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教师追求职称,是满足个人私欲的表现,大家怎么看?

岁月晴好m


我不认可这种说法,这个想法有下面几个误解:

首先错误解读欲望。人活着就有欲望,饿得时候想有口吃的,吃饱了想找个地方睡觉,睡好了想找个朋友聊天,聊好了想找个工作证明自己的价值。我们终其一生都在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钱和名利只是我们的欲望之一,其他的欲望都合理,就钱和名利臭名昭著?

比如,大家评论下一个富翁给乞丐钱这件事吧。富翁的行为真的没有私心吗,无欲无求吗?不,富翁求的是心安和没有负罪感。所以,他也有私欲。所以,私欲无所谓好坏,只是人们给它贴上了标签而已。

其次错误解读老师的欲望。老师是人,和你一样面临生存和生活更好的问题的,职称只是外在表现而已。钱可以让老师生活的更好,名可以让老师肯定自我价值,我觉得都没有什么可耻的。只要这个欲望能不伤害他人,甚至造福他人就行。

再次,误解了欲望和追求方式。欲望没有对错之分,但得到的方式是有对错的。比如,作为老师不认真教书,花钱找人发表论文以获得职称那就是错误的。因为你的欲望伤害到了社会上其他的人,所以这叫为了欲望不择手段。古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所以追求欲望的道很重要,你要符合社会的规则才行,否则社会就会抹杀你的存在。所以,职称评定标准对老师行为有导向性,希望更加公平公正。

所以,我赞成老师要用正确的方式追求职称,这是人正常的欲望,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方式之一。





插着翅膀的小兔子


职称直接与教师的工资待遇挂钩,且评职称也是教师上进的表现,但是由于职称名额少、部分教师为了评职称把教学当副业,才会出现大家对评职称的误解。其实,一名执着于教书育人、对学生高度负责任的老师,不管职称是何,都会赢得大家的尊重。

1.老师们为啥要挤破头评职称?因为直接与自己的工资待遇挂钩

教师们评职称制度的初衷是好的。这个80年代简历的制度,目的是为了打破教师们吃大锅饭的局面,希望以职称评审来让教师们评自己的能力去争取更高的待遇。


目前,教师职称设置共有5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相对应。同时,教师的工资待遇以职称取酬,也就是说,你的职称越高,工资也就越高。


一般来说,初级职称比较容易获得,但是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的名额有限,达到条件的教师名额要远远多于限制名额,也就造成了能力、资历、学历、工作量和成果方面可能差不多的教师,出现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一般来说,一名高级职称的教师与初级职称的教师相差接近一半,而且严重影响退休待遇,所以不少老师挤破头想评上高一级的职称,也是为了自己的待遇能更好一些。


2.老师们都约定好不评职称可以吗?——不现实

很多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入职后发现职称之路并不好走,不仅要求的论文、工作年限、教学成果奖等条件较难满足,而且大家的竞争非常激烈,很多看似与世无争的同事,在评职称时拿出非常多的成果。


也就是说,评职称其实也是算作有上进心的表现,让大家都不评职称是不可能的,因为多数人还是追求上进的,也希望凭着自己的努力和资历,让自己的职称更上一层楼,因为这个职称对于老师来说,除了好的待遇,还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满足感。


3.为何人们厌恶老师评职称?——部分歪风邪气导致

有些老师为了评职称,可能会出现学术造假的现象,为了发表论文不惜花费重金,也有个别老师为了评职称,同事们之间恶意互相举报。

更多的是因为社会上的人们认为部分老师过分追求高职称,从而忽视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对自己工资待遇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对学生的重视程度和责任心,把写论文、获奖等职称评审的加分项,作为自己的主页去追求,反而不利于教师履行自己“教书育人”的职责。


4.职称评审还有改革和优化的空间,不少省份也在进行改革

目前,多地在探索教师职称评价改革,增强教师职称评审的灵活度和公平性,比如:

一是完善评价标准,论文不作为限制条件。把师德放在教师评价的首位,通过个人述职、考核测评、征求学生和家长意见等方式全面考察教师的职业操守,改变过分强调学历、论文的倾向,不将论文作为限制性条件,探索以教案、研究报告、工作总结等教学成果替代论文要求。

二是创新评价机制,学校、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

三是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倾斜力度。

四是加强监督管理,完善评审制度。进一步完善职称评审公开、公示制度,确保政策公开、标准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广泛听取教师的意见建议、打通教师维权渠道、严格落实退休人员不得评职称的规定、严查教师职称评审中的违纪违规行为等。


教师职称评审本是好事,却因操作不当容易成为坏事,其实大家应该理性看待教师职称评审,毕竟多数教师还是真心为了孩子成长的。也希望国家进一步优化教师职称评审制度,让更多老师从中受益!教师也不容易,希望大家尊重和配合老师的教学,家校合作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考研东住佛小仙女


我不是很赞同这个说法!教师追求职称,只能说是一种追求。

这就相当于公司里的员工,努力工作的动力是想要涨工资、而不是和老板谈情怀;也相当于公务员都想要当领导,不是他个人品格就差,而是有追求。拿破仑不是也说过么?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职称设立之初,就是为了鼓励老师终身从教、安心从教,是给老师的一个盼头。本身就是给老师追求的东西,老师去追求了,又怎么能算是私欲呢?

现在的职称,之所以会有那么多得问题,被很多人诟病,是因为名额少、很多学校评审又不公,让很多教育里的投机分子钻了空子。辛辛苦苦付出的老师得不到激励,是其中最大的问题。

但抛开这些去看,职称本身没有错,老师追求职称就更没有什么错了。

另外,老师追求职称的另一个原因,也不是因为利益,而是与群体中的面子有关。

一个教师,兢兢业业奉献教育二三十年,到头来还是一个初级教师,你说,这对于这个教师来讲,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二三十年,这个老师就没有为教育做过贡献,就一直是在教育里吃干饭。这对于一个教师来讲,是一种莫大得侮辱。

而且在一个学校里,很多时候,同辈老师都晋级职称了,而你没有晋级,这是对你能力的一种否定。让人觉得,你教育能力不行、人际关系不行,总之就是各种不行,所以才没有轮到职称晋级的机会。

所以,我的想法其实是。职称可以有,但是,千万要与各种利益脱钩。

现在的职称,代表不了教师的能力;高职称与高教学质量,很多时候并不能划等号。那么,工资待遇与职称也就不应该划等号。

将职称变成是一种荣誉称号、与待遇脱钩后,教育里的投机倒把分子自然对职称会失去兴趣,那么,所有老师都可以在公平的环境中,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去争取职称,那时的职称,我认为才能够真正对得起职称创立的初衷。

那么教师的待遇该怎么办呢?

一线教师的待遇,其实应该与一线的躬耕相联系起来。按照课时量、工作量,考虑到教学年限,然后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这才是最好的分配方式。


你好,我是君山,一线教师,爱谈一点教育,如果你也喜欢,欢迎关注我,君山期待与你进行交流!


君山老师


教师追求职称,是满足个人私语的表现,但更是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

教师是一种职业,职业的存在首先就是为了解决生计问题。也就是说,教师首先是一种谋生的职业。既然是职业,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没有什么不可,也没有什么高尚与渺小之分。

人首先满足基本私欲,然后才可以谈论更高层次的发展。人都是有私欲的,你不可能要求人人都是只付出劳动不收获利益的圣人,更不可能高举道德的旗号消灭人的私欲。唯有正视人的私欲,才能真正正视人性。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假如一个人同时缺少食物、安全、爱和尊重、自我实现,通常对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强烈的,其他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此时,人的意识几乎全被饥饿所占据,所有能量都被用来获取事物。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人生的意义首先就是吃,其他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教师职称与教师收入直接挂钩,职称越高工资越高。在没有其他方式提升工资收入的现实背景下,教师只有通过晋升职称这一条路来解决工资福利问题,进而解决有地位够体面很尊严的问题。如果教师连这个与生存需要直接关联的职称都不挂在心上,那需要一颗多么的内心啊!

教师不是神,教师只是普通的人。是人,就要首先关注人性,并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待教师追求职称问题。绝不能给教师贴上道德标签,好像教师个个灵魂高尚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如果教师可以这样打量,那世界上所有职业也都应该如此观看,为什么要紧盯这教师不放?

同时,教师追求职称,也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没有任何一个人甘于平庸甘于低贱,每一个人都在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现状。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也是教师价值的某种体现。在没有更科学衡量标准的前提下,高一级职称也许代表了某种价值和意义。

人要怎么做才是有意义,人要怎么做才是远离私欲?千万不要拿圣人的标准衡量普通人,更何况这世界本来就没有多少圣人!教师追求职称天经地义,与私欲也许有关,但又是人人都会追求的事情。无可指责,不可非议!


看点看教育


老师追求职称,没什么不妥!

老师追求“私欲”,也没什么过错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死守“无私奉献”这个名誉,解决不了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试想一下:

如果老师身边的所有人大框大框地购买“黑皮西瓜”来解暑时,而老师还站在一堆“本地无籽西瓜”前犹豫不决时,他又怎么有心思象蜡烛一样燃烧发光呢?

如果学生每周的零花钱比老师每月的生活费还高时,老师还有脸“为人师表”吗?

职称,本来就是上级挂在树上的一个“香饽饽”,也是老师们唯一一个靠自己“蹦一蹦”就有可能摘到的“充饥”品。为了填饱肚子,不得不努力的往上蹦、奋力地往上跳。否则,别无门路!

如果说争夺这个“香饽饽”是一种“私欲”,也行!但我觉得这种“私欲”并不违背道德,并不丑陋,也不肮脏。

其实,这样的争夺,其他行业也一样普遍。只是,人们习惯换一种说法,比如“追求“、比如“理想”之类!

“私欲”也好,“追求”、“理想”也罢,人们通过对它的争夺,社会才可能进步!

当今社会,仍有不少人对老师存有偏见。认为老师只有固守清贫才崇高,追求利益就是师德有毛病。其实,这种想法是对教育最大的伤害。

我是头条号“三味聊教育",力求用时代的眼光、理智的头脑、友善的言语,与您一起聊教育那些事。感谢您的阅读、点赞和关注,并期待与您共同探讨本问题。

三味聊教育


这灵魂质问弄得好像蛮气势一样,怎么不反过来想想,你在工作中可以不要有一点点私欲,不要追求自我提升吗?

追求职称就是私欲,是不是太不道德了。难道老师要成为一个无欲无求的人吗?欲望是一个人行动的驱动力,什么都不图的人真的存在吗?真的存在的话,他会努力工作吗?不努力工作都做好吗?

多想想双赢思维,既可以成就老师的个人发展又可刺激到企业的发展。天天让人进行奉献,那不是赤裸裸的占人家便宜吗。


造梦小兵


他是怎么知道的?以他之心度人之腹知道的?


長風浩荡


说这话的人是不参与教师职称评定的人吧。追求职称应该说是教师的一个追求方向。从初级到中级到高级,多少人还想拿到正高。

职称是对教学能力的肯定。说这句话,可能有些人不认同。特别前些年,职称评定论资排辈的情况严重点,到了年限,能上职称的教师就评了。这几年不一样了,是要靠实绩说话的。考察的方面也多。

讲课,说课,论文,课题,著作,班主任工作,教学教研的参与,校级,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奖项等都列入了评职称的范畴,教龄已经不是评职称的优势。有些年轻的教师,在教学教研中表现突出,硕果累累,脱颖而出,年纪不大,职称不低。职称是对教师能力的一种肯定。

职称也是教师的精神寄托。那个学生不想当好学生,那个员工不想成为优秀员工,教师也想成为有高职称的教师。评定职称是教师的奋斗方向。

职称评定需要教师这样那样的教学教研成果,这些都激励教师去参与教学教研,不断探讨教育教学理念,勇于研究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对教育来说,这是幸事,在这种不断的研究创新中,教育快速健康的向前发展。

至于满足个人私欲,肯定也有。

大多数教师都是凭薪水生活,不少教师工资是生活的主要来源。职称高,工资高,多拿点工资也是正常的需要。干一样的工作,薪酬有高低,大多数人都想要高一点的报酬吧。何况教师也不是高收入人群。

结语:说教师追求职称,是满足个人私欲的表现,是很片面的,掩盖了职称评定的目的。

我是心月聊教育,一线教师。关注我,共同聊教育,一起关注孩子的成长。


心月聊教育


要说教师追求职称,有一部分人有一部分原因是满足个人私欲,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有一部分原因不完全如此。

申报省级课题要求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否则需要两位高级教师作为推荐人推荐;当高级教师评委必须具有高级教师资格;职级工资和课时费都与职称挂钩;聘请专家作报告所付劳务费也与职称相关;…等等,外界环境要求你有相应的职称。当然,有人说我什么都不要!什么都无所谓!但我们这样想:不刻意钻营职称,该有了何必不要呢?!这也是对自我的认可和肯定。只要我们有正确的态度和健康的心理对待职称,就完全没有必要回避或拒绝职称。


吴中才老师


可以承认,教师追求职称从某个角度看确实是满足个人私欲。每个人都想多赚点钱,让自己的日子过好点,让自己吃喝住行的标准再上一个档次,让自己的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所有这些私欲,又有什么见不得人呢?

教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同样有这样的一些私欲,他们通过追求职称的手段来满足这种种私欲,就像农民想通过多打粮食达到富裕、打工者想通过加班增加待遇一样,不仅天经地义、无可非议,而且还应该鼓励和提倡!

其实,广大教师,特别是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的教师,只有较好地满足了他们许多合理的私欲,他们才能无牵无挂、信心百倍、全力以赴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把教书育人工作做得更好。很难想象,一个住的房子还是危房、孩子病了无钱医治的教师(媒体曾报道过这样的贫困教师)能有足够的干劲和精力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

基于上述理由,所以我们教师可以正大光明说,评职称首先就是为了满足私欲,就是为了涨点工资,为了身边的师生看自己时带着更多敬佩的神情,为了能够参加一些档次较高的活动(比如有些级别的学术研讨会议只有特级、高级教师有资格参加;我们湖北十多年前下面市县的教师要被推荐参加高考阅卷,原则上也要是骨干教师和中高以上职称),甚至为了捞个一官半职(职称高点竞聘领导职务也更容易)。只要不偷不抢、用正当手段去满足合理的私欲,又有什么不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