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莊村“變臉”

人民網-山東頻道

孙庄村“变脸”
孙庄村“变脸”

曾經,德州市平原縣王廟鎮孫莊村沒有集體經濟收入,汽車開來揚起滿面黃沙,如今,不僅村容村貌發生巨大變化,村裡還有了自己的農產品品牌。這是山東省委選派到孫莊村的駐村書記宋文彬給這個小村莊帶來的大變化,面對一窮二白的省定貧困村,他奮戰700多個日夜,村集體從靠輸血變為自身造血,大量外流務工人開始迴流。

從“一臉黃沙”到市級文明村

寬敞整潔的街道兩側,近三十幅牆繪給整個村莊增添了生氣;整修後的下水道兩側新鋪了花磚;村中的十二個石磙子完成了麥收壓場的歷史使命,變身石凳,繼續見證這個村莊的變遷。

如今的孫莊村,比以前整潔、乾淨多了。宋文彬還記得,2018年2月初到村裡,眼前是另一幅景象:“從濟南出發汽車顛簸3個小時終於到了孫莊村,跳下車,撲面而來的就是汽車開過的滿面黃沙。”

當時,按照省委組織部的統一部署,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監察室副主任老黨員宋文彬來到孫莊村擔任黨支部書記。

“要致富先修路”,這話以前經常聽,可這一臉黃沙才讓他認識到修路是多麼緊迫的事:“基礎設施薄弱,一下雨又是積水又是淤泥,拖拉機都走不動,村裡哪來的渠道去做種植業,哪來的收購商來咱們這收糧食水果?”

他趕緊聯繫孃家單位並積極和縣領導積極溝通,爭取來了資金,硬化村內道路1400米,園區生產道路1000米,以水泥方磚鋪裝輔道1000餘平方米,在村內主要道路兩側及所有衚衕鋪設紅磚3000平方米,修建擴建了涵管橋12座,整修灌溉溝渠500多米。不僅路修好了,村莊基礎設施得到全面改善,拆除21處危舊民房,栽植綠化樹3000株,安裝太陽能路燈42盞,安裝高清監控攝像頭18處,為82戶村民進行了“旱廁改造”,為沒有通自來水的56戶群眾安裝了自來水,為全村135戶村民全部安裝了管道天然氣,村民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2019年孫莊村經過審核,被評為市級文明村。

“這是我們村新建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裡面電視、音響、空調各種設施齊全,可以容納一百多人同時參加活動,是村民學習娛樂的好地方。”平原縣王廟鎮孫莊村主任張洪軍指著一座嶄新的二層樓房說。

從一窮二白到有了自有商標

村裡漂亮了,可窮根還得拔掉。當初來的時候,宋文彬也沒想到,村裡會這麼窮:“剛開始我挺樂觀的,這村能窮成什麼樣?但是越往村裡走,心就越涼,一棟棟都是土坯搭的房子,我進了低保戶家中,他的窗戶沒有玻璃,有些地方就用塑料布包著”。

這讓宋文彬很受“刺激”,扶貧工作關鍵就是要提高農村自身的“造血”能力,只有為村集體,為村民留下拿不走的財富,自己這兩年才沒白來。他在村兩委會提出:村裡不能光靠種地了!“現在消費者們都講究養生,講究健康,要抓住新的消費理念和購物傾向,搞良種繁育,搞綠色種植業。”可村民並不相信他:“萬一賣不出去怎麼辦?咱們可賠不起啊。”

為了全面掌握市場行情,2018年,宋文彬幾乎走遍了德州本地所有的大型超市、批發市場。調研發現,德州本地的有機水果依然是存在市場空白,各個區縣超市依然是有機水果貴且種類少,消費者總是買不到想要的放心水果。

這堅定了他開發綠色種植業的決心,孫莊村原有十餘戶種植梨和葡萄的農戶,經過幾年的摸索,掌握了比較成熟的生產技術。基於此,宋文彬發動全村黨員幹部帶頭,由黨支部領辦“孫莊果品種植專業合作社”,為梨和葡萄註冊了“俏孫莊”果品商標,通過反租倒包、土地置換等方式調整土地,新建、擴建了10個葡萄大棚,此外爭取京魯事務所10萬元資金支持,免費為村民提供10萬元的果樹苗,在村東新建100餘畝的京魯梨園。同時,在村南建成了300米葡萄長廊,在村西平整場院地20畝發展採摘園,形成了“村南葡萄、村東梨園、村西休閒採摘、村北良種繁育”的產業佈局。合作社統一採購物資、統一管理,進一步提高果品的附加值。

功夫不負有心人。村裡的有機水果一下果,短短几天就數次斷貨,當年實現了銷售收入幾十萬元。村民們樂了,宋文彬也鬆了一口氣。

宋文彬還聯繫省農科院作物所所長劉開昌博士帶領志願服務隊到村開展科技扶貧,向合作社提供了10萬元資金支持,送來3000斤濟麥44#小麥良種,建立了作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100畝示範田。今年夏季孫莊村的合作社預計可收儲12萬斤優質小麥良種,每斤良種售價高於小麥市場價格1元左右,效益可觀。

留下一支“永不離開的工作隊”

村裡以前沒有集體經濟收入,支部及黨員缺乏幹事創業的能力和動力,要真正幫村裡脫貧,還需要有堅實的戰鬥堡壘。

把村黨員幹部作用發揮出來!宋文彬通過多次走訪老幹部、老黨員並徵求意見,主持制定了30條《王廟鎮孫莊村村規民約》,印發了《致孫莊村全體黨員的一封信》,加強黨員幹部自身建設,抓實黨員和群眾的教育和管理工作。2018年以來,村支部從遞交入黨申請的村民中培養入黨積極分子4人,確定黨員發展對象2人,“我們要著眼於村裡的長久發展和村班子的梯隊建設,致力於留下一支‘永不離開的工作隊’”。

每月黨員活動日,宋文彬都認真組織、全程參與,除完成既定的方案內容,他還會和黨員進行談心談話,分享工作心得;每週二、週四集中辦公,都全天盯靠,及時協調各方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為改善村“兩委”辦公條件,籌資把辦公用房由四間擴建成兩層十間,增加了圖書室、衛生室、黨員活動室,建成了全鎮功能最完善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通過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為每名無職黨員設崗定責。

疫情期間,幹部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年前年後那幾天,宋文彬蒐羅防疫小知識,在大喇叭播出給村民提醒。大年初二,疫情越來越嚴重,他連夜採購消毒液、口罩、醫用酒精驅車趕回村裡,迅速成立領導小組,制定應急預案,全體黨員幹部組成的志願者服務隊日夜盯靠,嚴格管控人員出入,對於個別防控意識差,不聽勸阻的,進行嚴格的批評教育和耐心解釋,義務為貧困戶、低保戶、五保戶家做好定期消毒,目前村裡沒有出現疑似、確診病例。通過這一件件實事小事,黨支部在群眾心中的威信大大提高。

腳步丈量了宋文彬的工作軌跡。兩年,走遍村裡所有135戶農戶,走遍1288畝耕地,他喜歡村民們叫他“老宋”“宋哥”“兄弟”,最開心的事,是得到村民的肯定。“宋書記過年過節來看我們、發慰問金,還請齊魯醫院的專家來給我們免費看病,看著村裡發生這麼大的變化,我的心情也跟著好了很多。”說起現在的日子,貧困戶孫秀付心裡寬敞了許多。(高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