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说海瑞是清官而不是好官?

会奔跑的金丝鱼


海瑞,一位历时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老臣,历史上有名的清官,民间戏曲更是称之为“海青天”,确实是史书称得上的清官楷模,但为何有人说其不是好官呢?

首先,作为一个刚正不阿,内心充满着忠君爱国、爱民的价值观,在底层老百姓眼里,海瑞确实是难得以求的父母官,为官清廉、不盘剥压榨百姓、能够造福一方,从这一方面来讲,确实是位好官。

从统治阶级的角度来讲,这种官不能用于做实事。因为水至清则无鱼,做事需要大大小小一批人,而这期间也有其做事的规则,如果一批做事的人里面有一个海瑞这样的官员,那结果必然他大家躲的远远的,这就是所谓清官可敬,但重点是更让人畏。

自古以来,清官如凤毛菱角,我觉得这并不一定就是褒义的形容。儒家的本质是中庸,且贯穿着整个封建王朝,似海瑞这般极端的形象,用来打击贪腐尚需谨慎,可能积极的作用就是树立一个典范,告诉世人,这就是清官!


大胖观史


海瑞是清官,这是肯定的。好官的话那没办法,当时的风气不好,他的行为得到的支持少,尤其得到的富人支持更少,但是他死后很多老百姓哭祭他,那他应该是让很多穷苦老百姓得到好处的,只是这些穷苦老百姓也没有本事为他述写什么史料,反倒是由着那些当道把权的富贵者抹黑海瑞。

比如说今天一些官员,那些奸商都说他不行,都恨死他了,还有舆论界那些收钱办事的,也非常讨厌他,那可能后人所看到的评论就认为他不是好官,实际上他在任期间大部分老百姓受益很大,他也顶压力做了不少实事。关键是风气比较好,民心向上,这个氛围里面教育比较好,正能量比较多,即便当时的政务有能力不及、做不到的地方,但是方向正确,总会达到,这个是长期稳定的基础,不然求一时的成就而败坏了风气,将来做什么事情只能越来越难。清官还容易被上司给穿小鞋收拾了,毕竟一般人是很难抵住诱惑守住清贫的,清官会是大部分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也就很容易被官场抹黑,被官方定出不良之调。上面要污蔑一个人是很容易的,袁崇焕这么一个英雄,都曾被不明真相的老百姓当做奸臣,大家细品吧。


披襟当风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谕,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

万历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死于南京官邸。获赠太子太保,谥号忠介。海瑞死后,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

公元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大明皇帝朱厚熜被海瑞给臭骂了一顿。

海瑞不是当面骂的,他当时正在户部任当主事的小官,没资格见到皇帝,他只能把所有的怒怼和怨气都写在奏疏里。

这份奏疏的大意是说:皇上,您登基之初还算干过一些好事,可是现在,不管百姓、不理朝政、远离太子、不务国事,越混越不像话了。您修道不就想长生不老吗?可当年给您修道的那些个道士不都死了吗?他们都死了,您觉得您能长生不老吗?连长生不老这么荒唐的事您也相信您傻缺吗?您不是一向自认为看人很准吗?严嵩后来不就被证明是个奸臣,您不是还把他的尸首从棺材里挖出来过吗?奸臣您也信任,您不是傻缺谁是傻缺?

最难听的是这两句:“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所谓嘉靖,就是家家净的意思,有了您做皇帝,老百姓都成了穷光蛋了。“天下人不直陛下久矣。”天底下的人早就看您不顺眼了。

整个奏疏里,将当朝皇帝从品性到能力,批贬得一无是处。

嘉靖读罢自然是龙颜大怒,他把上疏狠狠地摔在地上,对身边人大喊:“快抓住他,别叫他跑了。”站在一旁的宦官黄锦听说过海瑞的事迹,也佩服他的为人,他压低声音小心翼翼地说:“海瑞是个死脑筋,听说他上疏时就自知免不了一死,早已买好了棺材,诀别了家人,在朝候听处置,所以陛下放心,他绝对不会逃跑的。”

听完黄锦的话,嘉靖命人捡起奏疏,又连读三遍,字迹依旧斑驳苍劲,字里行间仍是恨骂激烈,可他此时的心情却平复了很多,他叹息道:“这倒是个忠臣,可与比干相比,但我不是纣王啊!”

接下来的日子,海瑞一直被关在牢房里。当年嘉靖处理严世蕃干净利落、绝不留情,而今他对海瑞却下不了手了。嘉靖修道,修的不是庄子“恬淡宁静、虚无无为”的道学,却是“长生不老、独裁万世”的道教。道学讲究无为而治,不敢为天下先,嘉靖看似无为,实则乾坤独揽、予取予夺。世人都说他是昏君,其实他并不是那么“昏”,谁奸谁忠他还分得清楚,奸臣善于迎合,相处起来总让人心情愉悦,忠臣心中只有君道臣职和万世治安,不得不语出针砭,说出来的话自然没那么好听。这个海瑞更是忠臣中的忠臣,他要以生命为代价,用自杀式的谏言摒除皇帝的懒聩,挽救江河日下的大明王朝。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道理归道理,这些天嘉靖反反复复读着奏疏,还是时常感到愤怒,他说海瑞是“那个咒骂我的畜物”,心情不好时就拿宫女出气,被责打的宫女都在背后偷偷地说:“他自己被海瑞骂了,就找咱们出气。”

经过这场风波,海瑞宛然成了大明王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的道德楷模,史书上写:“直声震天下,上自九天,下及薄海内外,无不知有海主事。”而他这个骂皇帝的《治安疏》因为主旨为“直言天下第一事”,故又称为《直言天下第一疏》。

两个多月后,海瑞被提牢主事从狱笼领到一处单独的小房间,房间的餐桌上摆满了酒菜。海瑞以为这就是他的断头饭,反正后事已准备妥当,也没什么好悲忌的,于是举箸端杯大吃起来。等吃好喝好之后,提牢主事告诉他:“皇上今天驾崩了,先生您要出狱了,而且还会得到重用。” 《明史》记载,海瑞听闻此语后,“即大恸,尽呕出所饮食,陨绝于地,终夜哭声不绝。”他非常悲痛,吃的东西全都吐了出来,昏倒在地,后来整整一夜哭声不绝。

从他的反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骂嘉靖并非因为私人恩怨,而是出于公众原因,他忠君爱民,血液里流淌着对王朝的强烈感情和使命担当,为了感情和担当,他可以坦然地面对自己的生死,可是他无法坦然面对嘉靖的离世。有人说,海瑞为阳之极,嘉靖为阴之极,二人相遇才可制衡。如今嘉靖一死,他便丧失了希望和寄托。

(二)张居正死后,万历启用海瑞

海瑞在新皇帝隆庆即位当天就被释放,还官复原职。在内阁首辅徐阶的举荐下,海瑞一年三次提升,坐到了大理寺左丞的位子。两年之后,他做到了应天巡抚。这时候徐阶退休回家,成了海瑞管辖下的一位乡绅。

这一时期,勒令富户退田,成了海瑞的重点工作,而霸占田产最多的富户,恰是徐阶。徐阶对海瑞不仅有提携之恩,更有救命之恩,当年他骂皇帝被系狱中,刑部主张判处绞刑,是徐阶将此事压置了。可恩情是恩情,海瑞觉得公事就得公办,他逼着徐阶退田,不留情面。徐阶被惹恼了,他虽已退位,可虎老余威在,只需略施手段,海瑞就被调往南京总督粮储了。秉性耿直的海瑞一气之下罢官了,罢官前,他发了句很有名的牢骚:“这等世界,做得成甚事业!”

他回了海南老家,一走就是15年。曾经波谲云诡的朝廷纷争,和鸿运壮志的理想抱负,于他已是过眼云烟。

张居正做了首辅,却一直不肯用海瑞,他对海瑞的评价是:这个人有肝胆有志气,却缺乏处理复杂事件的能力。等到张居正去世后,万历皇帝突然想起了海瑞这位道德楷模,要知道,用不用道德楷模那是衡量一个皇帝究竟是昏君还是明君的重要标志啊!为了彰显自己的英明,万历亲自下旨启用海瑞为南京督察院右佥都御史,三个月之后,跃升为南京吏部右侍郎。这一年海瑞已经72岁,离他去世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

万历皇帝曾经对海瑞有个批示,大致是说这个人做实际工作不太适合,用来做表率还是不错的。海瑞看到这则朱批非常伤心,他不愿做个有位无实的空架子,他毕生精神之所寄,就在于按照往圣先贤的训示,以全部精力为国尽忠,为百姓服务。后来,他一连7次向万历递交辞呈,但每次都为御批所不准,最终郁郁寡欢地死在了任上。临终前,他叫来仆人,让他们将兵部多算的7钱柴金退了回去。清廉之名,他要恪守到底。

万历十五年(1587),海瑞死了,北京负责人事的官员松了一口气,他们再也不用为这位声名远播的大人物去操心安排了。他死的时候,身边只有旧衣几件、银子8两,这些遗产办丧事是远远不够的,最后他的棺材钱还是同僚们捐助的。

(三)他是诊断能手,不是治病妙手

明朝官员的工资是历朝历代中最低的。海瑞早年当县令时,每月的收入只有七八石大米,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不过一千元出头,可就这么点钱还不能每月足额发放。

他不光自己廉洁守法,对下属也是严格要求。在浙江淳安当县令时,他把下属的各类津贴全都取消了,严禁收受好处费。但同时海瑞也给下属们指明了出路:“我知道,你们的收入确实不够养活一家人,这样吧,反正平时衙门里的事情不多,大家工作完成了可以提前下班,打点小工或做点买卖以贴补家用。”海瑞以身作则,在家属院附近的空地上整了块菜田,闲暇时种蔬菜以自给自足,省下了一笔开销。

他晚年担任南京吏部右侍郎上任不久,就有商家送来300多张应票,求海大人主持公道,应票其实就是官员给商家打的白条,理论上等政府有钱了要兑现的,但实际上,他们从没兑现过,不仅不兑现,还经常找机会没收应票,这已算是明目张胆地抢劫了。经过调查,海瑞发现,各级政府开出的应票,所涉及到的款额远超他的想象。官员如虎狼,百姓似肥肉。这是他为官多年想改变却始终无法改变的痛点。

海瑞在去世前一年,给万历皇帝写了一份奏疏,说:陛下也算励精图治,可国家还是没治理好,根本原因就在于对官吏的刑罚太轻了。他提出了问题,也给出了解决办法,那就是,恢复开国皇帝朱元璋定下的规矩,枉法八十贯处以绞刑,对贪官实行剥皮实草的酷刑。

“以身为障,回既倒之狂澜;以身为标,开复古之门路。”是他终身奋斗的目标。“除积弊于相安,复祖宗之成法,不循常,不变旧。”是他矢志不渝的坚持。他的这份执着,让我想起了孔子,当年孔子游历各国,穷其一生,目的不过是为了恢复周礼,“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然而周礼已与时代精神不相适应,孔子夙愿未能如愿。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海瑞企望回到过去自然也是徒劳。

他觉得现实黑暗,就是因为大家都不再守祖制,他认为皇帝就要像朱元璋一样大权独揽,对官僚集团严刑峻法,他不明白,王朝开创之初,官僚集团不过是个新生雏儿,皇帝能够一手掌控,然而随着王朝不断发展,官僚集团也在不断壮大,独立性越来越强,皇帝可以严惩这个集团中的成员,却无法改变其运转模式和独立性质。

海瑞是诊断的能手,却不是治病的妙手。他恨透了黑暗的官场,却摸不清历史的脉搏。

(四)有功德心,何处不是修行

在海瑞的官场生涯中,做过的最大一项工程是疏通淞江口、白茆河。当年他每日乘舟往来于河上,带着铁锨簸箕亲自上阵,监督施工。只花了几个月的工夫,疏通工程就完成了。有人夸赞这项工程为万世之功。但顾炎武后来在书中记载,曾有县令抱怨,说海大人的工程花了4万多两银子,不到3年,河又堵了。

所以后来有人说,这个工程就是海瑞一生的缩影,他辛苦拮据一生,却没有给明朝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改变。明代思想家李贽评价他:“先生如晚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充栋梁。”他的操行可以傲视霜雪,可他性格愚直而不通世故,无法在矛盾纷繁的社会中建立功业,所以注定做不了国之栋梁。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里,写海瑞时引用了《围城》里的一句话:“你是一个好人,然而全无用处。”

好却无用,这是后人普遍对海瑞的印象。海瑞深受王阳明心学影响,为自己制定了极高的道德和为政标准:“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甚至连个人荣辱都不在乎,他严于律己,恪守朝廷法令与封建道德规范,不畏权势,敢于为民请命,积极革弊兴利。他做了那个体制内的独行者、悲怆的侠客,以一人之力对抗官场潜规则,肩负为民请命,剑指贪污腐败。可是最终官员依旧是虎狼,百姓依然是肥肉,他无力也无能改变什么。所以从实用主义的眼光看,这样的结局对一个真心想要为朝廷和百姓做事的人来说,真是大悲。

可是,孔子周游列国,至死未能恢复周礼,老子一生崇尚无为,生前不打算留下只字片语,然而他的《道德经》却彪炳千古,成为仅次于《圣经》的瑰宝之作。他们的人生到底算无用还是有用呢?其实,无用之人,有时往往才有大用。用世俗的眼光看,孔子和老子都算是那个时代的失败者,但他们最终都跳脱出了所处的时代,用行动和思想影响了千秋万代。明知可为而为之,未必会成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未必就会失败。

海瑞去世后,南京人民奔走相告,出丧那天,不少店铺自发停止营业以示哀悼,普通民众纷纷前往参加送葬,送丧之人白衣白冠,哀声不绝于道,延绵逶迤的队伍竟长达100多里。朝廷也顺应民意,追赠他为“太子太保”,谥号“忠介”。后世人们还将海瑞封为门神,他的画像被张贴在家家户户的房门上,这个曾存活于俗世间的凡人,一跃成为了百姓心里的神,用他不死的精神,保佑着千秋万代。

想起王安石写过一首诗:知世如梦无所求,无所求心普空寂。还似梦中随梦境,成就河沙梦功德。人生如梦本无所求,一念不起清净空寂,然而即便如此,修行功德又何尝不是梦中之事呢?换句话说,即便人生若梦,只要有功德之心,何处不是修行。

成败得失,公道人心,何惧千秋之言。修行不辍,如圣贤,如海瑞。


胡乱看一点东西


首先《大明王朝1566》很好看,其中被嘉靖皇帝赞为“大明朝神剑”的海瑞可谓是明朝混乱政局中的一股清流。他直言不讳,敢“争于官,争于君!”他是一个毫无争议的清官,但却不是一个好官。

海瑞剧照

清官海瑞

作为一个清官,海瑞无疑是合格的。在明朝那个众人皆贪的年代,海瑞能够坚守本心,出淤泥而不染,的确难能可贵。据史料记载,海瑞生活简朴,穿布袍、吃粗粮,连吃的菜都是让老佣人亲自去种。只有当老母亲过寿时,他才舍得去割二斤肉,连上司浙江总督胡宗宪都有些看不下去了。在初次步入官场时,他就能够为民请命。淳安知县任上,他重新清丈土地,减轻农民负担,使得逃亡民户又回到故乡。

作为一个地方官吏,他不唯上、不唯权,当严嵩党羽、都御史鄢懋卿出巡两浙、两淮盐政时,一路上威风凛凛,处处吃拿卡要,但到了淳安县,海瑞却故意拿简陋的酒饭招待他,还宣称县衙狭小容不下太多车马。鄢懋卿气得七窍生烟,却拿海瑞没办法,因为他早就听说了海瑞的大名。当他出任应天巡抚时,江南的贪官污吏惧怕海瑞的威名,很多都自行离职。连富商大户都赶忙把家门口的朱漆招牌换成了黑色。面对有提携之恩的往日宰辅徐阶,海瑞也毫不手软,逼徐家退出赃银。同时他平反了很多冤假错案,替百姓伸张正义。

海瑞剧照

而除了为民请命之外,海瑞也没忘记明朝“文死谏,武死战”的传统。眼见嘉靖皇帝整日痴迷道教,飘飘欲仙,不理朝政,海瑞便将家人托付给朋友,在棺材铺买好了棺材,打算进行“尸谏”。他在《治安疏》中痛骂嘉靖皇帝迷信巫术、奢靡腐化的生活作风,并说:“天下人对你不满已经很久了!”


不是好官的海瑞

海瑞是清官没错,但要说他是好官,还有待商榷。他在惩治贪污腐败的过程中确实下了很大功夫,但往往是矫枉过正,搞一刀切。如他在出任应天巡抚期间,打击豪强势力,推行“一条鞭法”,安抚穷困百姓本是好事,但因为他个人对豪强抱有太大的敌意,所以导致被一些奸民钻了空子。部分奸民本就好吃懒做,游手好闲,但看到海瑞打击豪强地主,便趁机进行诬告,导致很多世家大姓之人被冤枉。

而在断案的过程中,他不是抽丝剥茧去查询真相,而是带着同情弱者的心态去审案。如处理疑案时,他的断案原则是:“与其冤屈兄长,宁愿冤屈弟弟;与其冤屈叔伯,宁愿冤屈侄子;与其冤屈贫民,宁愿冤屈富民;与其冤屈愚直,宁愿冤屈刁顽。”处理产业纠纷时,他的断案原则是:“与其冤屈小民,宁愿冤屈乡宦。”也就是说,只要你是有钱人,海瑞在处理案件时便会先入为主的将你判定为嫌疑人或罪犯。就这种判案方式,得有多少人被冤枉?

海瑞剧照

而除了这些之外,海瑞在生活上的作风也受人诟病。海瑞一生共娶妻三人,小妾二人。但第一任妻子许氏因只生了两个女儿,被海瑞休了;第二任妻子潘氏进门不到一个月,被赶出家门;第三任妻子王氏为海瑞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于隆庆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晚去世。海瑞说王氏是病死的,但有传言说王氏是上吊自杀。

而在王氏死前十一天,海瑞的小妾韩氏也是上吊自杀。家中妻妾不是被赶走、休掉,就是上吊自杀,可见海瑞的家庭氛围是存在问题的。而且据明代姚叔祥的小说《见只编》介绍,海瑞仅仅是因女儿从家中男仆手中接过一块饼,便逼5岁的女儿饿死守节。当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但海瑞的性格明显是存在问题的。

海瑞与女儿剧照

海瑞入仕的过程却很艰难,因为在考试的过程中写了批评时政的文章,所以他一直没有被录用,直到48岁了才被任命为淳安县令。而他又不屑于阿谀奉承,所以在朝中也无帮无派,更无政治资源。在偌大的明朝,他就有如孤胆英雄。他每一次的升迁,并非是上司们的赏识,而是高层们彼此斗争妥协的结果。由于他为人太刚直,不知变通,所以高拱、张居正等人也不愿用他,他就只能在下层打转。


凹凸花开


  海瑞在明朝是个特立独行的人,他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可谓是见证了大明朝的兴衰。海瑞最为人所知的就是他的廉洁,在他病逝的时候家里连办理丧事的钱财也没有,佥都御史王用汲去主持海瑞的丧事,看见海瑞住处用葛布制成的帏帐和破烂的竹器,有些是连贫寒的文人也不愿使用的,因而禁不住为之悲泣不已,遂凑钱为海瑞办了丧事。关于海瑞廉洁的故事如:他自己在家种菜补贴家用,每年只有在母亲生日的时候才吃一吃肉等等。

海瑞的洁身自好廉洁自律可以说让整个大明朝的官员无地自容,老百姓都称海瑞为“海青天”。海瑞是个清官这是个不用争辩的事实,然而清官未必都是好官。这个怎么说呢?我们还是来看看海瑞为官是如何处理事务的。

我们说海瑞身上的这些品质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熟读孔孟之书的海瑞对于儒家的思想不仅是自己吸收而且还身体力行。海瑞在办案上的原则“与其冤屈兄长,宁愿冤屈弟弟;与其冤屈叔伯,宁愿冤屈侄子;与其冤屈贫民,宁愿冤屈富民;与其冤屈愚直,宁愿冤屈刁顽”。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海瑞裁决案件的依据是一个人的辈分和贫贱。

对于一些疑案,他不是慎重调查考证,单纯的从主观上断定案件这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官员,虽然海瑞对于百姓穷人有帮助倾向,但我们说富人中也有好人,穷人中也有坏人,“与其冤屈贫民,宁愿冤屈富民”这种看似公平正义的裁决其实背后可能纵容了一大批坏人。海瑞看似给“百姓”做事实际上却破坏了自己作为一个青天大人应该坚持真相的原则。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苦瓜历史


清官不等于好官。清官是为官者个人操守,不贪即可。好官善于施政,是能吏干吏,敢于任事,勇于担当,能把事做好,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一个碌碌无为的清官,于国与民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有害。清官如果“刚愎自用,积极乱作为,后果不堪设想。

历史上海瑞是清官不假,但其为官有政德而无政绩,按照一己之见,迂腐固执,不考虑实际情况,乱作为。在断案方面,海瑞不能明察秋毫。对于那些疑案,他不慎重调查,而是“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冤屈兄长,宁愿冤屈弟弟;与其冤屈叔伯,宁愿冤屈侄子;与其冤屈贫民,宁愿冤屈富民;与其冤屈愚直,宁愿冤屈刁顽”。如此,海瑞不是好官,而是个昏官,这样断案,有多少冤案,大家可以想像一下。




莫言19750715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首先清官并不代表一定是好官,贪官也不一定说是不好的官。一个官员的好坏,并不是由是否贪污来决定,最主要的看是否为人民办事。举个例子:

某村在偏远地区,道路非常崎岖,影响了该地区的发展。而如果修理这山路使其可以正常通车,需要大约500万元,这时有两个官员接受任命来此地做父母官。①第一个清官,一个无为的官员,他不收贿赂,不贪污,但是他也不办事,奉行多做多错,少做少错原理。②第二个贪官,他有能力,500万的修理资金被他贪污了100万,但是他用剩下的400万,为这个山村修出了一条致富的路。

这两个官员你会选择哪个,一个清官无为,一个贪官有能力。如果让我选,我肯定选择贪官,贪污一点又如何,能帮我们办好事才是真。

当然一个清官又有能力肯定是 最好的,但是我想说的一个官是否好坏,不能用是否是清官来衡量。

海瑞他是清官,但是在位期间没有多少建树,没有为百姓做一定的贡献,真心不能说他是好官。


人以书为粮


海瑞固然是以清正廉洁而闻名于世,但是与此同时,他也以古怪孤僻而著名。

双面的青天

当海瑞死去时,百姓为他痛哭流涕,不过也有人兴高采烈,许多士人都纷纷庆幸这个“偏执”、“疯癫”、“爱管闲事”的南海狂人终于死去。然而,就是在骂他的人中,也有人暗暗佩服他,例如当时的大地主何良俊,与海瑞势不两立,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海瑞是“铮铮一汉子”。海瑞作为清官,似乎已经盖棺定论,但是看看有关史料的记载,却又能发现一些海瑞不为人知的事情。比如,他性喜易妻纳妾,引起了当时不少士人的批评与不满。据说海瑞罢官在家的十几年中,曾经九次娶妻,并且毫无理由地更换正妻。所以有人批评他说“此老大概好异,做事多不近人情”。

在海瑞的一生中,确实有多次频繁娶妻纳妾的记录,先后被他收为妻妾的就有王氏、潘氏、许氏、丘氏、韩氏等人。他在六十多岁的时候还娶了两个年轻貌美的小妾,以至于引起妻妾不和,造成了二人同日自缢的家庭悲剧。他休妻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往往只是因为一语不和,或是一事之失,就会毫不留情地把妻子赶出家门。像他的妻子潘氏、许氏二人,被休回家,却竟然不知自己为何原因被休。

饿死女儿

又有记载说他为人残忍冷酷,活活饿死自己的幼女。这件事是说,海瑞有一个五岁大的女儿,有一天她肚子饿了,正拿着童仆给的东西吃,不巧正好被海瑞撞见了,海瑞就厉声责问她食物从何而来,女儿回答说是童仆给的,海瑞就发怒了,责怪女儿不应该接受别人给的东西,辱没了自己的身份地位。并且命令女儿,只有把自己饿死,才能证明她不愧是海瑞的女儿。

小女孩儿真的拒绝了家人送来的食物,一连饿了七天,活活把自己饿死了,而这时候的海瑞仍是无动于衷。试问一个五岁大的孩子,肚子饿了找东西吃,接受了童仆送来的吃食,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自己的孩子被饿七天丧命,作父亲的海瑞竟然无动于衷,这实在是有些太过于不近人情了。难怪明代有的人说,海瑞尽管娶了这么多妻子,却没有生下一个儿子,只有这一个女儿,又被他饿死了,也许这正是天道的报应吧!他的一生,基本上没有过正常的家庭生活,临死时身边一个亲人也没有,孤孤单单地离开了人世,这不能不说是因为他异于常人的个性原因造成的吧?

人非完人

再如,海瑞要求别人行事不要铺张,而自己出行却又讲究排场,又极为喜欢以圣人自居,很容易就让人产生反感。还有,海瑞在处理案件时刚愎自用,只是按照自己的感觉断案,而往往不管事实真相如何。虽然大多数时候他偏向普通老百姓是正确的,但是也不乏被刁民欺骗利用之事。

不可否认,海瑞在执法时是铁面无私的,可是行事却又太过迂腐刻板。户部司农何以尚是海瑞的好朋友,曾经因为替海瑞说话而受过重刑,两人因此结成莫逆之交。可是海瑞复出就任南京吏部右侍郎时,何以尚以下属的身份去见海瑞,他却摆起了上官的架子,自己高坐在主位上,而让何以尚坐在角落里。何以尚非常生气,他说,若是单以官位来讲,这也没什么。但是,两人是好友,难道海瑞就不能以客人之礼待他吗?海瑞对他的抗议仍然不发一言,还是一副冷硬的面孔,不加理睬,最后两人不欢而散。这件事传到京城中,大家也都对海瑞十分不满,认为他寡情少义,恩将仇报。这虽是一件小事,却也不难看出海瑞的行事为人尚有待议之处。

这些材料是否属实,许多人都曾经提出过怀疑。海瑞刚正不阿,敢说敢干,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但是,他不大讲究工作方法,有时操之过急,有时又不切实际,当时得罪了不少人,受到许多攻击和诋毁,连著名的政治家张居正也因为担心他说话太直易坏事,而把他闲置起来,坐了十几年的冷板凳。其实,这些事情若是真实的,到也并非全无道理。那只是因为海瑞过于刚直、宁折不弯的性格造成的,他待己以苛,同样也待人以苛,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和他能一样成为道德的典范,成为伦理的圣人,而不管别人的想法如何,是否能够作得到。他并不认为这样做有过火之嫌,他坚信着“矫枉必须过直”,否则就不能矫正不良风气。这样一来,他的一切行为都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详情

该链接由问题回答方推荐

抢首赞1

暴雪【炉石传说】拉斯塔哈的大乱斗来袭,预购送英雄

炉石“凤凰年”正式开启,6年来首个全新职业「恶魔猎手」震撼登场,首个扩展包"外域的灰烬"预购开启,另酒馆战棋更新,全新乱斗模式等诸多全新内容即将登场!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明朝的大清官海瑞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海瑞(1514-1587),广东琼山人,即现在的海南岛,字汝贤,号刚峰.他取此号的意思是一切以刚为主,要终生刚直不阿.因此人们尊称为刚峰先生.海瑞是明朝嘉靖时期的著名清官,由于敢于直言进谏,惩恶扬善,一心为民谋利,被人民敬为海青天、南包公,其英名流传至今.海瑞虽然出生于官僚家庭,但童年时期的家境并不殷实,在他仅四岁时父亲不幸病逝,他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异常清苦.母亲很刚强,勤俭持家,教子有方,\\"苦针裁,营衣食,节费用,督瑞学\\".在她的亲自督导下,海瑞自幼即诵读《大学》、《中庸》等书,加上母亲为他所请的良师指点及严格要求,海瑞得到了良好的家教与文化教育,这使海瑞很早就有了报国爱民的思想.明朝隆庆三年,即公元1569年,海瑞升任右佥都御史、钦差总督粮道巡抚应天十府,即现在长江下游两岸,包括南京、苏州、常州等地,是个非常富庶的地方.但海瑞到任后却发现,人民在重赋和恶吏贪官的压迫下生活极为困苦.如果赶上当年发生涝灾,直到冬至的时候,还有一半田地被淹在水里.粮价飞涨,百姓不去讨饭就会饿死.于是,海瑞决定将治水与救灾一起解决,既为当前又为将来谋利.后来,终于弄清受灾原因是由于连接太湖通海的吴凇江淤塞所致,海瑞便召集饥民,趁冬闲季节开工,疏浚吴凇江及其支流.又经上书请求,将应该上交的粮食留下一些解决灾民吃饭问题.这样就调动了百姓的积极性,工程很快完成,当地的百姓都很感激海瑞.为了维护农民的利益,海瑞进一步惩罚恶霸,归还被强夺的土地.但对自己有恩的徐阶在当地占有的土地最多.徐阶怕一点不退也不行,于是就象征性地退了一些.海瑞则写信劝他应该作出表率,多退一些田,同时劝说自己的儿子也改正错误.许多京官纷纷为已经告老还乡的徐阶说情,但海瑞还是联合一些官员,迫使徐阶退了二分之一的田地.海瑞依照法律将徐阶两个违法的儿子充了军.其他地主们见此情景,赶忙将多占的田依数退还.海瑞还在赋税方面减轻了人民负担.当时江南的赋税很混乱,有田的地主往往不纳或少纳,地少的农民却要负担很重的赋税,其实,加重的部分都是替地主所交的,由地方官平摊到每个百姓头上.这无疑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海瑞组织人清查土地,简化赋税制度,减轻百姓负担,地主阶级联合诬告他,说他支持倭寇,不久,海瑞被罢了官.海瑞担任应天巡抚时,不但爱民抚民,还为民除害谋利,但他自己却生活得很俭朴清苦.所到之处不许鼓乐迎送,也不住豪华的住宅.地方上为迎接他大摆宴席,他却规定物价高的地方每顿饭不能超过三钱银子,物价低的地方不超过二钱银子.他一生很多时间闲居家中,只靠祖上留下的一点土地过活.他没有置买田产,只在母亲去世后靠别人帮助买了一块坟地,将母亲安葬了.海瑞去世前几天,还退还了兵部多送来的七钱银子.他的妻子、儿子早已去世,丧事由别人料理,他的遗物只有八两银子,一匹粗布和几套旧衣服.靠同僚的帮助,他的灵柩才得以运回故乡.船在江上行驶时,两岸的百姓自动穿孝来哭送他,店铺也停了业,送行的队伍长达百里.如今,在人民心中,海瑞成了正义的象征,各地共有十几种地方戏在传唱着他的故事.

在严嵩掌权的时候,朝野上下谁都让他几分。可是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小的知县却能秉公执法,为百姓做主,特别是对严嵩在下面的同党,毫不留情。 这人叫海瑞,是广东琼山人,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境十分贫寒,母亲辛辛苦苦把他抚养成人,供他读书。海瑞考中举人以后,当过县里的学堂教谕,不久被朝廷调任浙江淳安知县。 过去,那些县官多为贪赃枉法的家伙,审判案件时,谁贿赂钱财多,谁就有理,所以定案多数是不公正的。海瑞来到淳安以后,把过去所有积案,都拿过来认真审理,再难办的案件,他都要查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后再给个公正的判决。他从不因惧怕权贵而亏待百姓,老百姓都说:“淳安来了个‘包青天’,真是百姓之福啊!” 浙江总督胡宗宪是严嵩在浙江最大的同党,由于有严嵩给他撑腰,他谁都不怕,在地方上鱼肉百姓,敲诈勒索,哪个要是招惹了他,那就要遭难。海瑞恨透了胡宗宪和那些仗势欺人的权贵们。 有一次,胡宗宪的儿子到处寻欢作乐,带着一帮人经过淳安,住在县衙的官驿里。要是过去那些县官,见总督大人的公子住在官驿,那是抬举本县,一定是山珍海味、请客送礼。可是海瑞却不买这个账,他一来淳安,就立下一个规矩,不管是哪里来的达官贵人,一律看作常客,不搞特殊招待。 胡公子按照他平常到其他县里前呼后拥、引为上宾的习惯,正等待县太爷来款待他,谁知一看驿吏送上来的竟是普通饭菜,县太爷也没照面。他认为海瑞瞧不起他,一恼火,呼啦一下把饭桌子给掀翻了,还命令随从把送饭的驿吏绑起来,倒吊在屋梁上,狠打一顿。 官驿里的差役赶紧把这个情况向海瑞报告,海瑞对胡宗宪儿子的所作所为早有耳闻,很讨厌这个家伙。现在他竟敢到本县来指手画脚,还吊打驿吏,心里就在盘算,何不用计惩治他一番。听了差役的报告,海瑞并没有感到震惊,对左右说:“总督大人为官是清廉的,他早就吩咐过我们,对过往官吏,招待从简,不得铺张浪费。他对他的孩子们的教育也是很严格的,现在来的这个花花公子,哪里像是总督大人的公子,他一定不是好人,是个招摇撞骗的冒牌货。” 说完,命令左右带了一队差役同他一道,把胡宗宪儿子及随从一起抓到县衙来升堂审讯。那个胡公子仗着自己是总督胡宗宪的儿子,以为谁也不敢把他怎么样,在大堂上吼叫起来:“我是总督的儿子,你这狗官,还不快放了我,否则,小心你那乌纱帽!” 海瑞忽然站了起来,指着胡公子说:“你胆敢冒充胡总督的公子,给我打!”教训他一顿之后,还搜出1000多两银子,全部被没收充公,最后海瑞把他赶出淳安县境。 胡公子回到杭州就向父亲哭诉海瑞责罚他的经过,这时海瑞写给总督的报告也送到了,说有一小人冒充胡公子,到淳安招摇撞骗,竟敢吊打我官驿驿吏,我们对他进行了应有的处罚。胡宗宪看报告中并没涉及自己,尽管儿子吃了大亏,但也不好追究海瑞,如果把事情闹出去,人家戳自己的脊梁骨,那就太丢面子了,就认吃这个哑巴亏吧。 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过了一阵子,朝廷又派出个钦差大臣御史鄢懋卿到浙江视察。这鄢懋卿也投靠了严嵩,做了严嵩的干儿子,依仗干老子权势,到处敲诈,行为恶劣。他到哪里,地方官都要“孝敬”他一大笔钱财,否则,他就想着法子整人家,地方官只要听说鄢懋卿来了,没有哪个不犯愁的。不见他,要是怪罪下来,怕担待不起;见了他,就要送他大笔钱财,这钱又不容易凑。但是鄢懋卿还偏偏喜欢装作一个清官,这次到浙江视察,预先已通知各州县,说他一向生活俭朴,招待不得铺张。 海瑞接到了鄢懋卿要到淳安的通知,趁他还没到淳安的时候,就提前写了封信派人送给鄢懋卿,信里说:“我们接到大人要到本县来的通知,要我们招待从简,但据说大人在其他地方都是花天酒地、大摆筵席,我们如果按照通知要求的办,就怕怠慢了大人;如果同其他地方一样铺张,又怕违背了大人的意思。请问大人: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才好?” 鄢懋卿看过海瑞的信,气得直咬牙,恨不得把海瑞抓来一口吞掉。但是海瑞不惧权贵、铁面无私的性格,他也早有耳闻,又听说胡宗宪的儿子刚在海瑞那里吃了个大闷亏,他也有点惧怕了,就改变了主意,不去淳安了。 鄢懋卿当时虽然没能把海瑞怎么样,却对海瑞一直怀恨在心。他回到京城以后,叫他的同党在明世宗跟前告了海瑞一个恶状,说海瑞身为朝廷命官,却藐视朝廷,结果海瑞的淳安县令被革职了。 严嵩被革职后,因鄢懋卿是严嵩的同党,他也被治罪充军。海瑞被重新起用,不久,又被调到京城做官。 海瑞到了京城,对皇帝昏庸、朝廷腐败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那时候,明世宗已有20多年没有上朝了,整天在宫里同道士们乩仙求神,炼长生不老“金丹”药,大臣们谁也不敢说皇帝半个“不”字。海瑞虽然官职不大,但他凭着一身正气,大胆地给明世宗写了一道奏章,劝他重理朝纲,并把朝廷上下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和造成腐败的原因揭露出来。海瑞在奏章中写道:“朝纲不正,吏贪官横,民不聊生,水深火热,天下百姓,怨声载道,不满陛下,望能醒悟,治理天下,重振明威。” 海瑞刚直,做事从不后悔。他料定这样做,一定会触怒皇上,降他死罪。他在回家的路上,就顺便买了口棺材带着,到家后他的妻子儿女一看,都感到纳闷,海瑞把这件事一说,妻儿们都吓呆了。 他把妻子儿女都安排逃往外地,自己则在家等着,准备被逮处死。 海瑞的这道奏章,果然在朝廷上下掀起一场轩然大波。许多大臣为海瑞捏着一把汗。明世宗气得把奏章扔到地上,喝令左右:“快把海瑞拿下,别让他跑了!”一个宦官说:“他这个书呆子,知道自己触怒圣颜是犯了死罪,已经自己安排后事去了,不会跑的。” 海瑞被抓了起来,严刑拷打以后,被打入了大牢。过了好多年,明世宗死了,明穆宗朱载垕即位,这才把海瑞释放了。


唯一的知新


海瑞,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人,明朝著名清官。我们从这段来自百科上面的介绍就可以看出海瑞确实很简单,他是一个以清廉而出名的官员,这是很少见的。

至于为什么说海瑞是一个清官而不是一个好官,其实在以前清官就是好官,而好官也是清官。但是在现在却有不同的解释,清官也不一定是好官,好官一定是清官。

海瑞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可谓是老而弥坚。但是他却一直没有进入中枢,而是在外面奔波。这从很大程度上面就能解释他的执政水平并不被当时的执政者认可,说明他并不算是一个能臣。

好官的定义其实很泛泛,但是总结起来却也很简单的几句话减轻徭役、改革吏治、明断讼案、革除弊习、整顿学风、兴利除害。

但是海瑞在这方面却并没有多少的建树,而且有些事情还做的相当违背当时的情况。在其就认应天巡抚的时候推行一条鞭法,在对待契约问题上,其不顾明代法律规定与当时的国情,要求争议的解决必须以书面契约为依据。要知道当时能认识字的人都很少,更不用说可以出具契约的人了。对于很多下层人民来讲交易一次就要用到书面契约,这简直就是在为难他们。而如果聘请人写,那么交易数额比较大还是可以的,但是交易数额比较小的话根本就是在浪费钱。

还有就是海瑞对于那些疑案,他不是慎重调查,而是“与其冤屈兄长,宁愿冤屈弟弟;与其冤屈叔伯,宁愿冤屈侄子;与其冤屈贫民,宁愿冤屈富民;与其冤屈愚直,宁愿冤屈刁顽”。

在争产业的案件中,“与其冤屈小民,宁愿冤屈乡宦”;在争言貌的案件中,“与其冤屈乡宦,宁愿冤屈小民”。这样一刀切的判案方式简直就是在公然挑战律法,在现代是要被渎职查办的。

从上面的几个事例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海瑞只能是一个清官,他不可能成为一个好官。


逍遥贞观


最近,重播的《大明王朝1566》火了,其中被嘉靖皇帝赞为“大明朝神剑”的海瑞可谓是明朝混乱政局中的一股清流。他直言不讳,敢“争于官,争于君!”他是一个毫无争议的清官,但却不是一个好官。

他想以一己之力扶大厦之将倾,但是在整个朝局混乱的嘉靖后期已是不可能的了。他以为给嘉靖帝上书一篇《治安疏》,冒死谏言,就可以让数十年不问朝政,只求长身不老的皇帝幡然醒悟,励精图治。他直接指出“天下人不直君久矣”,更以尧舜禹,汤文武等明君作比讽刺嘉靖皇帝只顾求仙修道,不问朝政!果不其然,虽然最后嘉靖帝没有处死他,却一直将他羁押大牢,直到穆宗即位才获大赦。跟上面的皇帝说不通,他先从身边入手。他意图力挽狂澜,从身边做起,改变社会颓风。他开始锐意改革,先后颁布《督抚条约》等改革条例,将百姓被兼并的田地还给农民。斥黜贪墨,搏击豪强,厘清宿弊。为国为民赤诚之心昭昭可见,但是他忘了封建时期历朝历代的改革从来没有能摆脱地主阶级支持进行的。王安石改革失败的最重要一点原因就是他妄想只靠发动上层官僚进行。而海瑞更糟,他连上层官僚支持都没有。上不可行,下不可效。海瑞就像青萍之末想在狂风翻卷中站稳一样,实在是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果不其然他招致了乡绅权贵的疯狂反击。于是奏疏一道接一道被送往北京。而京城的官员正愁没有借口收拾他,于是顺水推舟就按了个“扰乱纲纪以致百姓怨声载道”的罪名。明朝就是这样,在法律上找不出罪名,就只好求助于道德。祖宗的道德法则往这一摆,刚被起用的海瑞就只好又被推出政治权力的圈子,关进了理想的牢笼,直到死去。海瑞最大的错误就是过于理想主义,固守书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教条。外圆内方才能在波云诡谲的官场立足。先谋身,而后方能谋国!海瑞不懂这些,他的眼里容不得一点点沙子,所以他只能被百姓敬佩,却不能为百姓谋实在福利。他是清官,却不是好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