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心理学》第六章 思维 1


教师招聘《心理学》第六章 思维 1

第一节 思维概述

一、什么是思维

(1)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2)思维的特点:

{1} 概括性:思维概括性是思维通过抽取同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和事物间的必然联系来反映事物。

{2}间接性: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能对感官所不能直接把握的或不在眼前的事物,借助于某些媒介与头脑加工来反映,而感知觉只能反映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二、思维的基本过程

思维是高级的心理活动形式。

人脑对信息的处理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的过程,这些是思维最基本的过程。

(一)分析与综合——思维过程的基本环节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方面或个别特征的思维过程。综合是在脑海里把事物的各个部分、一方面、各种特征结合起来进行考虑的思维过程。

(二)比较

(三)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把事物的共有特征、本质属性都抽取出来,并对与其不同的、不能反映其本质内容的舍弃。概括是将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的过程。

三、思维的种类

(一)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1.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是凭借直接感知,伴随实际动作的思维活动。

2.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表象产生的思维活动。形象思维在青少年和成人中仍是一种主要的思维类型。

3.抽象逻辑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特性和内在联系认识的思维,概念是这类思维的支柱。

(二) 根据思维过程中是以日常经验还是以理论为指导来划分,可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1.经验思维:经验思维是以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判断生产、生活中问题的思维。

2.理论思维:理论思维是以科学的原理、定理、定律等理论依据,对问题分析、判断的思维。

(三) 根据思维结论是否有明确的思考步骤和思维过程中意识的清晰程度,可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1.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

2.分析思维:是指明确意识到思维的步骤和思维的过程,并按一定程序执行的思维。

(四) 根据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向,可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1.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集中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或最好的答案的思维。

2.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思维的变通性、流畅性、和独特性 是发散思维的三个主要特点。

(五) 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根据思维创新成分的多少,可分为常规思维 和创造性思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