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體育遊戲對幼兒親社會行為能力發展的影響

親社會行為是符合社會行為規範的行為,是對同學、對群體、對他人、對社會積極的接觸過程,既包含了兒童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同學之間的互相幫助、禮貌謙讓等,還包含了兒童與成人、社會群體的互動交流等。弗洛伊德主張,孩子是沒有經過社會化過程的個體,他以自我為中心,親社會行為就是把孩子培養成具有利他傾向的社會人,這些品質有利於孩子將來走入社會與他人互相交流、合作,打造良好的人際關係。因此,培養幼兒親社會行為是為了讓孩子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發展,培養獨立個性,促進自身全面健康地發展。

幼兒園體育遊戲對幼兒親社會行為能力發展的影響

體育遊戲中發展孩子同情與安慰

Fabes,Eisenberg,karbon等認為,移情對親社會行為的影響是“移情--同情--親社會行為"這一模式產生的。有效的移情是對他人產生同情心的基礎,而同情心又是對困境中他人實施親社會行為的重要條件。心理學家們普遍認為,富有同情心的人更容易表現出親社會行為。因此,在體育遊戲中為幼兒創設“處於困境中同伴"的背景,以“困境中小貓的故事"、“困境中嬰兒的故事'和“困境中成人的故事"為材料,探索研究和發展幼兒同情心和安慰行為的發展。

幼兒園體育遊戲對幼兒親社會行為能力發展的影響

情境性遊戲中發展孩子幫助與捐助

在體育遊戲時,教師要意識到遊戲中的每個環節對幼兒都會產生影響,遊戲的元素包含遊戲的材料、空間,合作伙伴及幼兒在遊戲中的角色,而不同的角色在遊戲中作用和地位是不一樣的。因此,如何借體育遊戲激發學生參與的樂趣是遊戲教學必須考慮的問題。教師要結合幼兒的心理特點,突破機械、單一的體育訓練,從而借遊戲發展學生親社會行為的能力。如綜合練習走、跑、鑽時可以設置遊戲“炸碉堡"或是“摘水果";朝一個方向進行跑練習可以設置成“小動物找食"或是“小動物回家";進行跳躍練習則可以設置“小熊頂球"或是“海獅頂球";練習投擲時可以與動畫角色相結合,如“打大灰狼"。通過一系列情境的創設,吸引孩子體育遊戲的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情境性遊戲不僅可以激發孩子在枯燥的動作練習時參與遊戲的慾望,還可以在特定的情境中學會幫助他人,體驗幫助帶來的快樂。

幼兒園體育遊戲對幼兒親社會行為能力發展的影響

合作性遊戲中發展孩子合作與分享

教師在選擇遊戲時首先要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將個人的練習與集體的合作組合在一起,既能讓孩子知道自己努力的重要性,又能充分體會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很多時候需要與同伴協商、合作,共同完成。如“兩人三足"、“長木拖鞋"遊戲,必須要幾個孩子齊心協力、步調一致才能獲勝;一些鑽爬練習,如 “烏龜搬家"、“小猴摘桃"等遊戲,更強調團隊意識,依靠集體的力量才能戰勝對手。“復活"的賽制讓孩子懂得“我們大家是一個整體,缺一不可,只要還有一個人,我們就有希望。"遊戲中需要合作,更有快樂與成功的分享。

幼兒園體育遊戲對幼兒親社會行為能力發展的影響

規則性遊戲中發展孩子守信與交流

孩子是一張只有淡淡色彩的紙,教師可以在上面著色、繪畫,使之成為絢麗多彩的繪畫作品。在幼兒成長的初期階段,幼兒的言行容易受到成人的影響,而教師作為學生在校期間的引導者,要藉助一些活動讓學生獲得社會道德標準、法則要求、文明行為等方面的薰陶。在引導過程中,教師要意識到對幼兒進行說教式的引導並沒有任何效果,而應該結合一些遊戲活動將規則蘊含其中,使學生在思維中形成規則意識。規則性遊戲是幼兒遊戲的一種,一般被認為是遊戲發展的高級形式,它對幼兒身心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體育遊戲尤其是競賽性遊戲,具有很強的規則性,需要孩子們自覺去遵守,但孩子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規則意識薄弱,自控能力較差,需要不斷通過遊戲進行強化和培養。在遊戲中,孩子們要學會等待,學會輪流,學會遵守承諾,知道讓規則先約束自己,才能讓自己更好地享受遊戲帶來的快樂。

幼兒園體育遊戲對幼兒親社會行為能力發展的影響

總之,幼兒的親社會行為並非空洞式的說教,而應該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將親社會行為滲透在幼兒活動中,借活動讓學生產生親社會行為。在體育遊戲中,移情法的運用讓孩子在遊戲過程中習得同情與安慰;在特定的情境遊戲中學會如何去幫助他人;同伴間相互協商、交流與模仿,讓孩子懂得如何與人相處,為共同的目標付出努力並獲得成功的喜悅,懂得如何合作與分享;規則類遊戲體現規則性,孩子游戲時懂得學會等待,遵守規則,提高自我控制力。可以說,緊張又愉快的體育遊戲既鍛鍊了幼兒的身體素質,又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從而促進了學生親社會行為能力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