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一個月,我終於被裁了。”

“復工一個月,我終於被裁了。”

2月24日,重慶樓市零星復工以來,到今天剛好一個月。這一個月時間裡,重慶樓市由冬眠到復甦,被釋放的購房需求構成市場第一波回暖。

我們也一直密切關注樓市動態,講過買房時機、講過首付兩成、講過房貸利率定價轉換、講過央行降準釋放5500億……唯獨沒講過重慶地產人的生存現狀。

想聊一聊這個話題的由頭,源自秦老師最近了解到的一些不算特別美麗的消息。

01

孫衛的故事。

“复工一个月,我终于被裁了。”

上週星期五,孫衛正在上班,放在一旁的手機突然響起來。孫衛看了一眼來電顯示,是項目總監打來的電話。

那一刻,孫衛心裡有了一種“應該是那件事”的預感。接起電話後,果不其然,總監告訴孫衛,他被優(cai)化(yuan)了。

孫衛是一家地產代理公司的策劃專員。大概一週多以前,公司發佈了一條通知,要求營銷在崗人員進行網上述職。當時,孫衛就聽到了一些風聲,“都說不是簡單的述職,要打分的。排在後面的人可能要被裁。”

一週以後,公司公佈了述職成績的前10名,孫衛不在其列。過了兩天,他就接到了總監的電話。

“其實是有預感的。”孫衛比起初淡然了一些。他說,2月中旬時總監就透露過這方面的意思,只不過他所在項目的甲方沒有同意,因此暫時逃過一劫。

但自那以後,他總覺得靴子還是會落下來的,“現在整個大環境都不好,我這樣才工作沒多久,經驗和能力都不突出的小基層,跑不掉的。”

02

孔嘉的故事。

“复工一个月,我终于被裁了。”

孔嘉是項目上的銷售秘書,任職於一家去年在重慶的銷售業績排名前十的開發商。她比孫衛幸運一些,沒有被優化。然而,這並不能撫平她心中的擔憂。

“因為這是第二輪優化了。”孔嘉說。

第一輪優化發生在1月份,公司先優化了非編人員、精簡了一些不是一線的部門的人員;又砍掉了一些“可以不要了”的部門。

第二輪優化發生在2月份,這一次,公司一邊對一線的銷售人員實行末尾淘汰,勸退沒有開單的人;一邊縮減2020年的人員編制,將超編的人改成非編或者直接調崗。

“我隔壁項目的一個策劃就被調崗,去做了渠道。”講到這裡,孔嘉大大地嘆了一口氣,“去年就挺難過的,今年又飛來一隻黑天鵝。感覺現在沒有地產公司可以躲過‘優化’的宿命。”

孔嘉被強烈的不確定感包圍著,她不知道會不會有第三輪優化。如果有,那時的她能否再一次“逃”過?

03

李妙的故事。

“复工一个月,我终于被裁了。”

每月15號是發薪日。對李妙而言,這一天,是她緩解厭工情緒的的“特效藥”。

3月15日那一天,李妙沒有立即打開APP查看自己的銀行卡餘額。似乎是在等自己做好心理準備,過了幾天才去看了2月份的工資。她說,“我心都涼透了。”

李妙是一家地產諮詢公司的中層。2月下旬時,公司發佈通知,中高管理層的薪資暫時只發放70%,餘下的30%待情況緩解後再行補發。

“共克時艱嘛,公司活不下去,員工就得失業。也不單是我們一家公司,好多同行都調薪了,想一想還平衡點。”看起來,李妙的自我開解很成功。事實上,她依然很難不焦慮。

李妙每個月要還房貸、車貸和信用卡。這已經是一筆不小的固定支出。再加上滿足日常生活必需的花費……調薪之後的日子,李妙的消費變得很剋制。

04

不侷限在重慶,放眼全國房地產行業。浩浩蕩蕩發展三十餘年,每一個調控階段、每一次下行週期,行業或大或小的洗牌就會來臨。就算只是平常,地產人也不敢保證自己百分百安全。

而這一次洗牌不一樣。範圍、影響、持續時間都和以往有區別。所以我們才會看到,無論是被「優化」的孫衛們,還是留下來的孔嘉和李妙們,被行業風雪裹挾的地產人,職業危機感或許已經達到峰值。

“复工一个月,我终于被裁了。”

05

最先被動出局的孫衛們,是工作能力有欠缺嗎?恐怕不見得。公司對他們可替代性和價值感的評估,才是優化背後的殘酷底色。

留下來的孔嘉和李妙們,也不能就此輕鬆。調薪雖是暫時的,但復工不等於復產,未來一段時間的收入仍是受影響的、不確定的。

與危機擦肩而過的他們還要重新審視自我,職業空間的成長性還可以持續多久、能不能開發出新的職業競爭賽道。否則,若是再來一輪相似量級的優化浪潮,拿什麼去抵抗?

06

故事的最後,

孫衛說,好好地想一想下一步該怎麼走,順便休息一段時間。

孔嘉說,我這個崗位天花板挺低的,可能會考慮轉崗,換個空間大點的。

李妙說,去學一些新技能,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07

明天會好嗎?會的。

看到這裡的地產人,你正在經歷什麼?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孫衛、孔嘉、李妙,皆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