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群体免疫”理论,是良药,还是骗局?

在本周四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宣布了英国政府的防疫政策——

“群体免疫”

同时,宣布不会关闭英国的学校,也不禁止大型活动,只是建议轻微感染者在家待一周,禁止70岁以上老人公开活动。约翰逊坦承:“这是这一代人所面临的最严重公共卫生危机⋯⋯许多家庭将提早失去他们挚爱亲人。”

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伦斯甚至提到,让4000万英国人接触新冠病毒,以便达到60%的人群感染,在全国形成群体免疫效果。

舆论一片哗然。

一时间,一系列疑问抛向大家心中:什么是群体免疫?有效吗?会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

英国“群体免疫”理论,是良药,还是骗局?


群体免疫第一次被使用是在1923年,当时人们发现大量儿童对麻疹免疫后,新感染的数量暂时减少了。从那以后,我们开始了用疫苗来获得群体免疫,以阻断传染病的传播——对,群体免疫其实主要是针对疫苗起效的机制。

传染病有三大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任何有效措施,必须减少这三者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中国是三管齐下,治疗以减少传染源,戴口罩、洗手以阻断传播途径,隔离、所有人在家待着来保护易感人群;

★群体免疫呢,主要是减少易感人群,来阻断传播。

图为牛津大学群体免疫示意图,红色的是容易死亡的高危人群,黄色为传染源,绿色为接种了疫苗的人,有了绿色圈圈之后,是可以阻断传播的,也可以减少红色的数量,以达到保护的作用。

英国“群体免疫”理论,是良药,还是骗局?


以上仅仅是理论模型,英国的政策在实际实行中,会有很大的风险:

① 病毒突变

新冠病毒是单链RNA病毒,相对容易发生突变,目前已经记录了 149 个位点,注意突变并不能代表出现了很明显的变化,突变不一定明显影响功能。

英国“群体免疫”理论,是良药,还是骗局?


我们人身上也时刻在发生突变,但并没有把我们变得奇形怪状,但是有的突变就影响深远,比如癌基因。

在英国这种政策之下,病毒为了让自己更容易传播,因为有足够的可感染病例,很可能会进化出新的病毒株,那前期建立的所谓群体免疫力就基本失效了,又需要重新建立;如果再来一个新的,又要重新建立,所以英国政府宣称的 60% 感染即可产生,除非病毒不会出现这类进化。

② 搭便车问题(free-rider problem)

在接种疫苗上,是指那些宣称别人打了疫苗,自己就不打的人,搭了接种疫苗的人的便车;在英国这件事指可能无法获得长久免疫力或未获得免疫力的人,这样可能会丧失群体免疫,反而引起更严重的爆发。

③ 社会稳定性问题

在感染过程中,高危人群不可避免的会死亡,如果引起民众大量恐慌,所暴发的社会动荡,人群聚集,很可能会导致病毒提前暴发,一旦提前暴发,不少人会因此暂时失去工作能力,社会停摆就在眼前。

④ 时间差问题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是终身免疫,那肯定会有一个持续时间。

而感染到一定人数产生群体免疫,也需要一定时间。

如果在达到群体免疫之前,第一批被感染人群的免疫力已经消失,那这将是一个无限循环。

⑤ 对中国的冲击

结合前面说的搭便车问题,其实中国人就属于没有免疫力的人群,英国由于不做防御,那么他将长期作为输出国,中国防输入所投入的工作量将大大增加,影响的就是我们所有人的安全和收入问题了,以及在英国留学的留学生、外派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也将受到冲击。

能不能起效,可能就看病毒会不会意想不到吧。

由此可见,英国群体免疫理论在实际操作中将会相当困难!


对于英国的“群体免疫”政策,我国生物学家、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知识分子》主编饶毅教授直接喊话:谎言!

英国“群体免疫”理论,是良药,还是骗局?


他表示,武汉人民以高昂的代价,把新冠病毒闷在中国,给世界其他国家两个多月的时间,但除了新加坡、日本等少数国家以外,多数国家、特别是欧美国家,居然无动于衷,没有好好用这段时间。

英国就是失策的国家之一。

英国首相居然带科学家出场,号称英国的方法是让大家感染,以建立群体免疫力。

免疫都是个体的,哪来的群体免疫?一百人有免疫力,一个人没有,碰到病毒照样感染。

群体免疫现象的意思是:如果少数人不肯打疫苗,但是大多数人接种了疫苗,因为大多数人有免疫力,病毒就难以传播,这样就可能病毒碰不到没有接种疫苗的人,所以呈现“群体免疫现象”。

这完全不支持英国首相的政策。在一个新的病毒出现,全体人民没有疫苗,极少数可能有先天免疫力的情况下,不遏制病毒传播,把全体人民暴露在病毒面前,是不可能出现群体免疫现象的。会出现的是:凡是感染了会死的就死去,感染了不会死的就获得免疫,继续活下去。这种现象是英国著名科学家达尔文提出的“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依赖第一轮感染后形成“群体免疫效应”,是放弃第一轮感染的一部分人,例如让1%的人去世。一个国家,让1%的人去世意味着什么?这次是1%因新冠病毒去世,下次为什么保护其他疾病的易感者?如果都不保护,人类文明的底线何在?

保护1%,是保护全体,因为我们每个人分别是会因为不同疾病、包括不同传染病而去世的1%。

英国“群体免疫”理论,是良药,还是骗局?


左图示意 “群体免疫现象”,右图说明完全没有疫苗接种的群体不可能出现群体免疫。


《柳叶刀》主编分析英国防疫政策:就是“轮盘赌”!

在英国政府出台被评价为“群体免疫”倾向的防疫措施后,医学顶级期刊《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在社交媒体连续发文,批评英国这一防疫政策是在用民众玩一场“轮盘赌”。

霍顿表示:英国政府宣称他们是根据科学行事,但这不是事实。已有的证据很清晰。我们需要紧急进行社会隔离和封锁政策。政府正在用公众玩“轮盘赌”(playing roulette with the public)。这是一个重大错误。

英国“群体免疫”理论,是良药,还是骗局?


▲理查德·霍顿推特发文,认为政府正在用公众玩“轮盘赌”

他说,英国政府的战略目标让他感到“困扰”——这一目标似乎是要主动推迟应急行动,使病毒感染大量人口,以达到“群体免疫”的效果,这也是严重的错误。

他表示,政策目标应当是挽救生命,“对于此次疫情,目标过去是,现在还是预防可避免的死亡。不要再等了。”

英国“群体免疫”理论,是良药,还是骗局?

▲理查德·霍顿推特发文,批评群体免疫政策

在英国政府确定前述受到争议的防疫政策后,霍顿已和多名其他专家共同投书《泰晤士报》,要求英国政府公布其政策所依据的“证据、数据和预测模型”。他认为,英国民众完全能够理解更为严格的防控措施。

在英国有观点认为,即使颁布了严格的管控规定,也难以得到民众认可,因此并不能真正落实。

对此,霍顿反驳认为:“另一个广为流传的迷思是,公众会对限制自由感到厌倦。实际上,公众已经采取行动保持社交距离,避免大型集会,并早在政府建议之前开始远程工作。政府低估了公众理解和行动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