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我其實是個道士

李白,他是“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的狂人、也是“笑盡一杯酒,殺人都市中”的俠客。更是一個敢讓大唐權臣高力士脫鞋,敢為貴妃題詩的風流詩人,其實他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身份--道士。

李白,我其實是個道士

李白出生於四川,而四川既是李白的家鄉也是道家的發源地,在唐代道家發展即位迅速,整個李唐社會都十分尊重道教,四川道教的宮觀、場所眾多,幾乎是“五里一宮,十里一觀”。在這種社會環境下,年幼的李白也開始信奉道家。道家的神仙思想對其影響很大,修道也成為了其一生的主題。

在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中寫道“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所謂的六甲指的就是道家的典集。可見年幼的時候李白便開始接觸道家。

在二十歲的時候,李白正式成為了一名道士,並且進行了道家的灌頂儀式,獲得了主持道士給予的“長生籙”。後來李白在他的詩中寫道“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仙人撫我頂,結髮受長生”,在古代“結髮”指的就是男子二十歲的時候。

在公元725年李白出蜀,開始拜訪道家名山,外出遊歷,在此期間他結識了不少道家好友,其中對他影響最深的就是、年近八十的茅山宗傳人司馬承禎,司馬承禎對李白極為欣賞稱其“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寫下了著名的《大鵬賦》:“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隨後在司馬承禎的引薦下認識了同是道家的著名女道士玉真公主。在玉真公主舉薦和稱讚下,李白進入了唐玄宗的眼中,並被其才學折服,讓其供奉翰林。開始了其短暫的政治生涯。

李白,我其實是個道士


在公元774年春,因為仕途不順,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從小入道的李白又開始了自己的求仙之旅,此次與他同行的還有杜甫和高適,三人登高山、尋仙草、拜訪仙人。三人求仙問道的經歷也成為一段佳話。

李白的許多詩篇都是在自己遊歷的時候創作出來的,其中自然包含了很多濃厚的道家風格,在其留下的一千多篇詩中有近百篇於道家有關,

李白,我其實是個道士


在李白的詩中處處體現著他對神仙的嚮往,比如在遊歷泰山的時候寫的“偶然值青童,綠髮雙雲鬟。笑我晚學仙,蹉跎凋朱顏。”“仙人遊碧峰,處處笙歌發”。以及在嶗山尋仙時候寫的“我昔東海上,勞山餐紫霞。親見安期公,食棗大如瓜。 中年謁漢主,不愜還歸家。朱顏謝春輝,白髮見生涯。所期就金液,飛步登雲車。願隨夫子天壇上,閒與仙人掃落花。”李白的詩歌離不開道教,其中的“願隨夫子天壇上,閒與仙人掃落花。”充滿了對神仙的嚮往。

他還寫道“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遙見仙人彩雲裡,手把芙蓉朝玉京。”可見此時修道成仙已經是李白最大的夢想,他想著能夠早日服用仙丹,修煉成仙,擺脫世俗的苦惱。

對仙丹的渴望,讓晚年的李白沉迷於煉丹,甚至拜在煉丹大師胡紫陽門下,並獲得了煉丹秘方,古時候的丹藥,都是各種礦物質混合而成,其中還含有很多有毒的物質,比如“砷”。李白的死去,與其服用仙丹脫不了干係。

李白,我其實是個道士

李白對道教的追求是從一而終的,並不像他人那樣,半路出家入道,道家的神仙文化與對早日成仙的追求,伴隨了李白一生。這個世界對李白而言,實在是太小了。他追求的是更加遼闊的世界,遼闊到能夠讓他“倚劍天外,掛弓扶桑,浮四海,橫八荒,出宇宙之寥廓,登雲天之渺茫。”

在仕途失意的情況下,一心求道成為了他唯一的精神慰藉。李白死後有木有成仙我不知道,但活著的李白卻成為了“詩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