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揭開迷霧追尋三國歸晉的幕後黑手(下)

江東,深夜,榻前,兩杯酒,孫權、魯肅,合榻對飲。

“現在天下大亂,漢室頃危,我繼承了父親和兄長的基業,想成就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霸業,不知先生有何良策?”

“有曹操在,將軍怕是成不了齊桓、晉文。今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唯有佔據江東,等待時機在圖中原“

以上是孫權、魯肅著名的”榻前對飲“,也是東吳後來的最重要戰略思想,核心意思有兩層:

一、漢室不可復興,所以東吳有希望成就天下霸業

二、曹操不可卒除,曹操很強大,要形成劃江而治的局面,必須尋找盟友

於是就有了後來的”孫劉聯盟“、"赤壁之戰",最終三足鼎立。

而在合榻對飲七年之後,有一個年輕人做《隆中對》,從此脫下布衣,受命於敗軍之際。


帶你揭開迷霧追尋三國歸晉的幕後黑手(下)

孫權


一、赤壁

在魯肅制定”江東版的隆中對“後,曹操果然席捲北方,於建安十三年(208年),揮軍南下屯兵於赤壁。劉備首當其衝,東吳也危在旦夕,按照魯肅的計劃三分天下本來是和荊州劉表結成聯盟對抗曹操,並伺機吞併荊州,在與曹操形成南北對峙之勢,可怎奈劉表死的太早,曹操來的太快,他告訴孫權現在如果幫助劉備那麼荊州就是劉備的,如果兩不相幫荊州必定是曹操的,劉備佔據荊州可成三足鼎立,曹操佔據荊州下一步東吳必亡。

那麼也就只能結成孫劉聯盟了,但是結成聯盟對抗曹操可並不容易,顧雍等人首先出來反對,甚至開始準備投降,顧雍是誰?沒錯他是士族,江東四大家族之首(虞、魏、顧、陸),所有軍閥都不是鐵板一塊!江東大致分為兩派:早期跟隨孫堅、孫策出生入死的老江湖和江東本土士族。孫權一夥也是外地人,魯肅、周瑜力挺結盟抗曹,本土士族一如既往,投降!

隨後也有了”舌戰群儒“的故事,面對東吳半朝的帶路黨,其實孔明就說了一句:“將軍不如早日降曹”,魯肅也說了一句“我也可以投降,未來或許能在曹營平步青雲,可孫將軍您投降之後呢?可以去那?”,這兩句話一唱一和,點中了孫權的要害,所有人都能投降!就是換個老版而已,而孫權自己呢?

至此孫權下定了決心,彈壓投降主義,召回了這一切的主謀——周瑜,並與劉備見面盟誓。

劉備問周瑜“將軍有多少兵馬抗拒曹操”

“三萬精兵”

劉備嫌少,非常擔心,但在周瑜手中三萬精兵足矣!

後來,“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沒錯,這場大戰是周瑜打的,劉備從中漁利,赤壁之戰是三國曆史中最為重要的一環,要形成三足鼎立就不能避免這一仗,這一仗曹操損失最大,至死在未過江東,間接成就劉備;劉備收穫最大,從一無所用到佔據荊州、益州;孫權也有收穫,周瑜、魯肅自然料到這一戰之後成就的是劉備,但也實現了東吳的戰略目的——三分天下!


帶你揭開迷霧追尋三國歸晉的幕後黑手(下)

魯肅



二、荊州

荊州在劉表、曹操、劉備、孫權手中先後易主,這座城市是一個支點,或者是平衡點,此後也影響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國國運。

如果說赤壁之戰後的荊州開啟了蜀漢的國運,那麼夷陵之戰後荊州就延長了東吳的國祚。

荊州應該是東吳的,因為當時是劉皇叔借的荊州!荊州是蜀漢北伐的戰略縱深,同時荊州也是東吳劃江而治的橋頭堡,雙方都是志在必得,曹操當然樂見孫劉兩家博弈中撕破了臉,劉皇叔很痛苦當了東吳的女婿,可為了荊州媳婦都跑了,戰略大師魯肅很痛苦,為了荊州破壞了三足鼎立,曹操就會再次南下,最終在魯肅操碎了心之後東吳暫且忍了。


帶你揭開迷霧追尋三國歸晉的幕後黑手(下)

周瑜


210年,周瑜猝,217年,魯肅亡,呂蒙任大都督。兩年後關羽進攻曹操佔據的襄樊,于禁降,龐德亡。

這時的關羽處於人生的巔峰,但很短暫,他佔據荊州,大敗曹軍,同時拒絕了孫權聯姻的邀請,大罵使者。但他忘記了魯肅已死,他也不知道孫權和曹操已經開始了密謀,曹操為保襄樊,孫權欲得荊州,一拍即合。

219年末,關羽敗走麥城,孫權得荊州。

221年,劉備決定重奪荊州為關羽復仇,蜀漢、東吳發生了著名得夷陵之戰,結果劉備大敗,而他的對手叫做陸遜是一個風度翩翩的書生,東吳總是如此風流!劉備死在白帝城,陸遜並沒有擴大戰果進軍四川,因為他知道天下還須三足鼎立,未來還要孫劉聯盟。正是一年前曹操的死,鼓舞了劉備得信心,從而促成了這場戰爭,但曹丕繼位後,曹魏政權逐漸穩定,曹丕的眼睛正在盯著勝利的東吳,於是陸遜撤兵,不久後孫劉言歸於好再次結盟。

在得到了荊州之後,曹魏無法南下,蜀漢也再無能力東進,誰也吃不了誰,魏蜀吳這個三角形在這時是最牢固的。


帶你揭開迷霧追尋三國歸晉的幕後黑手(下)

小喬



三、呂蒙之後再無呂蒙


呂蒙死後,陸遜執掌東吳軍政,任大都督。

周瑜是跟隨孫策起兵的功勳,魯肅是周瑜引見給孫權的,而呂蒙也是最早跟隨孫策的將領,他們三人先後都擔任了東吳的大都督,他們與孫堅、孫策、孫權一樣並不是東吳人,與劉備至於西川一樣,孫權集團也是外來政權!

孫堅起兵於黃巾起義,發跡於淮、泗,後來成為袁術的一支,佔據魯陽。淮、泗是現在的山東中部,魯陽在河南中部,東吳政權早期團隊多數來自淮、泗地區,代表人物就是周瑜、魯肅、呂蒙、張昭、黃蓋等人,他們形成了淮、泗集團。

而陸遜卻是江東本地士族,來自與之前說過的江東四大家族(虞、魏、顧、陸)中的陸家,在任大都督後,陸遜還擔任了吳國的丞相,他的兒子陸抗後來成為了吳國大司馬,父子兩代堪稱吳國的中流砥柱。

這說明什麼問題?與曹操利用士族,劉備打擊士族不同,孫權策略是完全的士族化,所以在呂蒙之後淮、泗集團逐漸開始被邊緣化,江東士族全面掌握東吳朝政。孫權為何要如此這般呢?

因為孫策!,在孫氏佔據江東孫策主政之時,作為外地人,為了穩定局面他大開殺戒,無情打擊江東士族,結局大家都知道,武力無法解決所有問題,對於外地人江東的經濟、文化、輿論全部在士族一邊,最後孫策被刺殺,東吳政權風雨飄搖,與蜀漢後期一樣,東吳前期人心惶惶,世家大族也是散佈謠言,大搞投降主義,照此下去,東吳或將是三國中最先亡國的。

但東吳卻是三國中國祚最長,最後亡國的,在孫策死後孫權就意識到了士族的問題,與曹操、劉備一樣,孫氏家族也不是士族,孫堅作為低級軍官,是靠刀口舔血創下的家業,在赤壁前後出現的投降言論讓孫權知道了士族的力量,他不想做第二個孫策,所以他早早的就開啟了東吳政權的本土化、士族化,這一點和劉備的策略正好相反,所以蜀漢最短,東吳最長。

曹操胸懷大志,知人善用;劉備勇於開拓,百折不撓,孫權呢?與曹操、劉備的披荊斬棘不同,東吳的江山不是孫權打的,孫權是個守成之主,他要在曹操、劉備左右守護父兄創下的基業,所以孫權最為謹慎,相比曹魏、蜀漢,東吳始終缺乏那麼一點開拓的意思,孫權不想開疆擴土嗎?非也!是江東士族不想!

為了穩定大局孫權治下的東吳全面本土化、士族化,採用吳人治吳的策略,淮、泗集團逐漸衰弱,士族子弟遍佈朝堂,東吳是吳人的東吳,孫權把江東士族的利益緊緊與自己捆綁在一起,從此士族保衛東吳就變成了保衛自己,但是也只是保衛,而非開拓,當士族壟斷仕途後,東吳的北伐、西進也就畫上了句號,我可以保衛政權,維持現狀,因為利益捆綁,但我不能在向前一步。孫權很鬱悶,但是沒辦法,合榻對飲的後半個戰略也就無疾而終了,東吳是能守,而無法攻。

呂蒙之後再無呂蒙。


帶你揭開迷霧追尋三國歸晉的幕後黑手(下)

赤壁之戰



四、孫權守的不錯

東吳熬死了曹操、曹丕、曹睿,甚至熬死了司馬懿,但卻熬不過司馬炎,280年西晉六路並進,滅亡東吳,三國歸晉。

曹魏、蜀漢因為士族所亡,東吳完全士族化,為何也亡?

按照魯肅的戰略,在三足鼎立之後,要伺機北伐、西進,江東必須要實現開拓才有生機,但此時的江東政治與曹操、劉備的“寒門法家”不同,仕途被壟斷、輿論被左右,無法打破階級壁壘,就肯定會出現腐敗橫行,效率低下,驕奢淫逸,士族化的江東是無法開拓,利用南方士族消滅北方士族,也只是幻想,不能開拓也就只能苟延殘喘,僅僅江東半壁山河,又能殘喘到何時呢?

其實也殘喘了很久,東吳是三國中存在時間最久的,孫權守的不錯。

六十多年前,赤壁之後,曹操曾欲報先前之仇,率軍南下,魏、吳對峙於長江,後曹軍退,留下一句名言:

“生子當如孫仲謀”。


帶你揭開迷霧追尋三國歸晉的幕後黑手(下)

孫權很苦惱




三百年後,有一種用人制度,逐漸代替了兩漢以來的察舉制,寒門子弟憑藉十年寒窗,可位列朝堂,世家大族慢慢衰弱,國家生機勃勃,再也沒有“壟斷仕途”,再也沒有“控制輿論”,當然世間也無“魏晉風度”。


帶你揭開迷霧追尋三國歸晉的幕後黑手(下)

金榜題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