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一个月,我终于被裁了。”

“复工一个月,我终于被裁了。”

2月24日,重庆楼市零星复工以来,到今天刚好一个月。这一个月时间里,重庆楼市由冬眠到复苏,被释放的购房需求构成市场第一波回暖。

我们也一直密切关注楼市动态,讲过买房时机、讲过首付两成、讲过房贷利率定价转换、讲过央行降准释放5500亿……唯独没讲过重庆地产人的生存现状。

想聊一聊这个话题的由头,源自秦老师最近了解到的一些不算特别美丽的消息。

01

孙卫的故事。

“复工一个月,我终于被裁了。”

上周星期五,孙卫正在上班,放在一旁的手机突然响起来。孙卫看了一眼来电显示,是项目总监打来的电话。

那一刻,孙卫心里有了一种“应该是那件事”的预感。接起电话后,果不其然,总监告诉孙卫,他被优(cai)化(yuan)了。

孙卫是一家地产代理公司的策划专员。大概一周多以前,公司发布了一条通知,要求营销在岗人员进行网上述职。当时,孙卫就听到了一些风声,“都说不是简单的述职,要打分的。排在后面的人可能要被裁。”

一周以后,公司公布了述职成绩的前10名,孙卫不在其列。过了两天,他就接到了总监的电话。

“其实是有预感的。”孙卫比起初淡然了一些。他说,2月中旬时总监就透露过这方面的意思,只不过他所在项目的甲方没有同意,因此暂时逃过一劫。

但自那以后,他总觉得靴子还是会落下来的,“现在整个大环境都不好,我这样才工作没多久,经验和能力都不突出的小基层,跑不掉的。”

02

孔嘉的故事。

“复工一个月,我终于被裁了。”

孔嘉是项目上的销售秘书,任职于一家去年在重庆的销售业绩排名前十的开发商。她比孙卫幸运一些,没有被优化。然而,这并不能抚平她心中的担忧。

“因为这是第二轮优化了。”孔嘉说。

第一轮优化发生在1月份,公司先优化了非编人员、精简了一些不是一线的部门的人员;又砍掉了一些“可以不要了”的部门。

第二轮优化发生在2月份,这一次,公司一边对一线的销售人员实行末尾淘汰,劝退没有开单的人;一边缩减2020年的人员编制,将超编的人改成非编或者直接调岗。

“我隔壁项目的一个策划就被调岗,去做了渠道。”讲到这里,孔嘉大大地叹了一口气,“去年就挺难过的,今年又飞来一只黑天鹅。感觉现在没有地产公司可以躲过‘优化’的宿命。”

孔嘉被强烈的不确定感包围着,她不知道会不会有第三轮优化。如果有,那时的她能否再一次“逃”过?

03

李妙的故事。

“复工一个月,我终于被裁了。”

每月15号是发薪日。对李妙而言,这一天,是她缓解厌工情绪的的“特效药”。

3月15日那一天,李妙没有立即打开APP查看自己的银行卡余额。似乎是在等自己做好心理准备,过了几天才去看了2月份的工资。她说,“我心都凉透了。”

李妙是一家地产咨询公司的中层。2月下旬时,公司发布通知,中高管理层的薪资暂时只发放70%,余下的30%待情况缓解后再行补发。

“共克时艰嘛,公司活不下去,员工就得失业。也不单是我们一家公司,好多同行都调薪了,想一想还平衡点。”看起来,李妙的自我开解很成功。事实上,她依然很难不焦虑。

李妙每个月要还房贷、车贷和信用卡。这已经是一笔不小的固定支出。再加上满足日常生活必需的花费……调薪之后的日子,李妙的消费变得很克制。

04

不局限在重庆,放眼全国房地产行业。浩浩荡荡发展三十余年,每一个调控阶段、每一次下行周期,行业或大或小的洗牌就会来临。就算只是平常,地产人也不敢保证自己百分百安全。

而这一次洗牌不一样。范围、影响、持续时间都和以往有区别。所以我们才会看到,无论是被「优化」的孙卫们,还是留下来的孔嘉和李妙们,被行业风雪裹挟的地产人,职业危机感或许已经达到峰值。

“复工一个月,我终于被裁了。”

05

最先被动出局的孙卫们,是工作能力有欠缺吗?恐怕不见得。公司对他们可替代性和价值感的评估,才是优化背后的残酷底色。

留下来的孔嘉和李妙们,也不能就此轻松。调薪虽是暂时的,但复工不等于复产,未来一段时间的收入仍是受影响的、不确定的。

与危机擦肩而过的他们还要重新审视自我,职业空间的成长性还可以持续多久、能不能开发出新的职业竞争赛道。否则,若是再来一轮相似量级的优化浪潮,拿什么去抵抗?

06

故事的最后,

孙卫说,好好地想一想下一步该怎么走,顺便休息一段时间。

孔嘉说,我这个岗位天花板挺低的,可能会考虑转岗,换个空间大点的。

李妙说,去学一些新技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07

明天会好吗?会的。

看到这里的地产人,你正在经历什么?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孙卫、孔嘉、李妙,皆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