

佚名题黄鹤楼

名楼高处有公存,看江水群飞,到此东流齐北折;

幕府旧人惟我在,怅浮云万里,来从南海又西征。

佚名题黄鹤楼

青莲应怪我来迟,不敢乱题诗,恐为隔江鹦鹉笑;

黄鹤已随仙去久,倘教重弄笛,定惊远岫凤凰飞。

佚名题黄鹤楼

襟江带湖,撑天拔地,喜今番古迹重新,犹当半壁;

望云招鹤,载酒题诗,愿从此斯楼无恙,永镇中流。

刘维祯题黄鹤楼

楼雄三楚,水汇百川,镇落落名区,依旧雕梁画栋;

大地兵销,遥天烽靖,谈悠悠往事,拓开酒胆诗肠。

朱丹山题黄鹤楼。朱丹山,生卒不详,清代诗人

数百仞楼观重开,羡今朝势压江城,仍被白云留住;

几千年仙踪再续,愧我辈题无彩笔,谁招黄鹤归来。

福增题黄鹤楼

苍天不忍没斯楼,全仗那国手神工,再造千秋名作;

黄鹤依然来此地,愿借得仙人玉笛,长吹一片承平。

曾国藩题黄鹤楼。曾国藩(1811年-1872年),湖南长沙府湘乡人,近代政治家、理学家、文学家

谁曾将此楼一拳打破;再破再修,今而后长吹玉笛;

我也在上头大胆留题,属题属咏,前几番已落梅花。

张世准题黄鹤楼。张世准,湖南永绥(今花垣县)人,生卒不详,清末画家

仙人曾否跨鹤重来,只玉笛吹回,添江汉几多风月;

过客大都登楼有感,把金樽倒尽,消古今无限情怀。

陈本棠题黄鹤楼。陈本棠,生卒不详,清代诗人

苍天讵忍没斯楼,特假个国手神斤,再造千秋名胜;

黄鹤依然来此地,好借那仙人玉笛,长吹一片承平。

吉尔哈春题黄鹤楼三面亭。吉尔哈春,生平不详。同治元年(1862)任德安府(今属孝感市)知府

听楼头铁笛吹残,喜跨鹤仙来,芳草晴川, 依然昔日;

问枕畔黄粱熟未,羡如瓜枣大,金壶玉液, 共证长生。

官文题黄鹤楼仙枣亭。官文(1798-1871年),满洲正白旗人,曾任湖广总督,晚清文人

画槛倚丹霄,将古战今争,新仇旧恨,都付白云卷去;

高楼迎丽日,听江声笛韵,铁鼓菱歌,尽随黄鹤归来。

郭绍仪题黄鹤楼

五年前叹楚江一炬,岂期鹤去楼空,觅金丹几锄荒草;

千载后愿仙枣长青,从此风和日丽,听玉笛重谱梅花。

郭绍仪题黄鹤楼吕祖阁

与巨厦摩肩,宏观九州,云横九派,虹桥着雨江如练;

凭远栏瞩目,纵眺三楚,浪下三吴,鹤翼临晴晚更飞。

王义廉题黄鹤楼。王义廉,武汉人,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时势造英雄,胜地重游,莫空对三楚云烟、一江风月;

光阴催过客,危楼独倚,与谁评千秋功罪、百代兴衰。

萧绍何题黄鹤楼

隔岸眺仙踪,问楼头黄鹤,天际白云,可被大江留住;

绕阁寻胜迹,看树外烟波,洲边芳草,都凭杰阁收来。

裘可亭题黄鹤楼。裘可亭,清江西新建人,生卒不详,清代诗人

鹤来鹤去忆仙踪,趁此日登临,风月留吟,江山入画;

楼废楼兴成幻境,问当年逸事,梅花不语,玉笛无声。

张道深题黄鹤楼。张道深(1670~1698),江苏徐州人,生卒不详,清代诗人

一声玉笛是何人,只见那岳峙渊淳,江上神仙飞去了;

五月梅花依旧句,每乘得茶香酒兴,天涯客子聚来多。

刘祖庆题黄鹤楼。刘祖庆,生卒不详,清代诗人

前溯千古,后数万年,镇全楚重湖,半壁不容鲸浪撼;

一列星辰,下临江汉,羡长天一色,此身咏得鹤楼秋。

匡非仪题黄鹤楼

凝八方浩气,吞万里长江,荟三楚人文,待九天仙鹤;

迎四海佳宾,邀五洲贵客,开千秋胜景,领百代风骚。

徐良荣题黄鹤楼

君骑黄鹤去,俯玉宇琼楼,难抛却千古棋枰,万家灯火;

我泛斗槎来,携诗简画稿,再收拾湖边风月,江上烟花。

周延俊题黄鹤楼。周延俊,生卒不详,清末诗人,湖广一带题联颇多

傍水起楼台,去滔滔江汉,久历狂澜,旧制梅花留韵在;

撑天存基柱,看熙熙民众,重探胜迹,昔时黄鹤应招回。

许朝霖题黄鹤楼。许朝霖,生卒不详,清代诗人

试看长江桥口,此对蛇山,彼对龟山,天生物象常成对;

每登黄鹤楼头,思联孔李,情联崔李,我发心声总有联。

涂怀珵题黄鹤楼。涂怀珵,,江西新建(属南昌市)人,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

万家烟火,四面湖山,看举世攘往熙来,大梦何时得觉;

五月梅花,一枝玉笛,羡我公空前绝后,高枕可以无忧。

佚名题黄鹤楼

鹤去问仙踪,但看天远云归,江汉双清,眼界放开罗万象;

楼新仍旧迹,对比笛吹月朗,古今一致,梅花不落韵千秋。

贾洪诏题黄鹤楼。贾洪诏(1805~1897),湖北均州(今均县)人,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清代诗人、文学家

我向金陵而来,凭江城望去,但有白云,那见当年吹笛者;

谁将仙居复剏,倘学士重临,欲题黄鹤,再能打碎斯楼乎。

包培元题黄鹤楼

万古河山,胜迹常留,叹百年时运维坚,三楚名楼曾付火;

千秋邦国,韶华永驻,看一代英雄谋略,九霄仙鹤又乘风。

洪源题黄鹤楼。洪源,安徽铜陵人,当代作家

岳楼滕阁,并此鼎足而三,今日庆重修,喜岁大江歌盛世;

芳草晴川,岂必崔诗第一,人才应辈出,伫看后浪逐前波。

林从龙题黄鹤楼

黄鹤返琼楼,且看客旅如云,不再是远影孤帆,诗怀故友;

江城吹玉笛,又听琴音隔岸,最难忘诗山流水,曲谱知音。

丁子厚题黄鹤楼

乘黄鹤上九霄银河,吹玉笛落五月梅花,骚客千年留韵事;

泛轻舟行万里东西,驾长车穿一线南北,英雄百辈展宏图。

刘飘然题黄鹤楼

仗节钺以谒仙灵,殄群丑,荡妖魔,看袖里青龙乘风化去;

揽河山而追往迹,对金樽,吹玉笛,问楼头黄鹤何日归来。

鲍超题黄鹤楼吕祖阁。鲍超(1828年~1886),四川奉节人,清末湘军将领

数千里奔湍激流,到此楼前,公暇一凭栏,江汉双流相映照;

十余年人物英雄,恍如梦幻,我来重访鹤,沧桑三度忆曾经。

李鸿章题黄鹤楼。李鸿章(1823年-1901年),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北洋水师的创始人

乘鹤已成幻说,只因李白搁笔,崔颢题诗,藉他才名传千古;

登楼讵极壮观,却与彭蠡双钟,洞庭一塔,为世砥柱镇中流。

章佐龙题黄鹤楼。章佐龙,生卒不详,清末诗人

白云黄鹤,四顾苍茫,有好诗传九百年前,楼阁重新谁更上;

酒客词仙,一流人物,望钱塘在三千里外,海潮不到我能来。

施山题黄鹤楼。施山,浙江会稽人,生卒不详,清末诗人

胜地谬持衡,每怀太白高风,叹千古文章,无意休教轻下笔;

仙踪经换劫,重话辛家故事,喜一时兴会,有缘仍许再登楼。

彭久余题黄鹤楼。彭久余,生卒不详,曾任江苏学政,清末文人

有所愁便写,无可道便罢休,君若问神仙,试想想崔李本事;

一自下故深,百能容故博大,我来望江汉,长殷殷官胡替人。

吴獬题黄鹤楼。吴獬(1841~1918),湖南临湘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清代教育家

大江东去,浪淘冶千古风流人物,彼往此生,一代高于一代;

黄鹤归来,心惊奇只今绚烂光天,宜兴可颂,卿云缭绕卿云。

李尔重题黄鹤楼。李尔重(1913~2009),河北丰润人,曾任湖北省委常委

川横九派,浪下三吴,问滔滔兮逝者如斯,谁是沉浮真主宰;

壁立西江,虹飞天堑,看郁郁乎文哉仰止,何妨今古细平章。

廖平波题黄鹤楼。廖平波,湖南临湘人,当代诗人

八句亦何奇,想青莲本诗酒狂生,饮海吞山,到此含藏惊未有;

千年寻一羽,若黄鹤真清贫神物,离尘出世,至今不见也寻常。

王协作题黄鹤楼。王协作,湖南人,当代诗联作家楼阁接天,敢邀仙客醉金樽,饱餐槛外烟霞,消受湖边风月;

江城如画,好趁清时吹玉笛,唤起洲前鹦鹉,催开曲里梅花。

祝钦波题黄鹤楼。祝钦坡,湖南益阳人,湖南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副会长

昔时胜景曾虚,玉笛断清歌,辞败壁残墙,千秋黄鹤未曾返;

今日名楼再造,江城添锦绣,绕雕梁画栋,万古白云不再闲。

李南方题黄鹤楼。李南方,武汉黄陂区人。当代诗人、散文家

白云随爽气西来,除当年玉笛横吹,更谁文字风流,独有千古;

黄鹤逐大江东去,幸此日琼楼重修,又觉山川景物,焕然一新。

僧云岩题黄鹤楼。僧云岩,生卒不详,清末诗人

鹤去已千年,笑仙人阅尽兴亡,王几人,霸几人,都付与大江东去;

楼高仍百仞,叹末世争将权利,公为战,私为战,问谁是当日南来。

王文濡题黄鹤楼。王文濡(1867~1935),安徽省广德人,近代文人、总编辑

登眺壮奇观,望江吞汉沔,山锁龟蛇,莽莽复苍苍,无此江山无此景;

落成开盛典,看风舞帆樯,月飞云鹤,泱泱还皎皎,有斯风月有斯楼。

岳士杰题黄鹤楼。岳士杰(1922~1999),湖北黄梅人,当代书法家

登楼仰望长空:正雨霁云开,虹横线谱,鸟填音符,谁解天公绝妙曲;

凭栏俯瞰大地:恰烟消尘净,江展丝弦,桥挽琴弓,如闻华夏振兴歌。

张公华题黄鹤楼

黄鹤重来,曾经几度沧桑,试看江汉奔流,龟蛇遥峙,壮丽河山胜往昔;

白云尚在,更饶千秋风月,且听编钟雅奏,玉笛横吹,英雄人物数今朝。

周本濂题黄鹤楼

古今称形胜,历汉迄今,几千年王业潜消,治乱兴亡,都付与大江东去;

雄秀出重霄,高瞻远瞩,八万里山灵蔚毓,英雄豪杰,当有共斯楼齐名。

段祺瑞题黄鹤楼。段祺瑞(1865~1936),安徽合肥人。民国时期政治家,皖系军阀首领

吟上高楼古几人,教羽奏弦歌,化一代潮生,共拍岸惊涛,洗中原炎日;

鹤飞天外仙何在,趁云开风雯,展无边烟景,奋凌霄壮翼,裁南国春山。

徐式文题黄鹤楼。徐式文,四川省崇庆县人,当代作 家、诗人

胜地多生访道缘,问高楼黄鹤飞来几时,极目大江头,幸与吕仙同不朽;

放怀又起怜才感,自吾蜀青莲为之搁笔,论诗六朝后,已容崔颢独留名。

李继文题黄鹤楼。李继文,生卒不详,清末诗人

览大江以长吟,喜今朝黄鹤楼前,水波不兴,城郭依然,休问仙人何处去;

看飞鸟而斜度,仍此日白云槛外,上光映翠,乡关如返,再许我辈几时来。

罗荣光题黄鹤楼。罗荣光(1834~1900),湖南乾城人,清末将领

倚南天楼宇看神州,江流脚下,是炎黄广乐,浩荡扬声,就此通衢传九省;

自北斗栏杆挥醉墨,铁砚云中,记青史重修,登高放鹤,从今红日照千秋。

徐家昌题黄鹤楼。徐家昌,上海人,当代画家

我来从青羊市,不是庄遵,安事庄遵,看眼底芳草晴川,江汉炳灵当奋发;

君直上黄鹤楼,定知崔颢,哪怕崔颢,吐胸中笔花墨雨,文章华国任陶钧。

陶亮生题黄鹤楼。陶亮生(1900~1984),四川荥经人,近代教育家、国学家、诗人楹联家

十三年江海栖迟,壮心未已,穷达如有命,但求玉笛数声,吹破黄粱大梦;

二千里庭闱远隔,客泪频挥,神仙若可接,只乞灵丹一点,长生白发老人。

丁中和题黄鹤楼睡仙亭。丁中和,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一枝笔挺起江汉间,到最上层,放开肚皮,直吞将八百里洞庭,九百里云梦;

千年事幻在沧桑里,是真才子,自有眼界,那管他去早了黄鹤,来迟了青莲。

陈宝裕题黄鹤楼。陈宝裕,云南人,光绪三年(1877)进士,,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三镇展雄图,车走虹桥,鹰翔玉宇,轮逐银涛,灯辉南斗,满眼繁华萃胜地;

一楼焕异彩,头披皎月,脚踩丹霞,窗含落日,帘卷春风,几番烟景醉游人。

唐泽敦题黄鹤楼。唐泽敦,洪湖市人,当代诗人楹联家

攀六角飞檐,拂七彩流云,看两岸灯火,融九天繁星,蔚成一楼瑞气笼三镇;

登千年胜迹,招万里仙鹤,听八音玉笛,奏四化新声,奋起十亿雄心耀五洲。

李声高题黄鹤楼。李声高,湖北黄石人,诗人、书法家

问甚鹤归来,当日随仙人游戏,不过暂低羽毛,寥廓任高翔,肯为尘寰作近玩;

谁云白无敌,早岁擅才子声称,自应独具手眼,雷霆喧大笑,奚惊诗句在上头。

武钰如题黄鹤楼。武钰如,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太白诗中龙,讵让崔生独步,看数百里洞庭江汉,如许奇观,教世人休轻疥壁;

费仙云外鹤,偶来辛氏停骖,叹千余年城郭沧桑,几经浩劫,到今日依旧巍楼。

郑敦祐题黄鹤楼。郑敦祐,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大江日夜流,浪淘尽千古英雄,曾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登楼一笑讯黄鹤;

胜迹龟蛇在,桥添来半空红霓,且休问何处是洲,何处是树,把盏三巡盟白鸥。

曾光炎题黄鹤楼。曾光炎(1913~1994),湖南洞口县人,当代诗人,医生

黄鹤归来,笑看楼凌霄汉,虹系龟蛇,坝降滟滪,玉笛伴仙游,天上人间莫辨;

白云欢聚,回首词咏离骚,赋吟鹦鹉,诗托烟波,史轮惊客梦,新愁旧恨同消。

缪英题黄鹤楼。湖北新洲人,当代诗人、书法家

楼建鹤应来,留将胜迹,依旧对芳草晴川,不负崔颢题诗,偏使旷世逸才齐搁笔;

宦游人已倦,撇却虚名,倏经过桑田沧海,宛如陶潜归里,恰逢落梅时节又凭栏。

曹树蹔题黄鹤楼。曹树蹔,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水月涌江流,淘尽英雄人物,回头想去,万念皆空,讲什么肚纳洞庭,胸吞云梦;

天风回笛韵,吹开世界乾坤,掀髯听来,一尘不染,信能彀手招黄鹤,膝促青莲。

张文彩题黄鹤楼。张文彩,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栋宇逼层霄, 忆几番仙人解佩、词客题襟, 风日最佳时, 坐倒金樽, 却喜青山排闼去;

川原揽全省, 看不尽鄂渚烟光、汉阳树色, 楼台如画里, 卧吹玉笛, 还随明月过江来。

佚名题黄鹤楼

黄鹤又归来,喜看廊榭回环,楼台矗立,层檐翠叠,画壁辉生,摩拟晋唐添秀色;

白云何所恋,笑指葛洲坝起,天堑桥横,十堰车奔,钢城烟燎,直教宇宙换新装。

胡树人题黄鹤楼

楚尾吴头,朝宗江汉,万里奔涛巨浪,淘尽烽烟,睹此日栋宇翻新,依旧荆襄锁钥;

湘南蜀北,既道沱潜,千年芳草白云,仍留鹦鹉,俯众山晴岚拥翠,频添沙鸟帆樯。

祝应焘题黄鹤楼。祝应焘,浙江钱塘人,曾任湖北崇阳知县

灯月欲扶人,更上琼楼,酒胆生芒,茶肝慰渴,且重论汉鹤唐诗,屈子恍离乡国恸;

云霞迎曙旭,只研朱墨,眉痕蕴黛,波练凝晖,好共写蜀峰吴甸,天门中断楚江开。

闻钧天题黄鹤楼。闻钧天(1900~1986),湖北浠水人,当代画家

栋宇逼层霄,忆几番仙人解佩、词客题襟,风日最佳时,坐倒金樽,却喜青山排闼去;

川原揽全省,看不尽鄂渚烟光、汉阳树色,楼台如画里,卧吹玉笛,还随明月过江来。

佚名题黄鹤楼

楼上仙人,曾阅过沧桑几度,看颓垣断壁,又化为绣柱雕梁,蓦地繁华,忍忘却往时寂寞;

眼前风景,问如何崔李当年,对芳草晴川,浑不似烟花春月,浮天泽洞,幸换得此日清明。

彭崧毓题黄鹤楼。彭崧毓,湖北江夏人,道光十五年进士,清代诗人

长江万里此登临,听楼头玉笛,依然吹出梅花,眼界掀波涛,赏不尽云外湖山,水边风月;

大地千秋多感慨,把座上金尊,谁是才同李子,胸怀吞浩瀚,浑难识烟中芳渚,霞里晴川。

黄炳琨题黄鹤楼。黄炳琨,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一阶璧玉,九派烟霞,喜仙鹤重回,名楼再现,召来骚人索句,墨客题笺,起舞龟蛇腾汉渚;

八面轩窗,五音丝竹,看华灯初放,宝鼎增辉,邀集旧雨飞觞,新知醉月,笑谈牛斗挂银河。

王义廉题黄鹤楼。王义廉,湖北鄂州人,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诗人、书法家

南接潇湘,西通巫峡,东连吴会,北望幽燕,鄂渚扼中流,叹滚滚长江,浪淘尽多少英雄人物;

楼栖黄鹤,阁峙晴川,山隐龟蛇,洲藏鹦鹉,武阳称重镇,看悠悠胜迹,谁造成古今历史名城。

柯国华题黄鹤楼

一柱镇中流,喜镜清砥平,咸歌雅颂,民康物阜,共上春台,试看三楚风光,较往昔还增旖旎;

千秋邀皓月,借仙人玉笛,吹彻云霄,学士金樽,消将磈礧,翘首大罗宫阙,问何年小住蓬莱。

庆锡庚题黄鹤楼。庆锡庚,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梁栋喜重营,依然雄踞楚都,昔时胜迹,有祢衡作赋、崔颢题诗,不复返天际仙人、云中黄鹤;

江山频指点,足可神飞汉水。盛世风华,看车走长衢、桥横彩练,沙头问汀洲芳草、玉笛梅花。

冯建英题黄鹤楼

大块焕文章,水绕山环,变化成万千景象,凭栏俯瞩,帆樯舟楫,多因利锁名缰,何不令白云封住;

仙人留胜迹,楼高阁叠,装点出锦绣乾坤,排闼遐观,南北东西,于此天空海阔,必须招黄鹤归来。

袁太华题黄鹤楼。袁太华,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突兀现奇观,西控岳阳,东凌滕阁,却想一层更上,仗几人奋武,历几载修文,始复睹绕栋虹垂,当窗凤翥;

登临豁幽抱,左携蜀相,右挈唐贤,依然独立寡俦,揽半壁屏藩,通半天呼吸,莫但夸传觞鹤舞,擪笛龙听。

许赓藻题黄鹤楼。许赓藻,生卒不详,浙江湖州人,清道光时曾任湖北黄梅知县

天畀雄图,欲游目骋怀,一层更上,近览鹦鹉芳洲,晴川杰阁,好个古人佳句,是何时崔颢题诗、青莲搁笔;

地因胜景,喜山光水色,四面皆通,远望潇湘夜雨,云梦朝霞,许多酒兴风情,都付与楼中明月、江上烟波。

周文林题黄鹤楼

巨擘经营,岿然砥柱,挽不回江汉滔滔,喜凭临三楚山川,浪静风和,抚槛动遐思,问鹤背仙人,几度沧桑变幻;

建瓴控扼,矗此岑楼,辨分野星辰历历,更消遣千秋怀抱,地阔天空,遗碑堪堕泪,念鹰扬元老,都归云树苍茫。

何幼珊题黄鹤楼。何幼珊,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对白云把酒论文,忆屈子行吟,伯牙操琴,祢衡作赋,崔颢题诗,尚有三月烟花,五月梅花,千古发幽思,泻尽一江春水;

邀黄鹤凭栏揽胜,望蒲帆鼓楫,麦浪摇金,电塔传声,钢城焕彩,堪称十年小变,廿年大变,四方臻郅治,迎来万里弦歌。

徐升阳题黄鹤楼

形势出重霄,看江汉交流,龟蛇拱秀,爽心豁目,好消受明月清风,更四顾无边,尽教北瞻岘首,东望雪堂,四控岳阳,南凌滕阁;

沧桑经几劫,举名公宴集,词客登临,感古怀今,都付与白云夕照,溯千年以往,只数笛弄费祎,酒贳吕祖,诗题崔颢,笔搁青莲。

王镇藩题黄鹤楼。王镇藩,安徽安庆人,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亘古大江东去,汉宫晋苑,都付浪淘。尽历代才士名流,品题就一楼风月,我生多感慨,且登高眺远,对景兴杯,沽酒泛金樽,任白云随时变幻。

当年烽火西惊,宋碣唐碑,倏成灰烬。赖几辈英雄豪杰,撑持这半壁山河。人事暂消闲,更故迹重新,揽今追昔,倚栏吹玉笛,招黄鹤此日归来。

周绮题黄鹤楼太白堂。周绮,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临高台而极目,看大别垂杨,郎官春草,凤凰远岫,鹦鹉芳洲,写不尽万家烟景,更兼看帆随岸转,汉接天回,想仙人弭节归来,邂逅相逢应顾笑。

沥浊酒以抒怀,问陶公战舰,庾令胡床,白石铮词,青莲彩笔,又谁知千载英雄,都付与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剩我辈当歌痛饮,苍茫独立自咏诗。

何元恺题黄鹤楼。何元恺,广西平乐人,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曾任武昌太守,晚清诗人

数千年胜迹,旷世传来,看凤凰孤屿,鹦鹉芳洲,黄鹤渔矶,晴川杰阁,好个春花秋月,只落得剩水残山!极目古今愁,是何时崔颢题诗,青莲搁笔;

一万里长江,几人淘尽?望汉口夕阳,洞庭远涨,潇湘夜雨,云梦朝霞,许多酒兴风情,尽留下苍烟晚照!放怀天地窄,都付与笛声缥缈,鹤影蹁跹。

李联芳题黄鹤楼。 李联芳,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往事越千年。忆曩昔,木砌砖铺,沙横石垒,残垣宿雾,断壁飞灰;孤悄悄,擎两岸渔灯,吞漫江眼泪,数苍茫大地疮痍。且收拾百代沧桑,付与白云飘去。

兹楼传万世。看今朝,铜撑铁铸,玉嵌金镶,杰阁联云,飞檐滴翠;喜洋洋,牵十桥虹彩,揽三镇风光,歌社会主义伟迹。更安排四时佳兴,任凭黄鹤重来。

胡伴农题黄鹤楼

五洲游客登临,凭栏纵目,看莽莽乾坤,畅谷腾辉,江山竞艳。喜流溶二水,浪卷千堆,桥傲九州,楼雄三镇,凝碧处,双飞黄鹤舞重霄,使万里烟波,更添壮景。

百代骚人安在,咏物抒怀,经悠悠岁月,佳篇缀胜,锦什留馨。任影逐孤帆,川笼茂树,雾开爽气,星涌明珠,落红时,一曲梅花传四野,听数声玉笛,长颂新天。

何绰如题黄鹤楼

纳万余里长江形势于一楼,气吞吴楚,名撼神州。喜凤凰秀渚,鹦鹉芳洲;平湖出峡,大桥卧波;汉口夕阳,洞庭秋水,画卷展宏观。问槛外青山,山外白云,几曾见鹤去仙归,同游天上?空教墨客浇愁,把酒临风怀往古;

留千百年历史故事在三镇,姻结孙刘,兵破曹魏。数伯牙高台,晴川杰阁;崔颢题诗,青莲搁笔;武昌义帜,汀泗铁军,沧桑属正道。看岸边绿树,树外红旗,到处是莺歌燕舞,换了人间!更使男儿奋志,献身祖国争今朝。

汤光瑢题武汉黄鹤楼。汤光溶(1910~1995),江西宜春人,当代学者

向九重霄汉,快意招回一只黄鹤,莫寻旧日崇楼,且步如今峻宇,放眸三镇画图,喜栏边鹦鹉,脚下虹霓,耳畔琴操,眉梢杰阁,足堪畅臆吟怀,抱胸次荡然扬颔引颈,洞庭湖气蒸廖廓,中岳庙霜湿晨钟,浔阳江燕送征帆,卧龙岗云飞夕照,陆海茫茫指顾间,更夜幕轻垂,玉笛催梅,共花落星罗棋布,明珠与皓月争辉,上界人寰无异耳,况高处不胜寒,岂必蟾宫弄清影;

笑万里波涛,何曾淘尽千古风流,揽起前朝胜概,慢询藓碣苔碑,细考五车经史,有屈子离骚,鹿门隐迹,东坡绝唱,本草奇编,当得楚天彤笔,慕男儿壮烈报国酬家,周公瑾智破曹瞒,岳精忠威居虎帐,陈友谅志吞强虏,孙逸仙义扫衰清,遗篇卷卷评量际,惜武功赫奕,英雄并韵士齐名,水远山深,芳芷伴春华竞秀,神州伟业正兴焉,趁登临多感慨,请将墨翰赞长征。

孙天赦题黄鹤楼。孙天赦,湖北新洲人,当代诗联家

跨蹬起层楼,既言费文韦曾来,施谓吕绍先到此,楚书失考,竟莫喻仿自何朝,试梯山遥穷郢塞,觉斯处者个台隍,只有弥衡作赋,崔颢作诗,千秋宛在,迨后游踪宦迹,选胜凭临,极东连皖豫,西控荆襄,南枕长岳,北通中息,茫茫宇宙,胡往非过客遽户,悬屋角檐牙,听几番铜乌铁马,涌浦帆挂楫玩,一回雪浪云涛,出数十百丈之颠,高陵翼轸,巍巍岳岳,梁栋重新,挽倒峡狂澜,赖诸公力回气运,神仙浑是幻,又奚必肩头剑,佩丛里酒钱,岭际笛声,空中鹤影;

蟠峰撑杰阁,都说辛氏炉伊始,哪指鲍明远弗传,晋史缺疑,究未闻见从谁乎,由战垒仰慕皇初,想当年许多人物,但云屈子离骚,芈熊遗泽,万古常昭,其余劫霸图王,称威俄顷,任成灭黄弦,庄严广驾,共精组练,灵筑章华,落落豪雄,终归于苍烟夕照,惟方城汉水,犹记得周葛召棠,便大别晴川,亦依然尧天舜日,偕亿兆群伦以步,登耸云霄,荡荡平平,搀抢净扫,睹丰功伟烈,贺而今曲奏太平,风月话无边,赏不尽郭外柳,荫亭前枣实,洲前草色,江上梅花。

潘炳烈题黄鹤楼。潘炳烈,河北承德人,,生卒不详,清代文人

千秋楼绕白云,荟三楚精神,九派浩气,洞庭苍霭,彭蠡烟雨,漭漭两水交流,卷溶溶雪浪西来,拍喧阗古镇,朝北斗复奔东溟,乳河山万里,豪英代出,龟蛇何曾束住,望禹公碑,伯牙台,祢衡墓,江关钟,是汉时魂,唐时谪,宋时烽,清时耻,把幽情激慨,吹彻呜噫箫管。说甚怅怀仙踪,画鹄酒浓,青莲搁笔,崔颢题诗,忽付与冲霄烈炬,心涛沸沸,横笛几家闻落梅,沉洲无处寻芳草。但历历嘉树,荒坟郁崛枯荣,闽越棹讴,帆影柳岸堪羁,存骚魄冰心,眷念这吴头胜境;

万载春回黄鹤,萃中华风骨,国门和惠,高坝涟漪,钢城铁花,巍巍彩虹稳跨,是阵阵轻雷南去,过不夜通衢,襟七泽而带五岳,蹈云海无涯,瑰宝纷呈,锁钥豁然荡开。指电视塔,行吟阁,宋碑亭,晴川馆,恰江潮急,人潮欢,车潮涌,思潮宽,将远略宏图,播扬莞尔荧屏。犹记喋血工仇,救亡波滚,北伐争锋,首义惊弹,俱化为漫地啼莺,意绪绵绵,倚琴巷陌飞咏絮,兰畹有丁润香荃。且熙熙巨舡,雄港从容吞吐,蓬瀛笑语,萍踪荷池可寄,尽热肠慧眼,钟情此天下名区。

李远源题黄鹤楼

楼未起时原有鹤;

笔经搁后便无诗。

黄鹤楼搁笔亭

辅佐名楼,云影翩如黄鹤返;

歌吟佳句,诗情涌似大江流。

黄鹤楼云衢轩

依然江上烟波,何人更起乡关思;

缈矣楼头梅笛,世运将开星际游。

黄鹤楼凝翠轩

龟伏蛇盘,对唱大江东去也;

天高地阔,且看黄鹤再来兮。

黄鹤楼东门牌坊

昔贤整顿乾坤,缔造皆从江汉起;

今日交通文轨,登临不觉欧亚遥。

黄鹤楼东门牌坊

千里而来,游名园,莫辜负一楼诗画;

半天以返,入古肆,再饱尝三镇风情。

黄鹤楼南门牌坊

鹤舞帆飞,两水浪开东海日;

楼成景换,五洲客醉楚天春。

黄鹤楼一楼

亭畔驻仙车,忆黄鹤归来,铁笛一声醒世梦;

矶头留胜迹,看白云深处,梅花数点引晴风。

黄鹤楼一楼

何时黄鹤重来,且共倒金樽,浇洲渚千年芳草;

但见白云飞去,更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黄鹤楼一楼

飞阁出重霄,环顾三楚风云,顿觉诗情收眼底;

名城传胜迹,相迎五洲宾客,常怀友谊话楼头。

黄鹤楼一楼

由是路入是门,奇树穿云,诗外蓬瀛来眼底;

登斯楼揽斯景,怒江劈峡,画中天地壮人间。

黄鹤楼一楼

襟江带湖,撑天拔地,喜今番古迹重新,犹当半壁;

望云招鹤,载酒题诗,愿从此斯楼无恙,永镇中流。

黄鹤楼二楼

万古河山,胜迹常留,叹百年时运维坚,三楚名楼曾付火;

千秋邦国,韶华永驻,看一代英雄谋略,九霄仙鹤又乘风。

黄鹤楼二楼

形势出重霄,看江汉交流,龟蛇拱秀,爽心豁目,好消受明月清风,更四顾无边,尽教北瞻岘首,东望雪堂,西控岳阳,南凌滕阁;

沧桑经几劫,举名公宴集,词客登临,感古怀今,都付与白云夕照,溯千载已往,只数笛弄费祎,酒贯吕祖,诗题崔颢,笔搁青莲。

黄鹤楼二楼

远望认蟾宫,绮窗八面风云幻;

重来攀鹄岭,长笛一声天地空。

黄鹤楼三楼

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

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

黄鹤楼五楼

大宇庆安澜,又南楼百尺摩霄,白紵清歌,休更唱芦叶寒沙,桂花浊酒;

晴川穷远目,正极浦千堆卷雪,云帆沧海,凭认取梧荫引凤,楚泽翔龙。

黄鹤楼五楼

临高台而极目,看大别垂杨,郎官春草,凤凰远岫,鹦鹉芳洲,写不尽万家烟景,更兼着帆随岸转,汉接天回,想仙人弭节归来,邂逅相逢应颜笑。

沥浊酒以抒怀,问陶公战舰,庾令胡床,白石词锋,青莲采笔,又谁知千载英雄,都付与江上清岚,山间明月,剩我辈当歌痛饮,苍茫独立自吟诗。

黄鹤楼五楼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风景名胜甲天下。武汉风景


东湖梅园

鹦鹉洲,原在武汉市武昌城外江中。相传由东汉末年祢衡《鹦鹉赋》而得名。"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历代不少名人,"藏船鹦鹉之洲",留下了著名诗篇。此洲在明末逐渐沉没。清乾隆年间,新淤鹦鹉洲,已和汉阳连成一片。

东湖,因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东部得名,是中国第二大的城中湖。自古以来,东湖就是游览胜地。屈原曾在东湖"泽畔行吟"、李白曾在东湖湖畔放鹰台题诗、世纪伟人毛泽东

一生钟爱东湖,将其称为"白云黄鹤的地方"。

锵锵戛金玉;

句句欲飞鸣。

黄射题鹦鹉洲,鹦鹉洲位于武汉市武昌区城外江中,清乾隆年间,新淤鹦鹉洲,已和汉阳连成一片

芳草萋萋,孤冢西望已陈迹;洪涛滚滚,大江东去有新声。

张惠勋题鹦鹉洲

岷江骇浪雷鸣,犹想象三挝怒骂;

汉口夕阳鸟渡,窃唏嘘一鹗荐章。

近代吴恭亨题鹦鹉洲

鹦鹉无言,看草色萋萋,遗冢尚传谪仙句;

江流不断,听水声汹汹,怒涛似诉老瞒奸。

佚名题鹦鹉洲

挞鼓想豪雄,问他展墓何人,都知小儿是杨,大儿是孔;

鹦鹉惊手笔,阅尽成名竖子,怕说坐者为冢,卧者为尸。

佚名题鹦鹉洲

郁满腔壮采奇情,挞鼓祼衣,早目空老奸曹瞒,俗物黄祖;

剩几辈词人墨客,访碑谒墓,犹指点洲前芳草,江上斜阳。

佚名题鹦鹉洲

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举;

行廉志坚,与日月争光。

当代董必武题东湖行吟阁。东湖行吟阁位于武汉市东湖西北岸听涛轩东侧小岛上,1955年兴建,取《楚辞·渔父》中屈原"行吟泽畔"之意命名

集芙蓉以为裳,又树蕙之百亩;

帅云霓而来御,将往观乎四荒。

当代郭沫若集离骚句题行吟阁

且立且行,问泽畔诗人,底事低眉吟鄂渚;此山此水,邀湖边渔父,定当笑语赞神州。

当代白雉山题东湖行吟阁

鸥点波心,伴友凭栏,湖中绿波翻新韵;蝉鸣树梢,邀朋把盏,廊外苍松奏凯声。

佚名题东湖行吟阁

皓月凝辉,竹影婆娑留画意;

明湖摇翠,桨声欸乃壮诗情。

当代涂光雍题东湖可竹轩。东湖可竹轩位于武汉市东湖风景区听涛景区内,始建于1958

茫茫碧水,昼夜拍丹岩,洗耳涛声常在耳;浩浩轻风,晴阴敲翠叶,凝思竹韵总于思。

南方题东湖听涛轩。东湖听涛轩位于武汉市东湖西北岸、黄鹂湾湖滨长丘之上

长空飞燕,忽高忽低,舞姿轻盈穿翠柳;天上明月,时近时远,光色柔和照琼楼。

梁朗和题东湖长天楼。东湖长天楼位于武汉市东湖风景区听涛区北,1956年兴建

梅可赏心,疏影暗香痴与醉;

园堪屈指,青山绿水画兼诗。

佚名题东湖梅园北门。梅园位于武汉市东湖风景名胜区磨山景区南麓,是我国梅园胜地之一。

高洁名天地,开画家眼,动诗家情,常存傲骨堪为范;

清奇倾古今,有报春心,无争春意,不畏严寒更溢香。

佚名题东湖梅园西门

冷香识我无多,知音当许林和靖;

艳句撩人有几,顾影还怜陆放翁。

佚名题东湖梅园冷艳亭

舒袖舞千秋,嫦娥素有清辉魄;

抚弦歌九女,巾帼常赋义烈篇。

近代成鼎先题东湖九女墩。东湖九女墩位于武汉市东湖西北岸,相传太平天国时有九名太平军女兵在此牺牲

好山好水,出东郊不半里而至;宜晴宜雨,比西湖第一楼如何。

佚名题东湖湖心亭。东湖湖心亭位于武汉市东湖疑海沙滩浴场

九十道泓湾,争衔四望,漾碧波万顷,浮地摇天。爱翠叠山环,云迷鹤屿,渔唱兰舟,风翻鸥鹭。邑人征旅,何妨暇日春游。趁红梅飘馥,绿柳吹绵,且向长天楼瞻月,行吟阁抒怀,绘取东湖画卷;数千年青史,气壮三秋,有鸿篇几页,沁脾动腑,忆骚吟泽畔,焰烈江浔,祠标武穆,义表女墩,雅赋清词,须颂人间正道。有辛亥摧枯,红旗飞汉,更为中华世挥笔,锦绣图添彩,高歌古镇新容。

孙天赦题东湖湖心亭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风景名胜甲天下。武汉风景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风景名胜甲天下。武汉风景


解放公园

大如天君山拳石;

观于海洞庭一杯。

清代吴獬题武汉大观园

挹朝爽西来,杯底岚光飞隔岸;

望大江东去,檐前帆影度遥空。

清代刘纯斋题武昌府霭园(刘园)。始建于清乾隆年间

五百年为园主人,高台曲池,点缀江城如画里;

十二月催花使者,和风甘雨,氤氲香国得春多。 

佚名题武昌府刘园花神祠

槛外大江流,千古英雄淘浊浪;

阁中遗像在,八洲父老拜慈云。

清代何凌汉题慈云阁

理池东榭,构池西廊,即此点缀工夫,记得是主人待月处;

背一囊琴,携一壶酒,到此清凉境界,却好个汉口夕阳时。

清代徐焕斗题汉口浮碧亭

汉水滔滔,洗不尽英雄恨事;

阳光皎皎,照得见我辈青春。

近代姜镜堂题武汉汉阳门,武汉汉阳门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临江大道

林花凝雨润;

池影弄晴柔。

题武汉解放公园宁馨园。解放公园位于武汉市汉口西北隅,始建于1952年,是武汉市大型公园之一

茗色竹风云沁绿;

琴音水影月生华。

题武汉解放公园宁馨园

信步欲寻凉,不觉云来移树影;

清吟能解语,有时风起递花香。

题武汉解放公园宁馨园

游鱼啼鸟,古木琼花,仙境寻来当一醉;

林畔书声,堂前文藻,名园相对自多情。

当代白雉山题武汉解放公园宁馨园。

山色空蒙,雪松岛上寒梅秀;

水光潋滟,明月湖边古木香。

佚名题中山公园松月轩。武汉中山公园位于武汉市汉口解放大道旁,公园始建于二十世纪初,是全国百家历史名园之一

碧镜摇光,湖亦多情晴亦好;

飞檐滴韵,亭犹软语雨犹奇。

佚名题中山公园烟雨桥廊亭

石榴花塔,风度清雅,萃江汉枝嫩树碧;霓裳小院,琴韵悠扬,唱楚地天秀山青。

佚名题汉阳公园。汉阳公园在汉阳区汉阳大道,始建于1957年

丰碑岿岿,赞人民英雄,抗洪战天创奇迹;

大江滔滔,看远征风帆,劈波斩浪争上游。

佚名题汉口滨江公园,汉口滨江公园位于长江流经武汉市汉口沿江大道,又称汉口江滩

楚风杨柳梳皓月;

吴雨柯舟挂白云。

佚名题滨江阁

晴看汉水广;秋觉岘山高。

佚名题武汉龟山阁。龟山阁位于武汉市汉阳区城北的龟山上

伴长江烟波,迎远客近客天下客;

傍高山流水,听钟声琴声车船声。

佚名题武汉龟山阁

昂头四顾,吞吐大荒,我未多题,恐因笔落惊风雨;

拱手一招,倾心八表,天如可挹,好向云间摘日星。

佚名题武汉白云阁。武汉白云阁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长江蛇山高观山山顶,别称南楼

抱郭江流,触耳似闻仙笛弄;

凌霄楼起,举头仍是白云飞。

佚名题武汉白云阁

小亭山绝顶;

独得夕阳多。

佚名题武汉首义园蔚秀亭。首义园位于武汉市武昌彭刘杨路东侧。是集娱乐、休闲于一体"都市庙会"

山亭柳月多诗兴;

水阁荷风入画图。

佚名题武汉首义园稳如舟亭

竹宜著雨松宜雪;

花可参禅酒可仙。

佚名题武汉首义园落霞亭

滠水流芳千古风华思定远;

甘露呈祥万世木兰耀九天。

佚名题黄陂定远公园,黄陂定远公园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前川鲁台村

双枫名共此亭古;

青山静看行者劳。

近代吴恭亨题黄陂双凤亭。黄陂双凤亭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前川鲁台村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风景名胜甲天下。武汉风景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风景名胜甲天下。武汉风景


古琴台、晴川阁与黄鹤楼并称武汉三大名胜。古琴台是为纪念俞伯牙弹琴遇知音钟子期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称为“天下知音第一台”。晴川阁与武昌黄鹤楼夹江相望,江南江北,楼阁对峙,互为衬托,蔚为壮观,有“三楚胜景”之称,被誉为“楚国晴川第一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佚名集孔子语题古琴台。古琴台,古琴台位于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月湖之滨,始建于北宋,又名俞伯牙台,据《吕氏春秋》、《列子》等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于该处偶遇钟子期,弹奏一曲《高山流水》,伯牙视子期为知音,并相约一年后重临此地。不料,一年后伯牙依约回来,却得知子期已经病故,伯牙悲痛之余,从此不复鼓琴,史称伯牙绝弦。后人感其情谊深厚,特在此筑台以纪念。

乐以载道;

乐以忘忧。

佚名集《论语》句题古琴台

动水花连影;

听琴水堕光。

徐本一题古琴台

志在高山,志在流水;

情系薪柴,情系瑶琴。

佚名题古琴台

无寻幽涉远之劳;

爢登高临深之惧。

清代汪容甫题古琴台

高山流水诗千首;

明月清风酒一船。

曹雪芹题古琴台,冯友兰书

道旁樵客何须问;

琴上遗音久不传。

清代黄献卿题古琴台

清风明月自来往;

流水高山无古今。

周延俊题古琴台

水溅百花惊天曲;

琴扬五音动地情。

当代李井涛题古琴台

空竹文琴传钟伯;

高山流水逢知音。

佚名题古琴台

清风明月本无价;

流水高山自有情。

佚名题古琴台印心石屋亭

志在高山,志在流水;

一客荷樵,一客抚琴。

佚名题古琴台

意伴高山,台上青天协韵;

心随流水,琴边明月知音。

当代秦大治题古琴台

流水清音,钟子期悠然入耳;广陵绝调,嵇叔夜同此伤心。

佚名题古琴台

月湖映明月,印心石屋心相印;

汉水流江汉,传音瑶琴音永传。

当代郑声远题古琴台印心石屋亭

一曲高山,一曲流水,千载传佳话;

几分明月,几分清风,四时邀游人。

清代石璞题古琴台

寄语鼓琴人,问当年流水高山,谁为识者;

吟诗题壁客,喜此际江洲芳草,也解知音。

当代白雉山题琴台大门

绿树成荫,芳草如织,韶景亦自解人意耳;

水仙一去,樵子不来,先生何以移我情乎。

佚名题古琴台

绿树成阴,芳草如织,登临贵在得趣时耳;

水仙一去,樵子不来,先生何以移我情乎。

佚名题古琴台

先生真移我情,挹湖上清风,尚留弦外馀音,曲中天籁;

此地适如人意,访汉南春色,恰有夹堤杨柳,隔岸桃花。

陈沆题古琴台。陈沆,湖北蕲水(今浠水县)人,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状元

先生大得便宜,只弄了一张琴,把千古湖光尽行买去;

我辈适当闲暇,聊凭这三杯酒,将两人心迹仔细评来。

周延俊题古琴台

先生太得便宜,只弄了一张琴,把千古江山,尽行买去;

我辈适当闲暇,聊凭这三杯酒,把两人心迹,仔细评来。

佚名题古琴台

遗迹此台,想当年掩抑七弦,定弹个吾道南来,大江东去;

知音何处,到今日苍茫四顾,只剩得汉阳流水,黄鹄高山。

佚名题古琴台

神功四载殷周上;

元气一枝江汉间。

佚名集刘基诗题晴川阁。晴川阁位于武汉市汉阳区龟山东麓禹功矶上,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有"楚四名楼"之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仰望晴空无际;

俯听流水有声。

佚名题晴川阁铁门关南门

汉门日抱鼋鼍窟;

大别天开虎豹关 。

佚名题晴川阁铁门关北门

高阁逼天红日近;

一川如画晚晴初。

佚名题晴川阁后门

杰观飞甍, 槛外吴蜀横万里;

风帆沙鸟, 无边江汉涌双流。

佚名题晴川阁后门

灵渎走双龙,夹岸直疑银汉落;

仙踪杳孤鹤,隔江但有白云来。

当代陆少俨题晴川阁正门

隔岸眺仙踪,问楼头黄鹤,天际白云,可被大江留住;

绕阁寻胜迹,看树外烟波,洲边芳草,都凭杰阁收来。

佚名题晴川阁正门

栋宇逼层霄,忆几番仙人解佩,词客题襟,风日最佳时,坐倒金樽,却喜青山排闼至;

川原揽全省,看不尽鄂渚烟光,汉阳树色,楼台如画里,卧吹玉笛,还随明月过江来。

佚名题晴川阁正门

洪水龙蛇循轨道;

青春鹦鹉起楼台。

佚名题晴川阁一楼大厅

云树桥头,龟山不老千秋静;

烟波江上,汉水长流万代清。

晴川阁楚波亭

山势西分巫峡雨;

江流东压海门潮。

佚名题禹稷行宫朝宗亭,禹稷行宫(禹王宫),位于晴川阁景区内,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又名大禹庙,是武汉历代祭祀大禹之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何人作颂比崧高;

万古斯文齐岣嵝。

佚名题禹稷行宫禹碑亭

三过家门 虚度辛壬癸甲;

八年于外 平成河汉江淮。

刘海粟题禹稷行宫大殿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风景名胜甲天下。武汉风景


武汉作为汉传佛教禅宗、净土宗的重要发源地,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明清以来,武汉随着商业的不断发展,佛教兴盛,寺院众多。其中归元禅寺、宝通禅寺、莲溪寺、古德寺被称为武汉佛教四大丛林。长春观中国著名的道教场所之一,卓刀泉寺武汉最大的关帝庙,龙华寺已有千几百年的香火,是一座尼姑庙。这里有大小寺庙百余座,经历千百年的沉淀,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沧桑。

大别临江侍;

江城荷日朝。

佚名题归元寺山门。归元寺位于武汉市汉阳区翠微街西端,始建于清顺治15年(1658年),得名于佛经"归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门"之意,被誉为"天下祈福最灵寺"。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有缘山色来禅寺;

无限风光入翠微。

当代白雉山归元寺山门

观如来是空是色;

愿大众即心即佛。

佚名题归元寺大雄宝殿

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佚名题归元寺大雄宝殿

教育万法,体性无殊,不可取法合法非法非非法;

佛本一乘,根源有别,故说下乘中乘上乘上上乘。

佚名题归元寺大雄宝殿

五杵降魔,普通一气;

金身护法,光映群生。

佚名题归元寺韦驮殿

将此深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

佚名题归元寺藏经阁

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

佚名题归元寺藏经阁

大罗福地;

广何阳春。

佚名题归元寺罗汉堂

普天供应大阿罗汉;

都离方广来往归元。

清人曹生谦题归元寺罗汉堂

从白光开创以来,祖德灵长,迄今三百余年,重新广厦供罗汉;

历同治中兴而后,人心沉弱,愿将二十八品,普济群生讲法华。

清人曹生谦题归元寺罗汉堂

是仙是佛,难分难辨;

维妙维肖,宜古家今。

当代闻楚卿题归元寺罗汉堂

一万卷真经,辉生宝藏;

五百尊罗汉,巧夺天工。

闻楚卿题归元寺罗汉堂

曹洞东传,归元得路;

凤山西出,勒马回头。

当代昌明题归元寺罗汉堂,昌明法师生前曾任归元寺住持

白毫增光人增寿,入斯妙境得其利矣;

祖庭重建客重来,获个歇处不亦乐乎。

当代昌明题归元寺罗汉堂

清泰极乐,劝大家众善奉行;

犁泥最苦,教弟子诸恶莫作。

当代昌明题归元寺罗汉堂

天地有慈悲,功德无量寿;

善恶终果报,极乐万古存。

当代杨树谋题归元寺大士阁。大士阁是供奉观音菩萨的殿堂

发一片慈心,愿渡众生登彼;

现千只法手,频垂一叶作舟。

佚名题归元寺千手观音龛

慈冠五百多尊,但尔有求皆感应;

记受一生补佛,独他为何不皈依。

佚名题归元寺弥勒座

莲萼开四色;

溪声演三乘。

佚名题归元寺斋堂

五观长存千金易化;

三心未了滴水难消。

佚名题归元寺斋堂

妙相圆融,即色即心,遍十方而示现;

法身常住,无来无去,历万劫以长存。

佚名题宝通寺万佛宝殿。宝通寺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洪山南麓,始建于南朝刘宋年间,初名东山寺,是武汉市唯一的皇家寺院,并且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

道不远人,切忌认影迷头,向外寻觅;

心原是佛,但向回光返照,直下承当。

佚名题宝通寺万佛宝殿

古今来宗教几何,自由平等无如我佛;

东西国文明进化,言行高尚独让法王。

当代昌明法师题宝通寺万佛宝殿。昌明法师曾是归元寺住持

十方来、十方去、十方共成十方事;

万人施、万人舍、万人同结万人缘。

佚名题宝通寺万佛宝殿

慈冠五百多尊,但尔有求皆感应;

记受一生补佛,独他何故不皈依。

佚名题宝通禅寺弥勒座

梵钟振响祈风调雨顺;

佛法弘扬保国泰民安。

佚名题宝通寺塔映钟声亭

客至如归,宾主相逢心意畅;

堂前洒扫,香花迎接岁朝春。

佚名题宝通寺客堂

有弥勒肚皮,千金易化;

无维摩手段,粒米难消。

佚名题宝通寺斋堂

黄皓振翩,一塔凌霄,廖廖楚天抒壮志;

白龙喷玉,双狮倒影,峥嵘岁月赋长征 。

当代涂光雍题宝通寺

千百年霸国雄图,今归何处,唯诠竹隐松声,长留殿角;

大小乘如来妙谛,唤醒多人,谁道鸟语花香,不是禅机。

佚名题宝通寺大雄宝殿

觉路广开兮,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同离苦网;

迷途知返矣,愿大雄大力大慈诸佛,广宣正法。

佚名题古德寺山门,古德寺位于武汉市汉口黄浦路,始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有"心性好古,普度以德"之意。初名古德茅蓬 。古德寺混合了欧亚宗教建筑的特色,融大乘、小乘和藏密三大佛教流派于一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春水孽溪鱼跃浪;

桃花两岸蝶翻香。

静学题古德寺,静学是缅甸阿难陀寺法师,此联于宣统三年(1911年)由静学法师为昌宏住持升座志庆而赠

古佛在灵山,到此地是天竺国;

德性遍虚空,悟自心即昆庐海。

佚名题古德寺圆通宝殿

古圣遗风,源源不竭,宏遍三千,开创和平盛世;

德煦和雨,浓浓法水,滋润众生,净涤烦瑙尘埃。

佚名题古德寺天王殿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无所不容;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佚名题莲溪寺弥陀殿。莲溪寺在武汉市武昌大东门外蟠龙山上,莲溪寺始建于元末明初,是武汉的四大佛教丛林之一,现为比丘尼道场和佛学院

慈风普被;

惠泽长流。

佚名题卓刀泉寺大雄宝殿。卓刀泉寺,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伏虎山西南麓,始建于宋代。相传三国时关羽在此以战刀卓地成泉,名曰“卓刀泉”,宋代在此依泉建寺,名曰"御泉寺",亦称关庙,祀祭关羽

越境尚留名,此当时斫地遗泉,源留万古;

超凡能入圣,宜后世轮金造像,庙庆重新。

佚名题卓刀泉寺关圣殿

天地一完人,文武才情忠义胆;

古今几夫子,英雄面目圣贤心。

佚名题卓刀泉寺关圣殿

大义秉春秋,辅汉精叫悬日月;

威灵存宇宙,干霄正气壮山河。

佚名题卓刀泉寺关圣殿

扶汉仰侯功,一心一德,浩气直吞吴魏;

伏魔崇帝号,乃神乃圣,明威尚震华夷。

佚名题卓刀泉寺关圣殿

满院溪声疑是雨;

当窗月色望如霜。

佚名题卓刀泉寺

瞻圣容、品甘醴、望云卷云舒,荣辱不惊;

沐佛光、闻梵音、看花开花落,道法自然。

佚名题卓刀泉寺

汉室赖三人,得留住百年社稷;

桃园遵一结,解不开万古肝肠。

佚名题卓刀泉寺

越境尚留名,况当时斫地成泉,源流万古;

超凡能入圣,宜后世输金造像,庙庆重新。

佚名题卓刀泉寺

息马仰真容,忆当年泰岱同瞻,衮冕常新,俨与岳宗南面;

卓刀留胜迹,看此地长江环抱,渊泉时出,不随浩渎东流。

当代李雨苍题卓刀泉寺

汉室在心,汉水在目,惟尔有神光大汉;

江南者吴,江北者魏,何人雪涕对晴江。

夏力俊题卓刀泉寺(关庙)

成化二年留胜迹,永怀钱佛;

龙华三会愿重逢,共演真宗。

佚名题武汉龙华寺山门。龙华寺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蛇山南坡,始建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是华中地区的佛教名刹

粥去饭来,莫把光阴遮面目;

钟鸣板响,常将生死挂心头。

佚名题龙华寺斋堂

暮鼓晨钟,惊醒尘寰名利客;

经声佛号,广度世间有缘人。

佚名题武汉景德寺山门。武汉市东西湖区柏泉,始建于唐代,原名金台寺,宋朝景德年间更为现名

判善恶,注生休,为百灵主;

禀造化,定权衡,居众岳尊。

佚名题武汉景德寺东岳殿

紫竹林中观自在;

白莲台上见如来。

佚名题武汉景德寺大雄宝殿

看破俗世尘缘,自在念佛,自净其意,是为佛教;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佚名题武汉景德寺

深山窈窕,水流花发泄天机,未许野人问渡;

远树苍凉,云起鹤翔含妙理,惟偕骚客搜奇。

佚名题江夏龙泉寺,江夏灵泉寺位于武汉市江夏区梁子湖畔之龙泉山,始建于唐玄宗天宝年间

一灯僧馆闭,风凉花敛;

双耳草虫秋,室小佛香。

佚名题蔡甸嵩阳寺僧房。蔡甸嵩阳寺位于武汉市蔡甸区索河镇嵩阳山南麓,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

黄鹤飞来,随带松花薰道院;

白云归去,故留明月照丹台。

佚名题长春观山门。长春观位于武汉市武昌区双峰山南坡,始建于元代,以其创始人邱处机道号"长春子"命名,是武汉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仙峰有观诚作径;

长春无瑕善为真。

夏艺寿题武汉长春观

柱下玄风,炼丹灶古无为境;

关中紫气,问礼堂高有道书。

佚名题长春观太清殿外侧门柱联

道德一尊,天理永昭日月;

纷尘三鉴,含灵恒仰玄门。

佚名题长春观太清殿其内侧门柱联

金殿屹双峰,焕杰阁腾辉,瑶草芳菲天不老;

世民崇太上,有邱仙布道,琼花璀璨地长春。

佚名题长春观太清殿大门内侧廊柱联

自老子创教于前,盛誉五洲传,永扬大道;

从丘祖设坛而后,丛林千载著,尽仰长春。

佚名题长春观太清殿大门外侧廊柱联

功德在人间,乾元资始,品物流门,柱下函关原一气;

虚灵是道体,梵相有为,忝珠尽挹,降生说法见三清。

佚名题长春观太清殿

列女传从刘向定;

夫人心知息侯知 。

佚名题桃花夫人庙,桃花夫人庙位于武汉市江汉区桃花洞

息宋兴亡随逝水;死生恩怨问桃花。

佚名题桃花夫人庙

五百年为园主人,高台曲池,点缀江城如画里;

十二月催花使者,和风甘雨,氤氲香国得春多

佚名题武汉花神祠

天下名山僧占多,还须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

世上好话佛说尽,又谁知五千妙论,书自尊师。

李渔题武汉老子祠,老子祠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洪山南麓宝通寺内,祀祭道家李耳

足踏紫虹冲汉上;

眼底黄鹤贴江飞,

清代周延俊题洪山宝塔,洪山宝塔位于武昌洪山南坡、宝通禅寺东北面,始建于元代至元十七年(1280年)

优游武汉青春贱;

冠盖京华白眼多。

清代周延俊题洪山宝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