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庶子以嫡母為母,嫡母怎麼對待庶子呢?不好好對待的話有約束嫡母的條例嗎?

用戶3222852378262


嫡母不是庶子認不認的問題。

這種話,完全誤解了古代的宗法關係。嫡母是所有兒子的母親,這是宗法社會保障的,不受庶子主觀的影響。

也就是說,庶子必須孝順嫡母,嫡母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至於有沒有辦法約束嫡母?

答案是否定的。在宋朝就有這樣的案例,雖然嫡母的所作所為毫無道理,但庶子如果忤逆她,就是大不孝,是可以殺頭的。

當然,這種情況是在民間。民間老百姓的行為,要受到官府的約束,如果這件事發生在皇室宮廷,情況又不一樣了。

皇帝的行為是不受外界約束的。

皇帝,可以尊敬孝順作為嫡母的皇太后,也可以把她踩在腳底下,也沒人能指責皇帝。

例如,唐宣宗對待嫡母郭太后、明英宗對待嫡母錢太后、萬曆皇帝對待嫡母陳太后,或是虐殺,或是虐待,再或是使其待遇次生母一等。

這種情況,外臣都是沒辦法解決的,嫡母雖然是皇太后,但也只能默默受氣。

總而言之,嫡母的地位確實是法律保證,庶子必須孝順。但如果是在宮廷裡,情況又不一樣了。


HuiNanHistory


庶子無法約束嫡母。

因為,庶子根本逃不出嫡母的管控。

首先,庶子出頭很難。

雖然,漢代之後庶子有受教育權,但庶子得到的教師資源,生活待遇,婚姻對象,成年後可以得到的家族,母族,妻家支持,都是遠差距嫡子的。

似袁紹、袁世凱這樣的庶子少之又少。

換句話說,庶子在仕途的發展上就很難超越嫡子。同樣,庶子可能超越嫡子的情況只發生在戰亂的特殊時期。

其次,庶子分到的財產很少

漢代開始,庶子有財產同權,但這僅僅只是表面文章,嫡母有一萬個辦法讓嫡子獲得更多的財產。

首先,與官爵相關的公田、府邸這些只是嫡子才能繼承。嫡母還可大肆購買祭田,這些族產只會傳遞給嫡子管理。具體分配也是嫡子說了算。剔除這些之外的父親財產才是諸子平分,而前面這些都是財產大頭。

還不要說,嫡母在管家過程中貪汙盜竊轉移出去的公共財產。

其他手段

比如,對於讀書好的庶子,嫡母可以讓他給自己抄寫經書,浪費學習時間。譬如紅樓夢中王夫人就這麼對付賈環。

比如,控制庶子生母。庶子生母基本都屬於妾婢伎,大多都是奴隸性質的。嫡母控制她們是名正言順的,庶子還敢怎麼樣?

比如,逼迫庶子放棄財產繼承權。嫡母對庶子說,提前給你分幾畝地去養生母,但得寫個放棄繼承權的承諾書。庶子打落牙齒也得同意啊。這就對了,庶子只得幾十畝地,然後結婚養家,奔波勞累,十五六歲正是讀書上進的好時候,可等過三五年的時間磨合好了,庶子的一輩子也就這樣了。


四川達州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古代又沒有《未成年人保護法》,哪裡有什麼約束?

別說嫡母了,就是後媽,虐待前妻的兒子,也沒辦法管,除非是生父出面。

有一齣戲叫“蘆花”,講的是春秋時賢人孝子閔子騫的故事。這閔子騫真有其人,是孔子的弟子。

冬天,閔子騫父親帶著三個兒子出門幹活,兩個小兒子生龍活虎,長子閔子騫卻縮手縮腳。父親生氣,一鞭子抽過去,抽破了閔子騫的棉衣,從裡面飛出的不是棉花,而是蘆花——蘆花蓬鬆,卻不保暖。

父親這才知道,後妻善待兩個親生兒子,卻虐待前妻所生的長子,一怒之下要休妻。閔子騫反而替繼母求情:“母在一兒寒,母去三兒寒”,留住後母,也感動了後母。

這個故事是後人所編,因為春秋時中國還沒有棉花。但可以反應一些基本事實:母親,不管是嫡母還是後母,對兒子有管教之權,是丈夫以外的其他人無法干涉的。


棲鴻看紅樓


庶子沒有任何辦法來約束嫡母,因為嫡母終究是嫡母,無論身份地位還是影響力,都要比庶子強之百倍。

一、庶子與嫡母的關係。

和絕大多數人想象的不同,並不是說古代庶子需要拜嫡母或者說嫡母和庶子之間有什麼關係,而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庶子自從生下來開始,他就需要絕對意義上服從嫡母。

當然在古代也不是母系社會,而是父系社會,為什麼在父系社會當中,孩子的身份地位要比嫡母的身份地位相差這麼多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在古代的時候也是一夫一妻制,並不是一夫多妻制。

這一點可能和大家的思想認知有很大沖突,原因在於古代一夫一妻之後允許有多妾。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在古代只有絕對意義上正統的夫妻,他們的身份地位是相對比較高的,但是在夫妻當中夫的地位要比妻的地位高的多。

同樣的我們可以拿最直觀的例子來講:古代的皇帝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但是皇后只有一位。

與此同時,當皇帝冊立一個皇后之後,皇帝的所有兒子都需要喊皇后為母親。

即便皇帝的其他兒子並不是由皇后生出來的,也需要稱呼皇帝的妻子為母親。

二、庶子無法約束嫡母。

在古代的時候其實一直就在講究論資排輩,什麼叫做論資排輩?簡單講就是身份地位之間的區別。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古代的時候如果大家去一個朋友家做客是怎樣做的?座位順序是什麼都是非常重視的。

因為如此,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往往都會有身份地位等級差的約束。

既然有身份地位等級差的約束,就意味著庶子在絕對意義上來說是沒有辦法約束嫡母的。

當然在一些特殊情況下還是可以約束的,只不過這個特殊情況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因為古代的家庭環境往往會讓家庭的所有資源更傾向於丟到嫡子那一邊,對於庶子來說很少有權力資源的分配。

這就意味著庶子相比較而言更難出人頭地。

既然沒有辦法出人頭地,也就沒有辦法去約束嫡母,當然如果庶子的身份地位因為某些機緣巧合的情況下飛黃騰達,這種情況還是有可能的。

歡迎大家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歷史研究者,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

趣談唐宋元明清


按正常的情況,嫡母肯定會對自己的親生兒女比對其他庶子要好些吧?!這也是人之常情。嫡子的綜合地位也遠比庶子高,這也是封建時代的正常倫理。但畢竟庶子也是主人的兒子,也是有一定的家庭地位和相當的經濟、繼承地位。如果能各安其命,應該會相安無事。

如果嫡母對庶子過於嚴苛、甚至是心懷怨恨,那應該有宗族的勢力會適當約束,再者本家主人也不會漠視不管吧,好歹庶子也是子!

當然碰上糊塗的男主人那就另當別論了!

做人最要緊的就是要按守本分,不然就會橫生禍端,不論是誰,不分嫡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