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30岁了,仍一事无成,靠微薄工资养活自己和家人。怎么看?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丁路遥知事观点】从一名普通职场人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这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我身边大多数30岁左右的朋友,都是靠着”微博的工资“来养活自己和家人,要知道还有不少人目前都处于失业状态,都需要家人来养!

而从一名心理咨询师的角度来看,我以为你这样的心态也有些以偏概全,妄自菲薄,什么叫”一事无成“?我如果给你分析分析,你很快会发现这样的说法并站不住脚,谁都有缺点和优点,即便是乞丐都不会一事无成!

下面,就这个话题,我们展开聊聊,我说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一、30岁,往往是人生第二个职业迷茫期

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刚毕业踏上工作那会,会是第一个人生的职业迷茫期,因为你的角色从学生转变成了一个职场工作者。

因此,有一些择业就业方面的迷茫,我认为是正常的。不少毕业生第一份工作考虑不好要做什么,也是挺普遍的,职业锚的确立一般都需要一至三年的过程。

而工作到了30岁-35岁左右,会容易出现第二个职业迷茫期。

因为这个时期,大量的职场人都是成家立业,工作上也开始稳定了,在一个领域持续工作。

可是这个年龄往往也是危机感很重的时候,一方面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加,感觉到知识或技能的积累很慢,没有那种成长的体验感,另一方面又受到巨大的家庭和经济压力影响,希望事业往上发展。

当能力匹配不上野心的时候,产生职业迷茫是很容易的事情了!

这些年我们经常讨论”中年危机“这个词,其实说的就是第二个职业迷茫期的问题。当意识到造成迷茫的原因以后,我们才能针对性去解决。

二、解决中年迷茫的问题,无法依靠单一手段

这些年,在我职业规划的经历中,遇到许多中年迷茫的朋友,但是每个人的背景经历不同,具体情况也可能是复合型的,所以很难依靠单一手段解决。

在这里,我给大家提几个可思考的解决路径。

第一、考虑是否有必要调整职业规划

如果年轻时的职业规划是认真思考过的,延续去执行并非不可以。但是每个人的职业发展都是动态了,也许到了一定阶段后,你当初那个规划就不太适合自己,所以到了30岁左右的阶段就有必要再进行调整。

第二,评估自己是否具备了核心的竞争优势

有些人,在一份工作上持续干了很多年,这个模块会一些,那个模块也会一些,看似都懂,实际上没有一个领域是可以成为”专家“或者达人的。

这就说明你还是缺乏职场的核心竞争优势,即你比周围大多数人都强的一个点,并且可以依靠他”吃饭“。

要是没有这样的核心优势,你下一步该考虑的就是培养能力了,至少培养一项可以让你长久收益的核心能力。

第三,换个环境

有时候并非自身出了问题,而是环境发生了改变。比如你在一家面临摇摇欲坠的公司里头,明显没有发展前景了,收入也难以提升,这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换个平台。否则你再有能力也无法发挥价值。

三、职场大多数人都很普通,但即便如此,也不需要全盘否定自己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以前曾经就碰到过一些抑郁倾向的来访者,他们往往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否定自己,向内攻击。

他们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哪里都做得不好,不如别人,甚至”还不如死了算了“。

职场上,虽然有些人并非真正的抑郁状态,但是其思维模式上也会产生这样的偏差认知。

比如因为自己收入不高或者职业普通,就认为自己是”无能“、”一事无成“。

但我刚才也提到,一个再普通的人,我相信也会有”成“的地方。

比如慢性子的人,虽然效率不高,业绩不强,但至少不容易出错,工作上是细心的。又比如一个工资水平不高的人,但是人际关系可能很不错,大家都很喜欢和他交朋友,那也是一种”成就“。

我们不应因为某个点的相对”弱“而否定了自己的全盘,这样只会让自己陷入一种自责、不自尊的心理状态,产生抑郁等消极情绪就不好了。

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我关于这个话题的一些见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作者:丁路遥知事,今日头条签约作者,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职业规划师,企业管理咨询顾问。码字不容易,如果喜欢我的文字,请帮忙点个赞,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