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東抗英名將張成龍

張成龍,字雲巖,祖籍崇明,啟東聚南人,生於乾隆四十九年(1784),病逝於道光二十七年(1847)。歷任川沙守備、京口(鎮江)協水師副將、浙江黃岩鎮總兵、浙江提督等職,是深受林則徐器重的抗英名將。


啟東抗英名將張成龍

張成龍

年少習武,投身軍營

少年時期,張成龍在當過把總的父親張國泰影響下,認真習武,勤學不綴。他的母親是一位賢惠淳樸的家庭婦女,勤儉治家,注重孝道。由於父母的言傳身教,他養成了誠實刻苦、堅強勇敢的品格。

到了青年時期,張成龍不僅身材魁梧,更是武藝超群。在其老家一帶,關於張成龍武功高強的傳說很多。據傳,其平躺地下時腹部可以承受四、五百斤的石板重壓,運氣一挺,石板可被彈至數尺之外。

又傳,張成龍年輕時,送當地的一位武秀才參加鄉試。考試項目為提石砣子,有20斤至140斤不同的石砣子。一般情況下,考生提到80斤、100斤的時候已然很困難了。而一旁觀看的張成龍卻覺得這根本沒有什麼了不起的,認為自己一提就提起來了。

到了夜間,張成龍偷偷來到考場,將各個石砣子都舉了個遍,然後扔在一旁。第二天,主考官看到所有石砣子都被人提過了,就查誰提的。又說,能提這樣重石砣的人,說明力大無比,可以到軍隊去當武官。於是,張成龍上前承認,並捲起袖子把最重幾個輕鬆提起來。主考官認為他是個人才,立即批准他去投軍。

張成龍是否為傳聞中這樣參軍的,我們暫時無法考證。但是,成年後,張成龍憑著一身膽識,加入江南蘇淞鎮水師營(總兵軍營稱為“鎮”)當了一名水兵,並迅速成長為優秀的水師軍官。

啟東抗英名將張成龍

緝私捕盜,屢立戰功

水師的主要任務是捕盜緝私。在蘇淞鎮水師營其間,張成龍經常被派至佘山一帶巡查。他機智過人,善用謀略,據清國史館記載,1815年至1823年間,張成龍先後破獲朱富林、吳三、徐赫等海盜集團多起案件,帶來了一方平安。

由於屢立戰功,張成龍不斷升職。至道光八年(1828),張成龍已升任川沙營守備(正五品)。川沙營擔負著長江口東南海域的巡防任務,張成龍深感責任重大,因此十分勤勉,經常深入“七山”(大洋山、小洋山、岱山、大衢山、小衢山、秀山、長塗山)一帶海域巡查緝私。由於指揮得當,抓獲了販賣私鹽的龔小發等16人、私鹽4.9萬斤,捕盜緝私取得了實效。因緝私有功,道光十年(1830)張成龍升任狼山鎮右營遊擊(從三品),負責泰興、靖江一帶水陸防務。

在不同職位上,張成龍都能治軍有方,剿匪安民。任黃岩鎮總兵期間,黃岩外洋有一批十分兇狠的土匪,盤踞在鰳魚山一帶,經常搶劫殺人,擾亂海運。早年,浙江提督李長庚到海島剿匪,被匪徒殺死。以後,官軍懾於匪徒氣焰,不敢出遠洋剿匪。

張成龍上任後,為了剿滅這批盜匪,他先後派人深入鰳魚山一帶堪察地形,摸清水文特徵和盜匪情況,同時加強訓練水兵,做好了一切進剿準備。張成龍選擇了一個風狂浪急的晚上,親率水師船隊,揚帆急進,包圍了鰳魚山。經過一夜激戰,盡數擒獲了這批作惡多端的匪徒,徹底剷除了這批盜匪。

剿滅匪幫的消息傳出後,商旅無不額手稱慶,捷報傳至北京,道光帝對他進行了嘉獎。

啟東抗英名將張成龍

護運漕糧,深得讚許

道光初年,江南段運河嚴重淤塞,時任江蘇巡撫陶澍受命大力籌辦海運。道光六年(1826),陶澍利用商船進行海運南漕,引入了市場運行機制,改變了過去完全由官府壟斷漕運的慣例,取得了巨大成功。

海運第二年,張成龍有幸參與這次歷史上著名的漕糧運輸改革,奉命參與押運北上。漕糧一次結隊100多艘,每船裝米500石至1000多石不等。從上海吳淞口出發,經黑水外洋至鐵槎,途中2000裡不見海岸,然後經威海入渤海,最後至天津港,共4000多里。當時漕船都是木帆船,靠風力和木漿推進,海上風狂浪猛,又沒有精確的航海圖。此外,還有海盜猖獗,由於張成龍熟悉海情,有遠航經驗,同時警惕性極高,經過一個多月的海航,率領的漕船全部平安到達天津港,然後轉運至北京。這次海運,張成龍立功不小,道光上諭“准許張成龍以應升之缺儘先任用”。

道光十四年(1834),張成龍升任京口副將(從二品)。京口(現鎮江市)扼長江咽喉,為江南運河的北口,漕船在此過江,自古以來,就是江防重鎮。京口所轄的丹陽至丹徒段運河,由於距長江較近,江潮湧入,泥沙沉積淤塞河道。張成龍上任之初,運河嚴重淤塞,以至於3000多艘漕船受阻無法通過,朝廷上下非常焦急。他一面率領兵民日夜疏浚,一面派兵護守糧船,終於在短時間內疏通了河道,糧船得以順利通航。

道光十六年(1836)春,張成龍又奉命去天津督辦漕船回南。張成龍到達天津後,清查了所有在港漕船,瞭解了船民的想法和具體困難後,一一作了妥善安排。在他督促下,大批漕船準時啟航返歸,為本年度進行第二次海運創造了條件。

道光十六年,已升任兩江總督的陶澍考察了張成龍的政績後,向朝廷保舉:“成龍在任一年有餘,護趲漕船,緝捕盜賊,均能妥協,堪任水師總兵之任。”於是,道光降旨:“著軍機處以水師總兵用。”


啟東抗英名將張成龍

威遠城

守土殺敵,抗擊英軍

張成龍戎馬一生,最值得稱道的還是在率部抗擊英軍的事蹟。

道光十七年至二十六年(1837-1846),張成龍擔任浙江黃岩鎮總兵(正二品),統轄鎮標中、左、右三營,有官員40名,水兵2570名,哨船25艘。

道光十九年(1839),時任兩廣總督林則徐在虎門銷煙,揭開了鴉片戰爭的序幕。1840年6月,第一次鴉片戰爭打響。英軍見廣東戒備森嚴,不易攻取,就改變戰略,從海上向北,進犯黃岩等防區。

張成龍自林則徐在虎門銷煙和英軍交戰以來,一直密切注意英艦動向,積極訓練水師,作好抗擊準備。將士們同仇敵愾,士氣高漲。他充分利用地形,把戰船隱蔽在有利位置。當英艦進入伏擊圈時,黃岩水師兵船火炮齊發,頓時銷煙瀰漫,被擊中的英艦立即燃燒下沉,英兵有的被擊斃,有的被俘虜。這是閩浙海域的首次告捷,喜迅傳至廣州,正被撤職待查的林則徐異常欣慰,立即修書告知廣東巡撫怡良:“今日聞浙洋夷船,經黃岩鎮張成龍攻破兩隻,逆夷除擊斃外,生擒八名……”


啟東抗英名將張成龍

鎮海招寶山炮臺

鴉片戰爭期間,正因為張成龍部隊的英勇駐守,英軍才未能進入黃岩防區口岸。

道光二十一年(1841)春夏之交,清廷調集大軍加強定海、鎮海一線防衛,並派兩江總督裕謙為欽差大臣前往鎮海指揮。清廷起用林則徐前往鎮海軍營參贊戎機。林則徐向裕謙推薦了張成龍。

同年4月,張成龍便奉旨調任鎮海防堵。正當軍務繁忙之際,張成龍母親不幸病故。按清朝喪儀,張成龍回鄉守喪一年。據《黃岩縣誌》記載:清廷於道光二十一年五月(1841.6)調崇明總兵林明瑞署黃岩鎮總兵;至二十二年十二月(1843.1),張成龍復任黃岩鎮總兵。

道光二十一年(1841)夏,英國軍艦大舉侵犯定海海域。10月,定海三總兵葛雲飛、王錫朋、鄭國鴻誓死守衛,英勇血戰後壯烈殉國。英國侵略軍接著進犯鎮海甬江口前哨陣地金雞山。對此,黃岩水師與狼山水師協同作戰,面對強大的敵人,浴血奮戰,不後退一步。但最終因為力量懸殊,黃岩水師千總王萬隆、把總汪宗斌、解天培等都戰死疆場,狼山鎮總兵謝朝恩也同時遇難。在鎮海城坐鎮的裕謙奮力抵抗不過,最後因憤恨跳水殉國了。

鎮海之戰雖然失敗,但張成龍部所展現出來英勇無畏的精神,足以證明這是一支訓練有素、能征善戰的水師。


啟東抗英名將張成龍

林則徐調張成龍任南澳總兵的奏稿


壯志未酬,優恤追封

在黃岩鎮連任總兵九年後,張成龍於1846年擢升為浙江提督(從一品官階),下轄定海、溫州、衢州、處州、黃岩五鎮標。清朝規定,新任提督任前必先進京朝見皇帝。

道光二十七年(1847),張成龍來到北京。晉見時,道光皇帝讚賞了他的軍功和治軍能力,並要他整飭防務,訓練好水師。張成龍返回浙江後,正值盛夏酷暑,為保衛祖國海疆,他仍堅持日夜巡視防務,不幸中暑,於道光二十七年六月三十日(1847年8月10日)病逝,享年六十四歲。

正值大展鴻圖之際,張成龍卻不幸辭世,他是懷抱著未遂的志願而死去的。對此,道光帝深為哀悼,為表示體恤之情,用超出同級官員的恤例頒發白銀三千兩治喪。這治喪金已等同提督、總兵在戰場犧牲的撫卹數額。


啟東抗英名將張成龍

現放置於中央大道啟東名人園內的,原張成龍墓道前的石翁仲(高三米)和石獅、石馬等石獸

張成龍的墓地建在原聚南北施村地段,墓前立有高聳的華表,墓門是石砌的牌坊。墓前上題:誥授建威將軍浙江全省軍門提督張公雲巖之墓。建威將軍為正一品官階,是朝廷對他死後的追封。因張成龍屢建戰功,道光皇帝封萌張成龍的曾祖母、祖父母、父母及張成龍本人妻室四代。上世紀五十年代,啟東市蒐集到道光皇帝封贈張成龍曾祖母等“封號”的“詔書”殘缺原件,現存於市文物部門。

啟東抗英名將張成龍

張成龍後代張熙瑾(右)觀看張成龍上代誥封

1947年,張成龍墓地被毀。殘存的石羊、石馬、石虎等石獸和石翁仲(東漢人名,傳說力大無比,後人雕刻其像用於守衛墳塋),幾經輾轉後放置於原市人民公園內。隨著十多年前人民公園被拆除掉,現在這些石獸和石翁仲放置於匯龍鎮中央大道啟東名人園內。這是抗英名將張成龍留給我們這個城市不多的印記之一,對於這樣一位啟東歷史上首屈一指的名將,理應讓更多的人去了解他、紀念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