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十岁的儿子天天玩游戏,严重影响学习,可以收回手机吗?

wujvn


如果想要孩子不影响学习,当然是要收回手机了。


疫情期间,很多孩子养成了生活中的坏习惯:作息不规律、迷上手机玩游戏等等。而且新闻中屡次出现孩子因为玩游戏而充值几万元,家长苦不堪言。所以一个十岁的孩子天天玩游戏,就要引起家长的重视了。

首先,耐心沟通。


家长发现孩子天天玩游戏,说明家长最初的时候就没有严格管理孩子的这种行为。如果源头上就严格管理的话,也不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所以说造成这样的局面,家长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在家长收回手机的时候,要坐下来和孩子耐心沟通。如果采取暴力手段的话,更会引起孩子的反感,甚至会严重影响了亲子关系。

其次,耐心陪伴。


想要孩子改掉玩游戏的坏习惯,也要家长的参与,家长要陪伴孩子一起改掉这样的坏习惯。那家长自己也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榜样,家长首先就要选择放下手机。


帮助孩子的同时,家长也要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可以带着孩子多做些运动,陪着孩子一起出去走走。这样孩子的精力分散在了其他地方,自己也就没有了玩游戏的心思。

玩游戏不仅影响学习,而且还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所以家长一定要陪伴孩子一起改掉这个换习惯。


余争的世界


当然可以,而且必须!指望一个十岁男孩自觉不玩游戏,先问问自己是不是一有空就拿手机刷一刷?成人尚且自律不了,况孩子乎?

疫情期间,因为特殊情况,学校基本上都是采用网络教学活动,那么孩子使用手机电脑等设备是必须的,这也因此给了孩子一个必须用手机的理由。那么这种情况下如何监管孩子们玩手机的情况呢?

一、尽量不选择手机上课,有条件的尽可能投影设备,一来对视力好点,二来尽大可能的灭玩游戏的欲望于摇篮中。如果没有投影,那就尽量使用电脑等设备。

二、家长要有课表,什么时候开始上课,一节课多长,课间多长等等,这些时间家长要心里有数,这样可以帮助家长掌握孩子的学习时间。

上课期间给手机可以,下课时间必须回收。我带孩子周末去机构上课时就发现很多孩子尤其是男孩子,上课时老老实实,一下课就拿起手机玩游戏。

所以现在很多机构都有一个叫手机袋的东西,上课前强制收手机,课间不允许拿回去,直到上完课才让拿回手机。为激发孩子的兴趣,机构会在课后有一个抽奖活动,就是抽手机袋的号码,抽到号码里放的手机就是幸运儿,会得到老师发来的一个红包,当然这个红包得在做完作业的前提下。

所以家长也可以参考这种做法,必须用手机上课的,下课就回收手机,能做到而且写完作业的,家长给个小奖励。


芝麻辰小七


疫情期间,十岁的儿子天天玩游戏,严重影响学习,可以收回手机吗?


现在的手机厂商大部分都会有儿童模式,只要打开了它,就可以限制小孩玩游戏啦,下面是各大厂商的儿童模式打开教程:


小米手机

1、打开设置


2、找到特色功能


3、选择儿童空间


4、即可开启



苹果手机

1、一般来说,苹果手机应用商店的应用,后面都写的有年龄限制


2、打开手机设置通用


3、打开访问限制


4、选择启用访问限制


5、设置完四位数密码后进入选项,选择应用


6、这里就可以视儿童年龄设置年龄段,这里以九岁为例


6、退出到主界面可以看到应用少了很多


7、然后点击允许所有应用


8、可以看到所有应用又都出来了


华为:

1、以华为P10为例,打开手机“设置”选项;

2、在设置界面选择“健康使用时间”选项;

3、接下来在健康使用时间界面选择“屏幕时间管理”选项;



4、接下来在使用者界面选择“这是孩子的手机”选项,然后点击“下一步”选项;


5、接下来设置可用时间,然后点击下一步;


6、接下来设置睡眠时间,然后点击下一步;

7、接下来设置好密码,这样儿童模式就开启了;


要是能让小孩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手机会是一个很高效的学习工具


毒柠檬


如果是在电脑上学习的话,就收回手机,如果是在手机上学习,那就学完收回。

在国内疫情逐渐稳定的今天,孩子们的开学日期还是没有订下来,都在家坚持着上网课。网课对于高中以上的学生来说,家长不需要过多的干涉,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懂事了知道学习,自律性也比较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没有家长的监督,孩子就不会认真学,中小学生大部分还没有开悟,满脑子都想着怎么玩。

现在网络这么发达,网络的信息更是铺天盖地,孩子自控力不好,很容易沉溺上瘾。我老公的两个侄儿,老大12岁,老二10岁,都是男孩,两周前,我哥在家还没有出去上班,天天盯着他俩个学习,准时看直播,准时完成作业,然后检查后上传给老师,中间有休息的时间,一玩起来就不知道去学习了,天天在后面督促着。现在好了,我哥出去上班了,全乱了套了,晚上躺床上一人一个手机,打游戏,早上10点还不起来听课,奶奶喊了和没喊一样,说等着看老师的回放,看完就玩游戏,到晚上六点了,老师给我哥打电话说孩子作业到现在还没传过去,他俩一直打游戏,全然忘记了写作业。

这种情况下,孩子能学到知识吗?天天就打游戏了,这么大的孩子就得有人在后面赶着,这个人必须是父母或者老师,没办法,为了生活,父母不得不出去上班。

像你这种情况,完全可以自己监督着孩子,除了网课时间和上传作业外,规定可以玩半小时手机,其余时间手机收回去,在孩子自律性不强的时候,父母就得干预,一味的放养,教不出优秀的孩子。





常丽平


你好!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


我认为,十岁孩子因为天天玩手机,影响学习,必须把手机收回,由父母管理。

说实话,现在孩子们对手机太痴迷了,小到幼儿园的孩子,大到大学生,无数的孩子都被手机害苦了。可要是这么说,估计手机该“抗议”了,因为它毕竟只是一种电子设备。至于孩子玩手机上瘾,归根到底原因在人而不在手机。


首先,我简单分析下孩子痴迷手机游戏的原因

我认为,孩子之所以天天玩游戏,以致于影响学习,其原因主要在父母。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先说一种普遍存在的真实场景吧,类似的情况你也可能见到过,只不过没有过多注意而已。晚上出去散步,在群众跳广场舞的地方,不少年轻的妈妈随着动听的音乐,欢快的跳着广场舞,广场周边,不少几岁、十几岁的孩子拿着手机,要么在看动画片儿,要么就是在那儿打游戏,母亲跳的欢,孩子玩的专。亲眼看到有的孩子哭闹了,母亲就慌忙把手机塞给孩子玩,接着又踏起了舞步。孩子一接过手机,得了,马上就不闹了,自己玩开了。这样的场面相信是相当普遍的。也就是说,是我们父母给孩子创造了玩的条件,给孩子迷恋游戏打下了基础。而且现在的孩子都特别聪明,手机一上手就立马精通,玩起来得心应手,很快就成为一个“手机控”。如果平时再不对孩子玩手机加以控制,孩子随时就能拿到手机去玩,时间长了,孩子的玩手机的兴趣就越来越浓,加上孩子年龄小,心智不成熟,缺乏自律能力,慢慢就会迷恋游戏而无法自拔。

因此,几岁、十几岁的孩子痴迷手机,原因主要在家长。


其次,我谈谈父母应该怎样处理孩子迷恋游戏的问题

在平时,大部分家长还能注意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但疫情期间要上网课,家长再无耐,为了孩子的学习,也要给孩子创造条件,要手机给手机,要流量给流量,生怕影响孩子学习。但孩子把手机拿到手的时候,是不是真正用来学习的,作为父母你了解吗?

手机是让孩子学习的,不是让他玩游戏的。手机在孩子手里,玩游戏方便;把手机收回来,孩子学习又要用。好矛盾的问题,是不是?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我建议,手机收回后,对手机实行灵活管理。

一是要严格控制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作为父母,一定要清楚的知道孩子上网课的时间安排,同时也要密切关注老师布置的作业,毕竟除了上课,孩子们还有作业要完成,要上传给老师批阅,所以手机还必须提供给孩子使用。每天按学生上课时间,把手机交给孩子上课和完成作业,功课完成后,立即把手机收回,不给孩子玩的机会。

二是一定要做好陪伴。父母无论多忙,都要尽可能的抽出时间,在孩子学习时陪伴其左右,配合老师,督促孩子完成学习任务。

三是想法分散学生注意力。在孩子学习之余,家长重视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多做一些亲子互动游戏,或者带孩子走出户外,欣赏田野风光,放松心情,让孩子在活动中忘掉手机。

再者,对待孩子要有耐心。不要孩子一犯错,就简单粗暴的责骂或殴打,十来岁的孩子,心灵可塑性强,多加关怀引导,慢慢是可以教育和培养的。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认识和建议,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老胡说职场


疫情之下的熊孩子画像:

不能外出————我可以看电视!

不能玩电脑———我要上网课!!

不能玩手机———我要交作业!!!

疫情发展到现在,该复工的已经复工了,就是看不准复学时间………

在咱们这个教育第一位的国度,停课?

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钉……钉……,你的老师喊你们上网课啦!

其实,这段时间,抛开因疫情导致的焦虑,各位爸爸妈妈们也是蛮“和蔼可亲”的:

①变着花样的给一家人做美食……

②想着法子的与孩子们做亲子游戏……

③大家一起快乐的睡懒觉……

父(母)慈子孝,也算是融洽!

自从开网课后,画风变了,各式各样的家庭大战拉开了序幕:

妈妈咆哮:作业写完没?你又玩

手机!

爸爸怒吼:英语背了没?你还打游戏!

————————————————————

都在想要怎么收拾熊孩子呢?

言归正传,

十岁的孩子,

不建议突然没收手机

要智取,不能蛮干

一、家长以身作则,不要一直抱着手机。

读读书,

做做运动,

把家里打扫的再干净一些……

美食的花样可以再多一些……

或者,听听最近暴多的免费网课…

二、手机定时管理

上网课用电脑!

手机由爸爸或妈妈管控。

有的学校要在“*学网”、“*优网”等APP上交作业,交作业的时候,再把手机拿出来。

三、可以根据孩子的爱好,与孩子一起玩她/他感兴趣的活动

孩子喜欢下棋————陪着下

孩子喜欢跳舞———跟着跳😜

孩子喜欢唱歌———一起飙

孩子喜欢踢球———找个安全场地,一起 踢

四、告知班主任,让班主任开班会来“收拾”熊孩子们。

这个方法,我亲测有效哦。

我是——【睿智的成都妈妈】——,

家有初三神兽一枚,欢迎【关注】,欢迎交流!


睿智的成都妈妈


我家一小姑娘,在老家时,看见别的孩子玩手机,天天追到我后面要手机,做作业读书都是讲条件的。后来回到家里,周围没有孩子看手机,我和他爸爸都不玩手机,没事儿的时候就看一会书或带她出去走走,做任何家务事的时候都把她带上,晚上准时睡觉,我也不把手机带到卧室。有时候我忍不住玩手机的时候,只要她让我陪她玩,我立马放下手机。慢慢养成习惯,她白天读故事书、完成作业、帮着大人做一点轻松的事情。晚上我让她看自己喜欢的节目,但是规定时间的。现在小姑娘白天即使我和他父亲在玩手机她也很少到我们身旁看。希望我的经验能帮助你。


和你一起学123


孩子过度使用手机,容易造成视力下降、颈椎问题、注意力分散等健康问题,这也是家长最大的担忧。那么,孩子玩手机上父母应该如何应对呢?

1、 严格控制时长

孩子玩电子产品,无论是过度放纵还是严格禁止都是不理性的,把握好分寸才是正确的做法。爸妈可以给孩子规定玩的时间。

比如:一天玩手机不能超过1个小时,玩手机必须是在完成作业以后。目标具体、明确,孩子就更容易操作。

2、 筛选优质内容

关闭上网功能,经常更新WiFi密码,让孩子远离网络上错综复杂的劣质内容。给孩子准备一些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动画片、音乐视频等,下载一些益智游戏,让孩子体会其中乐趣。

但同时也要避免连续观看视频和反复玩一个游戏,以防止孩子上瘾。

3、转移注意力

当孩子要玩电子产品或是不能停下来时,爸妈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和孩子一起画画,或者带孩子外出去散步、逛公园等,都是不错的注意力转移法。

孩子之所以沉迷玩电子产品,很大的原因是由于没人陪同玩,或者父母陪伴太少,甚至是父母主动给孩子提供“电子保姆”所致。

4、 以身作则当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一言一行都会被模仿。如果爸爸妈妈就是“手机控”,经常在孩子面前玩手机,那孩子也自然也想玩,所以家长在孩子面前尽量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频率。

其实,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的方式有很多,但是什么方法都不如父母的陪伴有效。如果家长们愿意花时间与孩子一起玩耍,相信你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他。


用户56229661022


收回手机是一定的!

但是需要方法!

如果孩子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游戏时间和游戏方式,那么,父母有责任管理,也必须管理!

玩游戏只是休闲,天天玩游戏太恐怖了!

绝对不能妥协!

但是,但是,但是!

一定要注意方法!

因为有时候你越是不让他做一件事,那么,这件事对他的吸引力越大!

现在的孩子还在我们的视线之内,等到孩子大一些了,可以独立上学放学时,那个时候如果对游戏还是很痴迷就真的不好办了!

要慢慢的减少手机游戏时间,淡化手机游戏在他休闲时间的影响!

最好的办法就是,家长也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活动,一起做运动或玩游戏!(此游戏非彼游戏!)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和家长互动游戏!会让孩子感到爱和陪伴!比单纯的说教和强硬的制止好得多!!

加油,相信你会成功的!





老张讲数学


网课成了学生玩手机最好的借口,做作业也是大人拒绝不了理由,学会了说谎,学会了偷懒,更学会对付家长,不叫我玩,我不学了,家长乖乖投降……学会了对付老师,作业不交,玩失联,死机了,……一个好学生就这么报废了,老师痛心家长寒心,一切的一切都是疫情惹的祸,自律性强时间长了有点懈怠,自律性差的二三分钟注意力,休管你老师讲的天花乱坠,在学校还能批评二句,网上时代瞬间拉黑,老师的法力有限,家长束手无策,期盼开学,期盼开学,成了全社会最急切呼喊,现在疫情基本可控,开学的日子不远了,黎明前的黑暗……,这个家长你对孩子比较关心,对孩子玩游戏忧心忡忡,收回手机不可取,会激发孩子叛逆心理,一旦对抗形成孩子的教育就难了,我建议可从这几个方面加强。

一上网时间控制。和老师网课时间类同,这个时候离不开手机,作业时间一般老师上过课就留作业,作业不多。让孩子写下来抓紧时间完成。

二作业上传最好家长监督,杜绝学生借口,老师布置都是书面作业,家长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养成不拖拉,还能杜群学生群之间相互传送答案。白天小学生作业都能完成,很晚了上传老师改作业也辛苦。

三多和孩子交流,晚上让孩子玩,放松,看看课外书,白天上网课,盯着手机,眼睛会近视的,星期六星期日可让孩子玩一会手机,时间不太长,春天来了,带孩子踏踏青,和大自然亲近,不是更好的方法吗?

四和孩子制订一个学习计划,能学好,又能玩好,再给一些奖励措施。多征求孩子意见,要求可控性易操作,多鼓励。

希望这位家长再耐心一点,别发火,保持耐心,孩子会改变的。

希望我的建议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