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難辨的順治帝

在清朝十二位皇帝之中,在野史、文學作品中存在許多未解之謎,例如康熙傳位遺詔之謎,雍正死亡之謎,乾隆身世之謎,道光接班人之謎,慈禧身世之謎,順治出家之迷等形形色色之謎。今天我給大家講述下順治帝是否如傳說般出家為僧了嗎?

生死難辨的順治帝

愛新覺羅·福臨

順治,清朝第三位皇帝,也是清朝佔據中原後的第一位皇帝。原名愛新覺羅·福臨,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的第九子,母親就是在現代影視劇中大名鼎鼎的孝莊文皇后。

生死難辨的順治帝

孝莊文皇后

福臨的皇位得來挺走運的,原本皇太極死的太突然並未指定繼承人,當時皇太極的大兒子豪格與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爭奪皇位,雙方勢均力敵,相持不下。經過利益權衡,精明的多爾袞提出擁立第九子福臨為帝,由他和濟爾哈朗共同輔政,結果獲得通過。這件事傳說福臨的母親孝莊皇后在其間起了很大的作用,利用很多手段促成了福臨的上位。反正不管怎麼說,六歲的福臨登上了皇位,是為清世祖,年號順治。

順治雖然登上皇位,但大權都在叔叔多爾袞手裡掌握著,福臨只不過是一傀儡而已,造成了“關內關外鹹知有睿王一人”的局面。這樣過了八年,直到順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多爾袞病逝喀喇城。第二年正月,順治宣佈親政,並頒諭追論多爾袞罪狀昭示中外,“罷追封、撤廟享、停其恩赦”。那年福臨剛滿十四歲。

生死難辨的順治帝

愛新覺羅·多爾袞


福臨從親政到史書記載的去世僅僅只有十年時間。關於他的死有三個版本,且聽我一一道來。

一、未死出家

據野史記載,順治帝是位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情痴。福臨從小就表現得非常的叛逆,而且對於皇帝這個位置並不是非常的珍惜,尤其是在最寵愛的董鄂妃去世之後,整個人都變得非常的頹廢,不願意再成為皇帝。

這裡的董鄂妃並不是傳說中的董小宛,她是內大臣鄂碩之女。董鄂妃在順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被冊為“賢妃”,僅一月有餘,順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為理由,晉封她為皇貴妃。這樣的升遷速度,歷史上十分罕見。十二月初六日,順治帝還為董鄂妃舉行了十分隆重的冊妃典禮,並按照冊封皇后的大禮頒恩詔大赦天下。在有清一代近300年的歷史上,因為冊立皇貴妃而大赦天下的,這是絕無僅有的一次,董鄂妃享受到這種特殊禮遇,表明她得到了順治不同尋常的寵愛。

生死難辨的順治帝

順治與董鄂妃


而且順治皇帝從小就表現出了對於佛法的興趣,經常和皇宮當中的僧人一起討論佛法,因此在皇妃去世之後,想要出家為僧也是很有可能的,說他是遁入五臺山清涼寺,成為一位高僧了。但是一位皇帝選擇出家,對於皇室來說絕對是最大的醜聞,因此才會用暴斃這個說法來掩蓋。

生死難辨的順治帝

出家為僧

其後史料記載,其子康熙一年內三上五臺山,後來乾隆六次入住清涼寺,並撥鉅款修整寺廟。最重要的是在順治帝陵寢孝陵中沒有順治帝的遺體。

二、被鄭成功炮擊而死

根據一本民國時期的手抄本實錄記載,順治帝被炮斃於篔簹湖,清朝高層為了不讓朝政出現混亂,便遮掩了順治帝的死因,最後宣佈順治帝是病逝,匆匆讓年紀還很小的康熙繼位,以此來穩定朝局。

而這一報道的來源,是起於手抄本《延平王起義實錄》一書。這本書是鄭成功的後人鄭萬齡在整理祖上的遺書時發現的。全書以日記的形式記載了鄭成功戎馬倥傯的一生。其中有一段記載說:有人密報鄭成功,在高崎之戰中,順治在廈門思明港被炮擊中,清軍將領達素不敢對外公佈這個消息。

生死難辨的順治帝

鄭成功炮擊


另外,這本書上還有一段披露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被害內幕的文字,其中再次提到了順治帝的死因:太師鄭芝龍降清後,屢次寫信勸兒子投降清朝,但都以失敗告終,而順治帝並未加罪於他。然而順治帝被炮斃於廈門後,輔政大臣蘇克薩哈與鄭芝龍有仇,便向康熙帝建議:“鄭成功可以用炮擊死我們的先皇,皇上難道就不能處死他的父親嗎?”康熙帝採納了他的建議,即位不久就把鄭芝龍處死了。並且清軍將領達素之死,確實存在很多疑點。《延平王起義實錄》中稱,順治帝被炮擊斃後,達素畏罪自殺。在另一部重要史料《海上見聞錄》中,也有類似的記載:“十月清調達素回京問罪,達素在省吞金而死。”如果這個記載屬實,那麼達素為什麼要走上自殺的絕路呢?

三、因病去世

很多歷史學家都認為這一論斷比較符合史實。1657年,董鄂妃產下皇四子,福臨欣喜如狂,頒詔天下“此乃朕第一子”,對這個孩子的待遇如同嫡出,大有冊封太子之意。然而這個孩子生下不到三個月就夭折了,此子的死去讓本就體弱多病的董鄂妃一病不起,不久便離開了人世。福臨因愛妃的死去大感悲痛,心灰意冷,隨起了出家的念頭,曾剃度為光頭天子。後被眾人勸止,遂息了出家的念頭。後讓隨身太監吳良輔代他出家,在觀看完吳良輔出家儀式完後回宮當晚即染上天花,高燒不退,於順治十八年(1661年)夜與世長辭。他的遺體被火化後裝入骨灰罐中葬入孝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