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安家》當中,房似錦的母親潘貴雨,關於她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你有什麼想說的?

柳侍墨


喜愛《安家》這部劇的觀眾看到潘貴雨和房似錦要錢的情節估計都是氣的牙癢癢,心中充滿憤怒,感概房似錦怎麼就攤上了這樣一個媽,我在追劇的時候一方面跟大家一樣,看的義憤填膺,另一方真的感嘆丁嘉麗老師演技是真好,能把一個角色演的讓觀眾咬牙切齒真的是需要演技的。關於她對房似錦的教育方式,個人覺得很現實,現在我們國家很多地方真的是和劇裡演的一樣,可能還有過之而無不及,主要是在農村(本人並沒有任何歧視的意思,只是就事論事),存有重男輕女思想的父母大有人在,很多家庭的生活可能非常困難,入不敷出,但是隻要沒生出兒子就會一直生,生的女兒太多養不活怎麼辦?要不然就送人,要不然就扔了,我們能說這些父母做錯了嗎?肯定是錯了!但是他們生長的環境和接受的思想就是這樣,必須得有兒子,這些思想短時間是改不了的,只能隨著思想慢慢的普及,現在很多地方男生娶女生,女方要的彩禮特別貴,因為男多女少,很多男生找不到另一半。越是這些地方就越是當初重男輕女思想嚴重的!


麥麥RYE


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

每個潑婦背後,都有個扶不起來的男人。潘貴雨更加不幸,這樣軟趴趴的男人,她有丈夫和兒子兩個,家庭中的兩個男人都無法承擔起男人該有的擔當。

像潘貴雨這種極端的角色,一看就知道是編劇為了製造矛盾衝突的劇情造就,生活裡極少有人有這樣蠻不講理、極端重男輕女的媽,但是現實中扶不起來的男人到處可見。

看劇時,有潘貴雨出現的劇情,幾乎所有人都在瘋狂地刷彈幕批判,有少數幾個人批判她那個兒子,但是幾乎沒有人去批判潘貴雨的老公?因為他好像在為房似錦著想,一直在勸老婆對女兒好一點,看起來是個好人。

看劇情,似乎全家人,就潘貴雨最壞,潘貴雨問房似錦要了錢並沒有給自己買東西,而且全部用於貼補家用以及給兒子買房子。

無意識中全家人把潘貴雨推出去做了那個惡人,而自己在一聲不吭地受益。

潘貴雨唯二壞得不可原諒的地方在於,她試圖把剛出生的房似錦扔井裡溺死,她沒把房似錦的爺爺送到醫院救治,這種做法在很多窮苦農村並不少見。

因為重男輕女而殺害或者遺棄女嬰,現在仍在無數農村家庭中上演著。不救治病重的老人這種現象,目前在農村也挺常見。一般稱之為“反正也治不好了,花錢再多也沒用,年紀大了治病受罪,不如買點好吃的”。

這本質上都是因為窮,而且潘貴雨的老公也沒極力反對老婆“謀殺”自己父親啊?潘貴雨要把剛出生的房似錦溺死時,她老公又在哪?

所以,潘貴雨是她所處的畸形的農村環境和功能不良的家庭環境所造就的潑婦,帶有環境的侷限性。

衣食無憂,生活富足的觀眾,很容易站在道德高地上去批判,如果有在農村長期生活的經歷,也許會對潘貴雨生出那麼一點點的同情。

比較有意思的是,房似錦像她媽媽一樣潑辣,房似錦的弟弟和他爸爸一樣無能且懦弱。似乎房似錦的弟弟找的那個女朋友,也是性格潑辣,態度蠻橫。

雖然有點可憐,但是所做之事非常可恨,還好房似錦跟她媽決裂了,不然我真的有點被噁心到了





追夢赤子心plus


很高興為你解答

電視劇《安家》當中房似錦的母親潘貴雨她對孩子的教育問題。

最近熱播劇《安家》,由 孫儷,羅晉,張萌,王自健,楊皓宇,田雷,張曉謙,飾演。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劇中大反派房似錦的母親潘貴雨。從房似錦一出生就能看出潘貴雨的大概人格。就因為房似錦是個女孩,又考慮到自己的經濟問題居然想把幼小的他扔到井裡淹死,人人常說虎毒不食子,我覺得潘貴雨這一出簡直是最毒婦人心。自己的孩子就因為她是女孩,自己經濟一般就想要了他的命不配為人父母。劇中潘貴雨的強勢我們有所見識了。在她第一次打電話給房似錦要一百萬的時候估計觀眾都想抽她個大嘴巴子,可是房似錦都滿足她,他她認為什麼都能斷親情斷不了。房似錦這一點和她媽簡直是兩種極端,行事作風更本不像潘貴雨所生。奈何歪竹子生出了直筍子。這份親情被潘貴利用得淋漓盡致,只是潘貴雨的強勢無無情可憐了房似錦害得她放下面子向翟總借錢;在第二次要房款的時候,房似錦被逼得停職。天下那裡來這麼強勢的母親從字面上講這那裡是母親更本就是階級敵人。

最後總結潘貴雨就是一個強勢愛錢沒有親情度的女人。


允予


你好,非常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我來說說自己對電視劇《安家》中潘貴雨教育方式的看法。

潘貴雨的教育方式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重男輕女,對兒子是溺愛式教育,對女兒是利用剝削式教育。潘貴雨有5個孩子,其中1個兒子4個女兒,潘貴雨對兒子和三個大女兒的教育可謂是言傳身教。她教育兒子向房似錦要錢都是為了兒子好,這是溺愛;教育三個大女兒幫著她壓迫房似錦,這是利用;教育房似錦錢要給孃家花,這是利用加剝削。雖然對待四個女兒有兩種方式,但整體都是利用女兒幫她溺愛兒子,只是根據女兒們的生活情況不同具體方式上有所不同而已。

潘貴雨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教育方式呢?我想這應該不是她發明的,她生長的那個年代重男輕女的人和事很多,她將那個年代的糟粕繼承到了極致。

潘貴雨的教育方式下長大的孩子們又成長為什麼樣子了呢?她溺愛的兒子懦弱無能,一邊有些許的覺得不應該這樣對待房似錦,一邊沒有什麼本領又依賴和享受著房似錦給他錢;她利用的三個大女兒繼承了她的思想和做事方法,和她一起逼迫房似錦給錢,可想而知,如果她們也分別有了自己的孩子,那些孩子們也一定會遭受她們同樣的待遇吧;她不斷吸血剝削的女兒房似錦是她的孩子裡唯一有出息和幸運的,但那與她的教育無關,是房似錦自己爭氣。

潘貴雨的教育方式真的很失敗,但願世界上重男輕女的思想能早日消失。





Uqinger


《安家》裡蘊含的一些教育真相,值得一讀!

《安家》是由孫儷、羅晉主演,安建執導,六六改編的現代職場劇,自2月21日開播以來,就贏得了口碑與收視的雙高峰。

雖然《安家》這部劇是以房產中介為視角,以買賣房子為故事主軸,但在賣出的每一間房子背後,滲透著婚姻、職場、親子等問題值得人們深思,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劇裡關於家庭教育的部分。

一、重男輕女

說到這部劇裡最令人討厭的角色,莫過於房似錦的母親潘貴雨,如果在生活中能碰到她,估計一大堆人要對她進行教育了,那她到你做了什麼令人如此厭惡的事情呢?

在別人眼裡,房似錦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她勤奮刻苦,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學,985院校的高材生,靜宜門店的金牌業務員。

直到她的母親出場後,才認識到不一樣的她。房似錦重新介紹了一遍自己:“你好,重新認識一下。我是房家要扔在井裡頭沒死成的老四,房四井。”就因為她母親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因為房似錦是女的,養女兒就是浪費錢,到時候長大也是別人家的,潘貴雨就打算把她扔井裡淹死,還好房似錦命大被人救起來。

即使被救了,她還是不受父母善待,靠爺爺幫她才能讓她長大。讀書時,她有實力能考縣重點中學,卻被母親逼著出去打工。工作後,卻被母親要求拿出100萬給弟弟買房。

後來房似錦拿不出這麼多錢,潘貴雨就在女兒工作的門店鬧事,去出租房門口堵人,害得女兒被停職。

有的人說這潘貴雨不配為人母,什麼母親的義務都沒有做到,就敢打著母親名號去跟她當初打算溺死的女兒要錢,關鍵她要來的錢並不是為己所用,而是留給兒子用的,兒子是她的金寶貝。

這故事不僅是電視劇裡演出來的,現實生活中確實有“房似錦父母”這種的父母存在,甚至做得更過分,那種偏遠地區的女孩子就是廉價勞動力,從小就被拉出來幹活,只有男的才能去上學,家裡更窮的還把女兒提前賣給別人家當童養媳,就為了給自己的寶貝兒子換學費。

不過“可恨之人也有可憐之處”,潘貴雨這個“重男輕女”的思想肯定不是她自己發明創造出來的,她自己也是女的,所以只能說她是被她之前的家庭教育出來了這個思想觀念,而且不僅是一個家庭的傑作,他們那個地區都在傳承著這個“重男輕女”的思想。

可怕的是那些遭受過重男輕女思想侵害的女孩們,在成為母親之後,仍然會把這種思想繼續傳承給下一代。“潘貴雨式”的母親,她們既是重男輕女文化的受害者,也是重男輕女文化的傳承人。

不要讓“重男輕女”再繼續傷害那些無辜的女孩了,女孩們應該有她們享有教育和平等的權利。

二、用成績衡量一切

劇中另外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便是蘇天培的母親了,所謂:“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蘇天培的母親非常重視兒子的學習成績,她的口頭禪是:“天大地大,輔導學習最大。”但在輔導時,卻是各種大嗓門、暴脾氣、鬼哭狼嚎……輪番轟炸。

蘇天培雖然在重點中學上課,可是他的成績並不好,所以經常作業寫到十一二點,蘇媽媽也是輔導的心力交瘁,兩個人甚至因為這個學習問題關係變得緊張了,蘇天培慢慢的都不愛和他媽媽說話。

蘇天培的媽媽犯了一個所有家長都會犯的一個錯,那就是用成績去衡量孩子,成績考得好他就是個好孩子,成績考差了他就是一個差生。

其實除了成績,我們可以關注一下孩子其他方面的天賦,有的孩子擅長畫畫,有點孩子擅長彈琴,有的孩子擅長游泳等等,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會讀書的,一旦找到屬於孩子自己的天賦後,順應趨勢去努力,他們會比在讀書中更容易取得輝煌的成就。

後來房似錦勸蘇媽媽去給孩子辦個轉學,蘇天培轉學到了提倡發掘孩子天賦的新學校之後,整個人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他開始變得積極向上,並且代表學校參加編程比賽,還獲得了金獎。

我們應該正確地理解教育的含義,教育不僅僅只是教學生讀書認字,然後去應付考試。而是應該引導孩子去發現自己的天賦,並且把這個天賦放大,成為孩子的閃光點,這樣更有利於孩子以後的人生走向成功。

三、太注重眼前利益的回報

《安家》中有一對靠賣包子養家的夫婦,他們看中了一套房,馬上用全款買下了這套房,大家可能覺得賣包子也能這麼有錢?這可是他們辛苦了大半輩子,辛辛苦苦攢下來的,但正因為辛苦賺錢,把孩子的教育拋在了一邊。

他們的兒子在房產證上加上了還沒結婚的女朋友的名字,等到他們想去入住新房,卻發現女方家已經入住,擺出一副主人的模樣,他們反而成了客人,兒子也不為他們說話,叫他們先回原來的家。落得了有房卻沒得住的下場。

很多家長為了賺錢,忽視了對孩子的教育。其實對孩子的教育才是最穩賺不賠的投資,教育的回報不能只看當下,要把視線放長遠點。父母的眼界決定了孩子的格局,父母的知識財富也能讓下一代走得更遠。


小剪輯師


強勢的家長,從小就這樣教育孩子,孩子因為負罪感,愧疚感,長大後很孝順父母,因為怕他們不認可自己!


用戶1969825876319


自私型的教育必將讓孩子走向極端,與原生家庭越走越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