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食其巧投明主:劉邦多次冷落和惡搞儒生,卻為何敬他為座上賓


酈食其(lì yì jī)是秦朝末年的名士,號為“廣野君”,他滿腹經綸,口才出眾,靠著傑出的“外交”實力,多次“不戰而屈人之兵”,幫助劉邦佔領眾多城池,為大漢王朝立下汗馬功勞。

酈食其巧投明主:劉邦多次冷落和惡搞儒生,卻為何敬他為座上賓


窮困堅守,以待明主

酈食其早年生活在陳留縣高陽鄉,他酷愛讀書,滿腹經綸,卻是窮困潦倒,不得不去擔任小吏。儘管如此,別人都不敢輕視他,更不敢隨便差遣他,縣裡公認他是個“狂士”。

秦末亂世,天下揭竿而起,風起雲湧。接連有許多支起義大軍經過高陽,起義軍的首領一個個都是威風八面的,但酈食其視若無睹,他瞧不上這些烏合之眾,覺得他們剛愎自用,缺乏遠見。直到仁義的沛公劉邦帶兵路過此地,他才主動去求見。

有人告訴酈食其:“劉邦向來討厭儒生,每次儒生來拜見,他就扯下別人帽子往裡頭撒尿;一言不合就破口大罵,你還是悠著點,別說自己是儒生!”

酈食其卻滿不在乎,他來到劉邦的門前,請侍者進去通報“高陽賤民酈食其,聽說沛公起兵討伐暴秦,特意過來助他一臂之力。”

酈食其巧投明主:劉邦多次冷落和惡搞儒生,卻為何敬他為座上賓


高陽酒徒,另闢蹊徑

劉邦問侍者:“什麼人要見我?”侍者回答說:“他穿著儒生的衣服,戴著高帽子,大概是飽讀詩書的大儒士。”

劉邦一聽又是儒生,就不耐煩地擺擺手:“出去告訴他,我正忙著天下大事,實在沒空接見他,謝謝他的美意。”

酈食其碰了一鼻子灰,不想就此罷休,所以心生一計。只見他瞪著雙眼,拿起寶劍指著侍者大喝:“你再進去說一下,老子不是什麼儒生,而是高陽酒徒(嗜好飲酒,狂傲不羈的人),我現在就要見他!” 言語之間刀光劍影,嚇得侍者趕緊跑進去通報。

這一次,劉邦聽說是個狂放不羈的嗜酒(好色)之徒,大概跟自己很有共同語言,說不定能結為知己,所以趕緊請他進來。

酈食其巧投明主:劉邦多次冷落和惡搞儒生,卻為何敬他為座上賓


循循善誘,以理服人

酈食其進來見到劉邦,卻發現他一副懶洋洋的樣子,光著臭腳丫,正在讓兩個侍女給他洗腳。哪裡有“周公吐哺”那樣求賢若渴的態度。

酈食其心裡生氣,卻不好馬上發飆。他就作個長揖,並沒有下拜以示尊敬。他問劉邦:“看您現在這副樣子,您是想幫秦朝攻打各路諸侯,還是想率領諸侯們攻滅秦朝呢?”

劉邦一聽就火大,他大罵酈食其:“你這個愚蠢的儒生!天下人都苦於秦朝的暴政,所以紛紛起兵響應,我當然是要攻打秦朝,你說的是什麼話!”

酈食其告訴劉邦:“您如果下定決心,聚合義兵攻打秦軍,匡扶天下拯救百姓,那就不應該以這樣傲慢的態度對待長者。

劉邦想了想,很有道理,就趕緊向酈食其道歉。他穿好衣服,請酈食其上座,共同討論天下大勢。酈食其暢談當年六國合縱連橫的故事,勸劉邦先奪取戰略要地陳留,廣積錢糧,以圖天下。劉邦見酈食其說得頭頭是道,實在喜出望外,趕緊請酈食其吃飯。

隨後的故事我們都知道,酈食其成為劉邦的肱股之臣,以他的“巧舌”攻城拔寨,“廣野君”因此名滿天下。

酈食其巧投明主:劉邦多次冷落和惡搞儒生,卻為何敬他為座上賓


引申:人才的自我修煉

1.如何保持本心?

世界紛紛擾擾,充滿誘惑,充滿負能量,更讓人在重複、麻木、困頓、失敗、享樂、貪婪中迷失自我;

不忘初心,在逆境中仍然堅持本心,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守候,努力,實現。譬如酈食其在窮困潦倒時,仍盼著他的明主劉邦。

2.如何面對成見?

就像熱門電影《哪吒之魔童轉世》裡說的:“人心中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任憑你怎麼努力也無法搬動。”

每個人都有他的成見和偏愛,根深蒂固,難以撼動。我們需要巧妙躲避,揚長避短,另闢蹊徑,才能繞開這種難題,從而表現自己,自我實現。譬如酈食其作為儒生,卻詐稱自己是“酒徒”,吸引劉邦的注意。

酈食其巧投明主:劉邦多次冷落和惡搞儒生,卻為何敬他為座上賓

3.如何應對刁難和漠視?

作為一個有才能的人,卻遭遇懷才不遇、大材小用、壯志難酬,諸如此類,或是客觀存在的情況,或是主觀認為的想法。總之,老闆不重視你,甚至無視你;領導不重用你,甚至刁難你;你的一腔熱血,往往遇到一張冷若冰霜的臉。所以抑鬱,所以消沉,所以憤懣。

那麼,可以試著換一個角度,想想別的辦法。如何展示自己的才華,如何贏得眾人的青睞,如何在低谷時候實現逆襲。譬如酈食其,面對“傲慢與偏見”的劉邦,他一頓操作,讓劉邦心服口服。我們不妨也這樣試試。當然,前提是老闆或者領導,值得你這樣做。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裡說到:“Get busy living , or get busy dying!”可以這麼理解:不願勤勞奮鬥、追求幸福而活,就會庸碌無為、隨波逐流等死。面對生活,我們擼起袖子加油幹就對了。

(全文完~)

江城讀史

】靜候您的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