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更多人或將實現“提車自由”!

先是無法復工復產,擔心交期延遲,如今是復工復產了訂單卻被取消,3月中旬以來,中國服裝廠老闆們的心情跌宕起伏。他們的故事只是當下中國企業的一個縮影。如果生產始終停滯、消費持續讓步,經濟能穩步增長嗎?老百姓能賺到錢嗎?股市能健康發展嗎?


疫情過後,更多人或將實現“提車自由”!


與2003年相比,現如今我國第三產業佔比更高:2019年,第三產業佔比53.9%,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最終消費支出的經濟貢獻率為57.8%,其中消費的貢獻率高於2003年22.4個百分點。由於疫情影響,2020年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或將出現較大幅度下降。


穩增長、促消費迫在眉睫,全國各地推出多項舉措:


1、全國多地發放消費券:“百姓消費,政府買單”

在南京,預計將發放總額3.18億元的消費券;在濟南,推出2000萬元文旅消費券;在江西,發放1000萬元旅遊電子消費券;在寧波,也將推出大額消費券……


疫情過後,更多人或將實現“提車自由”!


2、多地出臺措施鼓勵汽車消費:杭州今年一次性增加2萬個小客車指標


疫情過後,更多人或將實現“提車自由”!


實際上,自疫情爆發以來,國家層面已多次發文鼓勵汽車消費。2月16日,《求是》刊發的一篇重磅文章中指出,

要積極穩定汽車等傳統大宗消費,鼓勵汽車限購地區適當增加汽車號牌配額,帶動汽車及相關產品消費。2月20日,商務部在線上新聞發佈會中,也提出鼓勵汽車限購地區適當增加汽車號牌配額,帶動汽車消費。


廣東方面:佛山於2月份已出臺鼓勵購車的相關補貼政策;廣州於3月上旬出臺政策,對於個人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給予每車1萬元綜合性補貼。


此外,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也於近日提出刺激汽車消費的建議,包括限購地區適當增加汽車號牌配額、調整 1.6L 及以下乘用車購置稅率、出臺汽車下鄉促進消費政策等。


3 月 13 日,國家發改委會同相關部門發佈的《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指出要“促進機動車報廢更新”、“促進汽車限購向引導使用政策轉變,鼓勵汽車限購地區適當增加汽車號牌限額”。


刺激政策已出臺,那汽車板塊究竟前景如何?


今日A股三大指數高開,各行業板塊全線飄紅,汽車板塊領漲,盤中航空、農業板塊等紛紛發力。午後指數漲幅進一步擴大,物流板塊、房地產板塊強勢拉昇,漲幅僅次於汽車板塊。最終滬指漲超2%,創業板指漲超3%。


疫情過後,更多人或將實現“提車自由”!


具體個股方面:眾泰汽車、亞太股份、曙光股份、華域汽車、力帆股份、北特科技、百利科技、襄陽軸承、今飛凱達等個股漲停。


東吳證券表示,繼續戰略性看好汽車板塊,建議超配。受國內外疫情影響,汽車板塊隨大盤調整幅度較大。2月產銷數據大幅下滑,3-4月份影響將逐步弱化。“穩定汽車消費”基調已定,落地措施可期,疫情影響或將對沖。2020-2021年依然維持景氣復甦的判斷。


未來,隨著各地提振汽車消費措施的進一步落實,越來越多人因此實現“提車自由”,A股汽車板塊的發展也終將更上一個臺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