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咖们猜猜今年"双粕"能涨多少,能否变"粕金"?

决策线


今年豆粕价格的运行主要还是与疫情有关系,这两天豆粕价格简直是飞涨。而且也带动了饲料价格的上涨,我们公司饲料价格上涨了300元/吨,其他公司价格也上涨了你像通威、正大等,这些公司的价格也上涨了。如果说豆粕价格上涨,可以说带动整个产业的上涨。为什么豆粕价格上涨了呢?

原因分析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是养殖大国,但是我们真的并不是养殖强国。我们国内对于豆粕需求量特别高,每年需求1.1亿吨大豆,其中60%以上都是用作了饲用,而国内大豆的产量不足2000万吨,这有9000万吨的缺口。

①通商口岸关闭:现在主要的一些大豆出口国例如巴西、阿根廷。这是大豆的主要出口国,但是反观他们国内的行情,阿根廷已经关闭了通常口岸,主要是由于疫情的原因造成的。巴西现在很多港口都在罢工,不要说出口了,自己都保障不了了,这也是疫情造成的。

②国内养殖得到恢复:大家看看我们国内的养殖业,有很多已经逐渐恢复。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生猪存栏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1.5%,而现在生猪的价格下跌,我们就可以看出我们国内的生猪业有所恢复了。

而大家要知道,最近两年来水产饲料需求量迅速增加,养猪业和养禽业占了半壁江山,但是最近两年,水产的饲料需求也逐渐攀升。

因此我们国内的豆粕价格只能说会大幅度上涨,但是究竟能上涨到什么程度还真不好说,因为毕竟上涨到一定程度,会用其他的粕类来代替,为什么没有使用其他杂粕呢?主要是因为处理比较麻烦,里面有相应的毒素和抗营养因子。


聚焦三农了解事实


个人觉得这个说法一点都不夸张,今年的“双粕”价格上涨是必然的趋势,不仅仅是豆粕菜粕,很多饲料原材料现在都处在上涨阶段。

进入2020年,虽然相对于2019年,年初的豆粕价格更低,甚至出现下跌趋势,差不多下跌了100元/吨,但短时间内,豆粕就恢复到最初的最初的价格,中国豆粕主产主销区,豆粕价格恢复到2800元/吨,并且呈上升趋势。而之所以年初豆粕价格下降,主要是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时候,养殖场面临鸡鸭五粮低价贱卖的情况,更甚至,低价都难以出售,疫情同样对消费端产生了极大的抑制。

如今中国的疫情情况得到缓解,中国基本“痊愈”,但现在全球疫情肆虐,对各国的物质输出输入产生影响,本来我过对于豆粕的需求就特别高,而国产豆粕量又不能满足饲料业需求,每年豆粕消耗几乎45%都靠进口,最多的时候,我国进口豆粕高达9000万吨,这一点从以前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就可以看出,当进口豆粕出现短缺,豆粕价格就会疯狂上涨。

除了这一点,国内也有刺激因素,如今疫情得到控制,各省学校开学、餐饮行业也陆续恢复正常,而且非洲猪瘟疫苗研制如今已经进入实验阶段,如果不出意外,今年下半年能够上市,这些因素对养殖业产生刺激,养殖规模扩大,对饲料的需求更高。

总体来说,个人觉得,今年豆粕价格突破3000元/吨,甚至更高是没有悬念的,不仅仅是豆粕菜粕,很多原料都已经开始上涨,可能全球疫情得到控制之后,情况会有所好转。


三农实事分享


交易最忌讳瞎猜能涨跌多少点,因为它能涨多少不是个人说了算的,也不是大户说了算,而是看市场实际情况。这种情况下,只要基本面、技术面趋势向好,顺应趋势操作就可以了。不少人总妄想抄大底,摸大顶,但实际上能做到的有几人呢?豆粕涨到3300?涨到3500?有没可能呢?很有可能啊!问题是做了么?

首先我这里声明一下,我已经做了。多单开在2720,到了2800加的仓。而且我还可以说,去年的行情我也做了,多单开在2580,一度账面都是浮亏的。我并没有开在最低点,最后也没有卖到最高点,基本上3000附近就撤出来了。19年10月来了之后,我建议大家做空豆粕2001合约,我当时在3058开的空单,也不是最高点,最后平到了2680,但之后这个合约跌到2500上下,后面的我也没操作。

19年1月份,我预估棕榈油可能到6400就上不去了。而且我记得当时头条上有人在这做空,不可否认他空的位置很好,但很多人都嘲笑他,后面的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出来的,也不知道他是否拿住了。但我是从6400开始空的,结果它一直下不去,甚至创了新高,我最终是砍仓出局。后面跌下来才又参与的,只拿到年前就平了。年后开市,棕榈油大低开,我做了几天短线多单。从5910一路空下来,但刚开始没夜盘,担心反转没隔夜,一直到后面才有隔夜单开在5668空。我记得当时有个跟我是对手价的朋友,她在这位置开的多,让她平她不平,结果一路下跌到4800多。我在4900附近平了一部分空单,因为预估可能会反弹到5250附近(有预估记录),结果连续反弹两天在5250,在5220附近继续加空(有记录),一直拿到国外疫情大爆发。我知道国外这帮人不戴口罩,要民主要自由,所以一旦疫情爆发,短时间难以控制。所以我让跟不少人说空燃油(2320点附近建议,空单到1800),空甲醇2054附近,空到1814附近。谁知道原油跌这么多,燃油打到1350附近,我自己空的燃油,这中间我在2026又空了一次燃油,结果当天下午燃油跳空上涨浮亏20多点,完了之后我那天被人骂。第二天接着被骂,隔个周末周一开盘,我发现那些骂我的已经亏损严重了。之后,他们开始抄底,当时价格已经跌破1700,什么油价比水还便宜等消息层出不穷。

实际上,这时候国外已经很恐慌了,此时抄底简直是自寻死路!那些因为做错被杀的多头刚爆仓,市场正缺少抄底资金,结果一帮人边进去了。就这样,天天抄,天天跌!


周培源


昨日国内商品再掀涨势狂潮,农产品全面爆发,菜粕封于涨停,豆粕触及涨停,玉米淀粉收高逾2%。有分析认为,农产品方面一直不乏投资机会:一是劳动力成本、种子、化肥、农药成本上升以及土地资源成本上升;二是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极端气候对农产品的影响;三是通胀抬头,猪周期上升;四是相比黑色系商品,农产品短线涨幅不是很大。

工业品看需求,农产品看供给。展望后市,市场人士认为,农产品牛市行情值得期待。

USDA报告点燃涨势 农产品加速赶牛

昨日农产品几近全线上扬。盘面看,菜粕1609合约早间高开随即小幅低走,经盘整后再度冲高并涨停,午后强势不减,期价封于涨停至收盘,报2694元/吨。豆粕午前一度触及涨停但开板,午后维持高位盘整,报收3344元/吨,创下6.73%的日涨幅。受双粕带动,其余农产品均飘红。

统计显示,在芝加哥豆粕期货上涨带动下,今年二季度大连豆粕期货主力合约累计涨幅已超过40%,同期郑州菜粕期货主力合约亦上涨逾38%。而在端午假期间美豆行情继续火热,美国农业部(USDA)6月供需报告继续利好,下调美国大豆的新作和旧作年末库存预估,下调幅度超过预期。美豆上周五触及近两年高位1208.4美分,上周急涨近4%,为连续第九周上涨,也是自1973年以来最长涨势。

据美国农业部6月供需报告显示,美国2016/2017年度大豆年末库存预估为2.60亿蒲式耳,2015/2016年度库存预估为3.70亿蒲式耳,双双低于分析师预期。同时,USDA还将全球2016/2017年度大豆库存预期下修至6630万吨,当前年度的库存预估则为7230万吨。对于南美产量的预期却差强人意,虽然将巴西产量进一步下修至9700万吨,但维持阿根廷大豆产量预估不变,大大出乎市场预期。

报告公布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应声而上,很快突破12美元/蒲式耳大关,随后涨幅有所缩减,但仍录得2014年8月以来的最高收盘价,并连续第九周上涨,创下43年来的最长涨势。

供应愈发紧张 美报告存两大亮点

对于此次报告,文华财经认为有两大看点:一是供应紧张预期愈演愈烈。上月,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新作数据首秀惊艳登场,全球供应趋紧预期横空出世,在农产品市场引发轩然大波,美豆当日暴涨逾5%,触及涨停板限制。这次,USDA亦不负众望,全面下修了美国和全球的新作、旧作大豆库存预估,令市场愈发确信全球供应将由过剩转向紧缺。“回首过去三年,全球丰产利剑高悬,在南北美大豆产量接连创纪录的大背景下,供应过剩问题持续困扰着全球大豆市场。美豆一展熊途,从14美元上方跌到9美元下方,累计付出了近四成的惨痛代价。”该机构认为。

二是阿根廷产量还有调降空间。在供需报告揭晓前,主要行业机构及投行对阿根廷大豆产量的预估均值为5,611万吨。因暴雨再度光临产区,市场预期阿根廷大豆产量及质量将严重受损。然而,USDA对此却无动于衷,依然维持上月预估的5,650万吨产量预期,与市场此前的预测大相径庭,也有悖于行业机构的看法。

文华财经分析,随着美豆进入生长期,天气对大豆作物的影响与日俱增。如今厄尔尼诺现象不断衰退,各国气象机构对拉尼娜归来的呼声越来越高。那么,农产品的拉尼娜际遇究竟如何呢?2012年,正是在拉尼娜的力挺之下,美豆、美玉米及国内豆粕纷纷创下纪录高位,连豆也曾红极一时,农产品期货赚得盆满钵盈。今年,若拉尼娜真的卷土重来,美豆多头的炒作热情无疑将进一步迸发。

基金动向或为众多投资者提供了参考。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最新报告显示,截至6月7日当周,基金持有的CBOT大豆净多仓续升至242177手,创近四年高位。其中非商业多头持仓为322060手,空头持仓为79883手。当周,总持仓为872273手。

报告亦显示,截至6月7日当周,基金持有的CBOT玉米期货净多仓连续第四周增加至327515手,刷新三年半高位。其中非商业多头持仓为498527手,为近五年来最高,空头持仓为171012手。当周,总持仓为1466703手。

双粕表现活跃 扛起农产品大旗

去年以来,以菜粕和豆粕为代表的农产品表现活跃,双粕更是晋升为领涨/领跌品种。对此,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院长王骏分析,在农产品中,双粕沉淀资金占农产品总量的35%-40%,流动性较好。而且,二者属于饲料原料类产品,与通胀有一定相关性,成为不少资金抗通胀操作的首选配置资产,且与同属于原料的玉米不同,双粕尤其豆粕市场化、国际化程度较高,受国内政策影响相对较小。

但芝华研究员赵舟认为,就粕类而言,国内基本面供需并未发生明显和实质性改变,盘面更多体现的是不断调整的预期和资金的热情。过去4年中,除2015年二季度粕类未出现上涨,2013、2014年都是二季度出现上涨,但涨幅不及今年。在下游需求端库存水平大幅提高的情况下,现货的强势会有所减弱,本月粕类出现回调的可能性比较大。从远期来看,他预计未来1-2年内,油脂和粕类将会是最受关注的农产品。

四方面凸显投资洼地 农产品或后来居上

俗话说,工业品看需求,农产品看供给。市场人士认为,通胀预期升温以及天气炒作等因素或推动农产品重演“黑色系”涨势。

海通证券研究主管高上认为,农产品方面一直存在投资机会,尤其是商品大调整时,其与黑色往往形成跷跷板效应。一是劳动力成本、种子、化肥、农药成本上升以及土地资源成本上升。二是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极端气候对农产品的影响。三是通胀抬头,猪周期上升。四是相比黑色系商品,农产品短线的涨幅不是很大。

在农产品期货市场中,资金尤其偏好天气炒作。据权威气象机构监测,随着“厄尔尼诺现象”的结束有大概率可能出现拉尼娜,有70%的概率将于今年三季度出现“拉尼娜现象”。而拉尼娜对大豆的影响和“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对大豆生长不利。

因此,各行业分析机构普遍预测,今年美国大豆的单产将低于去年水平。业内人士表示,资金也提前进行天气炒作。而每年的七八月份是美豆的重要生长期,届时可能还会进一步炒作天气。

方正中期研究员王玉红认为,对于大豆来讲,上半年天气升水的话主要是阿根廷暴雨的影响,美豆新作播种顺利,天气升水目前并不是那么充足,按照目前海表温度的情况,“拉尼娜现象”如果发生可能也要在8、9月份,当然有这个预期就会对市场构成支撑,8月份前市场整体可能仍有一定支撑,但如果8月份美豆灌浆期“拉尼娜现象”仍未至的话,市场可能会出现像样回调,之后酝酿再一次的上升浪潮。

此外,农产品是典型的周期性品种。申万期货研究员刘妍表示,目前来看,市场对于大豆天气操作有预期,CFTC非商业大豆净多单连续增加持仓并逼近历史高位区间,但事实上目前北美大豆种植率、出苗率和优良率没有根本体现,因此更多侧重对于前期累跌的修正。

你的关注和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樱桃番茄GO


抄底摸顶要不得,为啥要判断高度呢,跟随趋势,控制仓位,让利润随着时间奔跑就好了,市场变化太快了,心理设定了价位会被束缚


金融小不丁


您好,如果您真心想知道今年 “双粕”涨多少,那您需要付出点诚意,您的诚意就是给我点时间,嗯,就这样😅😅😅😅《明年这个时候,我再告诉您,保证数字精确》😅😅😅😅


飘渺橘孑


简单的说下,是猜测,也是预测,以技术为基础。今年豆粕大概率见4300-44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