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品詩丨助力考高分之酈波賞析《聲聲慢》

可能大家對於必背古詩詞很頭疼,但是拋開考試,詩歌之美,是值得我們慢慢體會的。

今天包學習APP給大家帶來的是酈波老師賞析的《聲聲慢》~希望大家能夠感受到古詩詞這種婉轉,悠然之美~


名家品詩丨助力考高分之酈波賞析《聲聲慢》

我研讀詩詞多年,有一個切身的感受,像易安詞、納蘭詞不可輕易觸碰,但一旦觸碰,便欲罷不能,輕易便淪陷其中,難以自拔。易安居士的這首《聲聲慢》是詞中絕品,有人認為是李清照中年時期所作,有人則認為是晚年時期的作品,但毫無疑問,是南渡之後。我個人主張,如此精深蘊藉之作,應該像老杜所說:“晚節漸於詩律細。”所以,《聲聲慢》這樣無論從詞律,還是音韻,還是意境都臻至絕境的作品,應該是李清照晚年時候的作品。所以,有時候我經常會想,大概就是在年輕的陸游娶了心愛的表妹唐婉的那個秋日下午,七十多歲的李清照流落江南,僻居浙東、浙西的孀居的李清照,一個人在孤單的院中,寫下這樣的《聲聲慢》。


首先讓我感慨的是,晚景淒涼的李清照用一首詞,去回望她漫長、豐富的人生,居然選擇的是《聲聲慢》。《聲聲慢》作為詞牌,原為“勝勝慢”,“勝利”的“勝”,後來因蔣捷的那首《秋聲》,而改為“聲音”的“聲”。但這個詞牌的創作,最早見於“蘇門四學士”之一的晁補之。說到晁補之,我們提到過,十六歲的李清照隨母親入京,一入京便才名驚豔天下,尤其是晁補之對李清照的那首《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推崇備至,甚至以比李清照大三十多歲的前輩詞人的身份與少女的李清照結為忘年交。事實上,晁補之和李清照一樣,都是少年天才、過目不忘、飽讀詩書。可是晁補之的命運也同樣晚景淒涼,作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在北宋文人黨爭中備受打擊,才五十多歲,這個被時人稱為當代王摩詰的天才詩人,便抑鬱而終。


名家品詩丨助力考高分之酈波賞析《聲聲慢》


晁補之對李清照而言亦師亦友,而李清照在自己人生將要走到盡頭的時候,用晁補之最擅長、開闢的《聲聲慢》來回望人生,來書寫晚年的心境,真是讓人心生萬千感慨!當然,李清照的《聲聲慢》從詞律成就、意境上都遠遠超過晁補之。晁補之原創的《聲聲慢》是平韻體,也就是押平聲韻,而李清照的這首《聲聲慢》則是仄韻體,押仄聲韻往往是險之又險的。除非詞律技巧臻於化境,這種險之又險的仄聲韻,是很難寫到通透婉轉。所以一首《聲聲慢》可以見出易安居士的詞律、技巧和創作藝術幾近於道。


名家品詩丨助力考高分之酈波賞析《聲聲慢》

經典開篇:十四疊字連用


開篇便是無數人稱頌的十四疊字連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最後兩個“慼慼”,戚繼光的戚,我們現在讀作平聲,其實它是入聲詞,像詞中的這個“戚”,還有最難將息的“息”,晚來風急的“急”,包括最後的怎生得“黑”、了“得”其實都是入聲字。現在因為“入派三聲”,歸到平聲裡頭,我們分不出來了。對於首句,宋人張端義的《貴耳集》評價說:“煉句精巧則易,平淡入調則難,‘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此乃公孫大娘舞劍手,本朝非無能詞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疊字者。”張端義此說一出,遂為定論,易安賦詞真如公孫大娘舞劍。後來像元代的喬吉模仿作“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風風韻韻。嬌嬌嫩嫩,停停當當人人。”真是東施效顰,更是反襯了李易安的才高絕倫。


對於這一句的句意,大多數人認為是清晨起來的李清照,四處找找看看,卻只見冷冷清清,於是心生悽慘與悲慼。但是我想說的是,晨起的李清照在尋覓什麼呢?有人以為孤獨中的李清照,會閒不住地東找找西看看,藉著下意識的舉動,去排解心中的愁苦。我以為不然,真正的愁苦無需藉助動作上的釋放。那麼李清照說的“尋尋覓覓”到底是什麼呢?她要尋覓的東西又是什麼呢?那時的她流落江湖,孀居獨處,身邊早已沒了心愛的愛人,甚至連親人也無一個。想來想去,七十歲的李清照,身邊能擁有的,也就是她無時無刻在流離失所中還要緊緊地帶在身邊的,也就只剩她和趙明誠的點滴心血——幾幅最珍貴的金石字畫了吧?


名家品詩丨助力考高分之酈波賞析《聲聲慢》

尋覓,傷逝


通過史料記載,我們也知道,李清照到晚年的時候,還曾經拿出兩幅米芾的字來,去請米芾的兒子米友仁,也就是著名的“小米”(米芾被稱為“大米”,米友仁被稱為“小米”,父子倆都是宋代著名的書法家)題跋。米友仁為之欣喜若狂,因為米芾總是隨性所書,他的字留存很少。所以當時米友仁興奮地說,這兩幅字可值數百金,是米芾字中的精品。可見,李清照到晚年身邊還是有一兩冊最重要的金石字畫精品,而這些精品,大概就是李清照晚年最重要的精神寄託了。事實上,李清照之所以能在那個悲傷的亂世裡隱忍苟活,全是為了這些字畫、為了這些金石文物、為了趙明誠臨終的心願啊!亂世情緣,可易安居士在趙明誠死後為了這些字畫、為了這些文物,整整在悲傷流離中堅持了二十七年。我們前面說過,趙明誠雖然在文學創作上才能遠不及李清照,但他卻是有宋一代著名的金石學家,而金石學也就是中國古代考古學的前身。在趙明誠的影響下,李清照同樣成長為一個偉大的金石學家。洪邁就曾經評論說:“趙明誠娶妻易安居士,平生與之同志。”我們現代漢語裡經常稱“同志”,在古代漢語裡能曰“同志”,能說志同道合,它體現的是一種令人崇敬的、巨大的、共同的價值追求。經過多年的研究、探求與整理,李、趙二人在山東青州老家積攢了大量的金石文物與字畫,而且趙明誠作《金石錄》兩千卷,對這些文物進行了非常系統的科學的整理。


名家品詩丨助力考高分之酈波賞析《聲聲慢》


可是國家不幸,個人又豈能倖免 。當金兵南下,“靖康之亂”,趙明誠趕赴江南赴任,就把文物南遷的重任,全都託付給了那個不過是弱女子的李清照。所以是李清照用她瘦弱的肩膀,扛起了中國歷史上、中國文物史上第一次文物南遷的重任。所以我在很多文化節目裡曾經說過,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文物南遷,很多人首先想起來是抗日戰爭時故宮的文物南遷,可是第一次,第一次的文物南遷,是一個弱女子用她瘦弱的肩膀扛起來的,青州“歸來堂”裡數萬件文物的南遷。據說李趙二人收集的金石文物多達十幾屋,李清照第一次把精品整理出來,第一次南渡要裝的文物就裝滿了十五大車。但這遠遠還不到一半,她其實還有準備第二次文物的南運,可是才離開青州沒多久,青州就陷於戰火,剩下的文物則毀於一旦。


對於那些搶救出來南遷的文物,趙明誠和李清照都極其重視。他們住在安徽貴池的時候,趙明誠要進京赴任。李清照送他到江邊,趙明誠已然上船,李清照卻突然有很不好的預感,對著船上的明誠大聲喊道,如果局勢緊急怎麼辦?趙明誠站在船頭遠遠地應道,跟隨眾人吧。實在萬不得已,先丟掉包裹箱籠,再丟掉衣服被褥,再丟掉書冊卷軸,再丟掉古董,只是那些宗廟祭器、禮樂之器和我們畢生的心血必須要抱著、要揹著,與自身共存亡,千萬別忘了那些最珍貴的心血呀!——“可自負抱與身俱存亡,勿忘之!” 這就是趙明誠對李清照的囑託。後來趙明誠在南京病危,李清照一日夜行三百里,趕來為明誠送終。據李清照記載說,趙明誠臨終前,取筆作詩,絕筆而終,殊無“分香賣履”之意。“分香賣履”引用的是曹操臨終前,安置他的嬪妃的典故。很多人把這一句話和以前的《鳳凰臺上憶吹簫》的作品聯繫在一起,當做李趙二人感情分裂乃至淡漠的一個明證,就是趙明誠在臨死的時候,並沒有安排李清照的後事。


其實,我個人並不這麼認為,我們前面分析過,在趙明誠任萊州和淄州知州任上,對李清照有疏遠,還納了很多侍妾,李清照對此也確實心有怨言。可是我們說過,他們的婚姻有無子的悲痛,而且宋人納妾也是常態,這並不能改變他們夫妻的感情,反倒是我們在解釋《夏日絕句》裡曾經說,趙明誠的不負責任,臨陣脫逃,讓李清照產生“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感慨。其實這裡的“分香賣履”,結合上下文,趙明誠沒有“分香賣履”之意,也就是不只是沒有安排李清照的後事,對其他的侍妾,也沒有作出任何的安排。所以我個人覺得,李清照要說的是趙明誠到人生的終點,最後看重的並不是他身邊的那些女子們,而是他畢生的金石研究的心血,而這些心血他無可交付,全部都託付給了人生的知己李清照。


名家品詩丨助力考高分之酈波賞析《聲聲慢》


接下來的二十七年,李清照帶著這些沉重的金石文物和趙明誠臨終前沉重的囑託,南逃北躲、流離失所。文物字畫被人搶、被人偷、被人騙,甚至被張汝舟騙婚。同樣是為了保護最後的心血和文物,李清照毅然告夫,與張汝舟雙雙身陷大獄之中。到了晚年,那些無數的珍貴的文物字畫,李清照自己說:“所有一二殘零不成部帙書冊,三數種平平書帖,猶復愛惜如護頭目,何愚也邪!”就是說,我身如飄蓬的易安居士,身邊除了那些殘零不成冊卷的寥寥的幾件書畫精品,還有趙明誠畢生心血編就的《金石錄》,其他就什麼都沒有了。而對這些東西,首如飛蓬的李清照卻猶然愛惜,如護頭目。李清照自己感慨說:“何愚也邪!”就是自問,清照啊清照,你這樣是多麼傻呀!你有二十七年的輾轉流離,流離失所,受盡世人的欺凌、侮辱、嘲笑以及命運的不堪,只為護住這最後的幾張文物、書冊、字畫,你該是多麼傻呀!


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裡最後寬慰自己說:“有有必有無,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何足道?”那是寬慰自己說,有得到就終究有失去,楚王失弓,楚人得之,我這與文物共存亡的人生、悲慘的命運,又何足道呢?可是話雖如此,每天清晨,她看著僅剩的書冊和趙明誠當年手書的《金石錄》,卻悲嘆地說:“今手澤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意思是說,明誠啊,你當年在這些字畫和這《金石錄》上手書的題跋、字跡的樣子,還如在目前,可你墳墓上的樹木已成拱。我與你陰陽兩隔,你知不知道,我現在孤獨寂寞的樣子?


名家品詩丨助力考高分之酈波賞析《聲聲慢》


所以“尋尋覓覓”,尋覓的是什麼?又於何處尋覓呢?我想,經歷了無數苦難的李清照,在晚年已經把那些最珍愛的她和丈夫趙明誠的心血貼身收藏,大概每日醒來,眼前所及,心中所想,大概就是手邊所剩的最後的金石字畫。她唯有從這些金石字畫上可以尋覓到她五十年前“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初戀,尋覓到《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的新婚燕爾,尋覓到“賭書消得潑茶香”,尋覓到“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的兩情繾綣。可是尋覓的結果,卻只有“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名家品詩丨助力考高分之酈波賞析《聲聲慢》

隻影向誰去?


“乍暖還(xuán)寒時候,最難將息。”一般注本包括很多中小學教材都注讀成“乍暖還(huán)寒時候,最難將息”。還這個字是多音字,它的本音確實是讀作還huán,肯定不能讀作hái,hái是現代音、白話音。那麼《說文解字》說:“還(huán)者,復也,還(huán)者,返也。”那麼,“乍暖還(huán)寒”是剛暖又回到寒冷嗎?我個人反覆揣摩,覺得它還有一個讀音,讀xuán,原本通假,“扁鵲見蔡桓公而還走”,它通旋轉的“旋”,後來又引申為“忽然”的意思。那麼乍暖還(huán)寒,還是乍暖還(xuán)寒?我個人認為,這裡頭解讀為“忽然”會比較好,那這樣的話,就適合讀成“乍暖還(xuán)寒時候,最難將息”。通過下闋我們知道,這首詞寫的是秋天的場景。所以,乍暖還寒,按照秋天應該是乍寒還暖,所以這裡的乍暖還寒應該說是秋天的早晨。這個“時候”也不是指的時令,雖然古文中“時候”大多指的是時令,但是也有指的就是那個時間狀態的。所以“乍暖還寒時候”,是指這個秋天太陽剛出來卻又寒意陣陣的早晨,所以說“最難將息”。


名家品詩丨助力考高分之酈波賞析《聲聲慢》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很多通行本都作“晚來風急”。詞學宗師唐圭璋先生就說:“此詞上片既言‘晚來’,下片如何可言‘到黃昏’雨滴梧桐,前後言語重複,殊不可解。若作‘曉來’,自朝至暮,整日凝愁,文從字順,豁然貫通。”確實應該如此,宋人有喝“扶頭卯酒”的習慣,也就是在卯時就開始飲酒,而李清照猶喜飲酒,這是她一生保持的一個習慣。所以“三杯兩盞淡酒”應該是喝的“扶頭卯酒”。“怎敵他、曉來風急”也剛好和前面的“乍暖還寒時候”相匹配。“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一行大雁從庭院裡的天空飛過,更是讓人傷心不已,因為它們都是舊日的相識啊。李清照從北方護送文物南遷,輾轉流離數十年,自趙明誠死後算起二十七年,輾轉流離數十年,可大雁每年南飛之後,還能北歸,而李易安這隻孤雁呢,“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


名家品詩丨助力考高分之酈波賞析《聲聲慢》

縹緲孤鴻影


下闋開篇說“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院中的菊花已經堆積滿地了,已經憔悴不堪了。這讓我們想起她的《醉花陰》裡說:“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那時的黃花還在枝頭,相思的人啊,還可以和黃花比瘦。如今滿地堆積,憔悴不堪,豈止是眼前的黃花,不正是花與人的命運嗎?“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從早晨醒來,摩挲著《金石錄》與明誠題過的字畫,從尋尋覓覓到三杯兩盞淡酒,到眼看大雁南飛,到再見黃花堆積,再到黃昏,再到夜晚,多麼漫長的一天啊,有誰能陪一陪晚景如此淒涼的易安居士?其實又豈止這一天呢,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自從明誠逝後,曾經那樣深情的李清照,就要獨自面對這荒涼的人世間。這時,秋雨又來了,這時“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時,當能說出“怎一個愁字了得”的李清照,我想一定如她在說“手澤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時候的李清照一樣,一定是熱淚盈眶,一定是在淚眼模糊中又看到她心愛的愛人,和當年曾經無比幸福的美麗時光。


名家品詩丨助力考高分之酈波賞析《聲聲慢》


李清照和孔夫子一樣,都活到了七十三歲。孔夫子臨終前,也有“泰山頹乎!梁木壞乎!哲人萎乎!”的悲嘆,也有臨終歌泣;其實,李清照晚年“怎一個愁字了得”的悲嘆和孔夫子臨終歌泣本質是一樣的。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天生李易安,清輝照古今。李清照是用她曾經多麼幸福的人生、後來多麼沉痛的命運,為我們留下了那些千古傳頌的不朽的精品。李清照晚年過著孤獨的孀居生活,她看到鄰居家一個十歲的小女孩非常聰穎,便想把一生的才學傳授給她,可那個十歲的小女孩卻說“才藻非女子事”,便拒絕了她。這個姓孫的小女孩根本不知道,她的這個白髮蒼蒼的鄰居婆婆,曾經擁有過何等美麗壯闊豐富的人生,更不知道她欲傳她的才學與才情,可以成就華夏文明史上文學與藝術的永恆。

悲夫,李易安!偉哉,李清照!


聲聲慢·尋尋覓覓此詞一氣貫注,著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訴,感人至深全詞一字一淚,風格深沉凝重,哀婉悽苦,極富藝術感染力。更多關於古詩詞的解析及背記練習,歡迎學習包學習APP動態教輔之《古詩文默寫72篇》哦~


名家品詩丨助力考高分之酈波賞析《聲聲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