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这样清廉且富有才华的人,为啥不能官至朝廷内阁?

晓看历史


海瑞的出名,实际上应该是朝廷的有意为之,就是为了向百姓宣传,朝廷的清廉,为官的正直。

然而现实中,海瑞这样的官员是不会得到提拔的。首先,官员要解决一家人的衣食住行,以明朝的官员俸禄显然是不够的,其次,官员还要解决非朝廷编制内雇员的薪酬,最后,官员想升迁,迎来送往这样的小礼是最基本的。

以上三个情况,说白了就是钱的问题。一个清官是无法解决的,他连家里的温饱姑且维持,哪里会有多余的精力去管其他呢?

为什么说钱很重要,一个官员为自己谋利,这是人之私欲,若是这个官员“有肉吃,手下有干饭吃,百姓有浓粥喝”,就是说这个官员自己捞钱,手底下人会有好处,辖区内的百姓会有好处,那这就是好官了。

有了钱,经济就活了,人脉便扩宽了,办事容易了,为百姓谋好处的事情就可以大张旗鼓的进行了。

以前读过一篇文章,说贪官和清官的区别,我觉得最大的区别在于,贪官务实,清官务虚。这个东西不能说绝对,但一定是绝大多数。

以上说法都是指古代封建社会下的官场黑暗,特此声明。


夜候来了


首先我得介绍一下海瑞。海瑞是个读书不怎么开窍,三十多岁才考中举人,进士跟他根本就没缘,办事能力不怎么强,因此题目说的海瑞富有才华,那完全就是扯淡。

接下来我来分析一下,海瑞为啥不能进入内阁中枢。海瑞首先不会来事,做教授的时候,不理县令,干县令的时候不睬御史,干户部主事的时候,直接与皇帝对着干。后来被高拱罢官了,开始把朝廷的所有官员给骂了个遍。就看看海瑞这些战绩,简直是谁遇到谁倒霉,一言不合就开骂,关键人家还骂不过他,这才是最气人的。

海瑞为官是很清廉,可是谁又知道海瑞当县令的时候,判案完全根据个人喜恶,要是穷人和富人打官司,那么富人绝对完蛋了。后来做了应天巡抚,还把自己的老上级,自己的提拔者——徐阶,给整得够呛。

就这样的一个人,虽然清廉,但是办事实在糟糕,要是处于内阁中枢的位置,那么几位阁臣估计是天天跟海大人吵架,事情完全干不了了。海瑞无法处理好国家的政务,因为他的脑袋不灵光,政治智慧不足。海瑞只能做一个模范人员,可以作为廉政模范,但是绝不能把这人抬举太高。

海瑞最适合的工作其实就是在都察院每天查查看看,偶尔骂骂人。





戏说明史


海瑞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后来虽然是做官了,日常生活的拮据,和他休妻纳妾有一定的关系,毕竟办着这事是需要大笔银子的。由于海母性格刚烈,而造成的婆媳关系不合。再加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海瑞又是个孝子,在古代礼制社会,如果妻子忤逆公婆,不生育,不讲卫生,懒惰,等等被休是合情合理的。

有次海瑞的母亲过生日,海瑞专门去买了二斤肉回来,这事竟然传到了浙江总督胡宗宪的耳朵里,可见海瑞偶尔吃一顿肉都成了官场的笑柄!

嘉靖晚年,海瑞买好了棺材,并且将自己的家人托付给了一个朋友。然后向嘉靖呈上《治安疏》,批评嘉靖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嘉靖差点没被气死,下令赶紧抓起来,千万别让海瑞跑了,嘉靖冷静之后仔细读完《治安疏》明白过来,海瑞是带着棺材来的,一天里反复读了多次,感到叹“这个人可与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纣王。”

同年嘉靖驾崩,牢里送来酒菜,,海瑞以为这是断头饭,就大吃特吃起来,当听到牢主事的说皇帝已经驾崩了,海瑞随即悲痛大哭,把刚才吃的东西全部吐了出来,晕倒在地。

隆庆继位,赦免了以海瑞为代表的所有谏言诸臣。海瑞被释放出狱,官复原职!

海瑞是个古怪的官僚模范,其性格做事风格于当时的官僚阶层格格不入,或者得不到认可,毋庸置疑海瑞是个孝子,忠臣,清官,适合做地方官或者谏官,就算是后来张居正做内阁首辅,万历新政期间,也没有提拔重用海瑞到内阁任职!



关中王


就清廉程度而言,海瑞和包青天一样的分量,但富有才华是不能用来形容海瑞的,至于他为什么不能官至朝廷内廷,我认为主要有如下原因。

一、无全局思维、教条主义、僵化执行

海瑞做的最高官职是南直隶巡抚,这是中国最富庶的地方,他到任之后先颁布“督抚条约”,再治理富户兼并土地问题,因治理土地所有权被弹劾,8个月后赋闲15年。

作为封疆大吏,主政一方首先考虑是怎么稳定,在稳定的基础上再求发展。作为巡抚管到不许做甜食、不许做特殊的纺织品,显然他只顾推进他的清廉,没有大的施政方针。

如果治理富户兼并土地是他的大政方针,他也不会变通执行,只是僵化超前推。通过变通把工作推下去才是能力(汉朝的“推恩令”解决诸侯国问题)。

张居正还曾说过‘宁为循史,不做清流’,他认为清官虽然不会坏事,但也做不成大事。海瑞就是一个典型。

二、其“清廉模范行为”无法推广

如果一个做法可以被推广,可能还有示范意义,海瑞作为县令,只有母亲过生日家里才能吃肉。为服务社会,为国家社稷,可以奉献一切过着苦行僧的生活。

这会精神只有海瑞有, 他无法把这种精神强加给别人,强加给他的下属,他这种工作方法无法推广,他怎么能身居高位呢。

三、私德被诟病

尽管当时海瑞名声很好,他的第一位夫人因和海瑞母亲不和被休,第二位夫人新婚一个月同样原因被逐出家门,第三位夫人在极为可疑的情况下死去,7个月内小妾上吊自杀,3个儿子夭折。

无论在明代还是今天,这种情况都反社会主流,我甚至怀疑海瑞有精神疾病。怎么可能入相入阁呢。


小天说高校


海瑞是大大的的清官,很早就知道。民间都称他为海青天。后来渐渐的听到了有别样的声音,不再是一味的赞扬和溢美之辞!

他的为官和为人似乎没有什么不到之处堪称楷模。有时总觉得过于固执,不会变通,执念太重,以至于给人印象难于驾驭,你说这样的人其上司怎敢提拔重用。在他的做官生涯中不是就是有十五年赋闲在家,不被人用吗?直至七十岁才又复出。我想不是没有原因。

另外在他对于家人的行事和态度上,我简直觉得他精神上可能有点问题。夫人的死,妾的死,儿子得死,女儿的死,一桩桩,一件件,接憧而来,你不觉得他的为人在某些地方有问题吗?

据传,只要母亲过生日是才称了二斤猪肉,被官场传为笑谈。海瑞是清廉正直的,我想这种清廉似乎太过,就是作为普通家庭也不一定是他那样的吧,用我们眼下的观念想。就是他这样清廉清贫如此的官,居然几房妻妾,在一个过着如苦行僧一般的人身上,想想真是匪夷所思!不是吗?

明朝思想家李贽对他的评价是:先生如万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充栋梁;而当时名吏高拱的一句评语也很到位:人是个好人,但不能成事。

再加上有了时人这样的评价,我想为什么海瑞不能官至朝廷内阁,大家也是可以想象了吧。







书法志


“贪官要奸,清官要更奸,要不怎么对付的了那些坏人!”——台词《九品芝麻官》

电影台词反映出了一种“官场博弈理论”——以现实来对抗现实,用更为“奸滑”的头脑来对付奸佞之人。当然,此理论也存在对立面,那就是“以理想道德来对抗现实”,用一种极端遵从道德伦理的标杆来约束现实,而奉行这套理论的代表人物,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海瑞。

若想变革制度,第一步是“加入”?还是“对抗”?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的实干派官员,大多具有打破官场规则和改革制度的雄心。而能成事者,几乎都选择了这样一条路——按照原有规则登上权力顶峰,再以至上权力来变革制度,也就是所谓的“先加入,后对抗”。明朝的张居正,晚清的曾国藩、李鸿章等都是如此。

张居正想变革朝廷的税收制度,必须要大权独揽后方能实施;曾国藩李鸿章想大办洋务,师夷长技,也必须授任总督统管一方后才能落实。曾国藩曾教导李鸿章“若想变革疏弊,须在现有制度中存活发展,否则一腔热血,报国之志,终将难以实现。”

而海瑞就有别于此,他的为官理念与理想,从开始仕途的那一刻便公诸于世,上至皇帝权臣,下到黎民百姓,都知道他是一个清廉至极、恪守伦理道理的人。

海瑞的“对抗人生”

海瑞最开始的“成名之举”,就是以七品小官之职,对抗胡宗宪(家属)滥用权力的行为。

要知道当时的胡宗宪可谓如日中天——上有内阁首辅大臣严嵩支持,下以总督之职责任防御倭寇,官风犀利,百姓官员凛然畏惧。如果放置一般官员身上,巴结胡宗宪的家属甚至裙带都恐来不及,而小小的淳安知县海瑞,却要虎口拔须。

而后就是“对抗”鄢懋卿趁办理盐税之务大兴奢靡贿赂之风的行动。海瑞很排斥这种借公务而到地方上大肆敛财官场行为。但对于一个小小的知县来说,他的主张并没有太多话语权,即使他的言语中含带了一些抗命成分。

海瑞仕途的开始,就表明他难以通过正常的官职升迁获得上升机会,甚至在上司的眼里早就在为海瑞挖好了“退仕的坑”,要不是海瑞清廉至极,言行一致,恐怕早就被罢官免职,更何谈入阁拜相。

清廉是为官的态度;务实才是能臣干吏的标准

尽管在后期,海瑞确实在命运的眷顾下,面圣了嘉靖帝,但他以训责为主的奏疏,着实让皇帝乃至群臣都感觉这样的一个人,在行政上绝对“不靠谱”——徒慕名声,不重现实治世规律。

在之后的隆庆朝,海瑞给自己“争取”一了有实权的、且是朝廷破例的行政官职——南直隶巡抚(进士才可任职)。

海瑞一上任就按照他的“清廉行政,道德伦理”开始强加于政。上至官员府县饮食标准,材料损耗;下至百姓结婚,寡妇改嫁,事无巨细,大小一览,全部出台明文并要遵守。很明显,海瑞为官,在很大程度上并不结合现实问题来考虑政策,而是只凭自己心中的清廉道德为唯一准绳。

就拿富户下发高利贷,并购贫民土地这种问题来说,海瑞直接强制性地要求富户缩减田地,或归还百姓。这在道德情绪上能拉拢到大批底层百姓的叫好,但出于行政来说,这样的方式并不能真正缓和贫富之间的差距,甚至会将矛头指向国家制度之中,而且过于紧张的官民关系会导致他的一步步举措寸步难行。

还有就是为民判案。都说“海青天”执法严苛一丝不苟,但这都适合权贵和弱者之间的矛盾,而且恰好是权贵一方确实存在践踏法理的事实。但如果权贵一方并无不妥之处,则海瑞的“公平”就会有失偏颇;在不含阶层矛盾的案件中,海瑞的伦理道德甚至完全违背了现实公平:

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与其屈贫民,宁屈富民……

这就是海瑞,在某些特定环境下会以道德凌驾于公平法治之上的人。

海瑞在不韵官场规则的情况下,试图以一己之力扭转社会的巨大力量,完全是螳臂当车。而他的主张也难以拉拢到官场上其他的力量来辅助其完成理想。

总结

纵观海瑞为官的一生,他试图用某种特定小环境下合适的规则,去套用到更大环境中去,而他不从现实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的态度,终将难以在现实治世中有所建树。

用一句话总结海瑞:为小吏可造福一方百姓;为朝臣却不能以社稷而思。


少荃经史屋


暂且不说海瑞的清官盛名是不是朝廷为了树立官员样榜而有意为之,如果他真的又清廉又铁面,那么他一定难以混满官场。

中国有个官场潜规则——厚黑,即使不从消极角度看古代官僚政治,就按传说中的海瑞一树独枝,那至少是很难合群的,没有人脉,那就更别想混官场了。

何况还传说海瑞心高气傲,情商极低,这样的人是很难走远的。


米粒的小窝


海瑞和包青天的名字一样,深深的烙在了老百姓的心中,作为清官的典范,他们一直被人们传颂至今。虽然老百姓对海瑞倍爱有加,但这位大清官却始终没有官至内阁,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性格

海瑞性格太执拗,以一己之力挑战整个朝廷的。内阁是大明王朝这个国家机器的权利中枢,光有刚直不阿还远远不够,必须要懂得团结、协调、平衡,使王朝机器保持有合理的润滑。

二、能力

海瑞如果作一个按察使主抓反腐,能力是一等一的。内阁是行政中枢,要统筹大明王朝的社会经济发展,还得具有多方面能力才能入选。

三、学历

海瑞不是进士出身,只是举人出来任官,担任教喻。象他这样出身的官员,不可能担任内阁大学士。明朝的内阁大学习除要求是进士出身的官员外,还要求非翰林不可入阁,海瑞连最低的要求都达不到。

    所以,尽管说海顼是“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但政治前途和个人气节并不必然成正比。海瑞的辞职前的官职是应天巡抚,管辖现在的江苏、安徽两省的最高行政长官,这己是举人任官能达到的最高级别,已经是重用了,至于入阁基本没可能。

 

海瑞和包青天的名字一样,深深的烙在了老百姓的心中,作为清官的典范,他们一直被人们传颂至今。虽然老百姓对海瑞倍爱有加,但这位大清官却始终没有官至内阁,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性格

海瑞性格太执拗,以一己之力挑战整个朝廷的。内阁是大明王朝这个国家机器的权利中枢,光有刚直不阿还远远不够,必须要懂得团结、协调、平衡,使王朝机器保持有合理的润滑。

二、能力

海瑞如果作一个按察使主抓反腐,能力是一等一的。内阁是行政中枢,要统筹大明王朝的社会经济发展,还得具有多方面能力才能入选。

三、学历

海瑞不是进士出身,只是举人出来任官,担任教喻。象他这样出身的官员,不可能担任内阁大学士。明朝的内阁大学习除要求是进士出身的官员外,还要求非翰林不可入阁,海瑞连最低的要求都达不到。

    所以,尽管说海顼是“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但政治前途和个人气节并不必然成正比。海瑞的辞职前的官职是应天巡抚,管辖现在的江苏、安徽两省的最高行政长官,这己是举人任官能达到的最高级别,已经是重用了,至于入阁基本没可能。

海瑞和包青天的名字一样,深深的烙在了老百姓的心中,作为清官的典范,他们一直被人们传颂至今。虽然老百姓对海瑞倍爱有加,但这位大清官却始终没有官至内阁,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性格

海瑞性格太执拗,以一己之力挑战整个朝廷的。内阁是大明王朝这个国家机器的权利中枢,光有刚直不阿还远远不够,必须要懂得团结、协调、平衡,使王朝机器保持有合理的润滑。

二、能力

海瑞如果作一个按察使主抓反腐,能力是一等一的。内阁是行政中枢,要统筹大明王朝的社会经济发展,还得具有多方面能力才能入选。

三、学历

海瑞不是进士出身,只是举人出来任官,担任教喻。象他这样出身的官员,不可能担任内阁大学士。明朝的内阁大学习除要求是进士出身的官员外,还要求非翰林不可入阁,海瑞连最低的要求都达不到。

    所以,尽管说海顼是“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但政治前途和个人气节并不必然成正比。海瑞的辞职前的官职是应天巡抚,管辖现在的江苏、安徽两省的最高行政长官,这己是举人任官能达到的最高级别,已经是重用了,至于入阁基本没可能。


离歌的离和歌


大家好!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海瑞这样清廉且富有才华的人不能入内阁的原因是个人性格原因。

  • 1.顶撞领导

万历年间,张居正把持国政,因为海瑞的格外正直,他虽然钦佩海瑞铁面无私,最终也没有任用海瑞。因为,有一次张居正的儿子在海瑞的家乡参加科举考试,海瑞听说后立刻给考官送信,告诫他不要造假。果然张居正儿子就没有考上,张居正很生气,命令巡按御史考察海瑞。御史到其家中审察,海瑞杀鸡招待,御史见房屋居舍冷清简陋,叹息而去。张居正听了,叹息一阵,打消了惩治之意。

  • 2.侵犯了部分既得利益者

为了维护底层的利益,海瑞惩罚豪强,使其归还霸占的土地。当时,对自己有恩的徐阶占有的土地最多。徐阶只象征性地退了一些。海瑞写信劝他应该作出表率,多退一些田,并让他劝说自己的儿子改正错误。许多京官纷纷为已经告老还乡的徐阶说情,但海瑞还是联合一些官员,迫使徐阶退了二分之一的田地。海瑞依照法律将徐阶两个违法的儿子充了军。其他地主们见此情景,赶忙将多占的田依数退还。

  • 3.过于耿直

万历皇帝屡次要召用海瑞,主持国事的阁内大臣暗中阻止,于是任命海瑞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向来苟且怠慢,海瑞身体力行矫正弊端。有的御史偶尔戏乐,海瑞要按明太祖法规给予杖刑。百官恐惧不安,都怕受其苦。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海瑞坚持原则走向了极端,甚至接近病态(其女之死,是为佐证),可谓一丝不苟,绝不通融。所以我认为海瑞这样清廉且富有才华的人不能入内阁的原因是个人性格原因。


历史导航


海瑞是明朝著名的清官,清廉和刚正是他的代名词,客观的说海瑞是一个好官,是一个孝子,但富有才华这个词形容他并不合适。我们知道明朝的皇帝喜欢炼丹,不喜欢上朝,所以国家大事要不交给太监,要不交给大臣,内阁就是帮皇上处理朝政的大臣待的地方,内阁首辅是明朝官员的最高追求,至于海瑞没有进入内阁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出身不好,先天不足

首先我们看一下海瑞的身世,1514年的1月,我国著名的清官海瑞出生在了海南的琼山,也就是现在的海口。现在我们可能觉得海南发展的很不错,碧水蓝天、沙滩白云,还有海景房什么的,但是在当时海南是什么地方,是荒夷之地,是流放犯人的地方。海家的祖籍在福建,海家也出过官员,海瑞的叔伯中也有举人。但他爸海翰不太争气,只是一个廪生(享受政府膳食补助的在学生员),而且在海瑞很小的时候就死了,母亲把海瑞一手拉扯大的。海母也是一个奇女子,在当时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坚持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从小就监督海瑞勤学苦读,海瑞也很听话,立志做一个刚正不阿的好官。

不过海瑞算不上什么神童,直到嘉靖二十八年也就是1549年,海瑞35岁的时候终于考上了举人。然后1550和1554年的会试都没考上,海瑞选择了放弃,到了福建南平县当了一名教谕,我们知道明朝内阁首辅是一品,知县是七品,教谕是个什么官呢,没品,但也是有正式编制的政府工作人员。那明朝如何进入内阁呢,我们看看明朝的科举制度,明朝进士分为三甲出身,状元、榜眼、探花是一甲,第4名到第100名是二甲,其余的人是三甲,前十二名一般被选为庶吉士,留在翰林院工作,明朝的内阁成员基本都出自庶吉士,海瑞呢,连进士都没有考中。放在我们今天就是一个是北大研究生毕业生,学生会主席,毕业留校进入团口,过几年外派就是一个处级,一个是普通本科毕业,30多考上了乡镇公务员,出身的不足决定海瑞很难走向内阁这个官员的巅峰。

二、刚正有余,情商不足

海瑞是一个清官,也是一个好官,但清官不一定是高官,在官场混想升上去一定要做一个会做人的人。这里讲两个小故事。

第一段: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雚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就是胡总督儿子假自己老爹的威名为非作歹,竟然作到了海瑞的地盘上。海瑞说胡总督是好官,他儿子也肯定是好人,这不是他儿子,于是就把胡公子一路收的红包全收缴入库了,还把胡公子打了一顿然后送到胡宗宪的府上。胡总督还算有涵养,捏着鼻子认了就不了了之。

第二段是关于徐阶,看过最近大火的电视剧《锦衣之下》的朋友应该知道,徐阶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官居内阁首辅,一手推倒了大贪官严嵩。我们知道海瑞的性格很直,在当时没少得罪人,徐阶多次救了海瑞,他很欣赏海瑞,也多次对他进行提拔。等到海瑞推行一条鞭法,丈量土地、清退于民的时候,发现徐阶家是明朝的大地主(在徐阶儿子名下)。这时候徐首辅已经退休在家了,第一次海瑞去找徐阶,徐阶退还了小部分土地,然后海瑞就怒了,把徐阶的两个儿子抓了起来(后面还涉及徐阶和高拱的权利斗争就不再赘述)。

从这两件事我们看出什么呢,海瑞是一个好官,忠于职守,不畏强权,但他不是一个讲人情的人,也不是一个会做官的人。而在官场混,不懂得人情事故是混不下去的。

明神宗朱翊钧向来器重海瑞的名望,1585年(万历十三年)正月,召海瑞为南京右佥都御史,在赴任的路上改为南京吏部右侍郎,海瑞当时年已七十二岁了。上疏言衰老垂死,愿意效仿古人尸谏的意思,列举明太祖朱元璋刑法,剥人皮装上草制成皮囊,以及定律枉法达八十贯判处绞刑的规定,说应当用这样的方法惩治贪污。这里我们要提一句南京吏部右侍郎是一个什么官职呢,级别很高二品,但没有实权,所以皇帝其实把海瑞供起来了。而海瑞的上疏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各种酷刑,其中有一种是把人剥了皮填充稻草,海瑞觉得不错,可以把这种刑罚恢复了,对于贪官,贪污八十贯铜钱的要处以绞刑,考虑通胀与物价,放在现在就是你贪污了几千块就死刑。我们想想,明朝的官员们可能允许海瑞进入内阁么?

综上所述,海瑞是一个清官,是一个好官,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是一个纯粹的人,但他也是一个过于理想化的人。他用自己的行为标准来要求当时的官员,包括皇帝(海瑞给嘉靖的奏折有一句名言"天下不值陛下久矣",意思是天下人看不起你很久了,差点被砍了脑袋,最后被徐阶救了),所以他注定是一个标杆,一个楷模,但不会得到重用,更不可能进去内阁。我们希望新时代有像海瑞一样清廉为民的官员,也希望这样的官员不要有像海瑞一样的遭遇(海瑞不仅膝下无子,而且身无余财。在海瑞生命的最后一刻,还不忘嘱咐家丁,退还吏部多给的七钱取暖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