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學學生楊潤梅:抗疫捐贈“最美聯絡員”

■戰疫教育人

“班長,咱醫院還需要防護服嗎?”“捐贈方希望物資能儘快派上用場”……楊潤梅的奶奶剛剛病逝,她一邊協助家裡處理後事,一邊“隔空”與位於武漢的空降兵醫院聯繫捐贈。為了讓愛心人士捐贈的500套防護服儘快送到醫護人員手中,楊潤梅又不停地聯繫湖北的戰友幫助運送,幾經波折,首批200套防護服於日前送達醫院。

前不久,西南石油大學藝術學院大二學生、退伍軍人楊潤梅聯絡愛心人士向空降兵醫院捐贈了1000個口罩。瞭解捐贈需求、對接醫院、聯繫運送、公示物資流向……疫情發生以來,楊潤梅跨越川鄂兩地當起了捐贈“聯絡員”,“疫情不能等,物資早一點到達醫護人員手中,他們就多一分保障。”楊潤梅眼眶溼潤,“相信如果奶奶在天有靈,一定會支持我這麼做。”

2016年,楊潤梅考入了西南石油大學播音主持專業。同年,她響應號召、應徵入伍,成為駐鄂某空降兵部隊的一名文藝兵,後因病進入空降兵醫院治療。在醫護人員的悉心照料下,她很快恢復了健康。

正是這樣的經歷,把楊潤梅和武漢緊緊聯繫在了一起。對武漢,對醫務工作者,楊潤梅有一種難以言說的感情。而這份堅實的情感紐帶,亦是她作為捐贈“聯絡員”的初心。

今年2月以來,每天到各個戰友群、志願者群、微博微信等平臺上“打卡”,關注各類捐贈信息,是楊潤梅的日常功課。“我和戰友運營了一個名叫‘傘花菌’的軍事類微博,目前擁有近400萬粉絲,其中有不少‘鐵粉’,他們也會私信發來很多捐贈信息。”根據捐贈人的具體情況,楊潤梅會做一個捐贈備忘錄,以便及時跟進聯繫。

“不少物資需要自費郵寄,還有些需要上門自提。”為了減少捐贈者的麻煩,家境並不寬裕的楊潤梅,常常自掏腰包。對於需要自提的,她就拜託當地的戰友幫忙運送。物資運抵之後,她第一時間進行公示,向捐贈人反饋醫院接收情況。“只有更周到細緻些,才能對得起捐贈人的一片愛心。”楊潤梅說。

在“戰友團”和“粉絲團”的接力下,楊潤梅經手的防護物資,一批批地抵達抗擊疫情一線。

除了擔任捐贈聯絡人,楊潤梅還有另一重身份:武漢孩子的“雲端”老師,向武漢的孩子們教授主持、詩歌朗誦系列課程。一個多月以來,數十位來自武漢、孝感等地的小朋友相聚楊潤梅的直播課堂。

“我的大家庭裡,一半以上的家人都是軍人出身,我是‘七一’出生的,從小耳濡目染所受的教育就是,要做一個內心乾淨、冷靜堅毅、永遠向上的人。”楊潤梅說。

記者 魯磊 通訊員 楊玉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