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假期,全民社群賣貨,你被拉了幾個群?

疫情期間,用微信的時候,你一定遇到過這樣的情形:在沒人告訴你的情況下,突然被拉進一個微信群裡,結果發現這個是一個不感興趣的興趣群,退也不是,不退也不是,實在是很尷尬。

舉一個我親身經歷的例子,這段時間我陸續接到被拉入某某薅羊毛的群,某某內部優惠券的群,某某外貿尾單的群......有的是根本不熟悉的人拉進去的,這種我一般直接退出,有的是閨蜜小夥伴拉的,我就只能硬著頭皮待在裡面。


這個假期,全民社群賣貨,你被拉了幾個群?


如果這樣的拉人進群方式招致反感,有沒有更好的方式呢?

對於社群組織者來說,社群的第一批成員對於社群的調性和社區氛圍的形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那麼我們究竟應該找誰加入?到哪裡去找到他們?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一個“模擬練兵場”,讓每一個個人和組織進入了只能藉助“互聯網”和外界溝通的模擬狀態。是不是具備線上運營能力、能不能迅速加碼線上營銷和線上渠道拓展,把零售老闆們分成了兩類。


這個假期,全民社群賣貨,你被拉了幾個群?


畢竟,階段性的突發公共衛生危機,會在幾個月時間內宣告結束;救火式的線上化實驗,會迎來尾聲。

那麼社群賣貨,到底是應對非常時期的“緩兵之計”,還是零售品牌集體數字化的開端?零售企業內部能否發生更深層次的變革?

這年頭,微商成為了很多人的業餘兼職,但實際上,很多大公司的正式崗位,本質上居然也是微商,比如:


這個崗位的名稱叫“社群運營專員”他的職責是:

1.負責產品的社群運營,通過微信維護社群用戶,確保用戶活躍度,責任群用戶的維護,轉化,併為相關結果負責;

2.瞭解產品和用戶需求,能及時、耐心、熱情的解答用戶問題,指導並幫助用戶獲得更好的體驗,營造社群氛圍,激勵用戶,促進轉化;

3.有一定的數據分析能力,並可以根據數據結果及時調整運營策略。不斷更新總結方法;

4.重視客戶滿意度,擅長分析總結用戶心理,完成每個月的業績指標和售後。

任職要求:

1.有相關社群營銷及運營工作經驗的優先;

2.具備較強的社群活動策劃、維護和執行能力;

3.有較強的抗壓能力及學習迭代能力,有服務意識,工作積極主動

4.團隊意識強,具備責任心,耐心,愛心。

看到這些,突然來了一種靈魂拷問:

如果不上班,你的錢還能堅持多久?

如果不上班,可以用什麼方式賺錢?

如果我們公司倒閉了,我將如何自救?


這個假期,全民社群賣貨,你被拉了幾個群?


看似有點像販賣焦慮,其實是一個時代正在裂變,就像淘寶,我們剛剛開始也是反感的,覺得也不安全,沒有體驗感,但是隨著時代發展的今天,你還會擔心這些問題嗎?

很多人甚至是說,如果10年前你沒有趕上淘寶,那麼你今天一定要抓住社群,短視頻,直播的機會。這不是一個時代的產物,我們可能討厭這個群,卻還是進了另一個群。

簡單來說,社群就是一個群體基於某個點(興趣、愛好、身份、需求)而衍生的社交關係鏈。除了人作為其基礎要素之外,每一個社群還需要有符合自己特點的表現形式。

運營社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在運營一個生態圈。不論個人或品牌都可以做社群的生態鏈中的一部分,也可以重新構建自己的生態圈。找準需求、差異化定位、創造有態度的內容、引發全場互動效應,社群就能大大提升人與人、人與品牌之間的協作效率,創造商業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