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亮茂是永定遠近聞名的鼓王,鼓面直徑達160公分,至少要三個人才能合抱過來

永定,地處福建西南一隅,以土樓為標幟,以民俗為主題,揚名海內外。湖坑的“作大福”、陳東的“四月八”、撫市的“走古事”等許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動,異彩紛呈引人入勝。

遊亮茂是永定遠近聞名的鼓王,鼓面直徑達160公分,至少要三個人才能合抱過來

而在這些民俗活動中,牛皮大鼓是不可缺少的器具,特別是在鄉村的祠堂眾廳中,它已成為凝聚人心、鼓舞士氣的“聚心鼓”。

遊亮茂是永定遠近聞名的鼓王,鼓面直徑達160公分,至少要三個人才能合抱過來

遊亮茂做的這面大鼓,是永定遠近聞名的鼓王,鼓面直徑達160公分,至少要三個人才能合抱過來,當初為了做這樣一面大鼓,遊亮茂費了不小的功夫。

大溪鄉位於永定的東南部,約有大鼓千餘隻,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屬於自家的一面大鼓。早些年的鼎盛時期,大溪大鼓不僅在聞名閩西,還銷往廣東,甚至被帶出海外。

遊亮茂是永定遠近聞名的鼓王,鼓面直徑達160公分,至少要三個人才能合抱過來

一直以來,敲鑼打鼓就是熱鬧、喜慶的代名詞。早在冷兵器時代,古戰場上會為征戰沙場的將士們擂鼓助威、搖旗吶喊。

如今,在大溪依然保有賽大鼓的習俗,每年的正月十五,大溪人都會舉辦鑼鼓比賽。

遊亮茂是永定有名的制鼓好手,與多數傳統技藝一樣,遊亮茂的制鼓手藝傳自祖上,家族三代人都是制鼓藝人,百年來一直延續著這門手藝,目前大溪鄉僅有他家會製作手工牛皮鼓。

遊亮茂是永定遠近聞名的鼓王,鼓面直徑達160公分,至少要三個人才能合抱過來

每一次做大鼓,遊亮茂都要精選優質的水牛皮,先用清水浸泡兩天,然後進行手工剔皮,這可容不得一點馬虎,牛皮的軟硬、厚度、乾燥程度,都將決定鼓的音質和壽命。

從古至今,在牛皮大鼓製作行當裡,都有“制鼓是徒弟,制皮是師傅”的說法,由此可見制牛皮是大鼓製作裡難度最高,也是最關鍵的環節。


遊亮茂是永定遠近聞名的鼓王,鼓面直徑達160公分,至少要三個人才能合抱過來

大溪大鼓製作的傳統由來已久,相傳宋朝年間,大溪遊氏先祖興建家族宗祠,其形像一對獅子。


因為獅子生性喜睡,所以每年至少要吵醒睡獅一次,於是定下規矩每年的正月十五都要敲鑼打鼓到宗祠熱鬧一番。


遊亮茂是永定遠近聞名的鼓王,鼓面直徑達160公分,至少要三個人才能合抱過來

從那時起,為不違祖訓,大溪遊氏宗族便樓樓有大鼓,戶戶有銅鑼,並代代相傳延續至今。

遊洋是遊亮茂的兒子,之前在外工作,今年春節過後便開始隨父親一起做鼓。今天遊洋在向父親學習蹦鼓,對於蒙鼓皮的每一個細節,父子倆都十分較真。

原本遊亮茂並不希望兒子和他一樣,繼續從事辛苦的做鼓行當,但遊洋是個孝子,去年一篇關於父親手藝即將失傳的文章,讓他感觸很深,今年便決定留下來開始學習做鼓。

遊亮茂是永定遠近聞名的鼓王,鼓面直徑達160公分,至少要三個人才能合抱過來

大溪大鼓寄託著遊氏後人的鄉愁,它的聽眾換了一代又一代,在歲月的打磨中塑造著大溪人獨有的品格與風骨。

如今大溪中心小學將大鼓文化引進校園,專門組建了小學生大鼓隊,傳承大溪的民俗文化。


遊亮茂是永定遠近聞名的鼓王,鼓面直徑達160公分,至少要三個人才能合抱過來

客家人重視文化的傳承,也重視技藝的延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