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的天真让燕国在战国时代未强先伤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因为统治者的无知所导致的国家内乱的故事。

“战国七雄”中的周室遗脉

做为周朝的一个诸侯国,燕国最开始是因为周王的分封才建立的,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是为燕召公。历史的车轮进入到了战国中期,此时西周流传下来的的数百诸侯国,只剩下了为数不多的几个,其中实力最强的是“秦、楚、燕、齐、韩、赵、魏”这七个国家,是为“战国七雄”。

燕王的天真让燕国在战国时代未强先伤

▲战国形势图

政治上过于天真

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群雄逐鹿,各诸侯国都变法图强,比如魏国的魏文侯最先开始变法改革,魏国才得以称霸中原数十年;楚国“吴起变法”,赵国“胡服骑射”。在各国都纷纷变强的时候,燕国的统治者燕王哙也开始坐卧不安,然而燕王哙选择的自强方式却让人啼笑皆非,那就是将王位“禅让”给“贤能之人”,燕国在战国时期的闹剧也就由此开始了。

什么是“禅让”?黄帝之后,尧成为中华大地又一个比较有名的部落联盟首领,那时候部落联盟采取的是军事民主制,即各部落的首领定期举行大会选出下一任联盟的最高首领,尧舜时期实行这种民主制度,即传位之时要经过所有部落首领的同意,选出贤能之人。

尧和舜选出继承人的做法不是把首领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在民间选择继承人,尧传位给了民间的舜,舜同样把大位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这种由最高首领选出继承人,然后再经由各部落首领多数同意的最高首领更替和继承的制度就是古代政治中最让人歌颂的政治模式——

“禅让制”。

燕王哙是燕国的第三十八代君主,前321年(燕易王十二年),燕易王的太子姬哙继承王位,这就是燕王哙。燕王哙在历史上是个理想主义者,他的理想主义就是“仿效先贤,施行仁义,成为圣人”,按理说拥有这种理想的帝王那都应该是明君英主啊,可是燕王哙却偏离了正常人的思维轨道,为啥?因为这种思想很容易被别人利用,特别是臣子。

燕王的天真让燕国在战国时代未强先伤

▲燕王哙画像(?—公元前314年)

燕王哙有个相邦叫做子之,说到这个“子之”啊,其实他也是出身燕国的贵族,为什么他能做到相国呢?因为他非常善于监督考核臣子,所以受到了燕王哙的赏识,委以相国之位。

看到他因为什么受重用了吗?“监督考核官员”有一手,说白了就是“心眼子多,善于察颜观色,有手段呗”,历史上这种臣子往往先受宠得权,然后渐渐怀有异心。所以我说虽然燕王哙的政治理想很好,但是好的太“天真”,他把治国理政想的太简单了,而且眼光狭隘。

禅位子之,子之窃国

那“天真无知”的君王和“怀有异心”的相国在一起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当时的燕国已经有太子姬平掌权,但燕相

子之也是燕国重臣,所以太子平和子之身边都有有一群心腹(臣僚),虽然大家表面上都是燕国臣子,但是由于太子和相国不对付,所以实际上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在争斗。

子之一党的当然要扳倒太子了是吧,加上子之本身也有夺王位的野心,于是他们的阴谋就开始了。子之当然知道燕王哙想像圣贤一样把国家治理好,于是就派自己的手下向燕王哙进言“唐尧虞舜”的事迹,他们对燕王哙说:“不如将国家禅让给国相子之。人们称道唐尧贤圣,就是因为他将天下禅让给贤能的舜,如今相邦贤能,如果大王也能这么做,那么大王与唐尧就具有同样的德行。”燕王哙本来就对历史上唐尧虞舜禅让的传说非常仰慕,加上这些人这么谄媚进言,燕王哙于是将国家托付给子之,子之假意推辞几次之后接受了王位,成功登上燕国国君之位。

燕王的天真让燕国在战国时代未强先伤

▲禅让图

这还不算完,脑子缺根弦的燕王哙怕太子一党不服从子之的命令,然后把国内众多官僚的印信都收起来,交给子之——这真是送温暖呀哈哈哈。


燕国内乱

自己的父王竟然把祖宗传下来的王位都给让出去了,这让太子姬平内心如何平静?

燕王哙七年(公元前314年),当时子之执掌朝政三年,致使燕国大乱,百姓恐惧,民怨沸腾。俗话说“燕赵之地多悲壮之士”,太子姬平就是一个这样血气方刚的人,他不堪小人弄权,为了夺回王位太子姬平与将军是市被合谋,又得到了齐国使者的支持,嗯,齐国使者原话说的很好听齐王听闻燕国君臣失伦,纲常无序,太子您又非常痛心,齐国愿意支持太子夺回王位,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燕王的天真让燕国在战国时代未强先伤


要么说这燕国宗室崇尚仁义道德呢,这个太子跟燕王哙的思维方式差不多,听到别人什么肺腑之言,觉得齐王是个雪中送炭的正义之人,就心潮澎湃,也不多想想就造反去了。然后结果就是没有打败子之的军队,然后将军市被被杀,子之还下令捉拿太子姬平,姬平微服逃往无终山,庶弟公子姬职(后来的燕昭王)则流亡韩国,燕相子之最终取得了这场内战的胜利。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虽然说自春秋以来,这种纲常无序祸乱国家的事层出不穷,也没有人真心想替周天子维护天下的秩序,但是总有人利用这种别国内乱,来谋取自己的利益。

进入到了战国这种诸侯间彼此借口攻伐的事情更是层出不穷,比如魏国攻打韩国和赵国的时候齐国都来趁机捡便宜,在桂陵和马陵两场大战中让魏国元气大伤,魏国从此失去了战国初年的霸主地位,齐国也趁机崛起。

这次燕国内乱,国内民心不稳,齐国这种喜欢捡漏的国家能充耳不闻?齐宣王派使者劝说太子姬平起兵攻打子之的目的就是想让子之和太子两方两败俱伤,燕国国力损耗产生动乱,这样齐国就能混水摸鱼,趁机牟利。在听到燕国内乱太子出逃的消息之后,齐宣王匡扶正统的名义,进入入燕国国境。燕国军队无心作战,纷纷投降,齐国军队很快攻入燕国国都蓟城,擒获子之,燕王哙被逼自杀,还毁了燕国的宗庙,滥杀大臣,肆意杀戮,掠夺民财。

史书记载:“齐将匡章捣毁燕王之宗庙,掠夺燕国之重器,尽收燕府之财宝,将子之关入囚车押赴临淄斩首。燕地三千余里,大半俱属于齐,匡章留屯燕都,以徇属邑,此周郝王元年(前314年)事也。”可见这场内乱让燕国尸横遍野,民不聊生,还没有崛起就先元气大伤,这么难怪后来燕昭王继位。一心只想复仇,派苏秦入齐为间谍,用数十年时间搞垮了齐国,占领齐国七十余城,算是报了此仇——不过,谁能想到这半个多世纪的战争竟是由于燕王哙的禅让之举?

燕王的天真让燕国在战国时代未强先伤

▲燕国攻齐之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