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堂:證人的記憶

心理學堂:證人的記憶


心理學一詞來源於希臘文,意思是關於靈魂的科學。靈魂在希臘文中也有氣體或呼吸的意思,因為古代人們認為生命依賴於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結了。隨著科學的發展,心理學的對象由靈魂改為心靈。

心理學是研究行為和心理活動的學科。19世紀末,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到了20世紀中期,心理學才有了相對統一的定義。

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是從1879年德國學者馮特受自然科學的影響,建立心理實驗室,脫離思辨性哲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開始的。




心理學堂:證人的記憶

《證人的記憶》

能對案件提出證據的非當事人,我們稱之為證人,就是把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聽的東西如實講出來,提供客觀證據的人。但是,很多證人提供的證詞都與實際有所偏差,具有個人傾向性,帶著主觀的觀點和意識。心理學稱之為:證人的記憶效應。每個人對於自己在知識上的優劣都有自知之明,也就是說自己心裡有桿秤,一般情況會根據信心值去去修改測試結果,好接近公認的答案。然而目擊的事件沒有一個公認的答案,便不受這種自知之明的影響。比如他們不能知道自己描述嫌疑人的身高比其它證人描述的是高了還是矮了。


人們對於自己在一般知識上的優勢與弱勢有自知之明。因此,傾向於修改他們對於信心量表的測驗結果。一般知識是一個數據庫,在個體之間是共享的,它有公認的正確答案,被試可以自己去衡量。例如,人們會知道自己在體育問題上是否比別人更好或更差一點。但是,目擊的事件不受這種自知之明的影響。例如,從總體上講,他們不大可能知道自己比別人在記憶事件中的參與者頭髮顏色方面更好或更差。


圖 源: 千圖網(侵刪)

文 字: 網 絡(侵刪)

編 輯: 離墨先生


今日話題:

你是否被別人所影響過?

參與話題討論

和大家一起交流想法

祝:安好

2020年3月23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