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考視域下的聚餐新“食”尚

疫情大考視域下的聚餐新“食”尚

一些餐飲店提供有公筷公勺給消費者使用。

使用筷子夾菜吃飯,是中國人千百年來的傳統習俗。用筷子進餐、同桌合食、交箸換盞、私筷入口再入合盤,雖顯親切溫馨,卻存在健康隱患。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廣大玉林市民群眾眾志成城、守望相助,自覺配合疫情防控,全市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向好。但隨著這次新冠病毒的肆虐,也給人們帶來警醒與反思:在家庭聚餐、朋友聚會時,筷來箸往也為病菌擴散、疾病傳播打開了方便之門。因此,切實踐行“文明餐桌·公筷公勺行動”尤顯迫在眉睫。

使用公筷公勺難不難

“在家吃飯時很少使用公筷,倒是喝湯的時候,我們就只有一個勺子盛湯。”家住玉林城區民主北路的黃海清告訴記者,她在家裡很難使用公筷,曾和愛人為此事發生爭執,“家裡的老人習慣給小孩子夾菜,突然讓使用公筷,他們很難接受,感覺我們嫌棄了他們一樣,顯得生分和不自在。”

家住玉東新區玉東大道富林·金桂麗灣小區的95後市民陸長勇說:“和朋友一起聚餐,自己使用公筷公勺吧,感覺會顯得另類和招人嫌;建議大家都用公筷公勺吧,給人的感覺又顯得矯情和做作。”陸長勇告訴記者,他們一幫年輕人經常湊在一起聚餐、喝茶,但大家都很少使用公筷。他覺得,年輕人都喜歡無約束、自由,突然要求使用公筷公勺可能會讓大家感到無所適從。

“其實,在聚餐時使用公筷公勺,對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而言,都是一種很好的保護措施。”家住玉州區城西街道慶豐社區的市民梁競告訴記者。從事銷售業務的他,經常會和公司同事、客戶一起在外面吃飯。大家坐在一起吃飯,有些人難免會在夾菜時忘記用公筷,喜歡用自己的筷子翻菜、挑挑揀揀;也有些時候,客戶會主動夾菜給他和同事,讓他感到很不好意思。“因為一桌人誰也不知道誰的健康狀況,提醒大家使用公筷公勺吧,又感覺挺失禮的,會讓人家以為你嫌他們髒一樣,更不利於銷售業務的開展。無奈,我只能儘量不去夾別人夾過的菜。”梁競說。

“現在,也有些飯店和餐館會給顧客在就餐時提供公筷公勺使用。但是,店家提供的公筷和公勺往往和顧客手上使用的私筷私勺一樣,有時候吃著吃著就分不清‘公’和‘私’了。”家住玉東新區茂林鎮的市民曾燕妹告訴記者,遇到這種情況,店家提供的公筷公勺往往成為擺設。

疫情大考视域下的聚餐新“食”尚

在玉林鳳林國際大酒店鳳凰餐廳,消費者使用公筷公勺就餐。

拿起的是尊重 放下的是疾病

在市民周文娟眼中,使用公筷公勺就餐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一家人從三年前就開始使用公筷公勺就餐了,在外面吃飯也是如此。現在,每個人都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一種好習慣了。”家住北流市永順路六區的市民周文娟告訴記者,三年前,她老家有一個經常在外面應酬吃飯的親戚不經意間感染了乙肝病毒。從那時候開始,為了家人的健康,他們一家決定不管在何處就餐時,都必須要使用公筷公勺。

“可以想像,桌上的菜經過每個人的手,他們用自己的筷子夾菜,多少都會殘留有口水和唾沫。尤其是在吃火鍋的時候,大家都用自己的筷子在鍋裡撈菜、夾菜,那樣的衛生狀況可想而知。要是有人患有傳染性疾病的話,那一起共餐的人極有可能會被交叉感染。而使用公筷公勺後,我們一樣可以給親戚朋友夾菜,我們之間的關係也不會因為這樣而疏遠。”家住玉林城區連勝路的市民李萬生告訴記者,圍桌就餐時用私筷夾菜既不衛生也不利於健康,使用公筷公勺給親戚朋友夾菜不僅是文明用餐的體現,也是對就餐者的尊重和關愛。

不少酒店餐館主動提供公筷公勺

隨著全市餐飲行業的有序恢復營業,經過疫情大考的人們開始重視使用公筷公勺。

3月23日,記者走訪玉林城區部分酒店和餐飲店發現,給消費者提供公筷公勺的酒店和餐館不在少數。

記者在玉林城區江南大道玉林鳳林國際大酒店鳳凰餐廳看到,不少市民正在喝早茶。市民就座的餐桌間相隔距離較遠,桌上均配備有與市民使用的私筷私勺顏色不一樣的公筷公勺。記者注意到,每當市民需要夾菜時,市民都會自覺使用公筷公勺進行。

“隨著玉林餐飲行業堂食的恢復,我們在上菜給顧客的時候都會主動提供公筷公勺。在上菜完畢後,我們還會提醒和建議顧客使用公筷公勺就餐。”玉林鳳林國際大酒店鳳凰餐廳經理劉揚說。

在位於玉林城區民主南路大潤發商場的魚亨小鮮酸菜魚館內,記者看到,該餐館的服務員除了在每一張餐桌上擺放有常規的餐具外,還額外放置有公筷公勺供就餐的市民使用。“我們不僅提供和引導顧客使用公筷公勺,也規定員工在就餐時必須使用公筷公勺。”該店員工梁莎莎說。

“我們的西餐廳屬於自助式餐廳,為了做好食品衛生安全工作,餐廳目前實行分餐制,每位顧客都有專屬餐具。若顧客需要共同用餐,我們會給顧客提供並建議使用公筷公勺。”在玉林城區一環東路玉林花園國際大酒店西餐廳,酒店前臺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說。

記者走訪位於玉東大道的玉林中鼎索菲特酒店陶陶軒中餐廳瞭解到,該餐廳也主動為就餐市民提供公筷公勺,還在市民準備就餐時建議使用公筷公勺。此外,該餐廳還建議就餐市民實行分餐制。

使用公筷公勺不是“瞎講究”

市民在就餐時使用公筷公勺,是否是“多此一舉”的“瞎講究”?

疫情大考视域下的聚餐新“食”尚

公筷公勺成餐桌文明新風尚。

數據顯示,中國屬於胃癌高發國家,成人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高達60%。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數據表明,唾液是疾病傳播的主要途徑之一,很多疾病都是市民在互相夾菜、公私筷不分中悄悄傳播蔓延的。這也是不少家庭“一人得病,全家感染”的重要原因。

“很顯然,用自己的筷子和勺子與他人共同進餐,很容易通過唾液傳播病菌和病毒,產生細菌病毒交叉感染,增加食源性疾病的傳播風險。這也就是名副其實的‘病從口入’。而使用公筷公勺不僅對於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至關重要,對於今後痢疾、肝炎、幽門螺旋桿菌等腸道傳染病的防治也有著積極的作用。”玉林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健科科長陳立銳告訴記者,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全國各地發生了多起因家庭聚集或外出聚餐而引發的疾病,再次凸顯因公筷公勺的缺失而給人們帶來的健康風險,一場“餐桌革命”亟待推行。

“現在,我市在加強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也倡導推廣分餐制,鼓勵市民使用公筷公勺,以降低疫情傳播風險。在疫情期間,許多市民養成了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少外出的良好習慣。但是,我們還要抓住防控疫情的特殊時機,推動餐桌文化的移風易俗,推動整個社會的文明用餐。希望大家都能意識到,使用公筷公勺、合理分餐會吃得更加健康。”陳立銳說。

使用公筷公勺 引領餐桌文明新“食”尚

記者瞭解到,為倡導健康、衛生、文明的用餐方式,阻斷疾病傳染路徑,我國多地已發出“參與文明餐桌行動 共享健康文明生活”倡議書,倡導綠色生活,推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共同打好“舌尖上的防疫戰”。

近日,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接連發起公筷倡議。廣州市29家餐飲龍頭企業、星級酒店等,主動推行公筷制;浙江省十個部門聯合倡議在單位食堂、餐飲行業、居家生活中,全面推進“公筷公勺”;3月9日,江蘇省泰州市出臺全國首個《公勺公筷使用規範》地方標準,對公勺的使用方法等進行規範。

此外,玉林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於3月5日向全市發出《玉林市“文明餐桌·公筷公勺行動”倡議書》,倡導全市各級各單位和市民爭做“文明餐桌·公筷公勺行動”的引領者、踐行者、倡導者。

“多一雙公筷,多一些健康,多一份文明。倡導使用公筷公勺不是矯情,而是為了文明和健康,既保護了自己,也尊重、關愛、保護了他人,更彰顯社會責任,也是時代進步的標誌。”玉林師範學院教授、文學與傳媒學院副院長鄭立峰表示,就餐使用公筷公勺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讓使用公筷公勺固化為健康生活習慣,成為一種餐桌文明的新“食”尚。

原標題:您平時在圍桌就餐時是否使用公筷公勺?您知道嗎——拿起的是尊重 放下的是疾病 疫情大考視域下的聚餐新“食”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