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不哭丨 13.高中兩次退學

“說好不哭”系列——


13.高中兩次退學


1985年,那是我傢俱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因為自那年之後,我家情況開始慢慢好轉:二個姐姐先後嫁了不錯的人家,生活過得雖不算富足,但至少從此衣食無憂;我們三兄弟陸續考了出去,雖不盡如意,但好歹總算跳出了“農門”。

要知道,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考上中專或者大學就意味著能夠離開農村,端上許多人夢寐以求的“金飯碗”——那個時候上大學有生活費發放,畢業後是包分配安排,不用找工作的。

值得一提的是,那時初中畢業的優等生一般都考了中專,那是絕對令人羨慕的超級人物,畢業後直接工作,一般還只有15歲左右;高中生才考大學,當然也有中專大專,但考上本科的那都是精英人物,少之又少,不象現在,大學擴招後本科生滿街跑,還沒人要,文憑早已貶值。

我們兄弟仨都陸續考出去,現在想想,估計是當時我家祖墳上冒煙了吧,抑或是真的如前文所言,我們買下親戚家那棟老舊房子,沾了那家風水寶地的福氣吧,我們不承認,但當地不少人都這麼說。

當然,我們兄弟仨之所以都能跳出“農門”,期間吃的苦、受的累,不說九九八十一難,至少也是歷盡艱辛,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心裡清楚,也只有那些年經歷過高考的人才能理解。要知道,依我們家那種條件,要什麼沒什麼,完全靠的就是一股拼勁。

說好不哭丨  13.高中兩次退學

對於我們的上學,父母這邊,那是拼死拼活地送,毫無保留地支持,捨不得吃,捨不得穿,一點點節省下來給我們作學費,沒半點怨言;我們自己呢,拼死拼活地讀,不顧一切地讀,可謂嘔心瀝血、臥薪嚐膽。

但是,畢竟作為那個時期的農村孩子,素質也就那樣,底子薄不說,有多少時間讀書還沒得保障,日常還得幫家裡幹農活,哪象現在有孩子,什麼事不用幹,只要你讀書寫字就行,不過令人諷刺的是,現在的孩子倒是大多並不想讀書,與當時那種條件下渴望讀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大哥和弟弟那些年的讀書情況我並不是很瞭解,因為我們相差都有幾歲,我上初中時,大哥上高中,弟弟讀小學;相應地,我讀高中了,大哥就上大學了,弟弟就讀初中,一起讀書的時間並不多。但通過我自己讀書的經歷,我就知道,在當時那種情況下是多麼的不容易。

就拿我自己來說吧。我自認為就一個相當蠢笨的人,甚至是個不可開竅者。如今我一切的一切,都是我“笨鳥先飛”,都是拼出來的,並不是我多麼聰明所致。

記得那是1985年8月份,那天家中特地為大哥考上大學辦了幾桌升學宴,親朋戚友均來道賀,甚是熱鬧。也就在那天的下午,客人陸續散去。我也就挑起擔子動身了,用扁擔一邊挑著一口木箱,一邊放著被子等一些日常用品,就這麼上路了,走路到幾十裡遠的高中去報道上學,一個人,沒人送,我不知道,在我的身後,是否有父母惜別的目光,至少我沒回頭,就這麼義無返顧地走了。

多年以來,父母除了默默地付出和支持外,很少和我交流學習上的事情,也很少到學校參加什麼家長會什麼的,一切都是自己作主。這也養成了一種習慣,什麼事都自己扛著,什麼事都自己做主,從小學開始的讀書,到長大後的工作,再到娶妻生子,還是到城裡打拼,都是如此,在他們看來,這是我們自己的事了,他們所做的只能如此了,他們的身份、他們的能力、他們的背景都擺在那,除了精神上的鼓勵和支持外,別無其他了,因為他們也無能為力了。對此,老婆還頗有微言,但我卻理解他們,而且也認為,父母把我們養大成人了,這就夠了。也許正是父母的這種態度造成了我們的早熟和懂事,很早就自立了。

講實話,我在初中成績一般般,算中等吧,考上高中也是剛剛打了擦邊球進去的。清楚地記得,初中畢業後,一次我擔著擔子去水塘挑水時碰上與我一道初中畢業的兒時夥伴。他見我考成這樣還吹著口哨曾嘲笑我,說我哪來的心情。當時也許我沒他懂事,一臉的懵逼。在初中階段,他是班上的尖子生,他被寄厚望升上中專的。前面說過,那時初中能升上中專的,那是精英階層,成績一般的是不敢想的。但是,中考他沒發揮好,只上了我們縣一中。他之所以笑我考得不好還如此高興,應該是他心情不好吧,後來我才有所理解。

上高中後,由於初中成績本就不甚理想,高中自然可想而知了。我這種“木腦殼”,對於數學、物理、化學這類學科,如果說在初中還能勉強外,到了高中,數學、物理的那些知識點猶如天書,根本聽不懂,一天天積累下來,根本跟不上老師的節奏,理科的上課時間如坐針氈,越聽不懂,心裡越著急,越著急,越覺得對不住父母,那段時間,整個人陷入了深深的自責和恐懼之中,但沒有人幫我,老師沒理過我,同學也無暇顧我。

說好不哭丨  13.高中兩次退學

慢慢地,我產生了厭學情緒,而且越來越嚴重,因為我越來越覺得我太笨,笨到根本學不進去,同時我也深深地陷入到深深的自責當中,辜負了父母的期望。

進入高中後的第一個學期還沒有結束,我便已經無法把持自己的厭學情緒,便向一個同寢室的同學借了一部破舊的自行車,馱著那口木箱,打道回府了。

回家後,父母並沒說什麼,但二姐又在家裡鬧了一頓,矛頭直指我擅自拖著行李棄學回家,連正眼都不看我,時不時地故意摔東西,指桑罵槐的。

對於我的擅自離校,老師也沒上門家訪,好象就沒我這個學生似的,那時沒有電話什麼的,估計是沒跟老師請假什麼的,學校也不知我去哪了。

在家呆了幾天吧,也是百無聊賴,估計也是在家靜靜地想了一下,我又拖著木箱回學校了。有意思的是,那個班主任也不說什麼,仍似乎沒我這個人似的。也許當時對待差生都是這樣的吧,多一個少一個無所謂的,不象現在,對待學生象對待寵物一樣。

雖然我又回到學校這個大家庭,但成績還是沒有一點起色,在班上也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對象,也沒有什麼象樣的朋友。那時,一有時間便愛上了打籃球,一下課便與另一個同樣境況的同學打籃球,以此打發無聊的學校時光。

一眨眼,一個學期過去了,我的成績仍是老三樣,名次總是徘徊在後面,中等都算不上。

可能是由於成績差的原因,也可能是由於家境不好的原因(穿著還是前面所提的式樣——藍背心加外衣,即使炎炎夏日也是如此,反正穿著打扮絕對是班上最差的),那時我是沒有走得近的同學的。當然,我自己是主因,一來因為成績差,二來是家境不好產生了嚴重的自卑感而對人敬而遠之。那時,有些同學家稍微好點的同學的打扮就已不一般了,但他(她)往往自動組團,吃在一起,玩在一起,我們這一類人是無法接近的。

我一直到高二分文理科後才有一個真正的朋友,他就住在學校附近,我有時常到他家玩耍蹭飯,甚至有時週末不回去就到他家去睡什麼的。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與他走得近,估計是他外婆家就在我家屋後山那邊的緣故吧,而且我們還多少沾親帶故的。

對於高中階段我沒有什麼走得近的朋友這事,我很多年來都一直耿耿於懷,以致於現在對於高中的同學聚會我都有點排斥,因為在我的記憶中都是一些消極的東西、負面的影響,總感覺那時同學們都看不起我,我也自感低人一等。其實,應該是我自身的心理在作祟,以致於成了一種心病,揮之不去,影響了這一輩子的心態。

說好不哭丨  13.高中兩次退學

言歸正傳。高一下學期,我的成績依然故我,毫無起色。經過近一年來的煎熬,我的退學情緒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主要是理科的聽不懂,學習跟不上,加之來自對於父母的愧疚之情與日俱增,讓我惶惶不可終日。人雖然坐在教室,但心從未靜下。

有一次,父親破天荒地步行幾十里路來到學校。與其說是家訪,不如說來看看學校。幾年前,父親曾在學校食堂工作幾年,與學校老師挺熟的。父親找到老師,在閒談中扯到我的學習情況。我清楚的記得,老師說得較為“委婉”——“×××呵,那還得努力呢,這個成績想考上學校,有點難呢?”我瞟了一下父親,父親唯唯諾諾,側著耳朵傾聽,臉色鐵青,面無表情,猛抽著紙菸。那時,我只覺得無地自容,心裡愧疚得很。

終於,在高一下學期的某一天,我又一次絕然地再次借了那輛自行車把行李拖回了家。回家後,跟父母說——不想讀了,回來種田。對此,父母還是沒有多說什麼,估計他們也知道,說多了也沒用,當然也不知道如何做工作,只是嘆氣。

在家無聊地又住了幾天,最後估計還是想通了一些事情,可能還是覺得不能就此放棄,最終我又厚著臉皮將那口陪伴我幾年的木箱拖回了學校,再次在同學們異樣的眼神中回到了座位。當時,我也沒覺著丟臉,反正都那樣了,還要臉有鳥用!

從此,我也就安下心來,再也沒有他想,真正開啟我的讀書歷程。也是此時起,我就暗暗發誓,一定要好好讀書,我要兌現我的誓言,我要完成父母的期望,也要讓同學們看看,我不是那個孬種!(配圖源自網絡,與文無關)


說好不哭丨  13.高中兩次退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