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吼大叫”和“0吼叫”都害娃不浅,试试这五步大招吧

冉宁楼上的邻居家有个三年级的小学生,每当做作业的时候,都会传来妈妈的河东狮吼。最近两天,听不到妈妈的吼声了。在小区里碰到了那位妈妈,她说:“

对大吼大叫不行,会造成孩子安全感缺失。我参加的完美妈妈训练营,坚持0吼叫打卡呢。虽然我心里极度不高兴,但能忍着,做到表面很温柔啦。”

其实,邻居妈妈不了解的是这样的0吼叫是虚假接纳,隐忍的非常艰难却更造成孩子安全感缺失和其他的伤害。


1.常常朝孩子大吼大叫,这是大脑决定的

大脑是个克鲁机

马库斯的《怪诞脑科学》中称人类的大脑是个“克鲁机”,是说人类大脑并不像品牌机那样 每个零件都最高配置,而是像杂牌子的克鲁机一样,虽说总体还能用,但是有的零件实在是老旧原始,导致个别效能让人不能理解。这种新旧结合的工作方式就是作者所说的“克鲁机”现象,也是人类大脑时而灵光时而愚蠢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常常会表现出理性和智慧;但再遇到应急事件时也会混乱和情绪化,也就是常常说的脑子一热。

虽然大脑是个杂牌子插起来的破机器,但是运行起来消耗很大,可以整个身体能量的20%,所以,很多时候为什么大脑不愿意思考,真的是太费劲了。同样的,惯性地愤怒、指责别人则不需要高速运转,只要脑子一热就可以了。克鲁机更差劲的是当愤怒上头的时候,会占据整个大脑,大部分人根本无法理智思考。


“大吼大叫”和“0吼叫”都害娃不浅,试试这五步大招吧


踢猫效应让我们拿最弱小的来撒气

“踢猫效应”指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自身不满愤懑的情绪,从而产生的连锁反应。

家是我们最放松的地方,时刻紧绷的神经也松弛下来,基本上大脑就可以休息了。那么这个时候任何的风吹草动都在到达“杏仁核”时,这个古老的配件会根据几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面对野兽和危险时的经验决定”打“还是”逃“,当看到对手是弱小的孩子时,大脑给出的指令就是”打“,于是,大吼大叫就来了。

由此,我们得知:大声吼叫孩子以此来威慑他,这是由我们的大脑决定的,几乎所有人都曾失去控制,所以你不必太自责,并非只要大吼大叫就是糟糕的妈妈。有时遇到紧急情况大吼一嗓子还是很有必要的。当然,既然意识到经常对孩子大吼大叫不对,那我们就应该立刻行动起来做出改变。毕竟在亲子关系中我们是拥有更多能量和权力的大人,我们是可以逐步调整慢慢改善,主动去接纳孩子的。


2.虚假接纳危害也不小

很多妈妈都是学习力超强的,听过很多的讲座甚至买过很多课程,都会了解到大吼大叫会造成孩子焦虑、安全感缺失,长期处在大吼大叫中的孩子要么变得胆小怕事,要么也是一个暴躁易怒、爱大吼大叫的孩子。于是很多自制力力超强的爸爸妈妈们开始“制怒”,特别是很多训练营打卡啊,坚持多少天啊,要求爸爸妈妈即使内心要爆炸,表面上也不能生气,就像前文提到的邻居妈妈:明明心里很不高兴、快气爆了,还要装的优雅温柔。其实,像这种表里不一的接纳叫做虚假接纳。

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虚假接纳的现象:妈妈看到孩子10点还在看电视,一遍遍叫还不动,肯定不高兴,还装着温柔的叫着宝贝,多么虚假;其实不想给孩子再买玩具,但是架不住孩子的撒泼打滚或者苦苦哀求或者碍于商场人多就给孩子买了玩具。

“大吼大叫”和“0吼叫”都害娃不浅,试试这五步大招吧


你以为大吼大叫给孩子造成伤害,孰不知虚假接纳后给孩子造成的伤害更大。

1.虚假接纳造成孩子安全感缺失。

每一个孩子都是善于观察环境和大人眼色的高手,即使在他还不会说话的时候。你心里的怒火透过表面的温柔会更加狰狞,孩子是可以感受到的,但是他看到的却是你温柔优雅的一面,这时脑子中会出现各种混乱,会让他十分焦虑:因为他分不清自己的妈妈到底是高兴还是不高兴。长期处在这种焦虑中,他的安全感就会缺失。

著名的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曾指出:

如果父母隐藏自己真实的想法,而表现出对孩子的虚假接纳的话,孩子会对父母的诚实和真诚表示怀疑。如果他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他们会感到自己不被父母喜爱,这会导致孩子不断做出更多的“试探”,会使他们产生很深的焦虑感,并使得他们缺乏安全感等。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远比挨两顿训的孩子受到的伤害大得多,也难以弥补得多。


“大吼大叫”和“0吼叫”都害娃不浅,试试这五步大招吧


2.虚假接纳造成孩子不知道规则的底线在哪里

往往妈妈们吼叫的时候是孩子做错事情或者做的事情不符合我们的规矩,大吼大叫固然不对,但会让孩子清醒的意识到:我这样做不对。而如果这个时候,妈妈用了虚假接纳,孩子分不清对不对。

就像我们不提倡孩子看电视。为什么啊?一个原因是孩子看电视得不到回应。大人和孩子交流时互相的。比如说孩子觉得好玩打了妈妈一巴掌,这个情况在孩子小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妈妈及时制止:“这样不对。”孩子知道了不对,或者妈妈也给孩子来一下(当然时轻轻地)孩子通过大人的反馈知道打人疼,不能打人,这也是他情商增长的过程。电视则不同,《熊出没》里熊大和熊二经常挨打,有时头上一个大包,第二天啥事也没有。孩子就不知道疼不疼,甚至觉得很好玩。我们知道孩子在大脑的神经元是在幼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开始连接,如果他小的时候连接的都是这些奇奇怪怪的连接,上学后、到社会上必然也会是一个奇奇怪怪的人。 《父母的语言》中提出了3T法,也就是父母和孩子要充分交流。如果妈妈只顾着不发火,要包容,那么和孩子的交流将无从谈起,即使披着温柔的外衣交流的也是错误的认知,这不是害了孩子吗?

虚假接纳造成孩子分不清自己做的是对还是错。

这些规矩的建议、规则意识的养成都在小时候,妈妈的对孩子各种行为的反馈决定孩子对这些事物的认知,单纯的共情、接纳,对孩子来说只能是溺爱。溺爱造成孩子根本没有底线,他也不知道你规则的底线到底在哪里,只能一次次试探。今天她看电视到10点你接纳了,明天就可以10点10分,后天就可以10点20分……而如果到你忍无可忍开始管教,那么必然会是一场世纪大战。

我们在网上看到有的孩子残忍杀害自己的母亲,感到非常惊诧。孰不知,这就是孩子一步一步试探出来的底线,甚至,这还没有到底。正是因为一步一步的包容接纳才让他不知道天高地厚。


“大吼大叫”和“0吼叫”都害娃不浅,试试这五步大招吧


3.虚假接纳造成孩子真实的想法不被大人知晓。

时下的接纳还要加上三个字:无条件。无条件的接纳。无理要求在孩子一说出口的时候就已经被接纳了,每一个无理取闹的背后都有一个真实具体的理由,这个真实具体的理由是什么呢?我们也就无从得知了。比如说:孩子说我不想上幼儿园。妈妈无条件接纳了:不想去就不去吧。那么孩子为什么不想去呢?是和幼儿园小朋友相处不愉快了,还是不喜欢班级里的老师了?还是幼儿园的饭菜不可口了……我们搞不清楚原因,只会无条件接纳的话,孩子以后还会不想去幼儿园,那我们还要将孩子天天留在家里吗?

除了虚假接纳,日常生活中还有虚假不接纳。虚假不接纳似乎是中国父母特有的。当孩子考了99分回家的时候,有的父母就会内心高兴得要命,却因为担心孩子骄傲表面就会说:“哎呀,怎么是99分啊,学习那一分的时候你去哪里了,以后要努力啊。”这同样会造成孩子的认知混乱,不可取。


如何平静地让孩子和父母合作

无论是踢猫效应也好,还是克鲁机中杏仁核是“打”是“逃”的选择也好,我们之所以对孩子大吼大叫,都是因为潜意识中看不起孩子。

你试想一下:踢猫效应中,这个男人为什么不冲领导发火?杏仁核对凶猛的野兽为什么要做出“逃”也就是投降的决定,完全是因为大脑也是欺软怕硬的。大人在潜意识中没有把孩子放在和自己平等的位置,才会伸手就打、张口就骂。现在又很多人说父母老年最大的悲哀就是对孩子唯唯诺诺,为什么?因为潜意识和现实都告诉他:打不过了。


“大吼大叫”和“0吼叫”都害娃不浅,试试这五步大招吧


我们要想真正改变大吼大叫的现状,只有真正尊重孩子,从心底重视孩子,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大人的附庸。

尊重孩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罗娜的《不吼不叫》中说下决心不再对孩子不吼不叫并不难,但是当你被熊孩子激怒再做出不同的反应就难了。

这个时候我们不妨试试罗娜·雷纳 《不吼不叫》中提到的A–B–C–D–E法则。

A

自问(Ask)

当孩子和自己的意见出现分歧时,问一问自己:我现在感觉如何?我能否接纳自己的感受,并且改变我的看法?

事实上,只要给大脑30秒的时间进行思考,杏仁核就会退后,大脑里的海马体就会正常工作。而且你静下心来问自己的过程时自我觉察的第一步,

自我觉察意味着一个人开始超越自己的心智,让觉察的自我从心智中分化出来,进行自我调控。这时一般不会再发生大吼大叫的低级行为。


“大吼大叫”和“0吼叫”都害娃不浅,试试这五步大招吧


B

觉察自己的呼吸(Breath)

有意识地做3-5次缓慢、轻松的呼吸。呼吸的时候,感知自己的呼吸。

这是管理自己情绪的时刻,也是爱自己的时候。经常听到大师级人物说:女人的暴脾气大多是不被爱的戾气在发生,有很多爱滋养的女人往往时心平气和的。

请爸爸加入教育孩子的行列。

如果这时有爸爸在会好很多。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每一个大吼大叫的妈妈背后都有一大堆的家务在等着她。都说子不教父之过,但是现在的妈妈一样在外打拼,回家家务、教育孩子一股脑全给妈妈,不上火的真都是奇迹。居然有个节目叫《妈妈是超人》,妈妈是超人,爸爸是什么?如果爸爸真心爱你的孩子,那么请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不要让妈妈一个人独自作战。如果有爸爸的加入,往往会事半功倍,你会发现孩子格外听话。这也是妈妈们一直吃醋爸爸的原因之一吧。

请全家人给妈妈更多的自由。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个段子:

3万元年薪的女人,回家需要洗衣服,做饭,伺候老公哄孩子,看婆婆和老公的脸色。5万元年薪的女人,回家家务变少了,不挨骂了。7万元年薪的女人,回家不用接送小孩上学了。10-12万元年薪的女人,回家不用做家务,有人带孩子,婆婆不敢动她了。超过20万元年薪的女人,老公会接送上下班!

试想:不用一边做饭,一边督促孩子做作业,还有一边追问老公何时回家的女人哪里来的火气?试想:刚刚做完美容,可以美美享受家人温馨时光的女人有怒火是不是也会被爱的魔力消融?

请妈妈更加善待自己。

卢梭说: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感动自己。

同样的每一个无理取闹背后都有一个真实具体的原因。妈妈们发火的潜台词往往是: “我为这个家付出了这么多。””我这都是为你好。你却……”妈妈们觉得自己牺牲了很多,但是孩子并不领情,反而那些注重自己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提升的宝妈更容易得到孩子的尊敬和更多的爱,所以妈妈们注意呵护自己的身体、滋养自己的灵魂,你好,孩子才好。

请不要低估睡眠不足的负面影响。如果你正在与抑郁、焦虑、经常向孩子发脾气作斗争,睡眠不足也许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艾丽卡·蕾丝切尔《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


“大吼大叫”和“0吼叫”都害娃不浅,试试这五步大招吧

C

平静自我(Calm yourself)

等到自己平静下来再来与孩子沟通。

如果真的做到了可以自我觉察,那么平静下来就很容易。只要平静下来,我们就会认识到妈妈们发火并非是因为事情本身:孩子在看电视,而是在于妈妈们丰富的联想:现在在看电视——会近视眼——会影响生活会不幸福;现在看电视——会耽误学习——会生活无着……这样的联想可以到世界末日,相信我,也相信妈妈们丰富的想象力。

D

确定孩子的需要(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

他需要的是一个结果?一个拥抱?需要你重新为他指出方向?需要鼓励?或者需要一个清晰的界限?

还是那句话:每一个无理取闹背后都有一个真实具体的原因。孩子不能真正表达自己的需要的时候,需要我们细心观察并尊重孩子的意愿,其实,你会发现孩子的要求并不高。


“大吼大叫”和“0吼叫”都害娃不浅,试试这五步大招吧


E

运用我们的同理心(Empathize)

将自己置身孩子的处境,尝试感受他的情绪和想法,倾听他想诉说什么。告诉孩子你能理解他的处境和感受。

我见过一个小男孩逃避上学的事情。他在9月份进入一所寄宿制小学开始上一年级。10月份国庆节放假,爸爸的朋友无意说道:“你家又不是没有条件接送,为什么让孩子晚上住宿呢?”其实,小男孩也不愿意住宿,他喜欢读绘本,妈妈在他幼儿园的时候和他共读了很多本书。寄宿学校晚上会统一熄灯,熄灯后就没法看书了。他为此也很苦恼。爸爸的朋友说了以后,他就更不愿意寄宿,但是孩子表达不出来,于是各种捣蛋各种逃学。每次调皮逃学,班主任都会告知家长,而妈妈这个时候就会大声斥责:“刚开学还好好的,怎么越大越淘气!”有时,经历一次惊心动魄的抓逃后,还会和爸爸一起来一顿混合双打,理由是:“这孩子真不听话,不打不行了。”这样的结果是越来越逃得厉害,到最后,学校提出让孩子转换学习环境。转换环境后,接手的是一位年长的班主任,没事的时候喜欢和孩子们拉呱,听孩子们聊天。小男孩说气自己这段经历,告诉班主任他的真实想法,和班级里的孩子一起读书,他在五年级就读过不下500本书,成为一个非常有涵养的孩子。


“大吼大叫”和“0吼叫”都害娃不浅,试试这五步大招吧


我们都不完美,只是我们都在追求完美的路上。表面上的风平浪静并不代表亲密,有时理智的争吵或者争论比疏远温馨得多。不必拘泥于“大吼大叫”或者“不吼不叫”倾听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尊重他是独立的个体,这五招也许会帮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