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明书法《琵琶行》欣赏

宾宾有理

文徵明行书《琵琶行》之二,书于88岁(1557年)。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是该馆压轴作品之一。


《琵琶行》(pí pa xíng)原作《琵琶引》,选自《白氏长庆集》。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


文征明书法《琵琶行》欣赏


文徵明(1470.11.28-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文征明书法《琵琶行》欣赏


文征明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徵明托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留有《甫田集》。


文征明书法《琵琶行》欣赏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又称“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文征明书法《琵琶行》欣赏

文征明书法《琵琶行》欣赏


文徵明的行书大致可分两大类风格:一是以王羲之《圣教序》笔意为主所写的行书小品;一是以黄山谷笔意书写的大行楷。他在形成这两大类风格之前,同样经历过博采阶段,他不仅搜遍尽可能见到的王羲之法帖。


文征明书法《琵琶行》欣赏

文征明书法《琵琶行》欣赏

文征明书法《琵琶行》欣赏


文征明书学渊源深厚,他曾深入临习过颜真卿《争座位》、《祭侄文稿》、《刘中使帖》、《瀛州帖》、苏东坡《前赤壁赋》(并为此以苏体补书所缺三十六字)、黄山谷《经伏波神祠诗》、《竹枝词》以及米芾、赵孟頫等行书大家的墨迹。有时他也能像祝允明那样,以苏、黄、米等人的笔意书写自己的诗文。


文征明书法《琵琶行》欣赏

文征明书法《琵琶行》欣赏

文征明书法《琵琶行》欣赏

文征明书法《琵琶行》欣赏


文征明的行书具有5大特点:


1、宽展舒和。文征明结字平整、方正,中规入失巨,同时也不失宽展舒和,它主要表现在撇捺的舒展,赏心悦目。


2、放中有敛。文征明结字总的印象是在放纵中紧敛 。如“光、花、 吾” 三字的下部放纵而上部紧,显得干练。


3、讲究意连。文征明行书中,笔画之间章丝连接不多,他比较讲究笔画之间的左顾右盼,看起来是断开,但是笔断意连,非常生动。


4、疏密有致。文征明行书中,大部分字的笔画疏密比较均匀, 也时而出现一些字的疏密对比较为强烈。


5、向背成势。向背,即相向和相背。相向,就是字的左边部分向右,右边部分向左,如“访,水,竹”等。


文征明书法《琵琶行》欣赏


白居易《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为七言古诗,凡六百一十六言。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书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江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既元和十一年)送客湓浦(pen pu)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文征明书法《琵琶行》欣赏


这首诗的艺术性是很高的,其一,他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二为一,说你也是说我,说我也是说你,命运相同、息息相关。琵琶女叙述身世后,诗人以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叙述身世后,琵琶女则“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弹一曲后,诗人则更是“江州司马青衫湿。”风尘知己,处处动人怜爱。其二,诗中的写景物、写音乐,手段都极其高超,而且又都和写身世、抒悲慨紧密结合,气氛一致,使作品自始至终浸沉在一种悲凉哀怨的氛围里。其三,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而且转关跳跃,简洁灵活,所以整首诗脍炙人口,极易背诵。诸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都是多么凝炼优美、多么叩人心扉的语句啊!


白居易本来就是一个关心下层人民,同情人民疾苦的诗人,这次他又用浅近流转的语言描写了一个动人怜惜的风尘女子形象。由于这首诗,白居易的名字也就更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三十年后唐宣宗在为白居易写的一首诗中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连少数民族的儿童都能背诵,稍有文化的汉族人就更不用说了。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虾蟆(há má)陵]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diàn)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