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教育对你个人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雪山上的麦兜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直接上的小学一年级。从小到大,比较幸运碰到了两个很喜欢的语文老师,对我都很好,也培养了我对文化的兴趣。在他们的影响下,我读了很多书,包括在初中高中时好像有点超纲的书,让我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虽然身处小县城,但我的思想可以飞到全世界。后来在生活中开始接触来自很多不同地方的人,即使遇到很稀奇古怪的事,竟然也觉得能够理解。教育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变得很包容,这大概就是教育对我个人最大的意义。


劳瑞达


开发了智商,学习到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易查分


教育对于我个人的最大意义,撇开诸如提升了我的精神境界、让我看到了更加大的世界之类的虚头巴脑的东西不说,教育对于我最大的意义就是:我脱离了农村的生活,离开了我自己的家乡小城, 在一线城市扎下了根。

我出生的地方也不算贫穷,但是思想比较落后,宗族观念严重,村子里面欺软怕硬、恃强凌弱的事情我是从小就见过,也碰到过。我从小的梦想就是离开那个我认为很狭隘、很落后、很保守的地方,离开那些我不喜欢的人。

我读小学的时候,离开家乡不做农民的这个目标就十分明确,好在从小成绩也不错。念完初中之后就离开农村学校,到了城市读重点高中,后来由重点高中考上重点大学,再一路读硕士、博士,最后在学校里面工作。

回过头看,我或许并没有多恨家乡那个地方,但是我也完全喜欢不起来。

我很喜欢《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喜欢里面的孙少平,他在煤矿的工作或许并不比在家乡做农民好多少,但是他的精神世界却完全不一样。这大概也是从小想离开家乡的原因,因为教育,我做到了。


英语半岛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读大学的时候,不停地问自己这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读大学?今日之大学较往日有何不同?我们今天在知乎热榜看到的是有多少研究生毕业后和导师不相往来,今天的所谓导师、教授,极少再有人把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作为信条传道授业解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无问西东》里光耀的妈妈说:“当初你离家千里,来到这个地方读书,你父亲和我都没有反对过,因为,是我们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同你喜欢的女孩子结婚生子。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禄,没有什么是你的祖上没经历过的,那些只不过是人生的幻光。我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你的命就没了啊!我不希望你去追求什么光宗耀祖,这些祖宗已经追求到了。我只希望你能细细想清楚你的一生要如何去度过;我希望你能找到一个一生挚爱的人,能尝到儿孙之乐。这些都是为你,不是为我。”

这也许是我们获取教育的目的,为了明白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自己想要与什么样的人携手过完怎么样的一生。我自知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行万里路,那我只能在书海里与各式各样的前辈对话,读完他们的一生,回过头来想想自己:哦,原来人生也可以这么过。

北京大学2016年的新年贺词上写着:“我们企盼这所校园能哺育出这样一群学子:现实者不功利,理想者不空谈,仁爱者不软弱,刚直者不偏激;每个人都是尽责的公民,每个人都能坚守自己独立的人格,每个人都能为他人的幸福拓展纵深。”

我不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但是我看到这段话,却热泪盈眶,我想成为这样的人,我希望自己可以成为这样的人,这不是教育的意义吗?我们只有处在这种受教育的环境下,才会不断的思考到底是为了什么。我非常喜欢德国大思想家费希特的一句话,他说:“教育的目的,乃是培养每一个人的自我决定能力。”

前些日子,有位学弟来问我校长奖学金(大学里的一项奖项)答辩需要准备什么材料,我整理了一下去年我的材料,看到了在颁奖典礼上的这段发言,虽然我已经从那所大学毕业一年多了,但是再回顾我的大学生活,我十分感谢我的父母,22年前背井离乡来到城市打拼,就是为了给我更好的教育;我也很感谢那个年轻的自己,充满个性充满好奇充满求知欲充满着许许多多和世界的格格不入;我也十分感动,我的老师们从没有把我限制在课堂上,他们极其尊重我,让我在步入这个节奏快、充满喧嚣和浮躁的社会里,依然在寻求一种大学,属于我的大学。

以下是那段发言,虽然生涩,但是我今天看看,却也还感动。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李颖,非常荣幸能够站在校长奖学金的颁奖典礼上。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可以获得这样一份殊荣,所以我认认真真地回忆了一下我的大学四年,到底是哪里与众不同。

我最早接触大学这个概念,是老师说:只要你们好好高考,上了大学就不用学习了。后来等我真正上了大学,在一片迷茫中去探寻大学的奥义,书中告诉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在互联网经济发展如此迅速的时代,我们作为新一代大学生,又能有什么样的收获和体会。我和大家分享三个小故事,也是我在大学里学到的最好的三节课。一节叫做尊重,一节叫做取舍,还有一节叫做规则。

2013年9月11号,我作为新生入学报道的第一天。太阳当空照,汗水对我笑,毛毛躁躁的我像个男孩子一样和辅导员助理去**学院搬书,半路上接到妈妈的电话:班主任在走访寝室。当时抱着一摞书,我拿着手机,不耐烦地说:“那就让他等着吧,我现在正在忙呢。“等我回到寝室,已经是半个小时以后了。但是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个炎热的下午,一个土里土气的十八岁的姑娘,湿漉漉的衣衫,汗涔涔的手心,冒冒失失闯进寝室,就在那个场景下,我的班主任像是准备了很久似的,主动地迎了上来和我握手,我当下心里一惊:天哪,他竟然要和我握手!

于是,就在那一刻,有一种东西深深地撞击了我的灵魂,我突然感觉到我和他一样,都是平等的个体。我是一个独立的自由人,我是大人了,这往后便是我的人生了。

我这四年担任过很多的职务,尝试过不同的角色,甚至每一个我都想做到登峰造极。我曾任校学联副主席、校全媒体中心主任、辅导员助理、开创了***公众平台,创办了公司实现了第一桶金……然而,到选择的岔路口,我却不知道该坚持哪一个。2016年4月7号,我们在挑战杯的庆功宴上讨论大家以后要不要考研,我突然收到来自市学联主席的招考通知,与此同时,**市国家大学科技园也下发了入驻申请。以我独立的个性,极少和家人打电话,我依稀还记得那天晚上电话里妈妈和我说机会很难得,要好好珍惜,女孩子安安稳稳最好。我问她,“如果不喜欢怎么办?”她略微停顿了两秒,她说:“那就算了。”那就算了,我们都知道坚持很难,但是放弃也不见得容易。于是,为了挑战未知,为了有勇气开启新的生活,去年年底我给自己策划了一场一个多月的环球旅行。前段时间,一不小心成了别人家的孩子,大量的新闻媒体报道,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新的项目和机遇。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足够努力,也会邂逅很多机会,但是并不一定每一个机会都要把握,或许它并不适合你。

现在想想,我大学里还有一件很遗憾的事情,发生在大三的上学期。因为平常工作、活动很繁忙,所以我倒是有很多理由不去上课。归根结底,自律性不强,又没有兴趣爱好作为支撑,还仗着老师比较喜欢我。有一门专业课我一个学期去过两次,第二次恰逢老师为数不多的点名。我坐在下面,满怀期待却没听到她念我的名字,我一下子就急了,我说你怎么不点我啊。她抬起头惊讶地说:你竟然来了,班上的同学都笑了。那门课,我的平时成绩是65分。我虽然一向不在乎成绩分数高低,但是那天还是厚颜无耻的追着她问:“你不是挺喜欢我的吗,为什么我的平时分这么低啊,我都大三了咱们有这个必要吗?”她是一个不善言语的老师,但是她却语重心长地和我说了一番话,这番话时至今日我依然很受用,她说:“因为我想让你知道什么叫规矩。你不来上课可以请假,但是你从来没同我说过原因;我在很多方面都很欣赏你,但是我不管你在其他方面如何出色,这是学校和我这个任课老师制定的规则,你既然参与,就必须遵守规则。你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将来一定会吃亏。”这个遗憾一直保留在我记忆深处,以至于现在我在管理团队的时候,一定会以身作则不敢怠慢我们所制定的和我们所处的环境的规则。

有个心理学家说过一段话,我很喜欢。今天把这段话送给在坐的所有还在大学里学习的同学们以及马上要步入社会大学的修行的朋友们。他说,“你连想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要有。要学习太阳一样,只是发出光和热,每个人接收阳光的反应有所不同,有人觉得刺眼有人觉得温暖,有人甚至躲开阳光。种子破土发芽前没有任何的迹象,是因为还没到那个时间点。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拯救


小神算阿门


教育对我的个人最大的意义就是改变人生

首先:本人是不知多少代的农民,最起码爷爷父亲辈都是农民,记事起都在农村那几间低矮的土坯房里,光线差阴暗潮湿。冬天还要跟羊同屋,夏天搭棚睡屋外。情况真的是不容乐观,由于家里情况不好,两个姐姐初中一年级就辍学外出打工,剩下我一人在父母的支持下读了下去,考上大学后学习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去到北京工作。家里的农活也没干过,慢慢的改变了农民的生活习惯。现在在市里买了房子,有稳定的工作,不用再向父母一样在地里刨食,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

其次:受教育成就了很多人的一生,不计其数的人通过上学走出了黄土地,走出了大山里。从对世界迷茫模糊的记忆力走出来,也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最后:不要觉得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就爆发出上学无用论的悲观。一起向前看,加油

我是乾坤计算机普及教育,一个计算机普及教育的热血青年,欢迎大家关注交流,谢谢


乾坤计算机普及教育


有一种冷,妈妈觉的你冷了,你就冷了。

有一种饿,妈妈觉的你饿了,你就饿了。

有一种病,妈妈觉的你病了,你就病了。

妈妈,在这里好像成了一种罪名。

因为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普遍都是妈妈的时间大于爸爸的时间,所以妈妈对孩子影响也更大。

妈妈为了孩子,可以牺牲自己的工作和兴趣爱好,甚至付出生命。

妈妈的爱很伟大。

但是任何的付出都是需要回报的。

这是自然法则。

是一种平衡,不会因个人意志而转移。

妈妈的无我式付出,就会无意识的想尽办法,让孩子成为自己的另一个我。

一个内心自己想成为,又没有成为的我。

把自己认为美好的,优秀的,成功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而没有看到这些标准,是不是真正符合孩子的成长模式。

如果孩子天性是内向而温和的,妈妈不接纳这种性格,就会费尽心机的去改造孩子,让他成为妈妈心中理想的样子。

反之亦然。

强扭的瓜不甜,强拔的苗不长。

在没有尊重天性和人性的前提下,结果都是悲哀的。

每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都有属于自己的使命。

而一种盲目而非理性的爱,会扼杀孩子的生命力。

长大了,他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活着为了什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容易失去对未来的好奇心,对工作的创造力,对爱生活的能力。

犹如提线木偶般的活着。

人工智能的时代即将到来,一个没有灵魂的人如何与机器PK 。

在智能时代的滚滚车轮之下,想要让孩子不被时代抛弃,那就让他成为真正的自己,一个有爱有灵魂的自己。

而不是简单的听话照做就可以。

接纳孩子的天性,了解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天性。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与我们有关,又与我们无关。

只其可为而为之,

知其不可为而不为。


玥龄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真的是至理名言了。

我不清楚为什么现在社会会有这样的风气,什么什么小学没读完就能做大老板,没受过什么教育却家财万贯,一直凸出这些学习无用论。

这种事情真的,可以说是小概率事件。

受了教育和没受教育差别很大,而且它不是学生专利,它是每个人乃至一生都要去接受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看看董卿,看看陈数,她们的身上的气质与涵养,是没有教育可以浑然天成的么?

除了知识教育,生活中很多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比如营养搭配,家庭教育,心理教育,文化教育,这些都是。

接受教育我们才会发现新大陆,才会有学习和充实自己的动力,与成就感,以及逐步往上和更高的看待世界眼光与世界观。

有了教育,我们的生活才会多姿多彩。


晨辰路梧


首先是给自己科普了基础知识。

其次是能更好的去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自己视野变得开阔。

然后是不让自己局限在出生地周围,不局限于祖辈思想。

为什么这么说?

教育让我强制了解了基础知识,而这些知识,在我们这个小地方,却依然有人(任何年龄)不知道,聊起来就胡天花地或者根本不知道,靠小手艺和体力打工生存,过着每一天都平淡无奇的生活,却也连时间的表面都从未认识过,这真的让人心寒。

教育让我和他人相处交流,也从他人口中看到不同的世界,培养情商和道德,让自己不变成那些网上没有素质抓着一点就不放的片面的喷人工具,让自己在社会中有自己的人格。

教育让我出了家门,也让我学会去体验新事物,新方式的生活。

假如没有教育,可能我会是一个没有知识,情商很低,不懂和他人交往,思想狭窄,处处碰壁,习惯祖辈生活,而不愿去尝试什么快递支付宝外面等等的人吧。


无字书630


看到这个问题我突然想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论“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

我从教育的角度来解释我还是坚持我的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从娘胎里来到这个世界怎么能是恶性呢,我们就像一颗种子一样,同样的种子种在地里,大多数能健康生长,有少部分就长偏了,不是栋梁之才。那么这少部分难道应该死吗?当然不是,我们就能通过纠正,改正,教育让它发挥自己应由的价值。很多小孩出生下来就患有先天性缺陷,难道我们就应该抛弃吗?当然也不是,我们要培养,要让他们立足。所有的这一切都离不开教育,可以说我的本能很多时候也是建立在教育的基础之上。

所以我认为教育的最大意义就是能让我们在这个环境下更好的生存。



新疆子墨1987


对于我来说,对“教育”一词在不同年龄段有着不同的认知和看法

在上高中之前,教育这个词对于我来说就是学校、老师和父母的统称,我在这个阶段只是把学习老师教的文化课知识认为是教育的输出形式,在学校的点点滴滴也是教育的某种特性,从而就认为学习是为老师学,为父母学;

后来,侥幸考上了高中,由于爱国的品质牢牢刻在心中,中考英语成绩仅仅考42分,没能进入重点高中,但是,高中阶段自己对教育这个词又有了新的认知,知道学习是为自己学了,不在像小学和初中那样有时间就去和自己的发小们胡闹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对自己未来的迷茫;

之后,上了大学, 我一开始是非常高兴的,因为真正属于我的自由生活开始了,但是渐渐地又回归到那个迷茫的自己,然后决心改变自己,为了毕业后有份稳定的工作,大学时期对于教育这个词,很模糊,不知道自己在大学学到了多少东西,但是我是在大学才接触到英雄联盟这项游戏,之前我对游戏是真的小白;

毕业快两年了,现在回忆自己这20多年来的过往,说实话有些后悔,自己也算受教十几年了,至今对于教育一词仍找不到能够表述内心中最为满意的词汇;

最后,说点官话吧,教育是能伴随你共度一生的伙伴,是拓展你视野,开发你想象空间的工具,是助你登高望远的阶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