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之女》:這所學校,為印度“賤民”女孩開了一扇窗

《天命之女》:這所學校,為印度“賤民”女孩開了一扇窗

本文圖片及視頻截圖均來自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Summer姐姐 / 文


印度、女性、窮人,這幾個詞組合在一起,成為一個人的標籤,她的命運將會如何?


對了,還要加上一個“賤民”的身份,在印度,這些人又被稱為——“不可觸碰者(untouchable)”。


印度種姓制度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


人們被分為四種階層: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最底下還有“賤民”或所謂的“不可觸碰者”,他們被視為低賤和不潔。


雖然印度早已廢除了種姓制度,但是在偏遠的鄉村,種姓制度的影響依然深遠。


出生在“賤民”家族中的女孩,地位和生活狀況可想而知。


7歲的森莫琪在很小的時候,爸爸就自殺了。她還有一個姐姐,全家人靠粘火柴盒維持生計。


《天命之女》:這所學校,為印度“賤民”女孩開了一扇窗


14歲的曼茱拉,父母離婚了,她跟媽媽相依為命。


她的家非常逼仄,只有幾平米的地方,堆滿了各種物品,晚上只能睡在地上。


每到深夜,無法入睡的曼茱拉,就會跑到屋子外面望著星空,直到媽媽擔心地把她叫回去睡覺。


《天命之女》:這所學校,為印度“賤民”女孩開了一扇窗


13歲的普麗莎,家中有爸爸媽媽和哥哥,但是隻有媽媽一個人在工作養家,即便是這樣,爸爸還總是抱怨媽媽“不守婦道”,經常會對媽媽實施家暴。


《天命之女》:這所學校,為印度“賤民”女孩開了一扇窗


14歲的希爾柏,爸爸在林場中做苦工,一家人難保溫飽。祖母希望希爾柏能夠嫁給她的兒子,也就是希爾柏的叔叔。


《天命之女》:這所學校,為印度“賤民”女孩開了一扇窗


14歲的克爾席卡,狀況更加糟糕。她爸爸的種姓階層較高,而媽媽卻是最低階層的種姓。


克爾席卡的弟弟出生的時候,爸爸去找人借醫藥費,一去不回。後來人們在水溝裡發現了他的屍體。


媽媽說,爸爸是被人打死的,因為他不應該娶媽媽這樣一個“賤民”。

後來,媽媽只好來到採石場,日以繼日地做苦工,還會遭到歧視,也很難養活一家人。


《天命之女》:這所學校,為印度“賤民”女孩開了一扇窗


按照世世代代人們生活的軌跡,這些女孩的將來,只能是吃不飽穿不暖地長大,早早地學習家務,早早地嫁人,接著伺候丈夫、孩子、公婆。


如此而已。


《天命之女》:這所學校,為印度“賤民”女孩開了一扇窗


但她們的命運,因為一所學校而改變了。


最近,我看了一部Netflix出品的高分紀錄片《天命之女》。


《天命之女》:這所學校,為印度“賤民”女孩開了一扇窗


1995年,從美國回來的印度裔亞伯拉罕·喬治,創辦了這所叫做香堤巴旺(意為“和平之屋”)的寄宿學校。


這所學校招生的標準很特別:學生都來自“賤民”家庭,家庭每日收入低於2美金。


在印度,這樣的“賤民”人口數是三億。


從他們四歲開始,學校為這些孩子提供免費教育和食宿,直到他們大學畢業、第一天上班。


《天命之女》:這所學校,為印度“賤民”女孩開了一扇窗


他們的課程除了基礎學科之外,還有鋼琴、舞蹈、唱歌等藝術類課程,以及討論時政的各種活動。

香堤巴旺辦學的宗旨是:提供教育機會,幫助他們跨越階層壁壘,成為未來的社會棟樑,或者專業領域的領袖。


而且這些畢業生必須要做的事情,是要去幫助提升自己的家人、家族,整個社區,甚至是對更廣大的社會有所貢獻。


創始人喬治博士說,他很久之前就有了這個想法。


在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取得博士學位之後,他辭去了銀行的工作,後來又創辦了自己的公司,事業如日中天。

但是他卻越來越不耐煩:我什麼時候才能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於是,他給自己設置了一個期限:50歲。


終於,在他49歲那一年,他賣掉了自己的公司,創辦了香堤巴旺。


為了最大限度地幫助更多的家庭,每個家庭只能有一個孩子來上學。


送哪個孩子上學,由家長們自己決定。


前面提到的五個女孩,就是這些“賤民”家庭中的幸運兒,這部紀錄片,跟蹤拍攝她們整整九年,記錄下了她們的成長與蛻變,掙扎與涅槃。


《天命之女》:這所學校,為印度“賤民”女孩開了一扇窗


不要再受和我一樣的苦


這五個女孩的家長,在被問到送孩子去香堤巴旺的原因的時候,給出了幾乎一模一樣的回答:

“我不想讓孩子再受我受過的苦。”


《天命之女》:這所學校,為印度“賤民”女孩開了一扇窗


曼茱拉的爸爸讀到十年級,媽媽沒讀過書。媽媽15歲就嫁人了,她不滿意自己的丈夫,因此離了婚,自己帶著曼茱拉艱難過活。


爺爺也不同意她去上學:“你為什麼要上學?你可以工作啊,上學也不會有什麼改變。”


他們普遍認為,女孩子讀多了書,是會“造反”的。


《天命之女》:這所學校,為印度“賤民”女孩開了一扇窗


但曼茱拉的媽媽堅持要讓孩子上學。


每次媽媽見到放假回家的曼茱拉,第一個問題都是:“你成績怎麼樣?”


有一次,媽媽說:“你外婆還問我,你到底是要讓她讀書還是嫁人?我說我要讓她讀書,我女兒很用功,以後會去工作,她會找到好工作。”


曼茱拉肯定地對媽媽說:“對,你不要管她怎麼說。”


讀的書越來越多,眼界越來越廣的曼茱拉,在家中也會提出一些不同意見。


長輩們不高興了,他們指責曼茱拉不學習做家務,無法嫁人,曼茱拉卻毫不在意。


《天命之女》:這所學校,為印度“賤民”女孩開了一扇窗


後來,曼茱拉考上了醫學院的護理專業,她很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天命之女》:這所學校,為印度“賤民”女孩開了一扇窗


她認為對她來說,護士是最好的幫助別人的工作。也許,她的很多同學將來會當工程師或者在商界馳騁。


但除了她,還有誰會這麼近距離地幫助有需要的人呢?


她的同學們可以捐錢幫助窮人,但她,就在貧苦人的身邊幫助他們。


《天命之女》:這所學校,為印度“賤民”女孩開了一扇窗


希爾柏的父母則有點不一樣,她的媽媽不捨得她離開自己身邊,但是一向重男輕女的爸爸,卻堅定地讓希爾柏去香堤巴旺。


《天命之女》:這所學校,為印度“賤民”女孩開了一扇窗


這些女孩們的父母,做出了他們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


我“殺”死了自己的妹妹


在這些家庭裡,基本上都不會只有一個孩子,因此,那些被選中的“天命之女”,從此就和她們的同胞兄弟姐妹,擁有了不同的人生。


從六年級開始,希爾柏就希望能夠做記者,因為“當記者讓你有力量說出你的看法”。


從小在香堤巴旺長大的她,每次回到家,都會感覺很陌生。


那裡很封閉,不跟外界接觸,放假兩個禮拜,希爾柏就會開始坐立不安,因為她已經不再是那個被困在村子裡的小女孩了。


後來,希爾柏考上了大學,如願以償進入了新聞系學習。


而且,上了大學的她,不用嫁給叔叔了。


《天命之女》:這所學校,為印度“賤民”女孩開了一扇窗


希爾柏的妹妹比她小四歲,在村子裡上學。


希爾柏說,因為自己在香堤巴旺上學,家裡人對待她和對妹妹的態度是不一樣的。因此,妹妹對她充滿了敵意。


《天命之女》:這所學校,為印度“賤民”女孩開了一扇窗


希爾柏付出了很大努力,想要修復和妹妹的關係。

但是本來是同胞血脈的至親,卻有著如此不同的命運,妹妹對此無法釋懷。


《天命之女》:這所學校,為印度“賤民”女孩開了一扇窗


在希爾柏上大學之後,妹妹認識了一個男孩子。生活太苦了,有人給她一顆糖,就成了難得的甜,妹妹很快就跟他私奔了,整整九個月沒有和家裡聯繫。


這在閉塞飽受的印度貧困鄉村,是非常大的家族恥辱,妹妹這樣做等於是毀掉了自己和家族的名譽,父母和希爾柏都很生氣。


有一天,希爾柏接到了妹妹的電話,爸爸不肯讓她進家門,妹妹希望希爾柏能夠替她求求情,讓她回家。


盛怒而又失望的希爾柏,拒絕了妹妹。


又過了幾天,傳來了妹妹的死訊,沒人知道她是怎麼死的,也不知道有沒有人陪在她身邊。

小時候相親相愛的妹妹,變成了一座小小的墳墓,姐妹倆再也沒有機會和解了。

希爾柏痛悔不已,她覺得是自己“殺死了”妹妹。她常常會想,如果當初自己不來香堤巴旺,妹妹也許就不會死。


《天命之女》:這所學校,為印度“賤民”女孩開了一扇窗


同時,希爾柏也意識到了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


每次回家想要好好跟父母聊聊天的她,卻總是很苦惱地看著父母昏天黑地地吵架。


幼女的死,給夫婦倆帶來了巨大的打擊和陰影,在悲痛的同時,他們開始指責對方,爸爸有時候還會動手毆打媽媽。


《天命之女》:這所學校,為印度“賤民”女孩開了一扇窗


希爾柏很痛苦,卻束手無策。


《天命之女》:這所學校,為印度“賤民”女孩開了一扇窗


希爾柏在成長過程中,一直在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到底是誰,我的家人會接受我嗎?”


甚至有一段時間,她痛恨自己的出身。


但現在,她認清了一個事實——


“我是香堤巴旺的孩子,也是這個落後世界的孩子。


兩種身份糾結在一起,會讓你更堅強,但同時又會以某些方式將你往下拉。


但我不能因為家裡的問題而屈服,我有大好機會掌握在手中,我必須把握好這個機會,才能幫助沒有這個機會的人,改變生活。”


希爾柏決定,先去一家公司工作,做到足夠的經濟獨立之後,再做回自己夢寐以求的記者。


同時,她決定把自己的事情記錄下來,從而去警醒、幫助更多像妹妹一樣的人。


她想為弱勢群體發聲,做一個引發改變的傳媒。


她覺得只有這樣,才能找回真正的快樂。


不公平的事必須有人挺身而出


喬治博士說,如果他的學生長大後,只顧自己的快樂和幸福,那他會覺得自己的教育是失敗的。


孩子們沒有讓他失望。


克爾席卡從11歲開始,就立志要讀法律專業,將來要做印度總統,因為她見證了太多的不公。


《天命之女》:這所學校,為印度“賤民”女孩開了一扇窗


她的家人和家族,每天日以繼日地做苦力,卻無法維持溫飽,他們沒有土地,沒有財產,還要遭受各種歧視和虐待。


克爾席卡覺得這樣很不公平,必須要有人懂得反抗。


高考之後,克爾席卡考上了印度排名前三的法學院。


她說,有時候,她經常會忘記自己的出身,比起她的家人,她一直生活無虞,而家人一直在採石場受苦受累。


她想為像自己媽媽那樣的人爭取權益。


她找到了自己的導師,詢問她的族群關於採石場那片土地的權益問題。


因為她在學習的過程中瞭解到,他們是可以對自己生活了幾十年的的土地,主張合法擁有的。


《天命之女》:這所學校,為印度“賤民”女孩開了一扇窗


她的導師立刻組織了一個律師團,到克爾席卡的家鄉實地考察,向當地村務委員會提出了他們的訴求,提供了所需的所有文件,村務委員會開始著手處理這個訴求。


導師鼓勵克爾席卡做這件事的領導者,因為他發現,受過教育的克爾席卡,在她們的族群中非常受到敬重。


這在重男輕女的偏遠地區,以前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克爾席卡還因此獲得了CNN—IBN聯合頒發的獎項。


《天命之女》:這所學校,為印度“賤民”女孩開了一扇窗


這,就是教育的力量。


男孩們也不一樣了


片中有一節特殊的課程,讓我印象深刻。


學校的運營總監亞吉特來到男生宿舍,問了男孩子們一個問題:


如果你們是女生,人生會有哪三件事會與現在不同?


男生們的答案,令人深思:


《天命之女》:這所學校,為印度“賤民”女孩開了一扇窗


男生們發言之後,亞吉特對他們說,這就是我們現實的一部分,你們要好好思考,將來你們想成為這些現象的幫兇,還是想拿出行動,扭轉這樣的事實?


尾聲


這部紀錄片播出的時候,香堤巴旺已經有將近50名畢業生了。


他們從事的行業非常廣泛,涉獵法律、新聞、醫療、資料、商業、教育等領域。


前文裡提到的普麗莎,進入公司做了行政工作,而年紀較小的森莫琪,也升入了十年級。


香堤巴旺的運營總監說,對這些孩子來說,最重要的不是掙錢,而是贏得尊重。


這些孩子們在自己的家族中,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可以自由選擇生活方式和未來道路的人。

而給了他們這種自由的,是教育。


《天命之女》:這所學校,為印度“賤民”女孩開了一扇窗


以上。


- 作 者 -

《天命之女》:這所學校,為印度“賤民”女孩開了一扇窗

Summer姐姐

資深電視人、綜藝達人

熱愛一切八卦,對世界永遠好奇

貓奴、吃貨、愛購物

在意生活品質,更喜歡種草

堅決不過“沒必要”和“差不多得了”的生活

倡導美好的親子生活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