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革裹尸换悲苦,东汉名将悲在不懂进退,不善谋身(中)

2.豪侠性格,无意说人长短,却说了最大长短,不知自保,一车薏苡种,为自招来不白之冤

。豪侠轻财是其一生特点,从立志到北部边郡种田发展牧业,到数年粟几万斛,牛羊几千头,然而他毫不吝惜,轻易聚散。他要的不是钱财,而是经营的快乐。及到跟随隈嚣,最终投汉,一路走来,奖励不断,但他总是慷慨散财,一身豪侠正气。这样的人平时肯定是仗义执言,有话直说,不藏着掖着,在平时也不觉得有什么。可随着他日益位高权重,他的性格成了他最致命弱点。

马革裹尸换悲苦,东汉名将悲在不懂进退,不善谋身(中)


本来是教育自家子弟的家信,信中教育子侄不要论人短长,可在信中却举了杜季良的反面例子,然而杜季良却和刘秀的女婿梁松、窦固有来往,刘秀知道后大怒,认为他们有失皇家体统,从而惩罚了他们。特别是梁松,仗着自己是驸马爷,本来就是奸佞之辈,一向不把任何人放眼里。

马援似乎注定命犯小人,竟然两次得罪梁松,除了上面说得这次,还有一次是梁松自认为被侮辱啦。东汉建武二十三年(47年),时年61岁的马援因为年迈而偶然风寒,作为晚辈的梁松就主动前往马援府邸来探望马援。梁松来到马援病榻前,就恭敬地向马援行跪拜礼。依照当时的礼制而言,作为当朝驸马的梁松既然已经屈尊行跪拜礼了,那么作为主人的马援就应当亲自搀扶梁松起来作为答礼。但是马援却没有这样做,他只是在病榻上微微示意,让梁松起身而已。马援没有对梁松回礼!

马革裹尸换悲苦,东汉名将悲在不懂进退,不善谋身(中)


马援的家人对此不解,就询问道:“梁伯孙帝婿,贵重朝廷,公卿已下莫不惮之,大人奈何独不为礼?”意思是:“梁松(字伯孙)是皇帝的女婿,在朝堂之上一向显贵,公卿大夫无不忌惮他的权势,您为何不向他答礼啊?”马援回答道:“我乃松父友也。虽贵,何得失其序乎?”意思是:“我是梁松的父亲梁统的朋友(即相当于梁松的叔父)。梁松虽然尊贵,但我怎么能因此丢失长幼尊卑的秩序呢?”

梁松作为当时显赫士族、河西梁氏的子弟和深受皇帝宠信的当朝驸马,虽然他平日里多会以晚辈礼来拜见长辈(类似于马援这种叔父辈人物),但是这些长辈们往往也会因为忌惮梁松的驸马身份而纷纷起身答礼。他们双方可谓都在心知肚明地表演着自己的知书达理,即梁松展示自己的晚辈礼节,而长辈们则表示自己对驸马爷的尊敬之心。如今马援对梁松的礼节毫无回应,这就使得

梁松的自尊心极大受损,觉得马援看不起自己,所以梁松从此就记恨上了马援。

马革裹尸换悲苦,东汉名将悲在不懂进退,不善谋身(中)


史载:“松由是恨之。”

当时所有人都在对梁松回礼,马援单单例外,我当然不是要他趋炎附势,可也别太耿直了吧,回个礼,简简单单,却能把自己置于安全之地,而马援却没想到谋身。一个简单的举动,直接为自己埋下祸根。

当初南征交趾时,马援常吃一种叫薏苡的植物果实以除瘴气。由于当地的薏苡果实硕大,马援班师回京时,就拉了满满一车,准备用来做种子,本来是想广泛种植,造福人而没想京中权贵都纷纷想要,马援却直接不给面子,再次得罪权贵。造谣说是南方珍宝之物,等他死后,有人上书诬告,说他私自带回的是珍宝犀角,遭受毁谤陷害,蒙受冤屈。

马革裹尸换悲苦,东汉名将悲在不懂进退,不善谋身(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