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衡利弊,方中有圆——晚清名臣张之洞的处世之道

方中有圆,圆中有方,是为人的因果律,又是大自然的法则。自古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又有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这里,圆,象征着运转不息、周而复始的天体;方,象征着广大旷远、宽厚沉稳的地象。

晚清重臣张之洞就是一位善用方圆之道处世的名人。

权衡利弊,方中有圆——晚清名臣张之洞的处世之道

张之洞少年时很聪慧,身形似猿,传说为将军山灵猿转世;榜中探花,历任湖北、四川学政,山西巡抚,两广、湖广、两江总督,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在晚清风雨飘摇的政局中,他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略,办实业、造枪炮、勤练兵,为晚清王朝呕尽最后一滴血。

张之洞可算是一位性格刚烈、铁骨铮铮的人,然而他办事却很圆融。在他就任山西巡抚时,当时泰裕票号的孔老板表示要送一万两银子给他。张之洞婉言谢绝了孔老板的好意。可是当他考察了当地的情况之后,发现山西受罂粟的荼毒很是严重,于是决心铲除山西的罂粟,让百姓重新种植庄稼。而改种庄稼需要一笔费用,但山西连年干旱、歉收,加上贪官污吏的中饱私囊,拿不出救济款发放给老百姓。这时,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孔老板。

他想,如果说服孔老板把银子捐出来,为山西的百姓做善事,以银子换美名,他或许会同意。经过商谈,孔老板表示愿意捐出五万两银子,但必须满足他的两个条件:一是让张之洞为他的票号题写一块“天下第一诚信票号”的匾,二是要捐个候补道台的官衔。

刚开始张之洞觉得孔老板的这两个条件都不能答应,因为自己对他的票号一无所知,又怎么能说它是天下第一诚信票号呢?第二,他认为捐官是一桩扰乱吏治的大坏事。可是不答应他,又到哪里去弄五万两银子呢?

权衡利弊,方中有圆——晚清名臣张之洞的处世之道

经过反复思考,张之洞决定采用折中迂回的手段,答应为孔老板的票号题“天下第一诚信”的匾,这六个字意味着:天下第一等重要的美德就是诚信二字,并不一定是说他们泰裕票号的诚信就是天下第一。

至于他的第二个要求,张之洞最后给自己找了一个台阶:一来,捐官的风气由来已久,不足为怪;二来,即使孔老板做了道台也不过是得了个空名而已。再者按朝廷规定,捐四万两银子便可得候补道台。于是,张之洞以这种退让的方式为山西百姓募来了五万两银子,可谓造福一方。

其实,张之洞在官场上也深得“妥帖”之要义,他把王之春从广东调到湖北这件事就做得相当漂亮。张之洞到湖北以后,想大兴洋务,但缺少得力的助手。这时,恰好湖北藩司黄彭年去世了,空出了职位。于是,他就想推荐自己的心腹去那里任职。

张之洞觉得现任广东臬司的王之春比较合适。王之春是张之洞在广东时一手提拔起来的,他对张之洞自然是忠心耿耿,感恩有加。但张之洞考虑问题又多了一层:现在要把王之春调来,就应该为广东物色一个合适的藩司人选,这样,王之春调来湖北的把握性才更大一点。

权衡利弊,方中有圆——晚清名臣张之洞的处世之道

幕僚提出不妨推荐湖北臬司成允去广东做藩司,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成允是现在军机处领班礼亲王世铎的远亲,世铎一定愿意帮助成全他,他自己京师门路也很熟。二来又可腾出湖北臬司一职,又多了一个帮手。这样在湖北办洋务力量就更强了。

经过张之洞的运作,王之春很快调到湖北,而成允去广东做藩司。接着,张之洞又让赋闲在家的陈宝箴当上臬司。这样一来,方方面面都被张之洞摆布得妥妥帖帖、皆大欢喜了。张之洞圆融办事,为天下国家作出了贡献,为天下百姓尽了大忠,可以说是圆中有方,同时又没有违背天下的大义、大原则,又是方中有圆,这是为人处世的一种境界。

鬼谷子说过:“故观其志意,为度数,乃以揣说图事,尽方圆,齐长短”。说的就是处世要圆融,要懂得权衡利弊,把事物的方方面面都考虑周全,再根据已掌握的信息,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加以解决,最终就能达到“天圆地方”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