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博“微課堂”第十四講——鎏金銅鋪首

鎏金銅鋪首

主講人:王蕊


渭博“微課堂”第十四講——鎏金銅鋪首

大家好,我是渭南博物館的講解員王蕊,歡迎來到渭博“微課堂”!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的是我館收藏的一組鎏金銅鋪首。


渭博“微課堂”第十四講——鎏金銅鋪首


我館藏的這組漢代鎏金銅鋪首,長7.5釐米,寬3.2釐米,高6.1釐米。青銅質地,立體形態,採用浮雕手法,運用鎏金技術,表面華麗璀璨,做工精緻嚴謹,造型別致,具有實用特徵。鋪首獸首為簡化的獸首飾,額上兩角對稱,呈倒八角型向內翻轉,鬚髮捲曲,面部鑄回紋,雙目對稱,炯炯有神,將獸首的威嚴氣勢與面部特徵表現得淋漓盡致,莊重嚴肅。

鋪首常與銜環一起,是中國古代集實用與裝飾功能為一體的,並具有特殊含義的附件,常見於商周時期以及漢代的陶器、銅器的肩腹部。在東漢的畫像石中以及東周秦漢魏晉時期墓葬的墓門上都有使用,至明清時期作為中國古代建築大門上的功能部件使用最為頻繁。

根據考古發現,最早的鋪首銜環發現於安陽殷墟郭家莊出土的青銅罍。


渭博“微課堂”第十四講——鎏金銅鋪首

商代和西周時期的鋪首銜環數量很少,而無環的單純鋪首則可追溯到更早的二里頭文化。二里頭遺址“陶大口尊”肩部普遍有獸首類裝飾,獸頂頭部有穿孔,用於穿繩提物,鋪首的面部造型比較簡單,只有鼻子和眼睛。

戰國時期鋪首銜環多出現在青銅器上,到了戰國後期,鋪首銜環開始在門上出現。這時鋪首銜環的裝飾趨於簡潔,實用功能增多,由於鑄造工藝的大幅提高,技術成熟,還出現了鏤空的紋飾。

東漢班固的《漢書·哀帝紀》中有:“孝元廟殿門銅龜蛇鋪首鳴”,有注曰:“鋪首作龜蛇之形,以銜環者也。”這裡記載的龜蛇鋪首應該就是指玄武造型的門鋪首。漢代的統治者既想羽化昇仙,又擔心鬼邪作祟,他們認為疾病、災難就是鬼邪作祟的結果,所以漢代盛行驅邪逐疫之風。因此漢代人不僅在自家的木門上飾以鋪首,以求將疾病、災難拒之門外,而且在陰宅建築中也飾以鋪首,以求鎮護墓主。

唐宋時期鋪首銜環造型精美,頗具生活氣息。“窈窕清宮深,倉琅朱門閉”是宋代司馬光的詩句,從詩句中就可以看出蒼清色的鋪首銜環配以朱漆門,這一時期生產力發展,人們就將漆塗在了大門上,不僅美觀而且可以防腐。

元代鋪首銜環有了新的原形:中國神話傳說中龍生九子之第九子椒圖,與元代的尚武精神是一致的,表現出強悍英武的形象。椒圖形像螺蚌,遇到外敵侵犯總是將殼口閉緊,人們將它用在門上,鎮守邪妖。因性情僻靜,忠於職守,可以鎮宅安寧,被民間稱作性情溫順的龍。在當時也並非人人都可以使用椒圖,白仁甫《牆頭馬上》“你封為三品官,列著八椒圖”。椒圖出現與三品官位匹配,成為了封建社會劃分等級的標識。


渭博“微課堂”第十四講——鎏金銅鋪首


從明代開始,朱元璋申明官民弟宅之制,鋪首也應禮制分為兩種風格。一種是以皇宮權貴為代表的鋪首,由於皇宮的大門分量都很重,一幅小小的鋪首銜環已經拉不動這種大門,因此就少了一些實用功能,多了一些裝飾功能,成為了等級象徵。另一種是普通百姓家為代表的鐵質鋪首,紋飾更多傾向於簡明樸實。比如蝙蝠通“福”,祈求多子多福;雙魚則以魚意“餘”祈求年年有餘,凡此種種,雖不能像權貴一樣通過鋪首銜環來彰顯財富和權利,但也可以通過吉祥的圖案來表達自己的美好祝願。


渭博“微課堂”第十四講——鎏金銅鋪首

鋪首銜環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出現的時間很早,延續時間也很長,早期多出現在青銅器的肩腹部,後來出現在墓門上,直至現在還廣泛用於各類建築上,是中國傳統建築中不可缺少的門飾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