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三月初三,古稱上巳節,紀念黃帝的節日


農曆三月初三,古稱上巳節,紀念黃帝的節日

農曆三月初三,軒轅黃帝聖誕,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炎黃子孫同拜祖!農曆三月初三,古稱上巳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

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根據《史記五帝本紀》一書記載,黃帝是少典的兒子,姓公孫,名字叫軒轅,在軒轅之丘居住。

軒轅黃帝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與神農炎帝及東夷族、苗族祖先蚩尤同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河北涿鹿有中華三祖堂)。炎黃二帝,開疆拓土,促進了民族大融合。開創了中華文明,創造了中華文化。劃九州,定中原,繁衍了炎黃子孫。炎黃後裔稱為百姓,蚩尤後裔稱為黎民,通稱為黎民百姓。是中華民族形成的主體之根本。

到了唐代後期,每到盛世時,統治者都會在黃帝誕辰日舉辦拜祖大典。如今,這一規制在民間廣為流傳,每年農曆三月三時,民間都會發起對黃帝的祭祖活動,以示精神的薪火相傳。

全世界的華人都稱自己是“炎黃子孫”,軒轅黃帝為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不僅是5000年中華文明史的開創者、奠基人,而且是中華民族精神信仰的對象,是中華思想文化的代表性符號。

道教以信仰黃老之道而著稱。道教推崇黃帝是得道的神仙,在齋醮科儀文書中黃帝有靈寶黃帝先生、中嶽嵩山黃帝真君、黃帝中主君、黃帝解厄神君、黃帝土真神王、玄清洞元黃帝玉司道君等名號。

黃帝是道教所尊崇祖先神的典型,道教黃帝信仰的建構與形成,從一側面反映出道教塑模祖先神的特點,道教黃帝信仰的建構有助於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是道教研究中值得專門考察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