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美國金融大蕭條為什麼會導致700萬人死亡和上千萬人像畜生一樣活著?

西瓜鵬鈺


這裡需要糾正一下,不是金融大蕭條,是經濟大蕭條,金融只是經濟的一部分。1929年的美國經濟大蕭條,由華爾街牛市的崩潰導致的,也是華爾街真正走向歷史舞臺併成名的開始。

這幾年的比特幣

稍微關注過比特幣的人應該知道,一款P2P虛擬化加密貨幣,就是在華爾街誕生的,由於在交易流程中不會留下顧客的真實姓名,所以也是備受歡迎,當其發行到21000個的時候,便成了固定數量。同時,在近年來一路高歌猛進,從09年發到17年,從0.1136到19850美元。這是一個華爾街的怪胎,它某種程度上再一次證明了華爾街的地位,投機者的天堂。

1929年華爾街

1929年10月29日,華爾街股票突然暴跌,這是誰都沒有想到的,所以一切有如法,如夢幻泡影。美國金融街迎來了他的第一次崩潰,有人甚至說,當時的股票價格的變動連自動顯示器都跟不上。也難怪,因為當時的電子計算機也還沒有發明出來。不過我們不得不否認,跌幅還是相當令人恐懼的,無異於看著自己的錢被風吹走。這一天,又被稱為“黑色星期四”,人們開始紛紛拋售,結果是一跌再跌,五天後,他們迎來了“黑色星期二”,這一天,很多人一生的積蓄化為了泡影。銀行倒閉,工廠無法運營,工人失業,甚至國內發生有組織反抗,內戰邊緣。有人戲稱比中國的“三年大饑荒”還要慘烈一點。工價下跌,物價上漲惡性循環犯罪率,上升。

經濟危機的影響

美國人開始走上了吃野草,撿垃圾度日的道路。開始自己動手卷煙,開始用低瓦率燈泡,開始和野狗搶食腐爛的蔬菜。赫赫有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這場經濟危機導致的,他們需要更多的殖民地,需要更多的廉價勞動力。那不是700萬人死亡,是上億的人被慘遭屠戮。使整個人類社會都在一同為之流血。經濟危機稱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噩夢,於是社會主義也隨之誕生,美國也開始明白宏觀調控的重要性,開始發展自己的國有企業。


四十五度歷史


1929年-1933年,美國爆發了嚴重的經濟危機,被稱為“大蕭條”。在此期間,美國人口罕見地下降了700萬人。很多人想當然,認為這700萬人都是餓死的,其實不然。

美國的人口增長主要靠新生兒和移民拉動。不過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這兩項指標卻連年下降。

首先是年輕人變得不願意生孩子了。1920年代,隨著一戰的結束和科技的進步,柯立芝、胡佛兩任總統奉行“自由主義”,使美國經濟進入高速增長的黃金期,物質生活非常繁榮,就業崗位大量增加。

年輕人為了滿足消費慾望,沉迷於分期付款、股票投資,買房、買車、超前消費成為時尚。而1920年,美國修憲第19條修正案通過,女性破天荒地獲得了選舉權,社會地位大幅度提高,已婚婦女再就業成為一種風尚。受此影響,女性的生育意願大幅度降低,晚婚晚育變得普遍。這就導致了生育率的下降。

其次,美國政府開始限制移民。一戰使美國躋身世界強國行列,歐洲的普遍衰退則掀起了移民美國的浪潮。不過美國人對此則比較恐慌,他們認為大量“貧窮”外國人的流入不利於美國社會的穩定。1921年,美國通過《移民緊急限額法》,1924年又通過《國別來源法》,從國別和名額上限制了移民的流入。

所以在經濟大蕭條之前,美國人口就呈現了下降的趨勢,而大蕭條又加劇了人口下降速度。

“大蕭條”始於1929年的股市崩盤。1929年10月24日是胡佛總統上任的第七個月,這一天華爾街股價暴跌40個百分點。在之後的兩個星期內,股價就像開閘的洪水一樣持續下跌,300億美元很快蒸發。

股市的崩盤讓美國人措手不及。許多股民是貸款炒股的,他們不得不抵押住房,背上了沉重的債務。企業也一樣,商品賣不出去,導致資金鍊斷裂,紛紛倒閉。美國人陷入恐慌,銀行擠兌成風,又導致銀行大量破產,一場空前慘烈的經濟危機到來了。

在此期間美國失業人口常年維持在1300萬左右,許多人不得不露宿街頭,人們的生活水準大幅度下降。這樣的條件下誰還願意生孩子?所以美國出生率持續下跌。

另外,外國人看到美國這樣也不願意移民了,許多美國人選擇逃離美國,這就進一步加劇了美國的人口數量下降。

當然,700萬的人口損失也有死於飢餓的,不過這並不是主要原因。美國政府的救濟措施還算不錯,美國人依靠救餬口還是不成問題的,但飲食質量就不比從前了。許多人因為營養不良誘發的各種疾病而喪失。

還有一部分人因為對生活失去了信心而選擇自殺。沒有工作,沒有住房,貸款到期了還不上,只剩下絕望了。


石頭說歷史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1929年的世界性經濟危機,不僅僅是美國一家的經濟危機,更是全世界的經濟危機,那次經濟危機危害之大,影響之深,雖然不能說是所無來者,但至少也是前無古人了,以至於直至今日,“大蕭條”基本就是特指1929年爆發的那次經濟危機。

那麼,為什麼為引發這次經濟危機呢?我們還要從當時的世界經濟環境說起。

自由主義經濟

西方一直奉行的是自由主義經濟,即以市場為導向,政府儘量不干預經濟,讓市場就如一個自然生態環境一般,自然地生長壯大。正如亞當斯密所說“政府離市場越遠越好”

1920年代,正值一戰結束,世界迎來了經濟復甦的時代,由於和平穩定的環境,經濟也逐步地發展了起來。

實際上,我們可以從經濟發展的一般原理來解釋那次經濟危機。

當經濟好的時候,比如你是一個牛奶生產商,你的牛奶一般就會賣的非常好,賣的非常好的結果就是你賺了錢,那麼賺了錢之後呢?人性總是貪婪的,你就會想著擴大產能,生產更多的牛奶,佔領更多的市場賺更多的錢。於是你擴大了產生,生產了更多的牛奶,佔領了更多的地方,比如你一開始是在你所在的城市做的牛奶生意,於是你把生意擴展到了周邊的鄉鎮,讓鄉鎮的居民也喝上了牛奶,於是你賺了更多的錢。賺了更多的錢之後呢?自然就會更加地擴大生產,再佔領更多的市場,把你的生意擴張到鄉村,讓鄉村的居民也喝上牛奶,這樣你就又賺了許多。

當然,我舉的只是牛奶一個產業中的例子,實際上,當經濟發展好的時候,人們收入水平會提高,人們收入水平提高了,自然消費能力也會增強,消費能力增強了,就直接提升了整個社會的購買力,所以在經濟好的時候,大多數產能的擴張都會帶來豐厚的回報,賺取更多的利益。

在自由經濟體系下,政府不干預經濟,任市場自由發展,也就是說,再拿牛奶商的例子來說,牛奶商要擴展自己的生意,擴張自己的產能,政府是不干預的,可以自由擴展,當然別人也能自由地進來和你競爭。

經濟繁榮和人性的貪婪

所以在當時經濟繁榮的時候,由於賺錢效應,人們總是熱衷於各種投資,聆聽著各種因為投資而一夜暴富的神話故事,人性的貪婪總是無止境的,正如經濟學的開篇就會說,經濟學就是為了解決在有限資源下滿足人們無限的慾望的一門學問。

經濟的繁榮促進了就業,人們都有了工作就有了穩定的收入,有了穩定的收入就有了大量的閒錢用於投資,而在經濟好的時候,投資大多數都是賺錢的,於是賺了錢的人們又開始貪婪地投資更多的投資標的,當時的美國全國上下都瀰漫著這種氛圍,甚至很多人都往美國以外的海外投資,這種背景下,美國大量地放貸給歐洲,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

再說說美國的股市,股市的上升實際上也是緣於企業利潤的增加,當上市公司業績好的時候,持有股票每年都能得到豐厚的紅利回報,於是股票價格水漲船高,一路上漲,一路上漲的股票更是牽動了人們的心,於是在股市賺了錢的人們就會帶動更多的人把錢投入股市,股市繼續上漲,人們繼續賺錢。

賺了錢的人們於是對未來的生活信心十足,開始了各種高消費,甚至是借貸消費,當時的美國社會消費主義盛行,儘管汽車當時還十分地昂貴,但也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商家開始研製各種消費品,如洗衣機、烤箱、電風扇等。當時的人們已經完全忘了風險為何物,只是覺得自己只要拋了股票就行了,或者自己只要把投資款收回來就行了。

泡沫的破滅

但是在一定時期之內,社會經濟的發展總是有限的。

再拿之前的牛奶商的例子來說,當把生意擴張到了城市周邊的鄉鎮、鄉村之後,要再佔領新的市場,就只好擴張到周邊的城市了,但是這個時候牛奶商會發現,他周邊城市的牛奶商情況也和他類似,人家也要擴張到自己的城市中來,因為他們也擴張了產能,自己的城市消費不了這麼多產能,只有佔領自己城市的市場才能消化掉產能。於是競爭就開始了,牛奶商即在自己的城市與其他進來的牛奶商進行競爭,也把自己的生意擴張到了其他牛奶商所在的城市進行競爭。因為大家的產能都擴張的非常大,只有不斷地擴張才能生存下來,於是競爭就愈來愈激烈了。

為了打敗競爭對手,於是各種招數都用了,降價促銷、提升服務質量,但是這些手段用下來的結果就是利潤在不斷地減少,而在這些競爭中,失敗的牛奶商由於大量的產生無法銷售,導致了滯銷的情況,再加上擴張的產能增加了大量的成本,所以經營每況愈下,最終倒閉。

市場的整體也是如此,當經濟繁榮的時候,所有的產業都在瘋狂擴張產能,但是社會的消費能力在一定時間內總是有限的,消費不了這麼多的產能。

實際上,週期性的經濟危機都是這樣爆發的,經濟繁榮,擴張產能,導致產能擴張超過了社會消費能力,於是過剩的產能就導致了部分商家的倒閉和部分人員的失業。隨著倒閉的商家越來越多,失業的人員也越來越多,經濟陷入蕭條。但是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調整之後,多餘的產能在經濟危機中被去掉,市場的基本消費還在,最終還是有部分商家能夠存活下來,市場重新回到了供求平衡,然後逐漸恢復,再展開新的一輪經濟週期。

只是1929年的那次經濟危機的爆發,是因為之前經濟繁榮的時間較長,持續了長達約10年之久,人們的投資熱情過高,信用擴張過快,各種產能增加過多,而導致的史上最大的經濟危機,也就是說,社會信用、產能、投資的增長超過社會發展平衡越多,所帶來的經濟危機就會越大,只是那次的增長超過社會平橫點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所以早就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經濟危機。

比如股市,實際上股市的上漲是資金直接推動的,買的人多賣的少就上漲,賣的多而買的少就下跌。股票的上漲需要越來越多的資金的推動。比如當一隻股票10元1股的時候,你買1萬股只要10萬元,但是當股價到20元1股的時候,同樣的1萬股就需要20萬才能成交,所以股票上漲的越高,需要的資金就會越多,但是在一定時間內,一個國家,一個市場上的資金總是有限的,不可能滿足無限的上漲,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人類有史以來從來沒有隻漲不跌的市場。當股價漲到一個非常高的價格,市場沒有資金去承接的時候,自然就會出現賣股票的人多而買股票的人少的情況了。

☝☝1928年到1932年美國道瓊斯指數走勢

於是美國在1929年的時候就出現了企業大量倒閉,人員開始大量失業的情況。人員大量的失業就造成了很多人失去了收入來源,也就降低了整個社會的消費能力。而很多人由於破產,在此之前在銀行有大量的借貸,就導致了銀行壞賬的大幅增加,銀行壞賬過多有導致了大量銀行的破產直接沉重打擊了美國的金融體系。

股市也是如此,在高位的時候實在沒有資金能夠承接盤面,導致了股票市場的瘋狂下跌,從而引起了人們恐慌性的拋售,當時美國著名的股票大師利弗莫爾也是在那次股災中虧的傾家蕩產,最終自殺。

經濟危機的危害

經濟危機終於到來,當時的美國總統是胡佛,在他競選的時候曾經承諾美國人民,選了他,人人都會住上好房子,家家都會有汽車,頓頓都是大魚大肉。可這個倒黴催的總統,剛上臺就遇到了有史以來最大的經濟危機,人們紛紛失業,86000多家企業破產5500多家銀行倒閉,數以百萬計的人們失去了工作,許多人一夜破產,流落街頭。

當時流落街頭的人太多,往往都聚集在一個地方搭起了帳篷,這種地方被稱之為“胡佛村”。失去了農場的農場主只能吃草根、挖野菜充飢。城市裡孩子的母親在街頭徘徊,爭奪從商店扔出的腐爛水果。

商家為了保住產品的價格,不惜銷燬產品,如牛奶商,就寧願把牛奶倒到河裡...

整個危機導致了200-400萬中學生輟學,1370萬人失業,700萬人死亡的慘劇。

經濟危機很快波及到了全世界,也引發了世界各國的政局動盪。其中日本在經濟危機的時候曾經出現過很多家庭集體自殺的慘劇,而日本為了解決經濟危機的困局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意大利則引發了法西斯的上臺;德國更是掀起了狂熱的民族主義情緒,最終導致了納粹的上臺。

二戰的伏筆由此埋下。


老威觀史


城裡人不斷餓死的時候,農民們正在含淚扔掉一車車的蘋果……

1920年初期的美國,簡直是天堂一樣的地方。大量的人湧入城市,男人們身穿筆挺的西服進入豪華大樓工作,女人們在滿大街的購物中心選購最時尚的產品……到處都是新產品,到處都是誘惑。

雖然每個家庭的存款不多,但是他們有工作,而且可以輕鬆用信用卡消費。所以,洗衣機、冰箱、烤箱、汽車等等明顯改善生活質量的產品,大家都用刷卡的方式購買。

於此同時,股市也是異常的繁榮,到了1929年夏季,人們依然樂觀的享受著生活。資本家為了賺更多的錢,不斷的生產各類商品。農民們也不斷的擴大種植範圍,採用更高級的種植技術和設備,農產品也是越來越多。

結果,普通人的工資水平並沒有大幅度上漲,為了刺激消費,銀行開始“借錢”給老百姓用,先花錢,以後慢慢還。但是,有些獨立經營的銀行,根本沒有足夠的財力戰勝金融上的危機。


1929年10月24日,美國股市暴跌,當天驟降12.8%;10月29日,黑色星期二,股指一天下跌了40%。

經濟瞬間崩潰,連鎖反應讓人們猝不及防。一些脆弱的銀行破產關門,恐慌的人群開始湧向銀行擠兌,商品也被搶購一空……銀行一出問題,工廠得不到資金支持,也迅速停工破產,大量的工人失業。

沒有了工作,也就沒有了錢。沒有了錢,只能“斷供”,不僅欠銀行的錢還不上,連吃飯都成了問題。大規模的失業,窮人們實在找不到食物,不少人都選擇了自殺。

那些努力活下來的人,只能在城市中的垃圾桶中翻找可以果腹的東西。流量街頭,餓死病死,成了常態。86000多家企業破產,約5500多家銀行倒閉,城市中的人們徹底絕望了。

到了大蕭條的第四個冬天,美國全國至少有1300萬人失業,有3400萬人沒有任何收入。


農村呢?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大片的小麥倒伏在地裡,沒有人收割。因為收購價格太低太低,連收割費用都支付不了。

果園裡的各種水果,只能整車整車的扔掉;養殖戶們把數千只的牛羊宰殺之後,扔到了山谷中,因為運輸費用太貴,收購價格又很低,賣不掉,養不起……

一邊是正在餓死的城裡人,一邊是無奈扔掉食物的農民,諷刺不?

農民們的商品賣不出去,越來越貧困,失業的城裡人買不起吃的,越來越難熬——可悲的是,無數的食物就這麼白白浪費了。

關於這次經濟大蕭條的原因,無數的經濟學家都有深入的分析,這裡就不說太多不專業的話了。

總之,當資本完全控制市場,為了利潤大量生產囤積,讓普通人不斷的透支自己的未來。看似繁榮的市場,看似美好的未來,看似奢侈的生活,都是不堪一擊的。

超前消費、透支消費,買房買車買奢侈品——總是要還的。大蕭條之前的美國人,覺得自己有工作,可以慢慢還。但是他們沒想到,崩潰是瞬間的。

所以,1929年的大蕭條,給了人們很多的啟示,以史為鑑,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七追風


財富蒸發了,無數人投資的股票成為廢紙。

日常生活中,農民破產,無力償還貸款也無力收割莊稼,牛奶小麥只能爛掉倒掉,因為賣出去還不夠支付費用。

銀根緊縮,銀行貸款無法收回成為爛帳。也就沒資金兌付存款,大量倒閉。工廠沒有資金往來,無法生產,生產出來也無人購買。最高時有1500萬失業,佔四分之一人口。

無數人窮困潦倒:

大蕭條期內,有約200—400萬中學生輟學。因為沒午飯,需出力為家庭補貼生活費。

學校中,十來歲女生開始出賣自己,代價只半個美元,因為半美元能買麵包活兩天。更沒錢買保險套,大量學生因此懷孕,隨後就是流產、早產,溺嬰。

《光榮與夢想》中這樣寫道:千百萬人只因像畜生那樣生活,才免於死亡。

這一情景描述的正是大蕭條時期的民生狀況:賓夕法尼亞州鄉下人吃野草根、蒲公英;肯塔基州人吃紫羅蘭葉、野蔥、勿忘我草、野萵苣及一向專給牲口吃的野草。城裡孩子媽媽在碼頭徘徊等待,有腐爛水果蔬菜扔出來就上去同野狗爭奪。蔬菜從碼頭裝上卡車就跟在後邊跑,有什麼掉下來就撿。廚師把殘菜剩羹放在廚房外小巷,立即有十來個人從黑暗中衝出來搶。人們還看到全家走進垃圾堆撿骨頭和西瓜皮啃。因蛆蟲多,芝加哥市有個寡婦在撿東西吃時總是先把眼鏡摘掉,眼不見為淨。

等待施捨的人群,可別以為被施捨者是衣貫楚楚:

絕望的母親:


四川達州


在美國曆史上,曾發生過多次經濟危機,但要說規模之大、破壞力之強和波及範圍之廣,當屬1929年-1933年的這場經濟危機,以至於美國人們都不得不用“大蕭條”來特指它。並且,這場經濟危機波及全球后,也直接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這場危機有多慘烈呢?據說,這場危機導致200—400萬中學生中途輟學,1370萬人失業,700萬人死亡,千萬人只能靠吃樹皮、吃野草根才能生活。

在記錄美國曆史的《光榮與夢想》中曾這樣寫道:“千百萬人只因像畜生那樣生活,才免於死亡。”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情況呢?

這個還要從1920年開始說起,當時的美國,因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大發戰爭財,整個國家經濟蓬勃發展。並且,由於歐洲的工業體系在一戰中被摧毀,美國的工業商品在歐洲那完全是供不應求,這導致美國各個行業都蒸蒸日上。

於是乎,大量的資金不斷湧入美國,不僅美國政府有錢,美國百姓們也變得越來越有錢。既然手上有這麼多錢,那肯定要想辦法進行投資。在這種背景下,美國政府斷擴大在海外的投資,還大量放貸給歐洲各國,於是美國很快取代英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債權國。



至於美國的老百姓們呢,則投資國內的股票,於是一時間,美國的股市那都是一路高歌猛進。因為財富得不斷增值,美國百姓們的消費觀念也發生改變,“炫耀性消費”逐漸成為那個時代的潮流。

一方面,美國各大金融機構推出各種貸款項目,鼓勵大家借錢來投資和消費;另一方面,資本家們進一步刺激消費,開始不斷的研發新商品,例如:洗衣機、烤箱等。

這種能夠改善生活方式的商品,在市場中總是熱銷,價格還十分的貴,同時汽車也開始走進千家萬戶,還有農民們也是擴大規模,買一些高級設備和技術,慢慢的農產品越來越多。

當然,因為這些商品價格都很貴,大部分百姓都屬於是超前消費,換句話說,就是貸款買的這些商品。不過,因為美國股市在不斷上漲,所以這點貸款也算不上什麼,很多時候他們只需要把股票一套現,就足以償還這種債務。

當時的美國有多瘋狂呢?美國總統胡佛曾非常自豪的說下這樣一句話:“貧民窟將從美國消失”。



但可惜的是,這一切在1929年10月24日嘎然終至。在這一天,美國迎來了它的“黑色星期四”。這一天,美國金融界崩潰了,股票一夜之間從頂巔跌入深淵,價格下跌之快連股票行情自動顯示器都跟不上。

在其後兩個星期裡,美國股市一瀉千里,近300億美元的財富消失,相當於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總開支,成千上萬的美國人眼睜睜看著他們一生的積蓄在幾天內煙消雲散。這是美國證券史上最黑暗的時刻,也是美國曆史上影響最大、危害最深的經濟事件。

接著,股市危機開始引發國民經濟危機,86000多家企業破產,約5500多家銀行倒閉。沒了銀行的資金支持,連鎖導致工廠的停工,大量的工人失業,這些人當中不乏當初衣冠楚楚的中產階級,比如意氣風發的銀行行長或者曾在著名報紙上發表評論的名作家,如今卻在夜間敲門討飯或蜷縮在城市排隊領麵包的人群裡。

還有許多人,因為受不了飢餓痛苦,紛紛選擇自殺,心態好的人只能流落街頭,翻垃圾桶找吃的,苟活著。據說,在鄉下,大量破產的農場主只能靠吃野草根、蒲公英、紫羅蘭葉、野蔥、勿忘我草、野萵苣等專給牲口吃的野草來生活。

在城市裡,孩子媽媽在碼頭上徘徊等待,一有腐爛的水果蔬菜扔出來,就上去同野狗爭奪。人們還看到,有人全家走進垃圾堆撿骨頭和西瓜皮來啃。因為蛆蟲多,芝加哥市有一個寡婦在撿東西吃時總是先把眼鏡摘掉,眼不見為淨。



當然,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並不是因為食物短缺,雖然經濟危機導致生產量下降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在這場經濟危機中,社會的絕大部分財富都被那些大資產家給掠奪走,他們為保障自己的財富不貶值,就寧可將過剩產品銷燬掉。

比如他們用小麥和玉米替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進密西西比河,使這條河變成“銀河”,把糧食鎖在倉庫裡面腐爛,把數不清的牛羊殺死後,扔到山谷中等待,反正就是一句話,寧可浪費,也不白白送給或便宜賣給百姓。

當時,他們給出的理由是,如果真的白送或者低價賣掉,那本來還能繼續活下去的企業也活不下去,因為賺到的錢根本不夠繼續生產的。然後會有更多的人失業,更多人失業又會導致新一輪的購買力下降。

客觀來說,這話雖然有部分道理,但本質仍然是自由經濟繆論,是資本家的貪婪在作怪。

這就和古代中國的那些地主階級一樣,找這麼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實就是想繼續維持自己奢侈的生活,即便是在國家經濟走向衰落時,也不想讓自己的生活水平降低,這樣就只能讓更多人走向更加貧困的地步。

也正因為此,在經過這一事件後,美國百姓的觀念也開始發生變化,不再盲目崇拜自由經濟,於是羅斯福新政開始登上美國曆史舞臺,即用政府行政命令來部分干涉國民經濟,調節國民之間的貧富差距。與此同時,共產主義也得以蓬勃發展起來。


我是趙帥鍋


通過這個問題我發現一個很大的問題,現在我們國家,很多年輕人,都用花唄,超前的消費體意識。還有就是人們要還信用卡,各個行業的銀行貸款。這讓我聯想到我們照著這個模式發展下去是不是也會重蹈覆轍。

這次的疫情對我們的影響非常的大。各個行業的停工。經濟的停滯不前,可是該花銷的一樣也沒有減少。這段時間停 的是有點長了,一下給全國人民放了一次長假。

希望儘快的結束這次疫情。戰勝病魔的同時也要把自己的的你能力武裝起來。


80後老莊


我也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順便也解答一下,很多人更好奇的金融危機中,資本家為什麼要把牛奶倒在河裡,也不給沒有食物吃的難民。

1.高度發達的金融產品成為了炸藥包:主要是指股票,債券,信貸產品。美國那時候股市節節上漲,連大街上掃垃圾清理廁所的清潔工,每天談論的話題都是,今天哪隻股票會上漲,自己已經買了多少多少,賺了多少多少錢。大部分普通人湧向股市,股市節節上漲,一片繁榮,很多普通人貸款,借錢都要炒股,幻想一夜暴富。投資機構,銀行也炒股,沒有人會相信股市會下跌。就在大家都一片狂熱,欣喜的時候,著名的“黑色星期四”到來,股市一天下跌了40%。相當於剛入市的人投了10萬進去,當天就虧損了4萬塊,只剩6萬了。股市繼續下跌,很多人和機構虧損慘重。開始拋售股票,引起進一步下跌。大批借貸炒股的普通人破產,大量借銀行的錢還不上,銀行壞賬大幅上升,銀行投資虧損,很多銀行倒閉。

2.普通人負債累累,銀行虧損至破產:普通人負債,連累了銀行,加上銀行投資虧損,導致銀行也面臨破產。銀行裡面的錢,是社會各種普通人,資本家,機構的存款,銀行破產導致這些人的錢蒸發了,銀行的破產帶來了更大範圍破壞性影響。

3.實體工廠受影響,工廠倒閉:普通人已經負債累累了,消費需求大幅下降,工廠生產的很多產品賣不出去,再加上銀行破產,工廠借貸不到錢,沒有周轉資金,很多工廠倒閉,大批人失業。整個經濟雪上加霜。

4.資本家(工廠主)甩賣商品,倒掉牛奶:價格降到很低很低,很多普通人都買不起,普通人成為了難民,身無分文。資本家就算是虧損按成本的一半來賣,也未必能賣出去。此時的話,資本家只好倒掉,銷燬多餘的產品(原因?比如牛奶廠是建在紐約,一噸牛奶成本3000元,現在降價便宜賣1500元錢還未必能賣出去,資本家已經是虧損1500了,如果想再運到華盛頓,運費人工成本,每噸再虧損500元,資本家一想,再倒騰也是虧損,就在本地能賣多少是多少,賣不了的過期的,只好倒掉。如果免費給窮人喝,資本家還在賣的牛奶就再也賣不出去了,大家只會去領免費的)

總結:現在國內經濟,前幾年的樓市去槓桿,股市大跌去槓桿,本質上就是在控制風險,控制風險蔓延,不讓風險波及到更大範圍。但是,個人覺得風險程度依然很高,雖然沒有達到普通人都進去炒作的地方,暴雷的時候,仍然會有很多機構和投資者受傷。


老王說品牌


1929年還尚未形成今日的經濟全球化,但是美國經濟的大蕭條還是連鎖反應一般,迅速席捲美國的各個產業。城市之中的人翻騰垃圾桶,像豬狗一般尋求食物。但是鄉下大批大批的食物銷燬,小麥無人割,牛羊也是成堆成堆扔進垃圾場。整個美國,瀰漫著頹廢低迷的氣場,工產、銀行相繼倒閉,黑色籠罩著每一個人的頭上。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中,美國沒有受到戰火的波及,再加上第二次工業革命率先在美國發展起來,美國成為世界上當之無愧的經濟大國。美國人口袋中的錢是被人們眼睜睜的看著鼓起來的,國外自然是眼紅。在人們看來,美國就是一個生產金錢的產子,幾乎全世界的錢都進了美國的產子。

美國人喜歡超前消費,似乎在他們看來不存在風險一事。經濟繁華的美國,每日都會生產出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物件,而美國人自認為他們有錢,就算是沒有錢他們也會從銀行之中貸款,或者是將錢投入股市,如此循環,生活的非常富裕。

為了迎合美國當時的局勢,農民們開始研究高等的技術與手段,著力培養農產品,致使其產量高、質量高。但是過於的經濟繁榮,開始影響到了農副產品的銷量,小麥、玉米之類的產品,逐漸停滯。剛開始人們不以為意,這只是一種產品銷量的下降。但是農產品無法售賣,影響了農民的收益,進而開始向其他產業蠶食。

而這種連鎖反應,逐漸增加了失業率,不僅僅是農業個工業,其他產業亦是如此。失業率雖然引來了恐慌,但是壓根人們最後的一根稻草是,股市的大跌,無數人一生的積蓄全部縮水,可以說是灰飛煙滅。銀行倒閉,沒了銀行的支持,工產倒閉,進而致使工人失業。而人們購買勞動力的低下,使得大量的農副品停滯,整個社會產業鏈完全崩潰,進入了惡性循環。

曾經不可一世的地產大亨,或者是某銀行家,或者是尖銳的批評家,開始走上街頭,同他們最看不起的乞丐一樣,開始翻騰垃圾箱尋找食物或者是排隊向政府求助。甚至有的人為了一些腐爛的水果或者是麵包,同狗一樣爭奪。

而農村卻是另外一番場景,頗有些“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意味。城市之人吃不起的肉類,被銷燬進入垃圾場,因為運輸費用太過昂貴,收購費用又太過低廉;而田地之中成片的小麥更是傾倒,也無人收割,因為收購價格低,只能全部銷燬。

城市之中的人餓死,流浪街頭;而鄉下的食物卻被銷燬。因為這種連鎖反應帶來的結果,倒是讓一部分國民腦袋清醒,不再過分盲目崇拜自由經濟。而羅斯福新政便是在這個時候出現,開始由國家掌控一些企業,逐漸引導美國經濟的復甦。


小鎮月明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大蕭條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出現的特有現象、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直到今天不能確定。

一種觀點認為,商品市場總是會出現週期性的動盪。

其中,市場會出現週期性的對商品總需求減少,這會產生經濟上的衰退。

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就要政府進行一定程度的干預。因為作為貨幣持有者來說,比如普通的老百姓或者小商人,在這時候總是會等待物價繼續下降,然而買更便宜的商品。

這種思維會導致情況繼續惡化。

實際上,市場對商品的總需求會越來越少。

開始是一些商品生產出來以後,無法出售,即便降低價格也賣不掉,被迫銷燬。

這就是我們經常聽說的,將大量的牛奶倒入河溝,將農作物銷燬。

這種情況惡化下去,商品生產會銳減到無法滿足基本的社會需要。

同時,因需求少了,生產量也必須減少,由此出現可怕的失業潮。

工人、農民失業以後,手裡連基本貨幣都沒了,更無法購買商品,刺激市場自行恢復。

由此,惡化程度會越來越厲害,最終導致經濟崩潰。

此時,政府必須採取擴張性財政策略來刺激需求,從而帶旺經濟,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美國大蕭條是1929年開始,復甦開始於1933年初(羅斯福新政),持續了大概4年。

這一期間,最高失業率為25%,失業者被迫靠社會救濟生活。

有一家公司要招十幾個人,結果來了上千人應聘,甚至紐約百貨公司招聘開電梯的崗位,都有很多大學生去瘋搶。

失業者生活很困難,一些單身者開始流浪,試圖在外地找到工作。

資料中這麼寫:城市中的無家可歸者用木板、舊鐵皮、油布甚至牛皮紙搭起了簡陋的棲身之所,這些小屋聚集的村落被稱為“胡佛村”。流浪漢的要飯袋被叫做“胡佛袋”,由於無力購買燃油而改由畜力拉動的汽車叫做“胡佛車”,甚至露宿街頭長椅上的流浪漢上蓋著的報紙也被叫做“胡佛毯”。而街頭上的蘋果小販則成了大蕭條時期最為人熟知的象徵之一。在那些被迫以經營流動水果攤討生活的人中,有許多從前是成功的商人和銀行家。

由於成年人尚且難以為繼,沒有人還會生孩子,這一階段美國出生率急劇降低。

為了避免生育帶來過多的消費,避孕藥攀上銷售高峰,一年狂賺2.5億美元

美國統計部門認為,大蕭條導致減少了500萬新生兒。

然而,餓死人基本是不存在的,因為美國福利是比較完善的,各大城市都有福利機構,經過登記就可以領取免費的食物。雖然食物很爛,但維持生命還是沒有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