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那些虚伪的、可笑的、堕落的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清代吴趼人的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描绘了主人公“九死一生”自应世以来二十年间的见闻,“蛇虫鼠蚁”、“豺狼虎豹”、“魑魅魍魉”,上至官员,下至流娼,展示出清朝统治下社会的溃烂不堪。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那些虚伪的、可笑的、堕落的




作者吴趼人,岭南佛山人,其人生性耿介,狂放不羁,幽默达观。不愿与权贵交往,曾拒绝清政府经济特科的考试,绝意仕途。

他先取字“茧人”,一次,不慎摔伤一足,于是易名“趼人”。他的朋友给他写信时,常常误为“妍人”或“研人”,他只有作诗自白,其中两句是:“偷向妆台揽镜照,阿侬原不是妍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那些虚伪的、可笑的、堕落的


鲁迅先生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评价是:“作者经历较多,故所叙之族类亦较伙,官师士商,皆着于录……惜描写失之张皇,时或伤于溢恶,言违真实,则感人之力顿微,终不过连篇话柄,仅足供闲散者的谈笔之资”

这本小说的叙述语气的确尖酸,但若因鲁迅先生的评价而放弃了这本小说,就真是可惜了。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被评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其余三部则是:《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孽海花》。所谓谴责小说,用鲁迅先生的定义就是: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清代内政腐朽,外交软弱,国势渐微,许多有改良主见的文人以小说的形式针砭时弊,因此谴责小说开始兴盛起来。




因为通常发表在报刊上,这类小说缺乏清晰合理的结构,但不妨碍它们以一个主人公为主线,描绘出许多可笑可叹的故事。

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第二回“守常经不使疏逾戚,睹怪状几疑贼是官“,不是“贼是官“,而是县太爷做了贼。

第三回中,一个流娼为她相好的“土老儿“捐官,还捐了个二品的道台。而那流娼,也弄了个诰封夫人的二品命妇。”土老儿“人如绰号,肯定没什么文化,这样的人都当上了二品的官儿,一个流娼都是二品诰命了。

同样在第三回,一个候补道让自己的夫人去给制台大人“按摩“,结果被制台的许多姨太发现给打出去了,闹得人尽皆知。你说那候补道没有脸呆下去了?不,他还得意的很呢。正所谓:”不怕头巾染绿,须知顶戴将红“。

这是官场,还有商场上的骗子。

第五回“珠宝店巨金骗去,州县官实价开来“,珠宝店被骗无路可循,店员掌柜面临巨额赔款,哪知背后的主谋竟就是这家珠宝店的东家。通俗点说就是东家买彩票,分了地下的店员和掌柜的一点,结果中了,大家一起发财。但东家就想奖金本来都是我的凭什么分给你们,于是设计了这骗局,把掌柜和店员吃进嘴里的再叫他们吐出来。

再如第六回“彻底寻根表明骗子,穷形极相画出旗人”:

继之笑道:“兄弟,你处世日子浅,哪里知道得许多。那旗人是最会摆架子的,任是穷到怎么样,还是要摆着穷架子。有一个笑话,还是我用的底下人告诉我的……有一天,高升到了茶馆里,看见一个旗人进来泡茶,却是自己带的茶叶,打开了纸包,把茶叶尽情放在碗里。那堂上的人道:‘茶叶怕少了罢?’那旗人哼了一声道:‘你哪里懂得!我这个是大西洋红毛法兰西来的上好龙井茶,只要这么三四片就够了。要是多泡了几片,要闹到成年不想喝茶呢。’堂上的人,只好同他泡上了。高升听了,以为奇怪,走过去看看,他那茶碗里间,飘着三四片茶叶,就是平常吃的香片茶。那一碗泡茶的水,莫说没有红色,连黄也不曾黄一黄,竟是一碗白冷冷的开水。高升心中,已是暗暗好笑。后来又看见他在腰里掏出两个京钱来,买了一个烧饼,在那里撕着吃,细细咀嚼,象很有味的光景。吃了一个多时辰,方才吃完。忽然又伸出一个指头儿,蘸些唾沫,在桌上写字,蘸一口,写一笔。高升心中很以为奇,暗想这个人何以用功到如此,在茶馆里还背临古帖呢!细细留心去看他写甚么字。原来他那里是写字,只因他吃烧饼时,虽然吃的十分小心,那饼上的芝麻,总不免有些掉在桌上,他要拿舌头舐了,拿手扫来吃了,恐怕叫人家看见不好看,失了架子,所以在那里假装着写字蘸来吃。看他写了半天字,桌上的芝麻一颗也没有了。他又忽然在那里出神,象想甚么似的。想了一会,忽然又象醒悟过来似的,把桌子狠狠的一拍,又蘸了唾沫去写字。你道为甚么呢?原来他吃烧饼的时候,有两颗芝麻掉在桌子缝里,任凭他怎样蘸唾沫写字,总写他不到嘴里,所以他故意做成忘记的样子,又故意做成忽然醒悟的样子,把桌子拍一拍,那芝麻自然震了出来,他再做成写字的样子,自然就到了嘴了。”

这只是全书的前六回,整本书包含近200个小故事,涉及商场、官场、三教九流,暴露了晚清官场的腐败和社会道德的沦丧。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那些虚伪的、可笑的、堕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