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發佈:60%新冠感染者無症狀,可能引起新一輪疫情爆發!

2020年3月20日,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Nature 發表了題為:Covert coronavirus infections could be seeding new outbreaks 的報告,指出30%-60%的新冠感染者無症狀或者症狀輕微,但他們傳播病毒的能力並不低,這些隱性感染者可能會引發新一輪的疫情大爆發。


Nature發佈:60%新冠感染者無症狀,可能引起新一輪疫情爆發!


這與試圖瞭解未報告病例數的研究小組有所不同,這些病例是由於當局未進行足夠的測試而遺漏的病例,或者是攜帶病毒但尚未表現出症狀的“臨床前病例”。

為了評估隱性感染的程度,中國和美國的一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模型,該模型使用了中國湖北省武漢市衛生委員會收到的2.6萬例實驗室確診病例的臨床數據。


新冠無症狀感染者的比例有多高,傳染性有多強,是驅動這種全球流行病傳播的未知重要因素。儘管人們對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染性仍知之甚少,但多項數據顯示,無症狀感染者的比例可能遠高於預期。


目前新冠病毒已經造成全球超過30萬人感染和超過1.4萬人死亡。各國的防控策略進一步複雜化。


Nature發佈:60%新冠感染者無症狀,可能引起新一輪疫情爆發!


無症狀感染並非“罕見”


文件與目前中國官方公佈數據的差距顯著。2月24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流行病學家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網絡版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寫道,截至2月11日,在44672例確診病例中,有889名無症狀患者,比例為1.2%。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代表團在中國訪問後發佈的一份報告估計,無症狀感染者佔病例總數的1%至3%,並稱無症狀感染“非常罕見”

世衛組織表示:“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染性在疾病傳播中的作用尚不清楚,但沒有症狀的攜帶者不太可能是一個關鍵因素。”但最新的數據顯示了無症狀感染的比例可能大幅被低估了。


3月19日,香港研究人員發表在《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雜誌上的論文構建的數據模型顯示,武漢人群中感染新冠肺炎的有症狀的患者病死率約為1.4%,遠低於目前統計數據顯示的4.5%的病死率。


研究提示,在疫情暴發期間,醫療資源擠兌造成了大量的輕症病人並未得到檢測。


無症狀感染者到底有多少呢?


需要指出的是,“鑽石公主”號的大多數確診乘客是 60 歲以上的老年人,而老年人在新冠疫情中容易表現出症狀,從而降低無症狀感染者的比例。
韓國的做法可能提供了更具參考價值的數據。由於韓國進行了廣泛的檢測,因此韓國的無症狀感染比例明顯高於其他國家。


韓國疾控中心在3月16日的新聞發佈會上透露,截至上週三,韓國已對所有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進行了近30萬次檢測,報告了超過20%在出院前仍無症狀的感染病例,這一數據與《南華早報》所獲得的中國官方文件的數據一致性最高。


無症狀感染者傳染性如何?


新冠無症狀感染者,是指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如發熱、乏力、咳嗽等,但是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的感染者。


Nature發佈:60%新冠感染者無症狀,可能引起新一輪疫情爆發!


無症狀感染者被稱為“沉默的攜帶者”。可能是造成新冠疫情迅速蔓延的主要原因,也是疫情初期難以防控的核心。


一些無症狀感染者在接受檢測時仍在潛伏期,症狀滯後產生,這一潛伏期中位數約4.5天,最長可達三週;而另一些無症狀患者則可能到病毒消失也未產生症狀。但兩種無症狀感染者都無法排除具有傳染性。

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感染者產生症狀前的2.5天就已經具有傳染性,發病前的0.6天傳染性達到峰值,提醒了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染風險。

一個德國的研究小組於3月8日發佈在醫學預印本medRxiv的研究顯示,一些新冠肺炎患者在發病早期,即症狀較輕時,喉部拭子中的病毒水平較高。

Nature發佈:60%新冠感染者無症狀,可能引起新一輪疫情爆發!


Nature發佈:60%新冠感染者無症狀,可能引起新一輪疫情爆發!


目前,無症狀感染者未納入確診


3 月 20 日,網上流傳的一份 “公示” 顯示,19 日礄口區一小區有一新增確診病例。隨後礄口區防控指揮部回應稱,網傳患者系無症狀感染者,並非確診病例。


據新華社報道,武漢市韓家墩街綜合社區麗水康城小區居民張某某,因淋巴結腫塊 (大脖子病) 去醫院就診,體溫正常,無發熱咳嗽等症狀。其新冠篩查第一次核酸結果為陰性。3 月 19 日第二次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並收治入院。根據《國家衛健委辦公廳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 (第六版) 的通知》,張某某系無症狀感染者,不是確診病例。3 月 20 日再次採集患者痰拭子、咽拭子,核酸檢測均為陰性。


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無症狀感染者的定義為:無臨床症狀,呼吸道等標本新型冠狀病毒病原學或血清特異性IgM抗體檢測陽性者。

2月14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佈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稱,無症狀感染者主要發現來源有四個:第一,新冠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在醫學觀察期發現了一些這樣的人;第二,在聚集性疫情的調查中,在開展一些主動檢測的過程中,我們可能發現無症狀感染者;

第三,在新冠肺炎病例的傳染源追蹤過程中,對暴露人群進行主動檢測時可能發現無症狀感染者;第四,在對有新冠肺炎病例、持續傳播地區的旅行史和居住史的人員主動檢測時,可能會發現無症狀感染者。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吳尊友表示,無症狀感染者的發現通常來自於流行病學調查後的密切接觸者隔離觀察。


無論是否出現症狀,無症狀感染者都已在密切接觸者的管理之中。他們均來自密切接觸者,都是集中隔離14天,原則上兩次連續標本核酸檢測陰性者(採樣時間至少間隔24小時)可解除隔離。如果無症狀感染者在集中隔離期間出現症狀,則將其歸為確診病例,予以報告。


我國的新冠肺炎疫情很快得以控制,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有效的隔離措施,讓許多無症狀患者通過隔離自愈,從而大大減少了病毒的進一步傳播。


而目前疫情的中心歐洲之所以爆發如此迅速,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沒有隔離,甚至不戴口罩,大大增加了無症狀患者的傳播範圍。

以上這些研究表明,新冠肺炎的無症狀患者的比例很可能比我們認為的要高,甚至可能高達60%,因此,現階段還不能放鬆,口罩還要繼續戴,公共場合還要少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