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中井荥腧经合中的腧穴的含义是什么?

天强叔爱捣腾


腧穴者,病在时取于腧也。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有些按固定时间发作的证状,可以用腧穴来治疗。

这里的原因离不开经络流注的原因。我们的经络为无端循环的状态,只不过在特定时间会有某段经络巡行高峰期,这和我们的道路交通上下班高峰期一个道理。

这个时候脏腑有积,这个积,就是里面有杂质,不通畅。那么高流量的经络,在经过狭窄拥挤的通道时,势必会对脏腑有一个涨满,挤压的感觉,通过我们的神经系统传导到大脑,就会告诉我们,这里那里不舒服。

从腧穴的这个腧字来看,自古以来很多写法,有腧,俞,输,还有一个古字写法是穴字头下面一个俞字。输入法里没有,我拍了照片在下面。这个”俞”字,从形状看很像房子,古人的观点,我们人体为器,神之所居,意思寓意是身体就是个房子。腧有输入的意思,首先就代表着一种经气的流向。

那什么东西从腧穴流入我们的正经里了呢?我认为是血,《标幽赋》讲,”体重节痛而腧居”。意思是治疗体重节痛取腧穴。但是呢?脾主四肢肌肉,这两个两点综合起来,勾勒一个立体的东西,大家可以思考想象一下,不必非要讲出来。

那么从井穴,荥穴,到腧穴,是不是这个队伍开始壮大了呢?接下来还有新来的朋友加入。请大家关注一下,看看新同学就是我们的经穴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

喜欢这个自问自答,希望您点赞支持关注一下,谢谢您!



天强叔爱捣腾


道理高深奥妙,小篇幅无法答清这个问题。


孟大夫


曾经介绍过经穴,也就是五俞穴,是根据它的经气流注特征来说的,经气由小到大,由少而多,由浅入深地出入、流注,分为井、荥、输、经、合穴五类。

这里的“输”,就是腧穴,也称俞穴。古医典中这个字所写不一,但都是同样的意思。

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里说,“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井”为初出之意,像水的源头,比喻脉气运行起始的部位;

“荥”为小水流之意,像水流刚形成小流而未成大流,比喻脉气逐渐充盈的部位;

“输”为灌注、输送之意,像水流灌注由少向多变化,比喻脉气运行较盛的部位;

“经”同径,为直行道路之意,像水在河道中畅行流过,比喻脉气运行通畅的部位;

“合”为汇集之意,如江河水归入大海,比喻脉气运行汇集的部位。

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俞穴,又称“十二俞穴”,其名称是:肺--太渊,大肠--三间,心包--大陵,三焦--中渚,心--神门,小肠--后溪,脾--太白,胃--陷谷,肝--太冲,胆--(足)临泣,肾--太溪,膀胱--束骨。

治疗脏咳,取五脏之俞穴。每一俞穴均有其特定的功效,脏俞穴者,肺俞太渊,脾俞太白,心俞神门,肾俞太溪,肝俞太冲,因此《素问·咳论》里又说,“治脏者治其俞”。换句话说,脏咳必与其俞有关联。

且五脏咳症中多伴疼痛,俞穴对缓解疼痛症状也是有帮助的,故《难经》上说,“俞主体重节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