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雨》:老派武俠的最後絕響,而新的武俠路在何方?


《劍雨》:老派武俠的最後絕響,而新的武俠路在何方?

武俠之於江湖,是小家之於大家,因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有人的地方未必就有武俠,故而江湖常在,但武俠難尋,而《劍雨》或許便是武俠電影的最後絕響。

一:武俠電影的前世今生

有華人之處,必有武俠,而有武俠,則必有金庸、古龍。

  • 01:金庸與古龍的兩種風格

金庸筆下“武俠”是個組詞,前者是武,後者是俠,而俠的重要性大於武,所以武功最高的未必可以做的了盟主,但品德最高的卻一定值得世人敬仰。

《劍雨》:老派武俠的最後絕響,而新的武俠路在何方?

參悟了這一切的金庸於是將他筆下的主角們武功“指數”越寫越低,所謂重“俠”輕“武”便是如此,武功指數的高低只是服務於俠義精神的手段大小。

其後隨著影視劇風格和觀眾喜好的不斷轉換,俠義精神開始逐漸被淡漠,落為次席,反而武術動作的精巧和好看成為重點,此時便脫胎於武俠劇衍生出了另一種類型劇,,它的名字是:“功夫電影”。

《劍雨》:老派武俠的最後絕響,而新的武俠路在何方?

古龍筆下“武俠”也是一個組詞,武是一種傍身的工具,可以殺人、可以劫富濟貧,也可以瀟灑於世,而俠?嚴格來說古龍筆下最多的角色不是俠而是人,一個個光怪陸離,有血有肉,各有心思的人,這些人或好或壞,或者根本就不分好壞!

所以古龍筆下最多的人群是一個個會各種技能的江湖人,活著為了自己,所謂江湖中人、各有私慾便是如此,故而古龍筆下的武俠世界更像是“武人世界”,簡稱“江湖”。

《劍雨》:老派武俠的最後絕響,而新的武俠路在何方?

當古龍的風格被挖掘到極致以後,又衍生出了另一種風格劇,這種風格下“俠義精神淡漠”、“武功招式簡潔”,最多的是“喝酒、聊天”,它有一種更直觀的名字叫:“古裝的文藝電影”。

古龍和金庸的這種思想迥異、文筆差異,在其後幾十年被無數影視創作人不斷完善和創新,繼而這樣組成了一個完整的武俠世界,也為過往的六十餘年武俠影視,提供了最完整的瑰藏。

《劍雨》:老派武俠的最後絕響,而新的武俠路在何方?

  • 02:武俠電影的瓶頸

1971年,古龍第一部改編作品《玉面俠》上映,改編原著為《絕代雙驕》;1958年,金庸第一部改編作品《射鵰英雄傳》與《碧血劍》同年接連上映,從那個時候開始算起,接下來的半個世紀,但凡武俠電影,基本脫胎於此二人。

但相較於金庸,古龍的作品整體改編數量和質量,都要差上不少。

《劍雨》:老派武俠的最後絕響,而新的武俠路在何方?

這種差距產生的原因在於古龍的武俠風格大多都是“講心”,大開大合的場面甚少,比如古龍的起筆通常是這樣:月有圓有缺,我們現在要說的是圓月,因為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個月圓的晚上.這天晚上的月比平時更美,美得神秘,美得淒涼,美得令人心碎……(取自《圓月彎刀》)

《劍雨》:老派武俠的最後絕響,而新的武俠路在何方?

然後穿插在中間的是各種人物內心描寫,一個靜坐就能寫上一個篇章,這樣的風格自然不利於影視劇的改編,所以古龍的小說改編大多都是借魂換殼,即用了名字,但換了身體。

但無可否認的是古龍很會起名也很懂人心,楚留香、蕭十一郎、花無缺、陸小鳳……一個個風流倜儻的名字哪怕只留了一絲魂,卻也可以在熒屏之上叱吒風雲(古龍眾多作品中《絕代雙驕》相對最為貼近原著)。

《劍雨》:老派武俠的最後絕響,而新的武俠路在何方?

而金庸則不然,他的改編作品基本延續了人物的原有風姿和故事章節,再加上金庸大開大合的架構更易造勢(比如從塞外大漠到煙花江南),再加之那些年裡無線電視傾盡一切資源保證的演員、服飾,配樂皆是頂配。

於是塞外牧馬、彎弓射鵰成了那些年裡江湖世界的最好描述,金庸武俠也走進了千家萬戶,成了一代人對於武俠世界的最好憧憬。

《劍雨》:老派武俠的最後絕響,而新的武俠路在何方?

從60年代初到90年代末,金庸與古龍的小說,被接二連三的搬上熒幕,有些已經是三拍、四拍,有的是電視轉電影、電影轉電視。

但時光荏苒,屬於這兩位巨匠的瑰藏終究還是會被慢慢挖空,後來者的每一次翻拍都不再那麼討喜。

這樣的局面想要改變,或許得等到下一次電影技術層面的全新升級,那時才會有新的風格、新的感受。

(升級後的武俠我們姑且稱之為“新派武俠”,與之對應的現有武俠風格,我們暫稱為“老派武俠”)

83版《射鵰英雄傳》、95版《新神鵰俠侶》、《新龍門客棧》、《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成了上世紀各自領域的老派武俠代表,而新的世紀第一個十年,剛開篇便有了《英雄》、《臥虎藏龍》這樣還算尚可的武俠大作。

《劍雨》:老派武俠的最後絕響,而新的武俠路在何方?

但《英雄》與《臥虎藏龍》都少了幾分老派武俠的傳統風韻,它似金庸卻又似古龍,似武俠又似文藝,所以進入新世紀以來,唯一接近老派武俠風格的大抵便只有這部《劍雨》。

二:《劍雨》的武俠世界

《劍雨》2010年上映,劇中唯一真實練武之人只有主演楊紫瓊和動作指導董瑋,其餘一票人包括導演蘇照彬,過往的履歷中更多的是以言情劇為主。

同樣作為監製的吳宇森雖然曾經拍過《英雄本色》這樣的頂級江湖電影,但古裝武俠對於吳宇森,同樣是他的第一次嘗試。

《劍雨》:老派武俠的最後絕響,而新的武俠路在何方?

或許正是各種新手、首次嘗試,反而造就了《劍雨》的一鍋燴和各種借鑑,也讓它成了新世紀以後唯一一部完全脫胎於上世紀老派武俠元素的電影。

  • (1):老情懷

老派武俠電影有三大主要情懷:民族大義、江湖恩怨、相濡以沫,而在《劍雨》中,表面去看它側重後兩個,輕了第一個。

《劍雨》:老派武俠的最後絕響,而新的武俠路在何方?

故事中轉輪王與張人鳳之間屬於典型的江湖恩怨,前者為後者的血仇之人,同樣細雨(曾靜)與張人鳳(張阿生)之間也屬於江湖恩怨,作為轉輪王手下三大殺手之一的細雨乃是張人鳳的殺父仇人。

同時劇中各種江湖恩怨基本都是“死仇”,本絕無任何迴旋餘地。

但破解的方法是有的,那便是“愛”,愛可以化解仇恨,這是老派武俠電影最常用的套路之一。

《劍雨》:老派武俠的最後絕響,而新的武俠路在何方?

於是細雨化身曾靜,張人鳳化身江阿生,然後江阿生與曾靜相戀,兩位“繼承人”的相戀沖淡和破解了兩位“前世人”細雨與張人鳳的仇怨,這種手法在老派武俠中是極其常見的,但新世紀以後的“武俠電影”卻已經無人堅持在做,很多片頭設計的江湖恩怨、血海深仇,到了片尾通常會常常莫名的消失,不再被提起。

《劍雨》:老派武俠的最後絕響,而新的武俠路在何方?

但依照前面金庸那段所說,缺少“民族大義”的武俠電影只能算是一個江湖片罷了,所以《劍雨》的第一者“民族大義”,並不是被輕了,而是被隱藏了,我們從一個人講起。

這個人是陸竹,他出面的第一句話如是:還是來晚了,不過生未必樂,死未必苦。

《劍雨》:老派武俠的最後絕響,而新的武俠路在何方?

陸竹與細雨的第一次見面始於此,陸竹來此的目的是為了阻止細雨再去殺人(即拯救別人),而這個人目前來看只有張人鳳這一人。

但張人鳳之於陸竹是陌生人,是一個無任何利害關係的普通百姓,從這個內核來說,陸竹救人的精神符合金庸武俠裡所要求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只是這個“民”看起來不過張人鳳一人。

《劍雨》:老派武俠的最後絕響,而新的武俠路在何方?

但真的只是如此麼?答案是否的!

佛家講究因果循環,如果我們把陸竹與細雨的相遇理解為因的開始,其後發生的一切都始於陸竹與細雨的這次相遇造就的果。

在陸竹捨身感化細雨以後,細雨選擇隱退江湖化身曾靜,另一邊身負血海深仇的張人鳳則化身江阿生愛上了甘願平凡的曾靜,如果劇情到此結束,因陸竹的犧牲,已有兩人被拯救。

《劍雨》:老派武俠的最後絕響,而新的武俠路在何方?

從一人到兩人,“民”被第一次放大。

其後劇情推進,轉輪王最終死於曾靜手中,而導致轉輪王死亡的原因正是在於陸竹教授給細雨的四招劍法。而轉輪王一死,黑石組織崩塌,無數朝臣和百姓聞風喪膽的黑暗組織遭遇覆滅,相對應的便是無數的人會免於黑石血手。

《劍雨》:老派武俠的最後絕響,而新的武俠路在何方?

此時從兩人到無數人,“民”第二次被放大。

故而一個陸竹的捨身,在因果疊加之後,造就了無數的人重生,對應了金庸所倡導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有人說:“陸竹不過是因為對細雨的痴迷,才有了最終捨身的一舉”,真相同樣並不如此,陸竹臨死前說“禪機已到”,其後細雨曾去陸竹口中的云何寺見了見痴主持,問他“什麼是禪機已到?”

《劍雨》:老派武俠的最後絕響,而新的武俠路在何方?

見痴主持說:“佛祖點化世人,講究機緣,禪機一過,機緣滅矣,而禪機未到,雖點亦不中。”

對於陸竹(少林寺內四十年內佛法、武功第一人)來說,佛法講究普度眾生,只救一個人或者說感化一個人一定不是他所願,於是他寄希望於用愛感化細雨,繼而將這份愛傳承下去,而感化需要一份機緣,即禪機!

所以陸竹是俠客也是佛者,打一開始他的目的就是在為天下蒼生,即使這個禪機不在細雨,也會在另一處某個人身上,等到禪機到時,這位少林寺四十年的第一人便會隨時選擇捨棄肉身,傳承精神。

《劍雨》:老派武俠的最後絕響,而新的武俠路在何方?

故而陸竹意愛上細雨雖然像是一個意外,但這個意外只是加速了禪機到來的時間,而並未改變陸竹來此和修行的初衷。

故而《劍雨》最寶貴之處便在於它對傳統武俠精神的傳承和貫徹,同時又糅合了新時代觀眾所最愛看的愛情和仇怨,然後隱喻了“苟利國家生死以”的大愛。

《劍雨》:老派武俠的最後絕響,而新的武俠路在何方?

除卻精神層面的堅持外,《劍雨》在“打鬥”這個層面,同樣秉持了老牌武俠的風韻。

  • (2):老打鬥

老牌武俠電影打鬥風格,同樣有三個內核:有招可循,有詞為證,絕不浮誇。

但在新世紀以後拍攝的諸多“武俠”電影中,這三個點基本變成了“各種匪夷所思的打鬥風”,比如隨心所欲的飛躍,各種自帶色彩的衝擊波……(2013版《笑傲江湖》就是如此)

《劍雨》:老派武俠的最後絕響,而新的武俠路在何方?

與其說,這是武俠,倒不如說是玄幻。

而《劍雨》對於喜好老派武俠電影的朋友,則是一罈讓人無比沉醉的美酒,楊紫瓊本身的武術造詣極高,一招一式的表達也極其到位。

再加上武術指導董瑋也是武生出道,曾經出品過《殺手之王》、《七劍》、《十月圍城》等諸多經典動作電影,從上到下皆有老派武俠的鋼骨在支撐。

《劍雨》:老派武俠的最後絕響,而新的武俠路在何方?

(《劍雨》是吳宇森監製,而董瑋與吳宇森已有超過30年的老交情,當年的《英雄本色》武術指導也是董瑋,這次《劍雨》吳宇森特地請到了老友董瑋,便是為了藉助董瑋老派風格的硬馬硬橋,打造一個相對質樸的武俠電影。)

在整部《劍雨》中有著不下五場的經典打鬥場面,它們共同的特點是:“符合我們對武功的認知,同時又兼具了老派武俠的文化輸入。”

比如陸竹在教細雨四招劍術時,伴隨著招式紛飛而出現的四句吟唱:“藏巧於拙,用晦而明,寓清於濁,以屈為伸。”

《劍雨》:老派武俠的最後絕響,而新的武俠路在何方?

古典打鬥配合古典詩詞,既有劍術道理亦有人生道理,最美的對決大抵便是如此。

同樣在其後轉輪王率眾手下與曾靜和江阿生的數場對決中,各種極具有老派風味的招式名稱層出不窮,小時候看電影主角們出招之前都會先報招數名稱,諸如“彈指神通”、“九陽真經”、“乾坤大挪移”等,這樣的感覺在《劍雨》中被再次重現。

《劍雨》:老派武俠的最後絕響,而新的武俠路在何方?

再加上長劍、短劍、暗器、棍棒……十八般兵器交織廝殺,這一瞬間,彷彿回到了小時候每天守在電視機前的歲月,沉醉無比。


結語:從精神內核到外在打鬥,《劍雨》不但堅持了古典武俠的風韻,而且它真的做到了,十年內它是獨一份,而未來它可能就是絕響,“老派武俠”已死,而“新派武俠”何時能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